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佐之梦(校对)第2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8/264

  “是,”使者回答,见我语气不善,又连忙补充了一句,“当然,如果太常公有什么训示,敝家主也一定会考虑的!”
  “那么就考虑好了再来,不要使这种缓兵之计。”我挥了挥手,斥退秋月家的使者。
  使者离开后,蒲生宣秀若有所思:“您是想覆灭秋月家吧……您甚至都没有详细询问使者在秋月家的地位和身份。”
  “我确实是这么打算的。博多港周围的地方,我不准备交给别人,”我坦白的对蜂屋赖隆、蒲生宣秀承认了,“而且,秋月种实很像畿内的一个人。对于这样的人,一定不能姑息。”
  “是荒木村重吗?”蜂屋赖隆试探着问道。
  “正是。”我点了点头。
第二百六十八章
进军山阳(上)
  在九州地区,筑前国的地位非常特别。从九百年前设立太宰府开始,这一国就始终是统治九州的核心,同时也是争端最剧烈的地带。国中的几家大豪族,其渊源和来头都可谓非同凡响。其中,最古老的是大藏氏嫡流的原田家(原田直政所赐之苗字),乃是汉献帝的后裔,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坟时代,只可惜在六年前,由于和龙造寺家过于亲近,家主原田亲种被大友宗麟勒令切腹,一族郎党十数人以身相殉,因而势力大衰,几乎陷入灭亡的境地;其次是秋月家,乃是大藏氏的庶支,源平合战时,和肥前松浦、肥后菊池、筑后蒲池三家同属平家阵营,降伏后很不受镰仓幕府的待见,分别被置于外来的少弍家和大友家配下;第三是出云神族支族的宗像大宫司家,所领的宗像神社,乃是大化革新时,划出的全国七大神社之一,并且始终是九州地区社格最高的神社;然后就是筑紫家和立花家了,这两家的情况差不多,都是奉主家之命向筑前国扩张势力的支族,只不过前者属肥前少弍家、后者属丰后大友家而已,其中立花家因为两次谋反,十余年前已经绝嗣,由丰后户次家的户次鑑连继承;最后是岩屋城高桥家,原本出身于筑后国,和立花家一同奉大友家之命向筑前国扩张,之后又一同谋反,一同没落,因此由丰后吉弘家的吉弘镇种继承——也就是如今的高桥绍运。
  除此以外,还有鼎鼎大名的涉川家和大内家。涉川家是足利家支族,继今川了俊之后,世代担任室町幕府的九州探题,但是一百多年前就已经衰落,屡次受到少弍、大内、大友三家的欺凌,四十余年前正式灭于大内家手中;大内家本处是山阳的周防和长门两国,南北朝时期因功接过了少弍家的丰前守护之职,并且受命代管筑前,百多年来一直非常强势,却在二十多年前衰落下去,灭于毛利家的手中。
  鉴于这一国的重要性,以及国中诸大豪族的特殊性,我早已决定将这一国纳为家中的直领,所以自然不会同意秋月家的要求。更何况,秋月种实还是个野心勃勃、反复无常、并且颇有能耐的家伙,留下他的话,绝对是一个极大的隐患。
  所以,尽管秋月种实三次派出使者,降伏的条件也越来越低,甚至提出将嫡子秋月三郎送往我方军中,并且献上名闻天下的茶器楢柴肩冲,我却依然没有接受,直接将使者打发回城。到了这个境地,秋月种实自然是明白了,我根本就是想灭绝他这一家,于是他也发了狠劲,趁着我还没有发起总攻的机会,努力动员城中守军加强防守,准备坚持着和我耗下去,同时向丰前国大领主宇都宫(城井)镇房以及西国的毛利家请求援军。
  他这样做,显然是小看了我方。尽管我表面上好整以暇,实际上却牢牢控制着局势。周围的诸家豪族,早已向我方投诚,协助我封锁了秋月家,而秋月家派出的使者,也很快被豪族们和伊贺众捉住,押送到了我的本阵。
  审问完这两个信使,我笑着向在座众人说道:“秋月家真是慌不择路了,居然还期望城井家和毛利家支援!”
  “是啊,丰前国的宇都宫镇房,前两天还通过大友武卫殿下(大友义统),向本家表示降伏呢!”服部正成也难得的露出了笑容。
  丰前的宇都宫镇房,和大友家关系非常亲密,这一点看他的名字就知道。大友家和毛利家争夺丰前国那会,毛利家是以北端的门司城门司家为出阵据点,而大友家的前线,就是中部宇都宫家的城井城。虽然在耳川之战后,宇都宫镇房同样背离了大友家,和秋月家达成联盟,可是如今秋月家面临灭顶之灾,宇都宫家自然要和他们划清界限。而且,宇都宫家想要转向,也是很方便的事情,现任家主宇都宫镇房的正室,乃是大友宗麟的亲妹妹。
  我现在倒是期望,宇都宫家真的会出阵支援秋月家呢!丰前国和筑前国一样,都是我预定的领地,准备分封给宗家的谱代家臣,作为宗家筑前国直领的支撑,以及将来进攻山阳的前线。留下宇都宫家这样势力过大的豪族,实际上并不符合我的预期。
  至于毛利家,和秋月家关系确实不错,秋月种实的父亲秋月文种自尽那会,他和家中重臣们都投奔过毛利家,之后重返筑前,也是有赖毛利家的支持。毛利家若能接到求援信,撇开两家的友好关系不谈,即使是出于牵制我的目的,也会愿意向秋月家提供援军。只不过,在目前这个时节,他们大概是无法纠集配下豪族出阵的,可谓是有心无力。就算是勉强集结了,我倒要看看他们怎么避开我方水军的封锁,怎么渡过九州和山阳之间的关门海峡,又怎么通过他们早年未曾征服、目前积极向本家靠拢的丰后国。
  “也差不多是消灭秋月家的时候了。”我望着处处打上了降伏标记的筑前势力图,决定就此解决国中的战事,将之完全平定下来。
  二月末,我正式下令对山顶的古処山城展开进攻。作为先阵的,是丰后大友家所部万余军势,差不多是大友家目前所能动员的最大力量。由此可见,大友家对秋月家的怨念是多么深厚了。凭着这股强大的怨念,以及二十余年前曾经攻克古処山城的经验,他们爆发出了自耳川之战后极少见到的强大战意,不间断的向山顶攻了上去。然而,秋月家早已经不是二十年前的地方豪族,他们近些年来纵横北九州,对大友家始终占据优势,而且对秋月种实极为拥护。凭着这样的底气,他们抵挡住了大友家的好几次冲击,并且给予了他们相当大的杀伤。
  见到战况不怎么顺利,我下令征调国中的立花家和高桥家前来支援。这两家的直属军势虽然不多,但是经过和秋月家的多年缠斗,不仅非常熟悉秋月家的作战风格及家中武将,也对秋月家积累了巨大的恨意。因此,我令高桥绍运统领两家军势作为先阵,并且将部分筑后军势调拨给他指挥。
  高桥绍运果然没有辜负我的期望,成功的破开了秋月家的防线。我命令他直接进攻二之丸,切断本丸和东之丸、西之丸的联系,然后将两丸交给日向国众和大隅国众,将本丸交给丰后的大友家。
  对于我的这个安排,有些家臣非常不解。诸国军势之中,最强大的是萨摩国众,不仅战力突出,还被我强令征集来了一万五千人,相当于日向、大隅两国军势之和。可是,到目前为止,除了奉命北进,威逼宗像家降伏以外,其余时候都在打酱油。如今到了最后一战,筑后、丰后、大隅、日向诸国军势都奉命出阵,却依然没有给他们安排什么事情。
  既然征召了这么多人,为什么白白放着?如果是忌讳他们,那么让他们出阵和秋月家死掐,不正好可以削弱他们的实力么……或许有些家臣都在这样想吧,只不过没好意思问我而已。
  就连岛津岁久本人,都曾经主动向我请战,然后被我非常客气的拒绝。
  其实,这次征召岛津家,我只不过是想让他们表示服从罢了,并没有打算给他们什么立功的机会。这样的话,他们无法在北九州立功,自然也无从获得封赏,并且传扬自家的武名……
  经过两天时间,大友家率先攻入古処山城本丸,秋月种实、秋月三郎父子切腹自尽。我召集众人检视完秋月父子的首函,宣布战事结束,整个筑前国归于我吉良家配下。顿时,无论是家中直臣,还是各国的外样,都纷纷向我表示敬贺。
  “这也是依靠了诸位的勇武啊!”我含笑向众人点了点头,“诸位的贡献,我都看在眼里,那么现在就宣布对诸位的封赏。”
  这才是最关键的内容。一时之间,众人都纷纷竖起耳朵,等候我发布封赏的内容,整个大帐之内立时鸦雀无声。
  “此战的第一功,应属高桥绍运殿下,是他率部突破了秋月家的防线,将秋月家的力量分割开来……因此,我决定将高桥家转封到原本的筑后国,领上蒲池家旧领八万石!”我慷慨的说道。
  八万石领地,这是非常巨大的封赏了。其中除了表彰高桥家的功绩外,也有安慰大友家的意思。这样一份基业,将会由大友义统的嫡子继承。
  “是。谢过太常公!”高桥绍运躬下身去。
  “其次是立花家,以及作为大友家中坚的吉冈、臼杵两家。因此,我决定将三家转封到筑后国,平分上蒲池家的十二万石旧领。领内的柳川城,交给立花家,作为对他们交出立花山城的补偿。”
  “是。”年方十四岁的立花统虎(宗茂),和向来与我亲善的吉冈鑑兴、臼杵镇尚一同拜服下去。
  “大友武卫殿下。”我接着叫到了大友义统。年初的时候,因为我的推举,他从朝廷获得从五位下左兵卫佐之职。
  “请太常公吩咐。”大友义统低下了头。
  “鉴于此次攻克古処山城本丸的功劳,我把筑后国交给你。另外,吉冈、臼杵两家的鹤崎地方和海部郡臼杵庄,就返还给大友家作为直领吧!”
  “是。谢过太常公的恩德!”大友义统拜服了下去。经过两年的困窘,大友家总算是重新稳定了起来。当然,这主要是因为景七郎入继大友家之故,我相信大友义统和他背后的大友宗麟都能够明白。
  “除此以外,我还有一个建议,”我看着他说道,“听说当年令祖过世时,给大友金吾殿下(大友宗麟)留下遗言说,家中的六位加判众,由一族的同纹众和其余的家臣各领三席?”
  “确有此事……家父继位以来,一直都是遵从着家祖的遗训。”大友义统回答道。
  “那么,我建议让吉冈、臼杵两家作为筑后国的代表,世袭一个同纹众和一个家臣团的加判众席位,不知你意下如何?……当年的吉冈越前守长增、臼杵越中守鑑速两位,曾经分领丰前、筑前两国政务,并称为‘丰州二老’,乃是大友家功勋卓著的重臣;如今的吉冈鑑兴、臼杵镇尚两位,同样是大友家的柱石,我想这样褒扬两家,应该是非常合适的,令尊金吾殿下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太常公的建议……在下将欣然接受。”大友义统稍一思索,很快答应了我的要求。
  “在下筑后国黒木家永,”下首后排的黑木家永忽然开腔了,“冒昧动问一下,对于目前统领筑后国的周景殿下和宣秀大人,太常公准备如何安排呢?”
  “这是我下面要说到的,”我望了黑木家永一眼说。看在他之前表达过忠诚、协助我压服岛津岁久的份上,我不准备和他计较,“周景将加增南伊予十万石,返回纪伊国主持;宣秀将跟随我平定丰前国,然后就封于国中。”
  “儿臣谨遵父亲大人的安排。”周景和佐竹宣秀一起躬身领命,并且不约而同的用上了私下的称呼。这样或许不太正式,却能够在筑后豪族和其余外样面前,表达和我之间的亲密和默契。
  “唔,”我赞许的点了点头,转向蒲生宣秀和蜂屋赖隆,“赖隆殿下和宣秀殿下,以及筑后国的各位,此次也立下了不俗的功绩。所以,我准备赐予各家和领内年贡相当的金钱,以奖赏诸位的忠诚奉公。”
  “感谢太常公厚赐!”没等蒲生、蜂屋两人反应,黑木家永首先拜服了下去。然后,他仿佛是意识到了什么,连忙再次向我和蒲生、蜂屋两人欠了欠身,“抱歉,在下实在是太过于高兴了……”
  “无妨。”我很乐意的趁机表达了自己的大度,把目光望向最后的岛津岁久,“至于岛津家……这次远征北九州,也是颇为辛劳,所以我会承担你们此次出阵的所有支出,在军粮和资金方面给予补偿。”
  “谢过太常公的好意,”岛津岁久有点郁闷的回答。因为秋月家灭亡、龙造寺家分裂,我入主九州已成定局,所以他也换上了更尊敬的称呼,但语气中却明显表达出了一些不满的意思来:“只是,在平定九州的最后一役中,居然没能帮上什么忙,这实在是太抱歉了!也太过遗憾了!”
  “没关系,”我笑呵呵的安慰道,“等我稳定了筑前、丰前两国,下一个目标将是山阳的大内家旧领和毛利家。如果岛津家有意,不妨在那个时候好好表现吧……到时候,我自然会根据你们的功劳,在山阳道赐予一国半国给你或者义弘殿下的!”
第二百六十九章
进军山阳(中)
  秋月种实生有两子一女,除长子三郎一同切腹外,次子秋月九郎早前被送往丰前国最北端的小仓城,作为高桥鑑种的养嗣子。高桥鑑种是高桥家的上代家督,曾经担任大友家的筑前守护代,领御笠郡两万石,后来因为反叛而逃往丰前国,托庇于当时占据北丰前的毛利家,高桥家的家业也因此由高桥绍运继承。可是,高桥鑑种一直没有放弃返回筑前国的企图,前两年耳川之战后,他就趁机投入秋月家配下,试图借力返回筑前国,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才收养九郎没多长时间,他就于去年五月份撒手人寰,年龄恰好就是如梦似幻的五十岁。
  另外的长女秋月龙子,同样也不在古処山城,而是前年和宇都宫镇房结盟时到了宇都宫家,作为镇房嗣子宇都宫朝房的未婚正室。从这个意义上说,秋月种实向宇都宫家求援,倒不完全是昏了头的病急乱投医。
  当然,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宇都宫家肯定是不会答应的。不仅如此,等到秋月家一灭,他们很快就出阵攻击失去支柱的小仓城,将年方十岁、改名高桥元种的秋月九郎俘虏,连同秋月龙子一起送到了我的军中,以表达向我方降伏的诚意。
  连领地高达三万石的宇都宫家也如此,其余的各豪族更不必说,蜂须贺景胜和佐竹宣秀还没过去,门司城门司家、花尾城麻生家、马岳城长野家、贯城的贯家、长岩城野仲家等已经纷纷送来信使,向我方表示降伏。唯一例外的,是妙见岳城的田原宗家(加判众田原亲贤不过是分家),这一家是大友家的支族,去年景七郎入继大友家时,由大友宗麟的次子大友亲家入继,因而自然是归于大友家配下,这一事实,即使是我也必须尊重。
  而我同样无意为难田原家,和这一家比起来,宇都宫家才需要特别的注意。他们是镰仓时代担任丰前守护、位列幕府评定众的名门,吞并小仓城后,领地达到了三万五千石,占整个丰前国的四分之一。而且,国中的麻生家和野仲家,都是源出宇都宫氏的豪族,虽然分出的年代很远,可是一旦宇都宫家抬头,他们也很有可能会选择追随昔日的宗家。
  或许该试探一下他们的忠诚……
  这样决定之后,我在接见宇都宫镇房时,向他提出了一个非常过分的要求。
  “听说贵家收藏有《小仓色纸》,乃是近四百年前,令先祖藤原定家在京都小仓山庄编撰《新古今和歌集》、《小仓百人一首》时的原稿真迹,可否暂借一观呢?”
  “这……”宇都宫镇房果然是犯了踌躇。
  看到他这副模样,我心里明白了一些,于是更加急切的要求道:“我平生所好者不多,和歌算是其中之一……希望宇都宫大人勿要让我失望才好。”
  “……实不相瞒,因为年代久远,而且保管不当,《小仓色纸》已经被蠹虫蛀毁,恐怕无法满足太常公的心愿。”宇都宫镇房略一思索,躬身回答我说。
  “这样啊,”我叹了口气,“真是太遗憾了。”
  “是。真的是非常抱歉!”宇都宫镇房连忙就势欠了欠身,“发生这样的事情,在下也很是遗憾,深感愧对先祖啊!”
  “既然这样,我也不苛求宇都宫民部殿下,就请你先回去,等候我的下一步决定,”我向他点了点头,“不过,小仓城的四千石领地,还请宇都宫家先交还给高桥元种如何?”
  “这个……高桥元种不是逆党秋月种实的次子吗?”宇都宫镇房惊讶的问道,明显是不怎么情愿把到手的领地交出来。
  “可是,他已经入继了高桥家,自然就是高桥家的孩子,我并无意为难,已经决定要保留他的领地。所以,请宇都宫民部务必将小仓城返还,勿要落下趁火打劫、欺凌孤儿的名声。”
  “太常公既有决断,在下自当遵从。”宇都宫镇房无奈的答应道。
  我心里微微一笑。真是,才让你返还四千石,就这么不情不愿的,下一步让我借机减封甚至转封,你又该如何反应呢……
  只可惜,还没等我逮着机会收拾宇都宫镇房,山阳道的形势就发生了变化。
  四月份的时候,備前国的宇喜多直家突然病逝。临终之前,他分别向我和羽良秀吉派出了信使,将宇喜多家的前途托付给我们。派往我这里的使者,是家中的铁炮头领和本丸御番众川端家长,也是直家最亲信的近臣之一,上次宇喜多义家元服,同样是由他赴洲本城知会我方,并且告知了直家病重的消息。
  虽然有所预料,但是对于直家的去世,我依然忍不住有些感慨。
  “泉州殿下临终前,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吗?”我问川端家长说。
  “先家主说,太常公是本家可以依靠的人,也终将会取得天下。不过,本家如今是处于筑前殿下的配下,而太常公正着眼于九州,不会立即和筑前殿下交恶。所以本家会先向羽良家靠拢,等到太常公奋起时,将转而投入太常公麾下,作为吉良家平定畿内的前驱。”
  说着,川端家长从怀中掏出一份誓纸,经由义景转呈到我的手中。我展开一看,上面正是写着宇喜多家的这番誓言,末尾除了有他本人的花押以外,还有宇喜多忠家、长船贞亲、戸川秀安、岡家利四人的血印和花押。这列名的四位,是宇喜多直家最信重的家臣,当年一同参与了两家的菩提寺缔约,如今则担任着家督宇喜多义家的后见役和辅佐役。
  这么一份誓书,可以说是宇喜多家主动送上的把柄,而他们的忠诚也算是有了保证。只要我自身不出问题,他们到时候肯定会如约转向的。到时候,秀吉最大的外样突然离反,对羽良家将会造成什么样的打击呢?
  ——想想还真是让人期待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8/2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