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国当大师(精校)第5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4/779

  哪怕就是和他相熟的杨经邦也是听得津津有味,何况其他人呢?
  诸位就算没有抽过阿芙容,肯定也在生活中见过此物,还有嗜好此物的人士。
  如果说梅毒是“灵感病”,那么阿芙容便是“销魂烟”。
  诸位肯定知道,染上大烟瘾的人可以说是废了一半。
  家里有钱的人还好说,最多就是整天呆在家里吞云吐雾,整个人成了混吃等死的废物罢了;而没钱的瘾君子搞不好就要卖儿卖女,甚至典房典妻,最后死无葬身之地。
  不管怎么说,阿芙容都对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和身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诸位之中肯定有人对阿芙容的看法还要更进一步,认为此物便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的祸首元凶。
  毕竟打破我们天朝上国迷梦的第一次中英战争就是因为林文忠公禁烟而引发的。
  邪恶贪婪的英国鸦片贩子不顾前清禁烟之令,勾结若干见钱眼开的贪官奸商,肆意地向我们中国走私这等毒品,以此牟取非法之暴利。
  勤政爱民的道光爷得知了此事那是龙颜大怒,不过他也知道当地官员与洋人毒贩沆瀣一气,内里关系更是盘根错节,禁烟一事肯定是非常棘手,于是派出了公忠体国并且勇于任事的林文忠公去广东禁烟。
  而当时林大人受了皇命,便念了两句诗……诸位应该知道是那两句的吧,慨然赴任(2)。
  他老人家到了广州便雷厉风行地惩治贪官污吏,罚没大量鸦片,并把英国奸商赶出国门。
  可是我们中国人想不到那英吉利人真是为了钱连廉耻都不要了,在东印度公司的挑拨之下,在维多利亚女王的唆使之下,英国议会竟然通过决议发动了第一次中英战争。
  结果呢……诸位也应该是知道的。
  不过呢……事情真的是这样子吗?
  好吧,鄙人刚才说的那些其实是大谬而不然!
  注释:
  (1)见第二卷第二百五十二章《洪门宴——下》。
(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第六十一章
圣约翰里放厥词,小说报上刊宰执(四)
  那么关于第一次阿芙容战争的另一个版本又是什么样的呢?
  在英国人看来,事情是这个样子的:
  中国人以优越人种、天朝上国自居,对英商横加侮辱,更屡次侵犯人权,以性命相威胁,甚至两次危及没有进行鸦片走私的无辜英商,并影响到鸦片之外的贸易。
  中国的法律仿佛是专门为贪官勒索而设置的,既无法执行又荒谬野蛮透顶,而且与中国进行贸易需要交纳比关税高得多的保护费。
  所以他们议会的投票结果是271:262票,以九票之差做出了结论:对这样的野蛮民族,以德是服不了人的,唯有以力迫之。
  诸位,其实这种看法不惟是英国人,有些国人也是这么认为的。
  比如汪兆铭先生曾在1906年的《民报》刊发了文章《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其中有云:“自西力东侵以来……国力颓丧……而其所以致此者,实惟满洲人秉政之故。”
  “盖我国民之能力薄弱,固亦不能无过,而厉行锁国主义,鼓舞排外思想,见靡外侮,驯致于危亡……实惟满洲政府,独任其咎。”
  为什么要提到汪先生这篇文章呢?
  对了,这是为什么呢?
  再说一遍,要当大师,一看圈子,二看敌人。
  实际上比起老康,小汪更适合拿来当敌人啊。不过现在为时尚早,袁燕倏也只能小小地讥刺一下。
  因为这是鄙人发现最早用“锁国”一词描述满清始于此文,此乃晚清革命党人进行革命动员宣传的特殊语境。
  及至今日,在洋人和革命党的宣传之下,这也成为了一种世界性的公论。
  于是第一次中英战争爆发的原因就有两个:一则英夷蛮横,二则满清无能。
  实际上这两个原因并不全然对立,可以看做是它们共同作用之下造成了这场战争。
  至于多少因为前者多少因为后者,那就见仁见智了。
  不过诸位在座的都是在圣约翰求学的大学生,达到了知识分子标准的年轻人,未来各行各业之中的精英人士,所以鄙人认为这么解读历史对于诸位来说太过简陋了。
  那么鄙人就从一个经济学学者的角度来分析一下阿芙容和中国衰落之间的关系。
  首先,鄙人要破除诸位的一个固有观念:满清政府确实有千般不是万种不对,但是真的没有闭关锁国。
  对于闭关锁国的印象,最直接的来源是前清的海禁政策。然而事实上,在1644年至1840年这一百九十六年中,只有1655年至1683年实行了比较严格的海禁,1717年至1727年实行了部分地区海禁,总计不过三十九年,其余一百五十七年的海外贸易基本上是开放的。
  即使在禁海期间,也没有完全断绝与外国的贸易往来,其海外贸易额甚至比宋明两朝有所发展。
  还有一种说法,满清政府只开放广州一地作为外贸口岸。
  可是实际上,广州并不是对外唯一的通商口岸,整个清代中国开放给中外商人进行贸易的沿海港口较大的还有泉州、厦门、舟山、宁波、南京(上海),加上其他大大小小的港口计有一百多处,整个沿海都是开放贸易的。
  当时除了黑非洲之外的全世界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的关系。
  而且对于广州这个对外口岸,包括英商在内的各国商人都认为是一个非常适合经商的贸易宝地。
  这并非是鄙人的一家之言,其实英国人自己就是这么说的。
  在一鸦之前的1830年代,英国下议院组织过一个“考察东印度公司的当前情况及大不列颠、印度和中国之间贸易情况小组委员会”。
  他们查阅大量文献,在大批和对华贸易有关的英国、美国和印度商人中进行了广泛细致的调查研究,其所出第一次报告书就达五大卷之多。
  最后这个委员会得出了一个结论,绝大多数在广州住过的作证人都一致声称广州的生意几乎比世界一切其他地方都更方便好做。
  对了,这份报告现在还放在大英图书馆里面,诸位如有不信可以去那里查阅一下。
  从全球史的观点来看,早在16世纪之前很久,中国就一直在亚洲东部和印度洋东部经济圈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到了16世纪,欧洲人从海路到达中国之后,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东部地区和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其他地区,开始在经济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掀起了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的大潮。
  恰恰不是因为清代中国闭关锁国,而是因为中外贸易规模大,互相依赖深,已经难舍难分,无法一拍两散、各飞西东,在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日益伴随着更加紧密地加强联系的要求,这才导致了第一次中英战争的爆发。
  “邦邦,侬讲实话,侬这个朋友真的整天跟你们混在一起吗?如果真是这样,他哪里来的时间做如此详尽的研究啊?”
  “芬芬,我发誓,我只看到老袁在写博士论文的那一个月study了一下下,其他时间真的没读过什么书啊!”
  “二位,道可托袁应该就是那种闻一而知十的天才吧。”
  其次,说到了“矛盾冲突”,那么当时中英两方在贸易上矛盾冲突是什么呢?
  最关键的就是英国人用来进行采购的白银不足。
  而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便是因为他们丢失了北美这个重要的白银产地。
  也因此,北美独立战争之后中美之间贸易量激增。
  在1764年至1806年的半个世纪中,英国输入中国的贸易额增加了九倍,中国输入英国的增加了四倍;美国输入中国的贸易额增加了四倍,中国输入美国的增加了整整……九十多倍。
  到了1818年,根据美国人自己的统计,美国从中国进口货值接近一千万美金,而同一年英国本土也不过一千三百万美金(1)。
  所以英国人不得不进行非法的鸦片走私贸易,不然他们根本无法维持双边的贸易均衡。
  另一个矛盾是英国政府采用了非常典型的重商主义政策,严重打击了英国商人进行正常贸易的积极性。
  别看他们现在老是说什么“自由贸易”。
  但是直到鸦片战争前,英国的平均关税税率从未达到所谓自由贸易的水平:1700—1799年是27%;1800—1845年是40%,其中1800—1809年间增长高达36%,1810—1819年间则增长到44%,1820—1829年间达到顶峰55%,而1830—1839年间则为38%,到1840年时征税种类多达1146项。
  仅以茶叶为例子,1833年英国对华茶征收96%至100%的进口税,1834年提高到100%至300%。
  在这样的高关税之下,英国商人自然是无利可图,这是导致他们热衷进行鸦片走私的很重要的原因。
  鄙人要说最后一个矛盾那就是双方意识形态上的分歧。
  诸位也知道,我们中国早就在东亚地区建立了一个以天朝为中心的朝贡体系。
  实际上这是一个以零关税的积极贸易为经济内容,以互相承认荣誉性的象征关系为政治形式的政治联盟。中国扮演该联盟中形式上的最高仲裁和各成员相互间交往渠道的角色。
  于是,我们中国人在名义上不能只考虑各自的国家利益,而是被她自己和其他成员赋予了必须考虑所有国家的利益、维持国家间正常关系的象征性义务,这也就意味着中国主导的这个网络里的国家间关系不是无政府状态,而是一个有制度意识和等级制度的政治世界。
  这也就是现在为人诟病的“天朝上国”。
  而在同一时间的欧洲人又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呢?
  自罗马帝国崩溃之后,欧洲各国之间因为无政府状态而陷入无休无止的战争,把他们所见的世界当成了征服的战场。
  就说英格兰吧,他们在1689年至1815年126年间有73年在打仗,而1100年至1900年则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打仗。
  这样频繁的战争,具有决定性地塑造了欧洲的现代国家,由此培养出来的杀戮欲也深深植根于欧洲人的文化基因,刚过去不久的欧战又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次战争的各参战国的元首有非常紧密的血缘关系: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和德国皇帝威廉二世都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孙子;而维多利亚女王是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之妻亚历山德拉的祖母;沙皇本人就是乔治五世的大表哥,他们两人都是丹麦的克里斯蒂安九世外孙……顺便说一句,如果你们看过他们两位的照片,会发现他们看上去像孪生兄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4/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