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国当大师(精校)第7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0/779

  “就是这么一说啊。大刀张看那位爷来者不凡,也挺客气地拒绝了,可是没想到那位爷不愿意了,就和大刀张打了一个赌……”
  “那是什么赌啊?”
  “就赌大刀张最擅长的耍关刀啊。”
  “那大刀张还能输了?”
  “输了啊。别看里面那位爷长得像是小白脸,那一把子力气啊……您没看见,您是不会相信的呀。大刀张输的那是心服口服,乖乖地就把地方给那位爷让出来。”
  饶汉祥听到此处就想起了一个传闻,据说小袁是一位身手高的吓死人的国术高手。
  “出来了,出来了,出来了……”
  饶秘书长踮起脚打眼一看,果然就见到了一个说相声的,还是长得很帅的说相声的。
  我们袁大师特意跑到天桥撂滩说相声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相声爱好者,恰恰相反,他对相声很有点反感来着。
  他不是反感相声这种艺术形式,而是相声界。
  要知道在后世上海有个东方卫视,魔都人民亲切地称之为——东北卫视。
  这个吴语区最大的卫星频道,综艺节目的嘉宾是唱二人转的,谈话节目的主持人是自称东北“老娘们”的……
  对了,还有喜剧类真人秀《欢乐喜剧人》里面是一帮德云社的。
  扎心啊,老铁!
  既然北方人能来南方说相声,那么南方人自然也去北方说相声的啦。
  除了这个很多南方人都有的心结之外,他还挺讨厌相声界内部那种乱七八糟的师徒关系的。
  他就想着,你们不是要论什么班辈吗,那老子就来当相声界的祖师爷好了。
  这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如今相声就是一种下三滥的玩意儿,这个也不用多介绍了。
  他这个名震华夏乃至全球的大博士、大作家、大学者、大名士肯来说相声,那肯定提高了相声的逼格啊,也肯定有一帮人哭着喊着要拜他当祖师爷啊……
  想想看一个生在无锡长在上海的南方人当了相声界的南波万,这件事情多么因吹斯听!
  “多谢诸位捧场了……哎呀,又来了这么多老少爷们啊。那么再次自我介绍一下。在下姓袁名燕倏,眼下正在北平大学校教书。有人问我教什么的啊?”
  “在下就是教洋文的。真的没骗诸位。我现在就教你们几句,好的好的是古德,不好不好是拜的。早上见面说古德毛宁,晚上告别说拜拜您嘞。谢谢你是三克油,他妈的是法克鱿。回家要对您太太说爱老虎油。”
  “说实话,这也是在下平生第一次来着四九皇城呢,不过我在天津听说北京天桥这有人说笑话,还叫做相声。赶巧我也喜欢说笑话,来的路上写了几个段子。”
  “刚才给大家说了一个《连升三级》,那么接下来再说一个《珍珠翡翠白玉汤》……”
第二百三十九章
万里江山是沧桑,百年疏狂最袁郞(十)
  “自晚清开始就有天桥八大怪的说法,而在1922年出了一个“天桥第九怪”。这位怪人便是这一年来北京大学担任客座教授的袁燕倏先生。
  当时,他已经是蜚声国际的作家和经济学家,而且他本人更是不缺钱。他这么一位大教授居然跑到天桥撂摊说相声,当然是一件令人称奇的咄咄怪事。
  不过纵览袁先生的生平行迹,这倒也没有什么怪的了。他的性子本就是飞扬跳脱,行事自然也无所顾忌。按照他自己的说法,袁某人都能到白宫打麻将了,在天桥说相声又算得了什么。
  然而他这样的举动完全改变了相声这个艺术形式的发展轨迹:
  首先,他提升了相声的“逼格(这个名词就是袁先生自创的。)”
  在他去天桥说相声之前,相声演员算是下九流的人物,只比娼妓高了那么一筹。他们所编段子为了迎合下层人民的口味,大多庸俗不堪,除了不把自家的老娘弄出来开涮,自家的八辈子祖宗都可以开骂,家境稍好者都不会入此行。
  袁燕倏这样的大文化人说的相声自然不可能这么低俗,他所创的段子要么取材于历史上的轶事,要么就是讽刺时政和人物。就算嬉笑嘲弄一般也以自嘲为主,比如他常常称自己为“高等华人”。因此被时人称之为“雅口”,与先前的“俗口”相对。
  自从他在天桥“卖艺”之后,“雅口”渐渐成为相声界的主流,尤其是登堂入室说堂会的相声演员们都以说“雅口”为主。因此有人认为现代相声的鼻祖就是袁燕倏先生。
  其次,他拓宽了相声这门戏剧的受众。
  当时袁先生说相声的时候身边还有一群特殊的听众,那就是他在北大的同事和朋友。在他的影响之下,这些文人也成了相声爱好者,有的甚至成了票友。
  众所周知,鲁迅先生原本不太喜欢中国戏剧,认为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脑眩。”不过他觉得相声“自然是俗的,甚至于猥下,肮脏,但是泼辣,有生气。”。
  鲁迅对雅口“极为欣赏,在有人批评袁先生不务正业且斯文扫地的情况下,多次发文为袁先生辩护,在文中赞扬袁先生的相声“非俗流可比”。
  后来袁先生给相声起了一个英文名字——TALK
SHOW,并且把某些传统段子翻译成了英文,输出到了西方。
  最后,他改变了相声界的内部传承体制。
  原本相声界的祖师爷是朱绍文(1829-1904),艺名穷不怕,乃是第一代天桥八大怪之首。
  在朱绍文撂地演出的时候,说相声的还有阿彦涛、沈春和两位,这三位被称为朱阿沈三大流派,不过阿彦涛和沈春和几乎没有传承下来,到了民国相声演员基本上都是朱绍文的后人。
  和其他戏剧一样,相声原本也采取师徒相受的传统模式。但是袁先生的横空出世打破了这个模式。
  当时很多相声演员想要‘蹭热度(这个词也是袁先生发明的)’,朱绍文的第三代传人“相声八德”当中就有好几位带着子侄登门请袁先生授艺。
  而袁先生收下了这些晚辈,他只有一个要求,他不要当这些学生的“师傅”,而是“老师”。
  他不但把自己的段子结集出版,还收集了很多传统段子,并且制作成了唱片和电影。另外他聘请了不少相声演员加入了他创办的广播电台。
  总之在袁先生一力推动之下,相声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就开始蓬勃发展……”
  ——节选自《从下九流到非俗流:相声发展简史》
  “皇上一看,明白啦!‘啊,众位爱卿,你等大家不语,各伸双指,朕已明白你等之意——你们是想每人再来两大碗!’”
  “哈哈哈……”
  “啪啪啪……”
  我们袁大师向着众人拱了拱手,一旁的秘书小姐姐就托着一面铜锣上前领赏了。
  “铛铛铛……”
  前有大教授说相声,现有小洋妞领赏钱,帝都群众也不吝啬,纷纷解囊,铜板和铜锣相撞的清脆声响那真是连绵不断啊。
  就算袁燕倏不是为钱而来,听着都觉得是赏心悦耳。
  “哐哐哐……”
  而这是大洋的声音!
  正在喝水的袁大师打眼一瞧就愣了一下,不过他旋即便明白了过来。
  他放下杯子走上前去拱手道:“质含先生(质含是饶汉祥的号)贵为总统府秘书长,想必是公务繁忙,怎么屈尊来这里听袁某说相声啊?对了……”
  他看了一眼铜锣中那几块现大洋道:“还劳您破费了。”
  “哈哈哈……”
  饶汉祥大笑几声道:“听说鸿渐先生有此雅兴,饶某岂能不来捧场呢?何况这么精彩的相声,本人也是头一次听闻,区区一点俗物不足挂齿啊。”
  袁燕倏微微一笑道:“那就多谢质含先生的赏了。”
  “不谢不谢。”饶汉祥摆手道:“不知鸿渐先生说完了没有。如果说完了话,能不能和饶某聊两句呢?”
  “嗯……”
  我们袁大师沉吟了一下,最后还是点头道:“既然质含先生亲来此地,那袁某也只能奉命了。”
  他遣散了听众之后,便和饶汉祥进了一间茶楼,找了个雅座坐下。
  当然啦,作为文化人他们还必要先商业互吹一下。老饶称赞小袁小说写得好,小袁恭维老饶电文写得妙。
  寒暄了几句的饶汉祥先切入了正题:“鸿渐兄,听说钧任总长和文渊次长找过你了?”
  袁燕倏一边心想这家伙消息还挺灵通的吗,一边随意点了点头道:“不错。”
  饶汉祥并不介意他的冷淡,而是接口问道:“鸿渐兄,饶某又听说你在两位财政部大员面前发表了一番高论?”
  “质含先生,高论么,倒也算不上。袁某只不过直抒胸臆罢了。呵呵。”
  我们袁大师轻笑一声道:“只不过钧任总长和文渊次长应该是觉得我在说笑话……”
  “不,鸿渐兄说的可不是笑话!”
  只见饶汉祥正色说道:“正所谓白驹过隙,饶某自民国二年追随宋卿总统入中枢以来已经过去十年了……”
  “虽然成功保卫了艾泽拉斯大陆,但是联盟和部落之间的脆弱和平早已经荡然无存。”
  哦,以上这句话是袁燕倏脑补的。
  “哎……”
  他长叹一声,语气沉痛地道:“宋卿总统和饶某浮浮沉沉到了今日,恰好似原地兜了一个圈子。可是国事日非,万民苦痛尤甚于十年之前。饶某有时回想当初,都不知道该不该推翻前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0/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