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国当大师(精校)第6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8/779

  只听宋子文话锋一转,直言不讳地道:“尼奥,以我之浅见,你对主义什么的太过执着了。不管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只要这个国家认为适宜,是可自由选择的,将来也是可以改变的吗。”
  “我个人认为,还是不宜把社会主义给一棍子打死为好。”
  袁燕倏听完了这番话,不由得对宋家大公子刮目相看。
  明白了吗,他这一句话完全可以翻译成:不管黑猫还是白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
  想不到这位宋老兄和那位邓老弟居然会有共同语言啊。
  没错啊,邓老弟比我们袁大师小了好几岁,叫一声“老弟”那也不为过的啊……
  “皮卡皮卡。”
  “哈哈哈……”袁大师放声大笑道:“没想到啊没想到,真是没想到保罗斯你居然是一位社会主义者。”
  “我当然不是什么社会主义者。”宋子文摇头道:“我不喜欢革命,我也不相信革命。”
  他也开了一个玩笑道:“道可托袁,应该说我们经济学家都不是革命的爱好者,不然我们怎么平衡预算或者发行货币呢?”
  “尼奥,毕竟你这几年都在花旗国,不太了解我国的现状。如今中国的工商实业状况相当之衰败,所以政府才应当居于主动地位,任提倡维护之责,谋挽回补救之方(1)。”
  袁燕倏这下真的对宋家大公子肃然起敬了起来,因为这句话已经很接近凯恩斯主义的“宏观调控”了。
  果然是不能小看天下人啊。人家这个圣约翰大学学士、哈佛大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真的不是白给的啊。
  1911年宋子文申请留学哈佛大学,其申请材料中证明他在圣约翰大学期间便修过一年的经济学。
  从1912到1915年的这三年之中,他在哈佛大学主修的课程全部也是经济学。
  1916年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读博士,宋子文在学籍卡上“专业兴趣”栏中填的是“经济学”,在所修8门课程中,除了1门是“公共法”,其余的7门都属于经济学,包括1门经济学的讲座讨论课。
  也就是说,他专门攻读了六年的经济学,还一条龙地取得了相关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这几所大学的学位那可都是金字招牌,就算有点水分,那也不会太水的。
  而有这样的学历,宋子文绝对称得上是一位经济学家了。
  我们袁大师心说,就是出了你和欧文·费雪这样的经济学家,这才把我们经济学家的脸面全给丢光的。
  计量经济学开创者欧文·费雪是炒股失败把自己千万美金的家产全都败光。而你老兄更是大手笔,硬生生地在两年多时间里面把半个国库化为飞灰(2)。
  1947年“二月黄金大潮”爆发之后,他的那位好姐夫“哈哈孔”就幸灾乐祸地对旧友说:“都说我败家败国,我在抗战时期做了七年的财政部长,给宋子文留下了9亿美金和6000万两黄金,现在全叫宋子文弄光了。”
  反过来再看看Cloud·陈同志,人家一滴洋墨水也没有喝过,光是凭借着天分和实践就从小店员成长为“总会记师”。
  有这样的对比,世人当然会觉得我们经济学家是个笑话啦。
  我们袁大师微微一笑,反问道:“什么政府?保罗斯你是说北边那帮军阀的那个政府呢,还是南边你们宋家贵婿的那个政府呢?”
  “这……”宋子文一听这话就哑然了。
  袁燕倏很是实诚地说道:“保罗斯,实话跟你说吧。我这本《Socialism》就是写给西人看的。所以商务印书馆希望我出中文版,我都没有答应……”
  虽然他一直没答应,可是他本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社会主义这个概念也越来越红,所以后来这本《社会主义》还是“被”出版了。
  当然啦,他那个“反动学阀”的名头也就这样“被”坐实了。
  “还不瞒你说,反正我是不准备在中国呆很久的,等结了婚再处理一下手头那些杂事,就要去美利坚了。”
  袁大师非常“好心”地说道:“保罗斯,要我说你最后也会选择美国定居的……”
  “NO!”宋家大公子狠狠地摇头,掷地有声地道:“尼奥,你错了。我是不会离开中国的!”
  是啊,你现在被盛七小姐迷得神魂颠倒,自然是不会离开中国的咯。不过到时候么……一定要想个法子把你们这伙人好好地坑一下!
  他脸上笑嘻嘻,心里NMP,嘴里面说道:“OK,保罗斯,你别生气,我就是说说而已嘛。好了,不说这事了……”
  袁燕倏话锋一转道:“保罗斯,请问你可不可以帮我引荐一下公权先生呢?”
  宋子文愣了一下道:“尼奥,你是说宝山张家的四先生?”
  袁大师点头道:“对啊,你们都是中国银行的常务董事,肯定认识。”
  没错啦,他们说的这位便是张幼仪的四哥,时任中国银行副总裁的张嘉璈。
  “没问题。”宋家大公子爽快地答应了下来,随口问道:“尼奥,你找他有什么事情?”
  “哦,你问我找他干嘛啊……”
  我们的袁大师拿起酒杯,笃悠悠地道:“买婚房!”
  “在亚洲,甚至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没有哪一个政府象重庆的国民政府那样彻底地被“美化分子”所渗透。
  这种渗透是从政府的最高层,从总统开始的:
  卫斯理学院毕业的蒋夫人说服穿林北腿信了天主教。他的财政部长孔祥熙有奥柏林和耶鲁的双重学位,外交部长是耶鲁1904年毕业生,教育部长毕业于匹兹堡大学,立法院长孙科博士具有哥伦比亚和加利弗尼亚两所大学的学位。新闻部长毕业于密苏里新闻学院,中国银行行长,后来的行政院长宋子文是哈佛1915年毕业生,还是哥伦比亚大学的Ph.D。
  这份长长的美国毕业的中国政府高官的名单还可以一直数下去,从国家卫生官员到盐务官员,到外贸官员。
  外交部的驻外使节更是清一色的长春藤名校毕业生。驻华盛顿的是康奈尔和哥伦比亚的毕业生,驻伦敦的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驻巴黎的顾维钧不仅在哥伦比亚大学拿了叁个学位,而且还编辑过那里的校报,如今他又增加了一份新的骄傲,他的儿子进入了哈佛大学的克里门生体育俱乐部。
  我本人的哈佛学历在中国比在波士顿还更吃香。我后来组织了一个中国的哈佛俱乐部,其中有一大批穿林北腿重庆政府中的高官,即使在白宫也找不到这么多哈佛毕业生。
  只不过在这些“美化分子”当中存在着一个彻头彻尾的异类,那就是除了肤色之外,比我们美国人还要更像美国人的尼奥·袁。
  他在私下场合十分坦白地告诉我,他看不起这些和他一样有美国留学经历的高材生。
  因为这个“国民政府”中任何一个说着流利英语的高官都是和他的国民完全脱节的。他们对自己的人民,甚至对重庆这座古老的城市都一无所知,他们根本不了解一点中国的真实情况。
  这批人生活在英语之中,彼此说的,想的,梦的都是英语。也许其中有几个聪明人是例外,不过这几个聪明人都太聪明了一些,他们爱自己胜过爱这个国家。
  作为美国军事团特别顾问,袁燕倏始终坚持一点,美利坚政府想要通过帮助“国民政府”来削弱日本人的力量那根本就是在缘木求鱼。
  而这一点,我花了一年多时间才弄明白。”
  ——节选自白修德(Theodore
Harold
White)《探索历史:一个人的历程》
  注释:
  (1)出自宋子文二、三十年代的文稿和记者访谈。
  (2)如果有兴趣了解宋大经济学家是如何败光党国家底的话,慕容推荐书友们去看《穿林北腿为什么失掉大陆:1945-1949》其中的经济篇。讲真,宋子文还真的不是一般地“no
zuo
no
die”。
第一百一十六章
成本三百小明星,妆奁千万大富婆(五)
  婚房啊婚房,真是让人一言难尽的两个字啊。
  8012年的房价,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已经让房子成了爱情的坟墓,也许还不止爱情,还有亲情和友情,甚至是人与人之间那最后一点点温情。
  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全包含在这两个字之中:房(奋)子(斗)!
  马叔这句名言用来描述这般景象那真的最合适不过了。
  赛里斯高房价的成因非常复杂,少说不清,多说无益。
  不过高房价带来的恶果非常明显,那就是让本来就很艰涩的阶层流动愈加艰涩,让本来就很尖锐的阶级对立也愈加尖锐。
  只能说,毛左余孽和佛系青年的出现并非偶然啊。
  算了,这个话题实在沉重了,还是说一个比较因吹斯听的经济学现象。
  正因为房子成为普通年轻人高不可攀的消费品,后世的赛里斯年轻人当中出现了类似“口红效应”的消费倾向。
  既然一平方的房子要大几万,反正老子/老娘也买不起了。那么花几块钱读个网文,花几十块钱看个电影,花几百块钱玩个游戏,花几千块钱赏个主播,花几万块钱来个旅行,花几十万块钱买个车车……这样的非必要之物的消费反倒是显得“廉价(不是性价比而是绝对价格)”。
  因此高房价反倒是刺激了赛里斯文化娱乐和奢侈品消费。
  当然啦,我们袁大师如今已经成为不用担心房价的人生赢家,而且这年头的房价实在便宜得不像话……
  其实也不然!
  一说到民国房价,和鸿渐先生齐名的鲁迅先生在1919年买的那套四合院肯定是要被拿出来SHOW一下的。
  他在西直门内(妥妥的一环啊)买了一套四合院,仅仅花了3500银元,折合人民币52万元,真是让后人唏嘘来着。
  可是呢,民国大部分时期上海房价是北平房价的……三十倍!
  真的没看错,帝都房价真的只有魔都的三十分之一。
  其实不要说和上海相比,就算比起天津、广州、南京、武汉等大城市,北平的房价也低得一逼。
  帝都房价如此便宜主要是因为房多人少的供求关系所致。尤其是到了三十年代北平的政治中心地位被南京取代,甚至连河北省省会也搬到了天津,因此偌大一个帝都房子多达一百多万间,而人口只有区区的一百五十万。
  另外一个原因,帝都的市政建设实在太落后了,仅举一个例子,1930年魔都有1100座电梯,猜猜北平有多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8/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