重生美国当大师(精校)第5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2/779

  想错了吧,他们不是在谈投资办报的事情。
  “密苏里黑手党”有一种后世媒体工作者们不具备的东东,那就是——良心。
  在他们之前,美利坚报纸还处于“党派新闻”的阶段,各家报纸都在为他们所支持的党派摇旗呐喊;而从他们开始,就进入了现代“公众新闻”的崭新阶段。
  沃特·威廉姆斯对世界新闻业的一大贡献就是首创记者守则,他提出新闻是一种专业报纸要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有承载公意的责任要保持正确与公平并为读者的最大利益服务,坚持超然地位,不为成见和权力的贪欲所动。
  这些见解被认为是现代新闻记者的戒律,被镌刻在华盛顿国际记者俱乐部的铜牌上。
  他本人也被誉为“现代新闻业之父”。
  他的得意门生汤姆斯·密勒则被称为“美国新闻业的中国之父”。
  而在座的约翰·鲍威尔是威廉姆斯另一位得意门生,原本在密大当助教的他能来到上海加入《密勒氏评论报》正是因为这位密大新闻学院长的强烈推荐。
  在历史上,鲍威尔也确实是条堂堂正正的美利坚好汉子。
  三十年代,上海的日本人气焰极其嚣张,各家外报都噤若寒蝉。只有他敢于在报纸上斥责小日本,被日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还屡次派人往他家里和报社扔炸弹。
  四十年代,鲍威尔就被日本人抓进了监狱,在狱中双足罹患严重的脚坏疽,最后不幸致残。
  五十年代,鲍威尔的儿子约翰·威廉·鲍威尔继承了《密勒氏评论报》,成为新中国建立后唯一仍在中国大陆发行的美国商业性媒体。
  抗美援朝期间,该刊揭露美军在朝鲜战场施用细菌武器等罪行,因此美国政府对其实行禁邮,使之无法在美国发行,不得不于1953年6月停刊。小鲍威尔夫妻也只好回到了美国。
  他们归国的时候正赶上了麦卡锡反共狂潮的尾声,差点就被当成共谍给抓进去。
  实事求是地说,1921年的美国媒体人要比他们一百年后同行可爱多得多得多了。
  所以他们谈的是……
  “尼奥,我们正说起你呢。”
  “我?”心里美滋滋的袁大师故作诧异地问道:“我有什么好说的呢?”
  沃特·威廉姆斯开口说道:“道可托袁,我们都知道你们中国人很谦虚。不过你也不用这么谦虚吧。你可是有太多可以所以说的事迹了,比如NYU豪赌之夜,比如华尔街大爆炸,比如……”
  “525事件!”
  “院长先生,说起这个525事件,只不过是一个不幸被卷入其中的无辜者罢了(1)……”
  “哈哈哈……”
  听到他这么“撇清”,除了乖乖地吃着冰淇淋,也听不大懂英文的“莎乐美”之外,在座之人全都哄笑了起来。
  “先生们,你们……”袁燕倏摇了摇头,自己也忍俊不禁,“哈哈哈……”
  525事件如今算是尘埃落定,于是就有了一个很因吹斯听的现象。那就是全世界都知道是我们袁大师干的,但是全世界……其实是相关各国的政府都装作不知道。
  大英帝国被迫只把他永久性地驱逐出境了事,这已经很丢脸了;如果回过头再说他是罪魁祸首,那岂不是更丢脸。
  大日本帝国倒也光棍,索性就发表了一个声明,宣称不再追究迪宫亲王殿下被绑架的这件事情。
  美利坚合众国当时连哈丁大统领都出面来保他了,如今肯定是不能承认是他干的了。
  中国民国那更是当起了缩头乌龟,好像压根没有发生过这件事情,甚至还以“友邦惊诧”的理由禁止社会舆论的“过度”报导。
  实际上,赛里斯内部对于525事件的反应完全地出乎我们袁大师的意料之外。
  没错,现在全世界人民都认为是他干的,不过其中要刨除他的同胞们。
  不得不说,这年头的赛里斯人不但缺乏了一点因吹斯听的精神,自信心更是处于历史上最为薄弱的时期。
  他们之中很多人真的、真的、真的无法相信一个赛里斯人居然跑到伦敦绑架了英日两国皇太子,他们反而更能接受爱尔兰人假冒了赛里斯人的这个说法。
  好吧,这有点像一百年后赛里斯人跑到日本买国产马桶盖一样。
  而且他们之中很多人还觉得既然英国人、日本人、美国人都说是爱尔兰人干的,那一定就是爱尔兰人干的了。
  好吧,这就像一百年后赛里斯人一定要被西方媒体打脸无数次之后,才能发现CCTV的新闻联播至少不太撒谎。
  当然啦,这对袁燕倏也不见得一件坏事,不然他现在肯定被记者堵得出不了门了。
  战地记者出身的汤姆斯·密勒忍不住问道:“道可托袁,请问你也是不幸被卷入华尔街爆炸案的无辜者吗?”
  就像这位记者问的问题,525事件之后,有些美国人就觉得华尔街爆炸案也和袁大师脱不开关系。
  不过袁燕倏可以默认自己干了525,绝对不能承认916也是他搞出来的。何况,华尔街BOOOOM跟他完全木有关系。
  所以他正色说道:“密勒先生,这么说吧。525事件,我是innocent(无辜的,其实他的意思是不认为自己有罪的)。华尔街爆炸案,我是ignorant(无知的,他是在说自己完全地“不知情”。)。”
  性格很是执拗的密勒追问道:“道可托袁,真的是这样吗……”
  “好了,汤姆斯。既然道可托袁说他自己是无辜者,那他就是无辜者好了。”
  约翰·鲍威尔为人还是不错滴,出来打了一个圆场道:“我们还是谈谈《饥荒孤女》这部电影吧。”
  他向路易斯·贝克点了点头道:“刚才听贝克先生说,截止7月底,这部电影的票房已经超过了一千两百万美金……!”
  “真是一个难以置信的数字啊!”
  既然时间线提前了,那么《饥荒孤女》自然也提前杀青,并且提前到了五月底就在全美和一些欧洲国家上映了。所以到8月2日,这部电影已经公映了两个多月。第一部全世界范围的“现象级”电影诞生了!
  “道可托袁,恭喜你了。”
  “现象级”的电影必定有“现象级”的票房,而作为《饥荒孤女》最大投资人,我们的袁大师一跃就成了百万富翁。
  而他有了小钱钱的结果,必然是让403.998位面更加因吹斯听!
  注释:
  (1)就像Dr.一样,Mr.Dean也是对于沃特的尊称。
第三十三章
舶来大师通天手,沪市专家穿林腿(六)
  我们的袁大师对于《饥荒孤女》的大大……大大……大大卖一点都不意外。
  打个比方吧,有个网文写手绑架了马阿里和王万达这两位的公子,他也不要赎金,只有一个小小……小小……小小的要求,请这两位把《重生美国当大师》——那个他写的网文朗读一遍……
  试想一下,这本书会红成啥样啊?
  何况,他对自己成为百万——千万——亿万富翁这件事情很有信心,就算因为大师球的限制不能涉足某些暴利行业,只能干干所谓的“实业”,那也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因此当袁燕倏得知这个好消息的时候,表现得非常淡定,举起酒杯笑着说道:“先生们,谢谢了。Cheers。”
  “Cheers!”
  小贝克先生放下酒杯道:“尼奥,我接到了摩根先生的电报,除了祝贺我们之外,上面还问你下一部电影的拍摄计划,摩根财团很有兴趣和我们梦工厂合作……”
  还记得吗,袁大师下一部电影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战争瘾君子》。
  “摩根先生还问你能不能把你的《东方列车谋杀案》翻拍成电影?他个人愿意全额投资。”
  不用说了,小摩根实在太喜欢这部以他为原型的侦探小说了。这种大富豪拿个几十万美金出来拍部电影根本不算什么。后世马阿里还不是拍了一部《攻受道》。
  迷之画外音:有的时候出现错别字不能怪作者,只能怪输入法。
  “神皇冕下”现在也历练出来了,他当着三位记者的面“泄露”这种消息,明显就是在为袁大编剧接下来的电影造势啊。
  “路易,摩根要和梦工厂‘合作’,我们拦得住吗?”心里头明白的袁大师先是“苦笑”了一下道。
  其实这本来就是他的算计,要让华尔街大举进入电影业,用资本的力量把八大电影公司的犹太人给挤出去。
  而且话又说回来了,就算他和梦工厂不愿意接受摩根财团还有华尔街大鳄们的投资,到最后还不得乖乖吞下去。
  堂堂的摩根财团掌门人肯先来通知一声,是看在“NY的NY”本人的才华和他们两人的交情上面了。
  那就不要给脸不要脸了。
  然后他沉吟了一下道:“路易,你回电给摩根先生,。关于《东方快车谋杀案》的电影改编,其实我早就有腹案了,立即开拍都没有什么问题。”
  “至于投资么,我和他各一半,利润也对半分。而且我估计拍摄费用不会超过十万……那个二十万……那个还是给个整数,五十万美金吧。”
  “不过我有三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请摩根先生本人来担当这部电影的制片人……当然是挂名的。”
  既然小摩根给了他一个面子,那么他自然投桃报李还人家一个面子。
  “第二个条件,电影剧本、拍摄方案和剧组人员由我说了算。”
  面子给了,里子就不能也不用给了。
  “第三个条件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2/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