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国当大师(精校)第5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6/779

  诸位应该也知道,基督教和阿芙容一样早在唐代就传入了中国。
  前明天启五年,西安那里发现了那块著名的“大秦流行景教中国碑”。当时官府知悉之后,命人砌以碑基,妥为保存,所以直到今日还非常完好。
  鄙人专门看过拓片,碑文中有许多景教司铎及主教的名字,都是用古叙利亚文书写就的。
  其实所谓景教乃是天主教“聂斯多略异端派”,也就是“亚述教会”在唐朝传入中国时的名字。
  聂斯脱里乃是为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主教,主张基督有神、人“二性二位”,还强烈反对圣母为天主之母,因此在东罗马被视为异端,被绝罚出教会。
  他的一部分追随者逃至波斯,得到波斯国王保护,成立独立教派,与摩尼教、祆教共同形成波斯当时的三大宗教,在中亚地区非常流行。这三个教派在中国也有传播,唐人称之为“三夷教”。
  唐贞观九年,也就是公元635年,波斯的色娄基雅特息丰大宗主教区高阶教士阿罗本将此教传入中国。
  《唐会要》第49卷中说:“波斯景教,出自大秦,传习而来,久行中国,爱初建寺,因以为名,将欲示人,必修其本,其两京波斯寺宜改为大秦寺,天下诸府郡置之者,亦准此。”
  由此可见,唐人不但知道罗马帝国,还知道罗马帝国流行天主教,并且准许天主教会在中国传教。
  虽然景教在公元845年的会昌法难中也被波及,不过还是延续了下来,宋元明三朝仍在继续传教。尤其是在金人、蒙古人和西域色目(1)人中多有信徒。
  直到地理大发现的十六世纪,耶稣会教士来到中国之后,景教才真正式微,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鄙人想要指出的是,景教在中国流传时间将近一千年,不过始终不成气候,特别是在我们汉人之中。
  然而历史上有一个非常因吹斯听的巧合,几乎就我们中国人接触到景教的同时,盎格鲁·撒克逊也听到了主的福音。
  公元590年,教皇格里高利一世派他的好朋友奥古斯丁,也就是第一任坎特伯雷大主教带领四十余人的布道团来到了英格兰。
  公元650年,不过短短半个世纪,几乎整个英格兰都接受了主的福音,直到今天。
  鄙人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复述这两起历史事件,正是为了说明为何今时今日基督教在中国的流行。
  没错,诸位之中有人应该明白了。
  一千三百年前,盎格鲁撒克逊人是彻头彻尾的barbarians(蛮族),所以他们轻而易举地接受了来自比他们高级的罗马文明的基督教。
  而一千三百年后,我们赛里斯人成了现代文明世界之外的savages(野人),所以我们之中也有人自觉自愿地成了主的羔羊。
  虽然个体之间肯定有差异,但是从文明变迁的角度来考量,事实就是如此!
  好吧,这个话题有那么一点争议性,鄙人就留给诸位自己去思考吧。
  按照我们袁大师“人来疯”的性子,肯定是想好好地DISS一下基督教。
  而且对他来说这玩意的黑历史那真是满坑满谷,后世在网上和基棍论战的时候就储备了好多投枪匕首,连戳大师球都不用。
  不过呢,他如今可是在圣约翰大学,美国圣公会的主场。作为一个客人总要给主人留几分面子。
  他是来扬名立万的,又不是来打脸踢馆的。
  再者说,花旗国如今是一个准宗教国家,他今后还要回美利坚讨饭吃呢,哪能现在就暴露自己666……那个“敌基督”的真面目。
  因此他在今后这些年也只能暗搓搓地发表匿名小册子,只有等他成了真·大师才能替无神论张目,大张旗鼓地宣扬他那个飞行怪物面条教。
  更何况,他马上就要搞出很多大件事了,如今真的不是放地图武器的时候。
  说到底了,还是他老人家没有到一言九鼎、十荡十决、百无禁忌、千古独步、万法不侵、虽亿人吾往矣的地步啊。
  那么现在鄙人来总结一下,近代以来的东西方交流之中,我们东方人是被动的,是受害的,坦率地说便是失败的。相对来说,西方人是主动地,是得益的,无疑也是成功的。
  不得不说,这次失败非常之凶险,真的是“三千年之大变局”!
  我们东方文明在历史上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不但是同样等级,而且各方面还远远超越甚至可以说碾压的西方文明。
  因此诸位之中有沮丧,有迷茫,甚至有放弃的人,鄙人是完全可以理解。
  不过《易经》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西人也说:Self
help
god
help——自助者,神助之。
  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妄自菲薄是不可取的,更为不堪的则是不能正确对待西方文明,要么视为洪水猛兽,要么看做上帝福音。
  鄙人虽则学识浅薄,但也有几句肺腑之言要讲给诸位听:
  我们第一步要做的便是解放思想。
  落后了就要承认,先进的就要学习,千万不能死抱着什么祖宗家法什么千秋精华什么“我大中华自有国情在”而不放。
  第二步则是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内外之现状。
  鄙人要奉告诸位一句,西方人纵然强大但也有极为致命的缺陷,东方人虽则弱小可亦有彻底翻身的机会。
  第三步便是要干、干、干。
  诸位一定要铭记我们中国毕竟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大国,坐拥五千年不断的文明,还有着四万万的同胞。
  我们中国人付得起钱,犯得起错,死得起人。
  钱没了可以再赚,错犯了今后改正,人死了……“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鄙人相信我们中华民族能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也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倒,更能重新夺回我们失去的一切……重铸辉煌!
  正所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皮卡皮卡。”
  “大师球,别啰嗦。只抄这一句!”
  最后鄙人把这一句送给在座诸位。谢谢!
注释:
(1)笔者注:“色目”不是有颜色的眼珠,而是各色名目的意思。
第六十三章
圣约翰里放厥词,小说报上刊宰执六
  “如果要问二十世纪哪位大师著述最丰,那么这就是一道送分题。
  毫无疑问,答案就是袁燕倏先生。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除了可以塞满一整座图书馆的著作之外,他也留下了数量繁浩的信件。
  据统计,光是私人信件,他一生之中就写了超过一百万封,这个数字也被载入了吉尼斯世界记录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吉尼斯纪录上的说法,史上撰写私人信件最多的第三名是袁先生的好朋友,霍华德·菲利普斯·洛夫克拉夫特先生(1)。
  这两位好友兼同事全都超过了原纪录的保持者——伏尔泰。
  作为一位很有历史人物自觉性的历史学家,袁燕倏先生一个历史学家们最为赞赏的好习惯,那就是极为妥善地把他所有来往信件都保存了下来。不但是别人寄给他的信函,他发出去的信也留了底稿和副本。而且他还按照人名和时间一一分类归档。
  而他的“笔友”当中有着数不清的历史重要人物,甚至有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历史名人。
  比如说,我们发现希特勒曾经在三十年代和袁先生通过信,希望用高价购买他的旧作——《抱花瓶的女子》。袁先生客气却又坚定地拒绝了,而且在回信之中他还委婉地批评了一下纳粹的犹太人政策,并且对第三帝国的激进经济政策表达了深切的担忧。
  也许正因为这封回信,两人之间再无直接的联系。
  还比如说,我们惊讶地了解到其实在建国之后,他和陶紫薇女士之间的联络并像外界所知那般冷淡,他们这对义兄妹之间的信件往来非常密切。在某些特殊的时间段里面,陶女士几乎两三天就要写一封信给袁先生。
  很可惜也很正常的是,这些信件只在目录中显示,我们无缘知晓袁燕倏和陶紫薇这两位对中国历史造成了深远影响的义兄妹到底是在探讨一些什么。
  如今这些信件之中绝大部分都保存在加州的袁燕倏博物馆,少部分在他生前便回赠给了那些发信名人本人,或者是他们的家人,亦或者是他们纪念馆。
  本社汇同国内的袁燕倏先生研究者们,在北美袁燕倏博物馆和著名“袁雪茄”布鲁斯·考德维尔先生的帮助下,出版了八卷本《鸿渐雁书:袁燕倏与历史名人们来往信件选集》。
  编者注:布鲁斯·考德维尔(Bruce
Caldwell)北卡罗来纳大学经济系教授,专攻经济学史,曾任美国经济史学会会长和《袁燕倏全集》的主编。
  其中共收录八千多封他和历史名人之间的往来信件,时间跨度从1920年到1999年,长达近八十年……
  ——节选自《鸿渐雁书——序言》
  以下两封信是袁先生和天魔传人之间最早的两封信函,时间是1921年八月上旬。
  鸿渐先生左右:
  南湖一别,至此为念。
  余现至南京看望故友,昨日于《申报》上看到先生在圣约翰大学的演讲文稿,喜接教诲,心折殊深。
  先生大作真解余近年来心中之蒙蒙矣……只是对先生一言有所不解,西方人纵然强大但也有极为致命的缺陷。
  此缺陷究竟为何?又如何致命?望先生不吝赐教。
  另先生妙笔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字字珠玑,比之陈君望道所译版本更有胜之。
  若先生允准,余可代先生联系上海方面立即出版发行,并力争优厚润笔不负先生所劳,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临书仓猝,不尽预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6/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