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4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6/851


辽东置巡抚衙门,赵遹为首任辽东巡抚使。
“巡抚”一职并非起于原本历史线上的明、清两朝,实际上此职早已有之。
南北朝时,北魏骁将来大千随太武帝北伐,大败柔然之后,太武帝以其多有战功且熟悉北境险要,遂诏大千“巡抚六镇,以防寇虏”,但此“巡抚”并非正式职官。
唐代开始将巡抚使制度化,并且作为使职官正式存在,狄仁杰就曾以冬官侍郎任江南巡抚使,但有唐一朝,巡抚使并不常设。
宋承唐制度,又因雍熙北伐失败,为防内部“奸邪无状”,频繁派遣巡抚使,其职主要是问民疾苦、疏理滞狱,要求“但有所闻,皆达天听”。
徐泽任命赵遹的这个巡抚使显然跟赵宋不一样,不仅掌行政、监察、司法等权力,还加“提督军务”衔,军政一把抓,权力很大,对辽东所有事务负责。
此举,并非徐泽对“流放”的赵遹进行妥协或安慰,而是形势发展的必然。
辽东本是化外之地,同舟社对该地的改造力度虽大,但时间太短,很多传统习惯根本不及扭转。
而且,同舟社底蕴不足,人才匮乏,辽东又情况特殊,盲目派汉地官员到彼处,搞不好就会坏事,只能多用旧官,靠他们跟上同舟社的快速发展确实有些困难。
自徐泽回到之罘湾后,辽东的治理水平就一直在下滑,以至于他不得不在辽东设置监御史一职。
京东之战结束,同舟社总部由之罘湾迁到诸城,对辽东的掌控和指导力度变得更弱。
以后,随着统一战争进程逐步深入,总部还会继续向内地迁移,再靠一个单薄的监御史对辽东各州的行政事务进行监察,已经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了。
作为日后攻击金国,夺取辽地和同化高丽的桥头堡,辽东的建设速度必须加快,设置辽东巡抚使是必然之举,也是京东-辽东一体化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九十二章
高丽之变
辽东因形势变化而调整行政机构,与之隔海向望的高丽这一年多来,形势变化也极大,同样要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
高丽战败于同舟社,国内一片混乱,各地相继出现民变,大部分手握重兵的豪族却观望时局,不听国主调遣。
若是同舟社继续进攻,高丽很有可能就此陷入长期分裂,或者在一段时间的混乱后,王氏政权被某个豪族所取代。
这当然不符合同舟社的利益,所以,战后徐泽才会全力“支持”高丽国主王俣镇压国内反对势力。
王俣不愧为有作为的国主,充分利用与同舟社结盟的机会,挟洋自重,逐步稳定国内形势。
又将金国边境撤回的兵马严加整训,拉打结合,竟然逐慑服了部分豪族,眼看就要获得完整的王权了。
权力斗争是残酷的,一旦王权彻底压服豪权,必然会有一部分豪族被血洗,以腾出其掌控的资源,供国主收买人心,推进国内改革。
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或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在灭族的威胁下,部分豪族将目光投向了高丽的侵略——咳咳,高丽的保护者。
前段时间,已经有不少预感到危机的豪族派出使者求见王进,希望同舟社出手干预残暴昏君对国内平民的迫害。
对高丽国内的形势变化,徐泽也洞若观火,且留有后手,王进临行前,他就有专门的交代——同舟社以信义为重,坚定维护高丽主权完整。
王进不同意这些豪族的“不义”之情,这些人绝望之下,又恳请战败后允许自家子弟到同舟社治下政治避乱。
收到王进的传信,徐泽果断拒绝了高丽豪族政治避乱的请求。
同舟社乃仁义之组织,可以跨洋征讨不义,可以支持国主平灭不臣,可以为了百姓伸张正义,却不能随便粗暴干涉高丽内政,更不能包庇以下犯上的豪族。
对于这些豪族的担忧,徐泽只能深表遗憾,爱莫能助了——要想活命,硬着头皮刚正面啊,还没开打就考虑退路,同舟社养这种废物做甚!
不过,事情就是这么巧,眼见高丽国内政治平衡就要严重失衡之际,其国东南接连发生冲突,吸引了君臣们的注意力。
其一,高丽海阳道罗州府五品防御使李俊急报:
日本有向对马岛增军的迹象,且其国水军频繁靠近巡航的高丽东南水师,挑起双方大战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请国主速作决断。
其二,许久不通信息的耽罗郡星主偷偷遣使,送来彼处的情况:
耽罗以东千里海域有夷邦北山国,其国剧贼费保趁高丽国内动荡无暇东顾之际侵占耽罗郡,并实行惨无人道的殖民统治,耽罗郡被海贼隔绝,长时间不能朝贡。
岛内臣民苦海贼久矣,亟盼王师临岛,驱逐蛮夷,让耽罗百姓早归王化。
两个消息送来,高丽君臣震惊不已。
耽罗郡的问题还好说,一个蛮夷海贼而已,又不得耽罗人心,只要理清了国内,再整顿水师,提兵渡海,轻易可平。
日本的体量比起高丽大不了多少,一旦登陆高丽,双方的大战将更加残酷。
且日本要长久占领高丽,绝不可能像同舟社这么从容,平民百姓兴许还有活路,但不管是王族还是豪族必然要被血洗,不然的话,以日本的体量,没法消化高丽。
高丽之前与同舟社的大战中,水师尽皆覆灭,不得不招安海贼李俊部充作水师救急。
王俣很清楚李俊的这支水师就是充门面的,绝对不能指望他们对抗日本水军,真要逼着李俊上阵,搞不好就会遭其反戈一击。
到了这个时候,王俣也只能调整战略了。
一方面,停止“削藩”,以集合国内力量,应对日本人可能的侵略。
但也不能轻易放过那些不听话的豪族,就以对抗日军侵略的借口,调他们的军队南下。
另一方面,请同舟社履行盟约,替高丽挡住有渡海侵略高丽意图的日本人。
以王俣对徐泽了解,徐社首虽然在战场上咄咄逼人,但同舟社与高丽的交往中,一直信守承诺,颇有底线,其人自信能够说服同舟社出兵。
为此,王俣亲自约见了王进,二人进行了密谈。
听了高丽国主的请求,王进很为难,表示根据盟约,同舟社确实有义务打击日本的侵略,保障高丽的安全。
但很不巧,同舟社正在与贼军进行大战,本土急需用兵,暂时无法抽调大军渡海支援高丽。
仅靠留守江华岛的兵力,既要协助贵国守护开京,又要打击东南面的日本水军,恐怕力有未逮,两头无法兼顾。
王俣敏锐地意识这是将同舟社送离开京,逐渐恢复高丽主权的绝佳时机,立即展开高超的话术。
其人坦言高丽东南不仅有日本人的侵略威胁,最南端的岛屿耽罗也被海贼侵占,如今正是内忧外患之时,下国实在无力应对时局恶化,恳请同舟社施以援手。
王进耳根子软,是个好说话的人,经不住王俣的苦苦哀求,语气有些松动。
王俣见事情有可为,赶紧加码,允诺驻守江华岛的同舟社海军可移镇耽罗郡,以就近用兵,既打击北山海贼,又威慑日本水军。
高丽愿意付出相应的移镇费用,并将耽罗郡暂借给同舟社使用。
兹事体大,王进不敢擅作主张,乃传信诸城,请社首定夺。
徐泽很快就作出指示:高丽有难,同舟社必须履行盟友的义务。
江华岛只保留五百驻军,以应对开京可能出现的变局,其余人马及全部海军移镇耽罗岛。
同舟社驻高丽海军开赴耽罗岛,驱逐北山国海贼费保,凭着王俣的授权,正式合法接管耽罗郡。
随后,日本水军也被同舟社海军的雄威所慑,主动请罪,退回其国用于扩张的兵力。
高丽最终虚惊一场,但豪族势力却获得了喘息了之机,并看到了国主削藩的决心,原本倒向国主的势力也相继反水,双方攻守再次易势。
为了加强自身力量,也防止出现与同舟社可能的冲突,王俣急调东南水师移镇开京。
对王俣的小动作,徐泽假装不知,反正左手倒右手,还是自己的。
而且,以同舟社在江华岛上构筑的工事,凭五百人就足以抵挡渡海而来的高丽大军月余时间。
至此,驻高丽同舟社力量的任务,由监督高丽履行盟约变成了督察周边各政权。
原本设置于江华岛的临时机构,已经无法承担如此重任。
徐泽乃设黄海都护府,王进为首任都护。
都护者,抚慰诸藩,辑宁外寇。
凡对周边高丽、日本、北山等政权之抚慰、征讨、叙功、罚过事宜,皆归黄海都护府所统。
第九十三章
四大舰队和四级编制
在对辽东、高丽两地管理机构作出调整的同时,徐泽也调整了海东的行政机构。
海东孤悬于外,不论是消息传递,还是派兵增援,都非常难。攫欝攫
初期因为人少,形势也相对简单,任务以占领据点、羁縻土著、逐步开发为主。
徐泽虽置海东郡,但实际并没想过控制全岛,因为在这之前,既没这个能力,更没这个必要。
以海东岛的面积和复杂地形,“一郡两州”已经是之前同舟社能够控制的极限了。
同舟社最初开拓海东之时,人力和物力都极其有限,只能在岛北建立一个据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6/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