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国当大师(精校)第6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7/779

  只见袁燕倏抬手抹了抹头发,整了整衣裳,向着身后的孙悟本招了招手道:“LET‘S
GO!”
  办报纸当然不是一时半会的事儿,孙大主编目前就成了他的助理。
  这个时候,那些小姐姐已经醒悟过来了。
  “姐妹们,那个姓袁的是不是白相阿拉啊?”
  “寻这么多人来真是寻阿拉开心了。姐妹们,我们走吧……”
  “咦,你们听到音乐了吗?”
  “嗯,我也听到了。”
  “哎,应该是从楼上传来的吧、吧、吧、吧、吧……”
  不由自主往乐声传来方向看去的她们全都痴了。因为自带BGM的男人终于闪亮登场了。
  伴随着《赌神》的BGM,魅力值高达17点的男子那张英俊得亮瞎眼的脸庞上带着迷死人不赔命的笑容,神气活现地走下了楼梯。
  粗俗一点说,我们袁大师如今魅力值全开的话,那就是看都能看出高潮的LEVEL。
  所以他只是一个出场就把这些小姐姐震得芳心错乱,不能自已,眼冒金星,嘴里流口哈喇子。
  走下楼的他向着二十四位小姐姐抱了抱拳,文绉绉地说道:“诸位先生,小生便是袁燕倏,这厢有礼了(第三声)。”
  “嘶……刷拉!”
  小姐姐们全都倒抽了一口凉气,十分整齐地拿出手绢先擦了擦嘴角,再福了一福。
  “不瞒诸位先生,小生去国经年,也是很久没有领略沪上风情了,心中自是十分怀念。这不今日凑巧与几位高朋在此地宴饮,便想着能饱览诸位先生之才情。”
  “小生这个一激动就多写了几张局票,恕罪恕罪。”
  他很是无辜地挠了挠头,为难地说道:“现在如今诸位先生都来了,一个房间也坐不下啊,那该怎么办呢?”
  众位小姐姐闻听此言,开始面面相觑,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别看赛里斯历史上有很多名妓,可是这些名妓只是名士的附属品而已。说穿了,没有名士的加持,哪有什么名妓?
  而现如今,这些小姐姐面前就有一位可以让她们更上一层楼的大名士啊。
  所谓同行是冤家,她们之间那一点点姐妹情谊就迅速地Plastic(塑料化)了。
  人群中就有人娇声道:“鸿渐先生,侬讲哪能办阿拉就哪能办!”
  “对啊对啊,阿拉随便侬哪能办。”
  “是哦是哦,侬想哪能就哪能。”
  “这就好!”
  袁燕倏欣然点头道:“既如此,那诸位先生就来做一份考卷吧。”
  接着他便转头吩咐道:“明初,把卷子发下去……”
  “先生,一品香到了。”
  王诩王大中校给车夫扔了几个铜仔,就带着自己的马弁急匆匆地走进了考场……没错,如今的一品香的大堂真的成了考场。
  足足有二十多位小姐姐正伏案答题,其中绝大部分人陷入了咬着笔杆皱眉苦思的状态。
  他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的红颜知己,也不管这是“考场”,直接走到了人家身边道:“月仙你……”
  “是你啊!”王月仙小姐姐看到这位大中校,杏眼便是一亮。
  她四下望了望,发现那位孙姓的“监考官”并无阻拦之意,便把考卷朝王诩手里一塞道:“震宇,快帮阿拉看一看。”
  “嗯……”
  莫名其妙的王大中校拿起卷子一看,只见上面居然是一套中(乱)西(七)合(八)璧(糟)的选择题:
  一,《红楼梦》之中,林黛玉教香菱学诗之时推荐了谁的诗集?
  甲,杜甫。乙,杜牧。丙,王勃。丁,王维。
  二,人生有两大悲剧,第一是得不到想得到的,第二是得到了想得到的。这句格言是哪位英国作家说的?
  甲,莎士比亚。乙,狄更斯。丙,王尔德。丁,简·奥斯丁。
  三,《逍遥津》在哪个地方?
  甲,合肥。乙,洛阳。丙,西安。丁,徐州。
  四,马恩河是哪条河流的支流?
  甲,多瑙河。乙,塞纳河。丙,莱茵河。丁,伏尔加河。
  五……
  王诩王大中校看完之后也是懵逼了,这到底是招妓还是招生啊啊啊???!!!
  我们袁大师的这次招生……那个招妓拔得头筹的正是有了王大中校帮助的王小姐姐。
  就这样,袁燕倏和王诩这两位也莫名其妙地成了朋友,正因为这段友谊,本来是历史背景板的王大中校在日后也有了自己的“SCP百科词条”。
  这很快就成了一件沪上趣闻,袁大师在不久之后便“荣任”了青楼救国团的荣誉团长。
  而当他和新老朋友们喝过这顿花酒回到礼查饭店之后,就发现自己收到了一张正式的拜帖……
第一百零六章
下自成蹊歌桃李,上边有人赋落桐(五)
  民国十年八月九日,星期二中午。
  “啪!”
  镁光灯一闪,手捧一张大号聘书的袁燕倏和张东荪就此定格在了底片之上。
  这张照片还是有点历史价值的,毕竟这是我们袁大师第一个教授职位。
  前文提到过,胡适宁肯放弃薪酬丰厚、地位崇高的商务印书馆总编职位,也要继续在北大当教书匠。他做出这种选择的一大原因,要想在学术上有所成就那就必须呆在大学里头搞研究。
  因吹斯听的是,民国之所以“大师辈出”,这和我大清废除科举制度有着很大的关系。
  其实从确立了科举制度的唐代开始,主考官们的地位就越来越重要。
  比如说,唐代的掌贡举的“主司”在此之后往往出任高官,甚至担当宰相。
  还比如说,明代永乐之后,能当会试主考官的基本是重要阁臣和礼部、吏部的长官,他们还要兼翰林官者。
  如此一来,主考官不但能决定考生是否录取,而且还能在他们及第之后还能加以提携。
  反过来,既然有了直接的好处,那么门生不只是要敬重座主,而且还要以实际行动来回报座主。
  说穿了吧,单单感恩是不会成为考官和考生联系得那般紧密,只有官场上的利益才让两者之间密不可分。
  所以,科举大兴的唐、宋、明、清这四个朝代的官场中都出现了以师徒关系和同年关系为纽带的“党派”。
  其中尤以科举和功名体系更加完备的明清两朝,这种师徒关系在政治场域中有着极大的重要性。
  基本上,只要看过几本官场流穿越小说就知道这样的历史常识了。
  到了1905年,我大清把实行了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给废了,取而代之的便是西洋的近代教育体系。
  那么文凭就成了知识分子进入官场和职场的敲门砖。
  谁都知道,文凭这块砖头是要看成色的,有类似985和常青藤这样的金砖,也有说出来都嫌自己臊得慌的屎砖。
  归根结底,决定砖头成色的无疑便是大学的教学质量,而看教学质量只要看谁是教授就行了。
  于是民国时期的各所大学自然是争相聘请名士高人,也尽可能给他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和研究环境;而这些大知识分子便舒舒服服地躲进象牙塔里面搞搞学生……那个教教学生,搞搞学术。
  我们袁大教授一个月薪酬三百大洋,看起来是高的吓人。不过要考虑他当下的名声,随便到哪所大学都是一块活的招生广告牌。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公学还真是赚到了呢。
  因此,今天给他来下聘书一干人等对他那是相当客气。
  人家这么客气,袁燕倏自然是投桃报李,请张东荪、舒新城等人在礼查饭店五楼孔雀大厅开了一顿洋荤。
  “鸿渐先生……”
  “教务长实在太客气了。”袁大师摆手道:“叫我鸿渐就行了吗。”
  张东荪点了点头道:“那么鸿渐兄,你在美国留学多年,想必认识不少留学生,不知可否有大贤推荐给本校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7/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