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佐之梦(校对)第1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5/264


※※※
  对于大友家的使者,待遇自然和伊东父子不同。为了表达对他们的重视,我安排近侍统领佐竹宣秀亲自将他们送往松尾城,安排在城中的天守阁中。
  等到佐竹宣秀回来,我问他道:“吉冈殿下和城户殿下,在路上和你说了什么没有?”
  佐竹宣秀点了点头:“两位殿下说,对父亲大人的随和态度十分感激……而关于父亲大人的委托,既然也是主家公主的心愿,那么一定会切实的传达。”
  “这样就可以了,”我满意的点了点头,“稍后吩咐下去,说我晚间要宴请今天到来的四位殿下,一定要准备得丰盛一些。”
  “是。”佐竹宣秀答应道,步子却很有些迟疑。
  看他这副样子,我知道他心里肯定有什么疑惑,于是主动问道:“怎么了,是有问题想问吗?”
  “恩,”他点了点头,“是关于景七郎弟弟的事……他今年才两三岁,父亲大人为什么急着为他定亲呢?”
  “你觉得是什么原因?”我笑着问道。
  “应该是拉拢大友家吧……可是,那么就应该和大友亲族联姻,为什么父亲大人要选择大友家的诸位重臣呢?”
  “因为我想拉拢的,就是他们啊!”我望向桌上的一份情报,“大友家已经不行了……前两天的时候,宝满城才刚失陷,家中一片惊忙,大友金吾却将奈多夫人的侍女头领收进了房中,一两天都没有理事,不仅诸臣不满,奈多夫人也气得差点自杀,而大友金吾平息纷争的方式,就是重新启用了奈多夫人的兄长、耳川之战后被罢黜的田原亲贤担任加判众,另外还任命次子大友亲家也担任加判众。”
  “父亲大人,只凭这么一件事,是不是太……?”佐竹宣秀看着我。
  “啊,事情当然没这么简单,其中还涉及信奉宗派的问题。”我笑了笑,“奈多夫人出身丰后国奈多八幡宫大宫司家,自然是信奉神道教,之前就和大友金吾多有矛盾。他们生育的三个嫡子中,长子义统信奉禅宗临济宗,次子亲家(德·塞巴斯蒂安)和三子亲盛都已经跟着大友金吾皈依了天主,深受大友金吾的喜爱……还有那位正受宠的侧室,她同样信奉天主教,而且正好是大友亲家正室田原夫人的孀居母亲。”
  “居然有这样的事情!”佐竹宣秀明白了,“也就是说,家中说不定会发生教派争端和继承人争端是吧?”
  “教派争端已经发生了。”我点了点头。大友宗麟这个人,年轻时还是比较英明的,虽然同样痴迷天主教,却在三十二岁时正式皈依临济宗,取法号“宗麟”,以维护家中的团结。可是,年纪大了之后,却越来越昏庸了,不仅正式皈依天主教,而且将家中财政弄得一塌糊涂。去年耳川之战时,居然将臼杵郡的许多寺社、神社、佛像和古文书破坏了许多,以至于引起了当地豪族的强烈反感,也让现代宫崎县北部近世之前的史料大量丧失(弗洛伊斯《日本史》)。
  在原本的历史上,大友家的诸重臣为了解决争端,将大友亲家和大友亲盛全部过继了出去,分别继承田原宗家和田原庶家,这才保住了大友义统的地位,也暂时维持住了家中的稳定。而后田原亲家因不满兄长义统,和岛津义久勾结,事发后被罢免所有役职,并且没收所领;可是,大友宗麟在临死前,却强令义统赦免田原亲家,于是亲家不久又担任了大友家的加判众,掌握家中的内政。
  依如今的形势,大友家可谓是风雨飘摇,内忧外患,而我完全可以成为大友家的救星。如果之后我有了更大的发展,那么利用大友家的内乱,让景七郎入主大友家也并非难事。现在放出风声,以景七郎拉拢大友家各重臣家族,可以说这个计划的第一步。
  虽然这种考虑有点长远,不过,景七郎成人的日子也同样很长远……所以肯定能赶得上吧!
第二百三十二章
岛津攻略(上)
  送走吉冈监兴及城户知正两人时,我方已经将臼杵郡大致平定下来。次日,我留下生驹家长、寒川元隣的东讃岐三千军势驻守延冈,率本部主力进入儿汤郡,一直推进到了耳川北岸地区。这已经接近了伊东家的核心领地,而伊东父子始终跟随我的本阵行动着,一方面作为我拉拢沿途豪族的招牌,一方面供我咨询日向国的形势,通过他们父子俩的叙述,我对日向国以及岛津家有了更广泛和更深刻的了解。
  我们面前的耳川,又名美美津川,流经儿汤郡中部,将这一郡分成面积大致相当的南北两部分。河流两岸的区域,镰仓时代时叫做新纳院,是日向国的稻米主产地之一。而所谓的“院”,即是镰仓时代之前,朝廷为了收取、储存和保护粮食,在偏远地区所建立的土垣堡。除了新纳院以外,日向国还有真幸院、三俣院、穆佐院、饫肥院、土持院、栉间院、救仁院这七院,早期分封领地时,基本上是以这样的“院”为区划单位。例如平安时代时宇佐八幡宫的田部氏,因为管理着土持院,后来就改为了土持氏;岛津家第四代家主岛津忠宗的第四子岛津时久,获封新纳院一带,因此就成为了新纳家。
  无论是在日向国诸豪族中,还是在岛津家各分家和支族中,新纳家都是最为颠沛的一家,从这一家的遭遇,可以完整的看出整个日向国势力的此消彼长。
  早在室町时代之初,新纳家才刚入封不久时,就遇到了足利尊氏和足利直义兄弟争权,然后被直义方的日向守护畠山直显赶到了诸县郡南部的救仁院;之后畠山家没落,伊东家崛起,新纳家受宗家之命,迁移到那珂郡南部的饫肥院,和栉间院的伊作岛津家一起抵抗伊东家;可是,两家之间很快就发生了争端,然后新纳家的领地被伊作岛津家夺取,宗家只好另外把原救仁院西部、临近大隅国的边陲地方给他们,将岛津丰州家转封到饫肥;后来他们和伊作岛津家达成和睦,家主新纳忠续将侄女常磐姬嫁给伊作家的家主善久,生下了岛津忠良(岛津贵久之父),等到岛津忠良势大,新纳家也得到了奖赏,重新获得了整个救仁院;然而,二十年前大隅国肝付家崛起,和日向伊东家结盟,新纳家又被赶出了领地,亡命到那珂郡北部的佐土原地区苦苦支撑;近年来岛津家完成统一,渐渐夺回了大隅和日向两国,新纳家总算看到了曙光,可是岛津家久却选择了佐土原城为本处,新纳家只好接受安排,迁移到萨摩国边陲的大口城,并担任岛津家久的与力。
  如今守备新纳院高城的大将,正是新纳家家主新纳忠元,对于他来说,算是回到了最初的惣领。除了他以外,目前在岛津家久配下的,还有岛津丰州家家主岛津朝久,岛津朝久亲兄、北乡家家主北乡时久,以及北乡时久的女婿、岛津家久的从兄、继承岛津相州家的岛津以久这几人,统领着岛津家的大约一万军势。
  很显然,这些人都是岛津一门的亲族,而在目前的岛津家中,也基本上只有出身亲族的武士能够参与决策,可以说是完全的任人唯亲。从主持政务的家老伊集院忠栋、川上忠智,主持外交的桦山善久,到主持各方面军务的岛津义弘(肥后方面总大将)、岛津岁久(肥后方面副将)、岛津家久(丰后方面总大将)、岛津以久(丰后方面副将)、岛津忠长(岛津义久从弟,继承伊作岛津家,水军大将),全部都出自于岛津家的分家或支族。
  可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正是岛津家的难缠之处。
  自镰仓时代获封南九州三国以来,岛津家开枝散叶的速度极为的惊人。二代忠时的时候,分出了中沼、阿苏谷、山田、伊集院、给黎、町田等庶支;三代久经的时候,分出了伊作岛津分家;四代忠宗时,分出了佐多、新纳、桦山、北乡、石坂等支族;五代贞久,分出了庶支的川上和総州、奥州两分家,之后由岛津奥州家继承宗家地位,从此岛津宗家家主世代称为陆奥守;八代家主久丰,又分出萨州、丰州两大分家;九代忠国,分出桂、迫水、喜入等庶支,以及相州岛津分家,并以第三子岛津久逸继承已经绝嗣的伊作岛津分家,这也就是岛津贵久的曾祖父。
  除了宗家的繁衍能力惊人外,各庶支也不落其后,尤其是伊集院家,在第四代伊集院忠国时,一口气生下了四十八名子女,因而势力大增,分出伊贺仓、日置、麦生田、大重、黒葛原、土桥、飞松、四本、入佐、南乡、松下、丸田等大量庶支,以至于当时的岛津宗家第六代家督岛津氏久为了拉拢他,不得不娶了他的女儿为正室,然后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的嫡孙伊集院赖久,并且之后又几度联姻。到了现在,尽管伊集院家是岛津家分出最早的支族,却比近支的支族甚至分家更为显赫,家主伊集院忠栋,目前正担任着岛津宗家的笔头家老之职。
  正是由于分家太多,亲族太广,岛津家百多年来一直内乱不断,为宗家的地位争得头破血流,直到岛津贵久继位才算彻底梳理清楚。而他之所以能够上位,也多亏了连番的机缘,并且经过了连续三代人的努力。
  第一代,是岛津贵久的祖母常磐姬。她是出身新纳家的美人,在丈夫岛津善久早逝后,接过了伊作岛津家的家主之位,不久又得到了相州家岛津运久的倾慕,以保证她孩子(岛津忠良)的地位为条件,嫁给了岛津运久,而她的孩子就同时继承了距宗家血缘最近的伊作家和相州家。
  第二代是贵久的父亲岛津忠良。当时的岛津宗家非常弱小,家督岛津忠兼的名份也有问题,他本来只是第三子,早早的过继到了颖娃家,只因为两位担任家督的嫡兄先后早逝,没有留下继承人,才靠着萨州家岛津实久(岛津义虎之父)的支持,返回宗家继任了家督,并且娶了实久的妹妹,改名岛津胜久;然而继位没几年,胜久就和实久发生了冲突,不得不将萨摩守护的役职给了实久,还差点被迫让出家督之位。于是岛津忠良趁机介入,将嫡子岛津贵久塞给胜久为养嗣子,成为宗家德继承人,次子岛津宗将(岛津以久之父)和三子岛津尚久(岛津忠长之父),则分别继承相州家和伊作家。
  第三代,自然就是岛津贵久本人。他将萨州家岛津实久和宗家的胜久一起流放到丰后国,之后又挡住岛津实久的反击,迫使他向宗家屈服,将家主之位让给嫡子义虎后归隐,并安排岛津义虎娶了自己的长孙女阿平(义久长女)为正室;丰州家则是被伊东家赶出日向国饫肥城,只能前往萨摩依附岛津贵久,去年耳川之战获胜后,才重新回到日向国,从岛津家久手中获得宫崎一郡的领地。
  或许是鉴于这种情形,岛津家才会采取现在的做法吧!对于宗家来说,那些亲族都是需要拉拢的;而要想提拔人才,遍布整个南九州三国的亲族已经可以提供足够的选择;甚至联姻,基本上都不会脱出各分家和支族的范围。例如现任家主岛津义久,为了加强和伊作家的亲叔父岛津尚久之间的羁绊,便娶了尚久的同母妹妹花舜夫人为正室——也就是他自己的亲姑姑。
  这种治家方式,固然有利于保证家中的凝聚力和忠诚度,但是亲族的能力却是个问题,若是所托非人,很可能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然而,令人惊叹的是,目前在岛津家中主持事务的这些亲族,居然大都是才能出众之辈,在各自家族中也算得上一时俊彦,而这些各分家、各支族的俊彦,似乎就全部集中出现在这个时期,从而铸就了岛津家目前的强大。
  当然了,也有可能是因为岛津宗家的统一和崛起,才让这些亲族有了发挥的舞台,从而超越了各自的先辈……谁知道呢?
  我现在能够确定的是,想消灭这样的岛津家,实在是非常的不容易,对于我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即使我消灭了岛津宗家,几大分家中就会冒出一家来继承,和新任的守护为敌;再狠心将几大分家全部灭掉,然后还有那一二十家岛津支族,然后各支族还有庶族……不用怀疑,他们绝对有这样的韧性,对于任何一家岛津亲族而言,宗家的名份就意味着三州守护,就意味着绵延数百年的家名,就意味着可以统领遍布三州的亲族,是绝对要争取的。
  除非我对南九州保持几十年的压力,或者像信长历史上对待武田家那样,将一门亲族全部消灭,才能够阻止这种情况。可是,前一件事情我无法做到,毕竟我不可能将精力都放在南九州;后一件事的话,面对亲族比武田家多上几倍的岛津家,估计连信长都不一定能够完全铲平。继承他地位的丰臣秀吉,虽然击败了岛津家,还谋杀了岛津家久,却依然任命义久为萨摩国守护,任命义弘为大隅、日向两国守护,勉强分化了岛津家的势力;关原之战后,一统日本的德川家康,也没有动岛津家的萨摩国、大隅国和日向诸县郡领地,之后还三度和岛津家联姻,两度迎娶岛津家女儿为将军正室,使岛津家成为除皇室、宫家和五摄家之外,武家之中唯一出过江户御台所的家族。
  想到这些,我对信长交与的攻略任务,感到了极大的为难。面对盘根交错的岛津家,能够拿到日向国,我觉得就已经是极限了,再继续压缩,势必会受到岛津家的强力反弹,倒不如迫使他们降伏了事。不过,按照信长的性情,这种程度显然是无法令他满意的。更何况,如果拿不下大隅国,蒲生家就没地方转封,我吉良家也得不到南伊予;至于萨摩国,则是预定给利家和良之的领地,他俩和我有着二十年的交情,又跟我转战了这几年,我总不能让他们没了前途——看看北陆的中川重政和佐佐成政,以及初步在日向国站稳脚跟的蜂屋赖隆,他们同样是母衣众出身,都即将是一国或半国守护的地位,可是论功绩的话,他们或许还比不上利家和良之吧!
  这真是件为难的事情,比面前的日向攻略要为难得多。
※※※
  九月中旬,我在耳川河口修建港城,命名为美美津城,留蒲生宣秀的南伊予本部留守,然后率三万军势渡过耳川。作为先阵的井伊宣直,很干脆的击败高城新纳忠元部的袭击,将一千余人赶回了城中。他立刻飞马向我报捷,同时放出侦骑,控制住周围的态势。
  等到我的大部队抵达,高城的敌军依然依托西面的五层空堀守备着,而井伊宣直还在外围另行构筑了两层,然后转攻为守,以少量军势围困高城敌军,其余的人严密监视南部的动静。期间另外一股千人小军向他挑衅,试图引诱他继续向南深入,他很明智的没有搭理对方。
  这让我非常的欣慰。很显然,这就是岛津家的“钓野伏”战术了。如果井伊宣直沉不住气,向南追了上去,肯定会受到岛津家主力军势进攻。对方兵力占优,还有地利优势和布局优势,井伊宣直那四千东伊予足轻肯定不是对手,轻则挫动我方的锐气,打乱我的部署;重则被对方驱赶败兵倒卷过来,趁机攻击我的主力。
  “去年的耳川之战,大友家就是这么被击败的啊。”我向井伊宣直感叹说。
  “我方的军势,有本家的常备为中坚,自然不是大友家可比的。而父亲大人,也不是大友金吾。”井伊宣直笑道。
  我轻轻点了点头,转向秀景问道:“萨摩的岛津义久,大隅的岛津义弘,现在有什么动静吗?”
  “四天之前的消息说,他们的军势已经完成集结,总人数在一万五千左右,驻在萨摩北部的大口城,但是会用在哪个方向,现在还不明确,”秀景指着桌上的地图解释,“大口城位于萨摩、大隅、日向和肥后四国交界地带,用到哪个方向都很方便,可以支援日向,可以守备大隅,甚至还可以攻略肥后。”
第二百三十三章
岛津攻略(中)
  “攻略肥后应该不可能,除非岛津家完全放弃日向国……可是,岛津家久手中还有一万军势啊。”细川真之说道。
  “真之殿下所言甚是。”我赞同的说道。
  “金吾殿下,”听我这么说,伊东义佑忽然躬下身子,“老朽斗胆,恳请金吾殿下借兵三千,前往攻略诸县郡东部旧领,为大军安定侧翼方向。”
  “大膳大夫年事已高,不妨安居中枢,参与机要为宜。而我也多有借重大膳大夫的地方呢。”我客气的拒绝道。
  “金吾殿下可是信不过老朽?”伊东义佑看着我,神情非常认真,“老朽自知愚鲁,以致丢掉领地,也难怪金吾殿下疑虑……但是,本家在诸县郡东部还是很有影响的,如今借大军之威,定能马到功成。届时就算岛津家意欲支援日向国,也将不得不绕道大隅国南部,从而为大军击破岛津家久孤军赢得几天时间。”
  听了他的话,我面上沉吟不语,心里却快速的权衡着利弊。不得不说,他这番分析非常合理,提议也很有价值。果能如此的话,对我攻略岛津家久确实很有帮助。而我也明白,他这样做,是真心想替我立下功劳,以便在安定日向国后,确保能够收回原本的旧领,并且在国内事务中获得更多的发言权。
  毕竟是曾经统一日向国、获得幕府相判众地位和从三位官阶的一代英主啊!虽然晚年有所懈怠,沉湎于文芸之道,以致被称为“九州的今川义元”,但是眼光还是有的,一旦奋起,也很有一番坚定的决心。
  “大膳大夫的心情,我能够理解,”我看了看他满头的白发,“只是,您毕竟年事已高……”
  “请金吾殿下放心,老朽虽然年长,尚可征战一阵,为大军效力自赎,”伊东义佑指了指身边的儿子伊东佑兵,“即使不成,还有犬子可以顶上来。”
  “既然大膳大夫有这番气概,我愿意率本部军势襄助,请宣景殿下允准。”蜂屋赖隆也请命道。
  很显然,他也想立下一番功绩,以便折服日向国豪族,同时也拉拢曾经是国中最大势力的伊东家。这样一来,我倒不好拒绝了,于是同意了他的请求:“既然赖隆殿下有心,那么就请率中伊予全部四千军势出发吧!另外,我会让米原家的一千人也随同出阵。”
  “若能如此,就最好不过了!”蜂屋赖隆高兴的接受了命令。
  我点了点头,看了看躬身施礼的伊东家父子俩,郑重交代道:“请三位记住,克复诸县郡东部旧领后,尽量以稳守为要,不用急着扩大控制区域。即使南部的北乡家主动挑衅,暂时也不用理会他们。”
  “是。”三人同时领命。
  次日早上,他们率五千军势离开了主力,前往诸县郡东部的绫城。那座城是伊东家极盛时期的“伊东四十八城”之一,城守绫氏一族,向来在伊东家的配下,直到去年才投靠岛津家久,如今形势大变,肯定愿意再回到伊东家。而我虽然少了这五千人,剩下的军势仍然超出岛津家久一倍有余,而且还有自家的四支常备为中坚,所以还是坚决的向南推进,一直到达儿汤郡南端的都於郡城。
  都於郡城是伊东家数代的居城,伊东义佑的嫡长子伊东义益继承家督后,继承了城主之位,直至因病去世,才由次子伊东佑兵迎娶义益的女儿(他的亲侄女)为正室,然后继任伊东家家督。期间伊东义佑迁移至佐土原城,和义益共同治理日向国,并担任佑兵的后见。按照我的设想,这样一座大城,岛津家久怎么也得留下两三千人据守,而我正好分出相当人数的军势建呰围困,那么面对佐土原城的剩余敌军,我方的兵力优势更明显,胜面也会更大一些,等到击破主力,再回头收拾他们也不晚。可是,岛津家久似乎也想到了分兵据守的坏处,很干脆的放弃了城池。
  倒是很有魄力啊。我心里赞叹着,只好再留下中讃岐香西家两千人守护后路,然后继续进军。另外,水军也被我调来,一部分协助后勤,一部分直接开往日向南部攻击那珂郡大淀川河口的赤江港,切断岛津家从海上支援佐土原城的主要通道。
  九月二十八日,我方先阵在一之濑川北岸和岛津家小部军势遭遇,对方一触即退,渡河向佐土原城的主力靠拢,我方的井伊宣直仍然没有追击,只是抢占了北岸的渡口,派人通知我的本阵。
  与此同时,蜂屋赖隆的信使也来了,告知绫城已经降服,另外米原重秀还向西北延伸,重新收复了米原家的小林城旧地。虽然这稍稍超出了我预先的命令,但考虑到米原家对我方的鼎力支持,我对他们这次收复旧领的行动表示了认可,令他们进入小林城就地驻防。
  然后,我催动主力向南抵达一之濑川北岸,和井伊宣直的先阵汇合。井伊宣直向我报告,说对岸似乎有岛津家的埋伏,建议先观望一阵。但是他的这个提议,很是遭到了一些反对。
  “都已经到了这里,难道还要逡巡不前吗?”这是香川信景等人的意见。
  我抬起头,目光掠过一百多米宽的河面,对岸的确是太过平静了一些,说不定真有岛津家的人埋伏,想趁我方上到对岸、立足未稳时发动进攻。可是,香川信景的考虑也有道理,对岸三公里外就是佐土原城,没道理在这里踌躇。
  从这个角度来说,岛津家久不可能放弃这天然的防线,对岸没有伏兵才奇怪。
  “分兵吧,”我很快作出了决定,“岛津家就那一万人,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我方还有水军助阵。”
  “那么,该如何部署呢?”前田利家问道。
  “我方兵分三路,土佐六千人加上蟹江备为右路,由周景担任主将,蜂须贺景胜为先阵,从上游地方渡河;西讃岐三千人和东伊予五千人为中路,再加上淡路备、井伊赤备,由秀景担任主将,香川信景为副将,宣直为先阵,留在这里渡河;我和细川真之率阿波国七千人及津岛备前往河口,为左路军势,由前田利家和佐胁良之担任先阵。”我稍一思索,做出了这样的布置。
  “是臣下的中路军为主力吗?”秀景问道。
  “不,”我摇了摇头,“主力是我这一路,另外还加上水军。我会大张旗鼓的安排仪仗,打出军旗和马印,将岛津家主力吸引到我那边。到时候,听到河口的舰炮发射,你们就迅速渡河,中路以宣直的赤备为先阵,向东从侧方攻击岛津军;右路迅速向南,直驱佐土原城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5/2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