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老子是皇帝(校对)第12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77/2534

  两军共计八万余人,可谓阵势浩荡,但实际上,真正属于赫连城和曲如剑麾下的将士却不过三万余人。
  其余有五万之众,全是临洮、凤翔两路内的守军。
  当初赫连城往利州东路,经过凤翔、临洮时,李秀淑下旨帮他抽调了两路内半数守军。
  而这临洮、凤翔两路的守军,到底会不会听赫连城、曲如剑的将令,那显然是很难说的事情。
  毕竟当初这两路的总管跟着庞红光投西夏,他们的立场本就很值得可疑。
  赫连城、曲如剑两人其实是时刻都是处在危机四伏的境地下。而这种危险,可能在刚刚开战时便会爆发出来。
  这大概也是他们两人为何始终都只是不急不缓,并未显得那么急切想要覆灭新宋的理由。
  他们心中也是有数的。
  当然,他们同时也是在等利州东路和利州西路两路境内的援军赶到。
  在分别见庞红光和贾峰华时,他们就已经代为传达女帝的圣旨。只庞红光、贾峰华无疑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整军前来。
  赫连城、曲如剑两人说不得还要在这新宋、西夏边疆等些时日。
  只是,他们在刚刚到得边疆时,便就差人往大宋夔州路境内去了,往达州。
  到这日,这些信差便赶到达州通川城内。共十余骑,并未穿着军服,只是做江湖人打扮。
  这些人,都是赫连城所率的国都禁军中的好手。
  到通川城下,他们如同寻常江湖人那般下马牵马步行。进城,并不流连城内繁华景簇,只直向着通川府衙而去。
  因为他们并不知道郑益杭和杜浒两人所率的大军在哪里。
  通川城未必能容得下两万禁军,很可能杜浒和郑益杭两人只是率军驻扎在城外都说不准。他们自然不可能到处去打听询问。
  这很可能会被当成敌国探报抓起来的。
  现在大宋的情报处和天网可不是摆设。真要被抓起来,他们即便能够自证身份,也会耽误军机。
  在这种情况下,直往府衙无疑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到府衙外,十余人都被府衙军卒拦住。
  为首之人拱手说道:“我等乃是西夏军卒,携密信而来,烦请通报知州大人。”
  通川城是达州府城,达州知州自然就坐镇在通川城府衙内。
  府衙军卒们微怔。
  通川虽地处边疆,但他们寻常时候还是很少见到有西夏人来寻知州大人的。军中来人更是绝无仅有。
  只他们当然也不会就这般随意放行,有人道:“你们是何身份?”
  那信差中为首的人便从怀中掏出块令牌来,递到这说话士卒的手中。
  这枚令牌颇为繁复,上面刻着翊卫司马军等字样。正是赫连城的令牌。
  府衙士卒瞧过,带着令牌往府衙内走去。
  只不多时,他又小跑出来,对着门口十余信差道:“知州大人让你们进去!”
  然后便又给这些信差带路。不过众信差随身携带的兵刃都还是让门口士卒给拦了下来,代为保管。
  府衙重地,莫说是赵洞庭改革之后,便是之前,也不是谁都可以带着武器进去的。
  到府衙正殿。
  有穿着大宋绯红色官袍的官吏坐在里面。
  两根插云翅摇摇晃晃。
  颚下有须。
  这官吏看起来四十岁许人,文质彬彬模样。正在端详着赫连城的那枚令牌。
  除去他外,殿内便再没有其余人。只门口站着两个士卒。
  现在大宋官员不再像以前那样,高坐大堂,堂下捕快成排了。各衙门分工明确,断案的事,根本无需这位达州知州过问。
  那是律法省官员的事。
  士卒带着信差们走进,对知州拱手道:“知州大人,信差们到了。”
  达州知州便抬起头,对着士卒微微点头。
  这士卒退下去。
  知州看着这些信差,道:“你们是赫连城赫将军麾下将士?”
  他显然对西夏还是有些了解的。
  为首信差拱手道:“正是。”
  知州又道:“那你们来见我所为何事?”
  为首信差道:“我们有密信要呈于贵朝郑益杭、杜浒两位军长。还请知州大人代为通传。”
  知州微微愣住。
  西夏、大宋要联手对付庞红光等人的事情乃是绝密,哪怕是他,也是毫不知情的。
  甚至可以说,在夔州路境内,对这件事知情的人总共都只有郑益杭和杜浒两人都说不定。
  听到信差这话,这位达州知州难免要联想到些东西。
  因为夔州安定,杜浒、郑益杭两人却仍然驻扎于这小小通川附近,本就是不正常的事情。
第1096章
出兵往理
  达州知州到现在自是隐约猜测得到郑益杭、杜浒两人留镇通川,和西夏必然有着关联。
  当下,他也不敢耽搁,立时对着外面喊道:“去请郑益杭和杜浒两位军长进来!”
  不管这些信差到底是为何而来,自有郑益杭和杜浒两人去判断定夺,无需他这个知州大人太过操心。
  等门外士卒领命前去,知州只是让这些信差先在府衙内稍待,又让侍女奉茶上来。
  其后间,众人谈话的内容只是围绕民生、风俗等等。气氛倒也算得热络。
  约莫过去半个时辰左右,郑益杭、杜浒两人率着十余供奉便到了这大堂门外。
  知州起身笑道:“两位军长来了。”
  然后他便向着外面迎去。
  从官衔上说,他其实和杜浒、郑益杭差不多。但就含金量而言,却是没法和两人相比。
  毕竟大宋境内的州府不计其数,而禁军现在却总共也就那么二十余个。
  可以这么说,军中每个军长都是大宋的宝贝疙瘩。同时也是大宋百姓心目中的英雄。
  那些西夏信差也连忙跟着起身。
  到得门外,便对着面上带笑的郑益杭、杜浒两人拱手,“见过两位军长!”
  知州在旁边道:“杜军长、郑军长,这些好汉都是西夏赫连城将军的麾下。他们前来寻你们有要事相商,里面请!”
  郑益杭、杜浒两人都对着知州拱拱手,又对众信差点点头,便向着大堂里面走去。
  众信差跟在他们后面走进。
  达州知州还是有眼色,只道:“那诸位便在此商议,我先去处理些政事。”
  然后他便就此离去。
  他这当然是给郑益杭等人腾出地方来。这里就是他的办公府衙,他需要跑到别的地方去处理政事才怪。
  不过郑益杭等人自也不会拦他。
  他们知道这些赫连城的信差来到这里是为什么事。而这件事情,现在越少的人知道越好。
  刚在大堂内坐下,杜浒便对着那为首信差道:“赫连将军已经到得边疆了?”
  为首信差点头,然后从袖袍中将赫连城、曲如剑两人联名写的那封信递向杜浒,“这是将军密信,请两位军长过目。”
  杜浒接过信当即拆开,郑益杭在旁边偏头看过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77/25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