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白垩纪(校对)第4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3/555

  一个人如果可以照料十亩地,那每亩地只要能够收六十公斤,他的收入就已经和每天累的精疲力尽精耕细作的那个人的收入持平,如果可以照料二十亩地,那这个标准就降到了亩产三十公斤,而张晓舟相信,他们绝对有办法在尽可能降低人们投入的劳动力的前提下,确保亩产远远超过这个惨不忍睹的数字。
  民以食为天,现在制约联盟发展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粮食不足,不得不把绝大多数的人力投入到农业生产当中。
  只要能够解决粮食问题,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资源投入、劳动量、产量,张晓舟在白板上写下了这三个词。
  “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找到资源投入和劳动量相对最少,而产量相对最高的那个平衡点!”
第六百六十五章
农本(下)
  “在那里再开一个口。”李雨欢说道。
  “好嘞!”赵海涛答应着,拿着剪刀往李雨欢指的方向走了过去。
  他也是人们戏称的“张党”中的一员,不过他并非国土学校的学生,而是当初和王牧林、李雨欢、江晓华一起被困在食品批发市场的那个门市里的年轻人中的一个。
  那时候的绝望即便是到了一年之后的今天他依然记忆犹新,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对把自己从那个地方救出来的张晓舟的感激可以说是发自肺腑,虽然因为能力问题无法像江晓华那样成为联盟的重要人物,但他还是凭借自己的努力而成为了联盟农业部的一名工作人员。
  跟在李雨欢这个比自己还小两岁的女孩子后面干活多多少少有点丢脸,不过赵海涛一向把李雨欢这个常务副部长看做是张晓舟的附属物,问题倒也不大。
  “这样到底行不行啊?”这块地的原主人却有些惴惴地说道。
  “除了不需要再动这个网,你平时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只是注意加强排水,等这一季收获的时候就知道结果了。”李雨欢说道。
  选择属于他的这块地作为试验田,恰恰是因为最近几次收获中,他的这块地收获都相当稳定的处于联盟的平均水平附近,而且他本身也是勤勤恳恳干活的那种人。联盟承诺免除他这块地的税收,如果歉收,那就按之前几次收获的平均值补齐他的收益,在这样的条件下,他终于同意了联盟的要求。
  他这块地采取的是开天窗的方式,挡雨网不动,但间隔一米五就开一个用来增加光线的天窗,开窗的部位用网眼比较大的浅色网补起来。这样做,一方面是肯定会有不少雨水从开天窗的地方淋进来,有可能造成玉米的根茎泡水腐烂,另一方面,虽然增加了透光的地方,但光照应该还是不够。但好处是,不用再每天把网装上又拆掉,工作量少了很多。
  李雨欢安排他的另外一个任务是记录下自己每天在这块地上所花费的时间,以此来估算按照这样的方式,一个人最多能够照顾几亩同样的地。
  李雨欢选取了分散的三块试验田来做同样的事情,以确保结果的普遍性。
  隔壁的那块地采用的是把挡雨网的网眼扩大提高透光率的方式,但显然,这样做的后果必然是雨水渗入量的增加,对排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的试验李雨欢做了两组,另外一组的网眼更大一些,透光率更高,但同时,水量相应地也更多了。
  这两组试验同样各选取了三块试验田。
  歉收是必然发生的结果,但联盟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要通过对比,找出最划算的一种方法。
  大家提出的构想当然不仅仅限于这些,在公开征集试验方案的时候,甚至有人建议把城里那些废弃房屋的玻璃都拆下来做成玻璃顶的大棚,或者是在远山城内收集塑料制品,加热后想办法拉成透明薄膜,用来代替现在不透明的挡雨网。
  这些想法都没错,但问题是,要么没有办法大规模的投入使用,要么就不切实际,缺乏可操作性。
  收集玻璃建设大棚专门用来培育种子这样的事情联盟早就在做了,一些殖民点也开始在木屋上留出安装玻璃窗的位置,从城里拆玻璃过去装上,让屋子里光线好一些。
  就联盟现有的玻璃存量,根本就不可能建成多少用于农业生产的大棚,而生产玻璃这件事情,至少在现在这个阶段,还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最起码,也要等他们把纯碱的生产工艺还原出来再说。以联盟现在的工业和技术水平,能够把那些碎玻璃收集起来加热之后重生压成平板都算是不错的进展了。
  但是,即便是联盟已经有能力生产玻璃,这样的建议也只能说是空谈。
  玻璃温室的造价和花费的人工,即使是之前那个世界也没有多少人能够承受,以他们现在的生产力,把几万亩地都建成玻璃温室,只能说提这个建议的人心太大了。
  至于塑料薄膜的事情那就更是一种奢望了,注塑机和吹塑机他们不是没有,但并不是什么塑料都可以拿去做薄膜,更何况,在没有稳定电力供应的情况下,机器也根本就开动不起来。联盟的发电和电力输送事业现在依然只是在试验阶段,至少在几年内都不太可能达到可以稳定驱动机器的水平。
  最终通过评审可以选取,具有一定可行性而且花费不多,可以进行试验看有没有价值的方案只有寥寥几项。而张晓舟一一都安排了下去。
  “我们的那些藕什么时候才能大范围推广?”来自安澜大厦的人们私下问道。
  现在看来,这样的水生植物也许才是最好的出路,没有人知道莲藕的产量能有多高,但起码大家都知道,里面的淀粉含量并不算少,虽然不可能作为主食,但起码能作为一种可靠的补充。而且这东西应该也不需要怎么照料,应该也不需要化肥和农药。以远山现在的自然环境,这或许是最有可能大规模种植并且获得稳定产量的农作物了。
  一个人照料二三十亩地也许很困难,但照料二三十亩莲藕应该没什么问题。一亩莲藕哪怕是只能产一百公斤,一年也能收三吨,应该是远远超出一个人的消耗量了。种莲藕的池子还能想办法养鱼养虾甚至是养点白垩纪土生的蛙类什么的,可以说一举数得。
  管这个事情的李雨欢却叹了一口气。
  当初在安澜大厦后面的那个观景水池里发现的莲藕本身数量就不多,还被人偷走吃掉了一部分,好在那些人当时还没有把那些藕芽掰断,后来人们小心翼翼地把它们种在了楼顶的水缸里,终于让它们活了下来。但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不过长出了几支子藕,现在分成三份种植在温室里,情况还算不错。莲子也收获了一些,而且也已经成功育苗种了下去,但要向整个联盟推广,按照现在的生长速度,算上莲子一年的增值勉强达到十倍,大规模种植最快也要等两三年。
  “可惜没有慈菇、荸荠、茭白、菱角这些东西。”有人低声地说道。“这些东西应该都好种,而且也好吃。”
  “也许我们应该看看白垩纪有没有什么土生的水生植物?”高辉说道,他随后兴奋了起来。“把这个事情交给冒险者工会吧!周围的沼泽里,肯定会有能吃的东西!只要把它们找出来,一切问题说不定就迎刃而解了!咱们也就不用在这里头疼该种什么,修什么样的棚子了!”
第六百六十六章
悬赏
  联盟又一次回到了日常的节奏当中,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当这层窗户纸被揭开之后,有不少人开始按照联盟那些试验田的方式对自己田地的挡雨网进行改进,因为便利,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采取的都是在挡雨网上开透光孔的方式。
  人们采取的具体手段当然不同,有人把孔开得相对来说比较小,但间隔比较密,希望能够以此来保证在不渗入太多雨水的情况下有足够的光照。也有人把孔开得很大,几乎不能叫透光孔而应该叫天窗,当然间隔也比较大。
  还有人想方设法地弄来了各种透明的东西,塑料布,塑料板,有机玻璃,甚至是沉重的玻璃板,然后按照它们的大小开孔并且把它们安置上去。
  这样的办法当然比较保险,于是这些东西很快就变得很抢手,在某些偏僻的地方,甚至出现了针对这些东西的盗窃案,但因为偷东西的把这些东西用在了自己的地里,很快就被失主发现,原物奉还不说,自己还因为盗窃而被判入狱服刑三个月。
  更多的奇思妙想随即出现,有几个心灵手巧的人用从蔓藤上剥下的纤维编织出了又轻又薄可以挡水的帘子,然后挂在了架子上,末端还留了圆形的绳套,可以方便地被特制的钩子勾住,下雨的时候只要用棍子一挑就能用来挡住用来透光的天窗,而天晴之后,同样只要用棍子上的钩子一挑,就能把它们拉下来,一来一去,只要几秒钟的时间。
  用这样的方式,手脚灵活的人可以凭借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在五分钟内完成一亩地上方所有天窗的遮挡,而把它们放下来则只需要三分钟,因为这些帘子的重量很轻,时间几乎都花在走路上。虽然依然很繁琐,但比起之前的那种做法,简直可以说是质的飞跃。
  而更牛的人则把之前联盟通行的做法彻底推翻重来,他们把自己田地上的木头架子和挡雨网全部拆掉,用结实的细木条重新搭了如同房屋一样的架子,然后分块在架子上安装了用长方形的薄木板做成的活百叶,只要站在棚子中央转动相应的手柄,就能打开或者是关闭周围的四组活百叶,一亩地只需要建八个这样的棚子就能完美地实现遮阳挡雨和光照的转变。这种做法因为要转动手柄,相对来说比较费力,但因为不需要怎么走动,耗费的时间也不多,因为可以把绝大多数空间都打开,光照绝对有保证,堪称现阶段技术和材料条件下完美的解决方式。
  这样的构思和手艺让所有人的叹为观止,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在自己的土地上安装这样的装置,但这样的装置所需要的人工和材料也让每个人都只能望而却步。
  四个手艺娴熟的木工可以在材料齐备的前提下花一个礼拜的时间完成一个棚子的建设并且完成调试,也就是说,一亩地就得花两个月的时间。因为缺乏铁钉,那些活百叶都是用木制的榫头结合在一起,用木制的手柄联动,这也决定了,安装的过程极为繁琐,对每一片木百叶和骨架的要求很高,这样的工艺根本就没有办法快得起来。
  如果算上准备材料的时间,那一亩地如果由四个熟手来改造,也得花上三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联盟现在已经有了将近一万五千亩地,以现在的生产力,大规模推广这种做法根本就不现实。
  张晓舟不得不把自己想要大规模培训技术人员,并且办一个厂专门负责生产这种木棚所需要的各种配件的念头强行从自己的脑海里驱逐出去。
  理论上说,标准化工业化的生产模式加上大量投入人手,肯定能够大大地提高这种新式木棚的生产效率和安装效率,他们也可以组织人手对它进行进一步的改进,让它达到效率和消耗物资的最佳比率。但不管怎么做,基本的工作量摆在这里,不可能改变。
  这种木棚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工和优质的木材,每一片木百叶本身的重量虽然不重,但几百片加起来也不是个小数量,对于木架的要求很高,所以还得考虑基础的问题。事实上,这个方案就是在田地上搭建出了一个个简化版的温室,成本过于高昂了。
  看上去当然很美好,但对于联盟来说,其实就像是拼命付出努力去把亩产从二百六十公斤提高到三百一十公斤。做到没问题,但付出的代价实在是不值。如果要推广,没有四五年的时间,根本就不可能普及。
  而联盟现在最缺乏的就是时间。
  联盟需要的是一种廉价的,在现有基础上就可以实现的,可以快速推广的,能够大幅减轻人们重复劳动的方案,联盟需要的是能够让人们更有效率的利用土地和现有资源的方案,而不是这样需要投入更多人力和物资,拼命提高单位土地利用效率的做法。
  但张晓舟还是表彰了做出这个设计的人们,并且鼓励他们对自己的设计进行改进,联盟也许没有可能采用他们的这种设计去推广到广大的土地上种植玉米和番薯,但少量地搭建这样的木棚,用来种植价值更高的蔬菜、瓜果和用来培育种子却是很好的选择。
  “最有希望的解决方案还是找到一种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去照顾的原生植物。”张晓舟对高辉说道。“现在联盟的殖民点和田地铺得太开,而民兵又还没有足够自保的能力,联盟常备军不得不分拆成十几个小队,分散到各个区域去负责人们的安全保卫,再加上盐矿那边必须投入的人力,现在已经没有能力再安排出探险队去探索丛林。现在能够动用的只有冒险团了。”
  “没问题!”高辉马上说道。“交给我吧!”
  张晓舟却无法像他那么乐观。
  联盟常备军刚刚发生了这么大的伤亡,没有足够的利益,冒险团凭什么要投入到这么危险的任务当中去?
  “只要他们能够找回有大规模种植价值的水生植物,我会用盐矿外的那块猎场五年的专属狩猎权作为回报。”他对高辉说道。“联盟只收取百分之二十五的税,除此外什么都不要。”
第六百六十七章
竞争
  消息传出去之后,带来的第一个后果是之前的那两个冒险团突然就招够了人。
  人们当然希望能够加入严烨的烈焰冒险团,但联盟的规定让严烨无法继续扩大自己冒险团的规模,而他曾经设想过的那种通过派遣自己的铁杆组建新的冒险团而暗中扩大自己势力的想法,现在还嫌太早,他和现在的部下之间还没有形成那种稳固的关系,这样的想法根本就不具备可操作性。
  有人受伤残疾空出了一个位置,很快就挑选到了合适的新人补充了进去,而这却再一次刺激了那些渴望通过冒险获取美好生活的人,在关于专属狩猎权的消息传出去之后,他们咬咬牙,投奔了另外两个冒险团。
  虽然没有严烨那么有名,但他们起码也都是当初新洲团队的成员,从比例上说,来自新洲的人手甚至比烈焰冒险团还要多一些,这最终给了人们足够的理由。
  既然都是从新洲出来的人,那他们应该也不会有多差,更何况,寻找可以种植的水生植物这样的任务依靠得更多的是幸运而不是能力,如果他们运气好找到了正确的东西,他们也就能过上天天吃肉的日子了。
  这两个冒险团的团长差一点就被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晕了,要知道,就在这之前,他们刚巧已经在商讨合并的事情了。
  两个冒险团的基础其实都不差,但就因为没什么名气,一直也招不到合适的新人。之前愿意加入的人当然不是没有,但那些人多半都是性格懒散,不愿意辛苦劳动的那种人。他们抱着一夜暴富的念头,把加入冒险团当做能够马上脱离每天辛苦劳作的日子,每天好吃好喝的一个途径。
  这样的人多半无法通过冒险者工会的审核,即便是能够通过,他们也不会接收这样的人。
  这两个冒险团的所有成员都是从新洲团队出来的,他们也许自视甚高,无法忍受严苛的训练和纪律,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是笨蛋。接受一个人成为冒险团的成员,就意味着在面临危险的时候,自己的后背或者是侧翼要交给这个人来守护。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见过因为个别人恐惧逃走而导致整个队伍崩溃的事情,就连龙云鸿那样的人当时都没法入他们的眼,他们又怎么可能把这些明显是想来混日子的人吸收进来成为冒险团的负累?
  更何况,成为冒险团的成员并不意味着安逸的生活,在必要的时候,他们甚至要冒比普通联盟成员更多的风险,以命相搏,那种抱着混日子的态度来的人,根本就不能信任。
  烈焰冒险团的基础其实也只是四个前新洲队员,从这一点上看,他们的力量其实一点儿也不差,只是少了一些运气。
  不管怎么说,新洲团队到目前为止都还是联盟杀死恐龙最多的一群人,也许随着烈焰冒险团杀死越来越多的猎物之后,这个殊荣会转移到他们身上,但新洲团队的荣耀却不容质疑。
  两人并不像那些犯红眼病的人那样对烈焰冒险团的成功大放厥词,没有杀过恐龙,没有进入丛林深处,没有真正面对过恐惧和死亡的人才会想当然地认为那是一种唾手可得的好处,而不知道其中所面临的风险。
  他们和严烨,和王永军的关系都不差,正是因为如此,他们事实上从他们那里已经得到了很多关于那片丛林的信息。以他们现有的人数,深入丛林去杀死那些被陷阱抓住的恐龙或许不难,但要在那些循着血腥味而来的猎食者面前保全自己的收获,同时还要在现场分割处理猎物,并且把它们运送回来,这样的事情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
  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不得不考虑把两个冒险小队合二为一,但即使是这样,他们的战斗力或许可以远远能超过烈焰冒险团,但要完成狩猎任务,却依然需要补充足够的人手才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3/5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