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6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2/851


折彦文咬着嘴唇,终究没有再犟,一言不发地帮父亲披挂。
直到折可求披挂完毕,临出门了,折彦文才问了一句。
“爹,大同这么强大,徐氏迟早要取代赵氏坐天下,咱们不可以先派人跟同军谈一谈么?”
折可求脚步一滞,却没有回头,仰天无声苦笑,随即答道。
“不可以!”
坚定地回答完这个问题,其人便头也不回的出了门。
折彦质一直候在宅院外,见到家主出来,赶紧迎了上去。
“大帅,朝廷还没有迎战的诏令,我们真要出兵?”
无论哪个时代,完全没有一点文化底蕴,只知道上阵砍人的莽夫之家是不可能长久传承的。
和洛阳文武兼备的种家一样,府州折氏虽出身党项族,但数百年下来,也是文武两条线都在用力的将门。
神宗年间,折氏出了第一位进士折可畏,而折彦质则是折家的第二位进士。
以大宋重文偃武的传统,折氏若想转型,希望就在折可畏、折彦质这样的家族子弟身上。
因此,折可求虽然对读多了圣贤书脑子转不过弯的彦质有些不喜,却没有呵斥其人,而是耐心教导这位实际大自己九岁的堂侄。
“彦质,你要记住,不是咱们要出兵,而是同军都打上门来了,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咱们没有任何退路!”
“可是,大——”
迎上折可求严厉的眼神,折彦质没敢再说话了。
其人并不是不知变通的书呆子,也非常清楚家主的意思,只是此战关系重大,身为家族子弟,不得不进言。
而折可求身为家主,也有自己不得已的苦衷。
真实世界之中,人与人的命运紧密相连,没有谁能真正孤立存在。
早在政和五年,徐泽率登州第二将入泸南平定夷人之乱,就吸引了一些将门注意力。
毕竟,作为大宋王朝的打仗“专业户”,每家将门都有自己的“责任田”。
现在又多一个强势崛起的军头,很大可能会在若干年后变成新的将门,也意味着不大的饼子要多一个人来分食,给予适当关注是应该的。
但当时的同舟社还很弱小,不足以引起老牌将门的警惕,仅是关注而已。
而徐泽跟知州王师中多次冲突并将之驱逐的风波传开后,这些人才发现自己瞎了眼,竟然平白关注了一个不懂收敛的傻子。
待京东东路李子义突然作乱,徐泽出兵平贼,二者打得两败俱伤,各家将门更是袖手旁观看笑话。
之后的故事太过魔幻,先是李子义再次出山,一再击败官军实力暴增,还打败了最精锐的西军,俨然已经失控。
紧接着徐泽受朝廷邀请出兵,灭掉了李子义。
一番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下来,京东东路全境和京东西路、淮南东路部分军州就莫名其妙的被徐泽占去。
不经意间,他们看不上的小军头竟然已经展现出了改朝换代的野心和手腕。
这下,徐泽真的引起了利益相关的各家将门强烈关注。
洛阳种家的种师道在研究徐泽,刚刚继承家主之位的的折可求自然也会研究徐泽。
“自晋、汉以来,独据府州,控阨西北,中国赖之”的府州折氏根植于麟、府两州两百余年,是赵宋传承最久根基最深厚的将门。
赵宋王朝需要折氏保持一定的武力对抗西北二虏,折氏也需要赵宋朝廷的大义和钱粮支持,二者分工明确,利益早就牢牢地捆绑到了一起。
折可求并非不能接受改朝换代,前提是新朝廷能保证府州折氏的利益。
麟府两州地处抗击夏、辽两虏的第一线,家族子弟频繁上阵难有寿终正寝者,但这里却是折氏可以威福自专的自留地。
只有军事孱弱的赵宋政权才可能允许这块自留地的存在,同舟社的政权却直达社会最底层,绝不会允许折氏这样的将门存在,二者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一旦让徐泽得了天下,拥有两百多年根基的府州折氏将会走向终结。
可惜,府州折氏终究是力量有限的地头蛇,不能离开河东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同舟社坐大。
待徐泽率同军北伐并打到了蔚州之后,折可求就秘密动员在外统兵的家族子弟:遇到同军入侵,不要有任何幻想,必须毫不迟疑地打回去。
折可求其实非常清楚以折氏如今的实力,根本不足以撼动灭亡了辽国并建立自己国家的同军。
但就算知道打不过,也必须硬着头皮打。
折氏存在的价值本就体现在下死力对抗外敌中,只有证明了自身的价值,才能将赵宋朝廷和府州折氏进行了一百多年的合作延续下去。
就算朝廷顶不住压力退缩了,府州折氏还得继续打——不能打痛敌人的对手,没有资格赢得敌人的尊重。
第一百八十八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
生与死的战争抉择最能考验人性。
职方员外郎秦桧为了自己的大志向蛊惑知代州事郭仲恂抗旨迎击同军时,根本就不知道兵凶战危一词的含义。
所以,一旦遭遇战败见识了战争的凶险和残酷,就立即束手无策。
又如明明有一战之力的知忻州事贺权收到代州的告急信,不想着杀身成仁报效朝廷,反而可耻地戕害同僚投降敌军。
而兵力更少的知宁化军事折可存却在第一时间选择出兵支援代州,即便其人的防区在代州的西面,根本没有挡住同军的南下通道。
一切复杂算计的背后皆因“利益”二字,利益相关,容不得这些人不做出自己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
同样,因为利益,收到堂兄折可存兵败被俘的消息后,府州折氏当代家主知府州事折可求拼着没有朝廷出兵诏令的风险,也要立即支援太原府。
其人此举并不是表态大于实际的政治作秀,而是实打实准备打大仗。
折可求自知同军战力彪悍,不敢托大,乃尽发麟、府两州子弟,共得大军两万人,完全是压上身家性命的豪赌。
所以,临到要出兵了,折彦质仍心存顾虑,劝其慎重考虑。
折可求还不清楚朝廷已经放弃了河东路,却知道时间不在自己这边,一旦放任同军站稳了脚跟,自己将没有任何机会赶走他们。
想赶走同军就只能趁他们立足未稳,而且越快越好,一天也不能耽误。
好在,朝廷虽然放弃了河东,河东路军民却没有放弃自己。
待折可求率领麟府兵马越过黄河进入保德军境内时,新任河东路宣抚副使经略使张孝纯的帅令及时送到,免去了折氏私自出兵的政治风险。
同时送来的,还有同军东、北两路并进且已经会师忻州,并开始扫荡太原府周边县城和军寨的消息。
战争之中,敌我情报极度不透明。
折可求摸不准同军的具体兵力部署,担心敌军会于半道设伏,不敢由岚州直奔太原府。
其人决定经保德军东进岢岚军,再率精锐兵马经由岢岚山之间的狭道,偷袭兵力应该不多的宁化军同军后方。
这一招“围魏救赵”之计若成,就可以调动太原府的敌军,以在运动中寻找战机。
折可求这次虽然动员了两万兵马,但真正的折氏子弟兵只有三千人。
朝廷对府州折氏既用又防,其披甲率一直都不如京营禁军,也不如西军精锐。
其余的临时征发青壮甲械不全,只能承担转运粮草、呐喊助威之类的任务。
指望这样的大军与战无不胜的同军主力正面对决,纯粹挖坑埋自己。
折可求清楚敌我双方实力的巨大差距,从没有奢望一举打败同军并将之赶出河东路,只希望能小胜几场,鼓舞其他各路宋军的斗志,坚定朝廷的抵抗信心。
其人的思路很对,但行动上还是慢了同军一步。
出身泸南山中的夷人木麻最是清楚山中的各种小道,驻守宁化军和宪州后,就立即派人打探各地的地理信息,并及时堵塞漏洞。
待折可求由岢岚军翻越岢岚山进入宁化军境内时,才在一个叫做“天门关”的必经隘道处发现了早有百余名同军在此立寨了。
组织了一次试探攻击,付出十余人的伤亡后,折可求意识到自己还是小看了同军。
敌人这么短的时间就能将宁化军防线经营得这么牢固,就算不计损失突破险关,攻入宁化军境内,怕也讨不到好。
偷袭任务失败,折可求立即带人重新翻越岢岚山,回到岢岚军境内,然后取松子岭道出经岢州、石州进入太原府。
这一来回的耽搁,却是大半旬时间过去。
“翻山越岭”只是简单的四个字,却需要麟府儿郎们以一双脚板去实现,这其中的艰难险阻自不足于人道。
但他们很快就会忘记翻山越岭的苦和累,因为,还有更大的凶险等待着他们。
十月二十四日,当折可求带领着疲惫不堪地麟府子弟兵出现在太原府西南的交城县外时,正好迎头碰上前来攻打交城的同军刘舜仁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2/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