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老子是皇帝(校对)第24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66/2534

  到时候大宋便会出问题了。
  外无大患,内必有忧啊!
  赵洞庭觉得自己务必将这个隐患扼杀在摇篮之中。毕竟,现在的大宋体制还远远算不上完善。
  夜。
  赵洞庭搂着颖儿在怀中。
  颖儿很敏锐感觉到赵洞庭今晚不对劲,“皇上,你怎么了?”
  赵洞庭道:“我在想,是不是该让安儿代我去巡视三军。”
  颖儿微愣,偏过头看着赵洞庭侧脸,“怎会突然有此想法?”
  赵洞庭叹息道:“咱们大宋有十余年没有打仗了吧,但这江山是将士们浴血奋战打下来的。朕不想让他们觉得朕忘了他们。”
  颖儿沉思良久,轻轻点头。
  ……
  翌日清晨。
  赵洞庭去了中枢内阁。
  在中枢内阁找到跟在钟健身边学习的赵安。
  就在钟健的办公室里,他对赵安说道:“太子,朕想让你去巡视三军。”
  赵安也是愣住。
  钟健同样如此,张张嘴,但好似想到什么,话又咽回到肚子里去。
  赵安没他那样的眼界,问道:“父皇怎么会突然想到巡视三军?”
  赵洞庭看向钟健。
  钟健稍作思量,试探着道:“皇上名为巡视,实为犒赏吧?”
  赵洞庭很是满意地点点头,道:“众爱卿接着说。”
  这朝野上下,能够如钟健这般揣测出他心思的人,大概不多。
  钟健接着道:“臣斗胆妄言,自元国覆灭以后,我们大宋军伍便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之相。这些年来,各军将领也鲜有调整。这于整个军伍而言,并非是什么好事,于朝廷把控军伍不利。”
  赵洞庭又点点头,“还有么?”
  钟健接着道:“巡视犒赏,可揽军心。同时,也可趁机打乱军中部署。”
  然后,便没说了。
  赵洞庭并不失望,钟健能够想到这层,已经不容易。
  能够有这份居安思危的心,更不容易。
  他微笑着点头,道:“除此之外,还有更深之意。军伍休整十余载,能不能战,尚是其次。朕是担心将士们忘了,百姓们忘了当初咱们是如何披荆斩棘才光复这大宋山河的。让太子巡视,是犒赏,也同时是想让他们回忆回忆当初那段血泪史。朕有意,让史官编撰史书《复山河》,将当初复国之经过编整成书。而后传于各军,传于各地,爱卿觉得如何?”
  钟健躬身,“皇上圣明。”
第2363章
编撰历史书
  赵洞庭道:“那就这么办吧,你等会儿便召集史官,将这事吩咐下去。”
  说完顿了下,又说:“也不要光写行军打仗的事情,如文军机令、岳帅他们,咱们大宋的这些武勋们,再有朝廷肱骨,他们都是为大宋呕心沥血之人,可以分派文字功底好的史官或是翰林学徒去他们身边,给他们立传,写他们生平之事。没有他们,不会有现在的大宋,朕不想百年过后,他们便被世人遗忘了。”
  “是……”
  钟健眼中隐隐流露出感激之色来。
  他知道,赵洞庭说的这些人里,也包括他钟健。
  作为人臣,能被皇上这么惦记着,还有什么好说的?
  然后抬头问赵洞庭道:“皇上,那您自己……”
  赵洞庭摆摆手道:“朕就算了。兴许等朕老了,有这心思,再说吧!”
  说完,便起了身,又对赵安道:“好生准备准备,过两日便启程吧!”
  “儿臣领旨。”
  赵安躬身答应。
  赵洞庭回到御书房,继续思量意识形态的事情。
  要抓意识形态,当然不是单靠给这些文臣武将们出书立传,朝廷出本《复山河》就可以做到的。肯定会有效果,但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
  到底还是时间太晚了些,现在大多数年轻人,怕是根本没听说过当年之事。
  自幼没吃过苦头的他们,哪能想到当年的生活?
  就算看到这些书,也难以产生共鸣吧?
  还得把这些历史编撰到教科书里去才行。
  这才是最根本也最直接的办法。
  当即,赵洞庭又宣了翰林院、国子监和礼部的官员到御书房内。
  以往大宋教科书的编撰,都是由他主导,这些部门辅佐。
  不过之前的教科书,都是偏向于实用方向。如数学、化学、物理、地理等等,那都是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语文方面,赵洞庭更是大多延用以前教的那些东西,还从没有过在书中单独写过谁的传记。
  得是时候开历史科目了。
  如文天祥、陆秀夫、陈文龙他们这些人,理当名垂青史,作为标榜。
  至于李照恩,他在大宋科技方面的贡献无疑是最大的。
  只是他现在年岁尚小,却是不用着急。
  在把这些翰林院、国子监和礼部的官员宣到御书房之前,赵洞庭已经在书案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名字。
  不可能人人都编撰到历史书中去,只能选典型。
  在复宋的血战中功勋最大的,事迹最感人的。
  再就是在民生、治国方面贡献最大的那挫人。
  其余的,更适合专门出个名将录和名臣录。
  “皇上。”
  翰林院、国子监、礼部官员进御书房,给赵洞庭施礼。
  “众爱卿平身吧!”
  赵洞庭挥挥手,又低头瞧瞧纸上的那些名字,“朕宣诸位爱卿过来,是想让你们编撰本新的教材,科目名字为历史。主要内容便是我们大宋这二十余年复国、治国的经过,再有之前历史文献中的那些重要事迹。读史,明理。此事紧要,你们三部快些挑选出人来,即日便开始编撰。另外,此教材中还可以注重点出几人,写他们生平事迹,为咱们大宋学子做个表率,过些时候,朕会将名单交给你们。”
  “是。”
  群臣都诧异,但还是点头。
  赵洞庭屡屡有新想法,对他们来说如羚羊挂角,也是见怪不怪了。
  皇上本来就是天资卓越之人,这些年做的新奇事还少么?
  反正不会是坏事就是了。
  赵洞庭还从未让他们失望过。
  ……
  过两日。
  太子赵安带甲胄数百,持赵洞庭金牌令箭,开始巡视三军。
  飞龙军总都统赵大同行。
  而翰林院也是开始忙碌起来。
  翰林院汇聚的都是大宋最出名的那些大儒,下面学徒都是学问最拔尖的。既是大宋朝廷中的清流,也是把持大宋文化方向的主要部门。
  史书,也同样是由他们负责编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66/25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