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7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4/851


开京民间里巷间也恰到好处地开始流传“十八字(李)将王”的谶语,高丽由王姓改为李姓似乎就要水到渠成。
可惜,李资谦空有窃国之志,却无安邦之才。
高丽原本就存在极为深重的内部矛盾,败于同舟社之手后,随着主权丧失,经济上不断向外输血,各种矛盾更加尖锐。
其国内不少有识之士皆意识到高丽绝不能再这样下去,必须做出改变,以挽救国家灭亡的命运。
因而,李资谦当权后以枳俊京整顿军队稳定国内,并逐步抵制大同对高丽内政的干涉,便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可惜,豪族出身又终身生活于上层的权力争斗圈内,限制了李资谦的视野和思考方式,使得其人始终抓不住住高丽的主要矛盾。
这些年来,高丽各地的经济一直很萎靡。
不仅平民因税负不断加重而流亡不断,就连高高在上的豪族也因长期内耗而将大量资源投入到扩军备战,导致生活质量急剧下降。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实际控制在大同帝国手中的新安州等地,初步完成社会改革后,底层民众爆发了生产积极性,生活一日好过一日。
甚至,遇到灾荒时,新安州还有余力“接济”周边地区的百姓。
当前,高丽各阶层心气极度不顺,确实想要改变。
但他们最迫切需要的不是换一个国主,或者换一家人做国主,而是摆脱这种越过越窝囊的日子。
实事证明,李资谦不具备这种能力。
这些年下来,庆源李氏自己的“封地”倒是一再扩大,却是建立在对全国上下不断吸血以壮大自身的基础上。
而且,其党羽肆意扩张自家土地,奴婢仆从也敢抢夺他人财物,治下民怨极重。
李资谦治国无才,驭下无术,逐渐失去了国人的信任。
各种矛盾不断堆积的结果,便是高丽社会各阶层都看不到希望,国内气氛压抑至极,动乱不断,整个社会都极为浮躁,一场大的动乱正在酝酿。
一些势力单薄的小豪族开始向大同输诚——并不是带资投靠谋取家族继续富贵,而是邀请新安州的共建会来自己治下发展。
这些人并不是不知道如此做会失去一部分利益,但至少可以保住家族平安传承,不用面对即将出现的大动荡。
李资谦显然也意识到了形势不对,不敢再拖下去,开始加紧篡位的准备。
另一方面,高丽国主王楷已经年满十八岁,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对擅权妄为的李资谦越来越不满。
双方的矛盾逐渐激化且不可调和,弱势一方的王楷不敢再等,只能抢先发动。
正乾五年四月九日夜,王楷近臣金灿、安甫麟暗中联络上将军崔卓、吴卓等人,夜间引兵入宫,诛杀掌握禁卫的枳俊京之子枳纯与其弟枳俊臣。
王楷到底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富贵王爷,又被李资谦隔绝内外几年时间,仓促起事除掉宫中的乱贼后,便没了进一步的计划。
李资谦的党羽枳俊京却反应极快,得知宫中生变,便立即引军赶来。
双方爆发激战,实力不足的“拥王派”节节败退,却因为知道投降必死而依靠宫殿之中的复杂地形负隅顽抗。
乱兵杀得兴起,索性纵火焚烧宫殿。
土木结构的宫殿燃烧起来速度极快,大火很快就延烧至内殿。
王楷只能仓惶逃至后苑躲避大火,但外无援军,终究是必败之局。
其人本就意志薄弱,心灰意冷之下,准备直接下诏让位于李资谦,只求外祖父能够饶过自己的性命就行。
参与起事的国主近臣却知道失败必死,皆不敢放弃,赶紧以高丽献宗王昱禅位后死得不明不白相劝。
这事就发生在三十二年前,而弄死王昱的人,正是王楷的祖父高丽肃宗王熙。
事情到了这一步,双方已经彻底撕破脸皮,不死不休了。
王楷退无可退,到了这个时候,才想起派人向大同求援。
只是,为了给高丽“松绑”,大同早已撤走了常驻开京的官员。
王楷要想求得大同的帮助,就必须派人到数十里以外的江华岛,那里至今还驻守有五百同军,以及被大同实际控制的高丽海军。
这些人本是高丽两代国主最忌惮的力量,此时却成了王楷的救命稻草。
可惜,太晚了。
起居郎金灿受领了突围出去求援的重任,却没有成功,其人也死在乱军之中。
直到枳俊京带人杀入后苑,王楷都没能将自己的求援信送出。
高丽王宫中的这次突发动乱次日上午就已经被枳俊京彻底平定,拥护国主的近臣和士兵被乱军斩杀一空,成了孤家寡人的王楷也被软禁起来。
李资谦还借机捕杀了数十名不肯依附自己的朝中要员,彻底掌控开京局势,只待国主王楷“突发恶疾而亡”,其人就能篡夺王氏江山。
可惜,其人先后数次进毒药准备弄死王楷,都被王妃也就是自己的女儿给破坏了。
而在此期间,潜伏在开京的大同密探早已将宫中惊变的消息送到了江华岛。
江华岛仅有五百同军,没有高丽国主之请,不足以处置这么大的动乱,迅即将消息传至黄海都护府和国内。
等这个消息传回燕京时,黄海都护武松差不多应该已经点起兵马出发了。
实际上,开京已经乱成一锅粥,若只是平定高丽上层的动乱,扶持傀儡政权,仅武松麾下的兵马就足够了。
但徐泽在高丽布局整整十年,并放任其国内部的问题不断发酵,可不是为庆源李氏做嫁衣的。
其人当年攻破开京却选择与高丽结盟,就是为了永久解决高丽半岛问题,而现在,这个时机已经到来!
第七十三章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十年前,刚刚起步的同舟社仅有数千东拼西凑的兵马,就能轻易攻破国势正强的高丽国都开京城,并逼迫其国主签订城下之盟。
如今大同国势远胜当年,高丽却不断衰败,两国实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在同丽宗藩关系的长期影响下,高丽国内更是自发衍生了众多不愿做臣下之臣的带路党,又有前进基地江华岛做跳板,使得同军平定开京之乱不要太简单。
事实上,黄海都护武松带领庞大的黄海舰队出现在江华海峡后,高丽上代国主王俣费尽心机重建的江华岸防部队便主动放弃抵抗,喜迎王师登陆。
没过多久,武都护就从守岸丽军嘴中得知了开京近期发生的事情。
说起高丽局势,不得不感叹小国上层闹政变的儿戏。
年轻冲动的国主王楷本就只是个傀儡,把绝地反击玩成了被人瓮中捉鳖就不提了。
而权臣李资谦在已经软禁国主占尽优势的情况下,居然还需要暗搓搓地下毒弄死王楷,而且屡屡投毒却又被自己的亲生女儿从中破坏,更是让其草包本质显露无疑。
其人的草包还远不止于此。
借当晚的动乱清除不肯依附自己的朝臣后,彻底掌控局势的李资谦开始志得意满,竟然与自己的党羽枳俊京因为各自奴婢间的争执而产生了嫌隙。
这本不是一件多大的大事。
只要李资谦愿意主动找枳俊京当面说清楚,就很容易化解嫌隙消除隐患。
李资谦却认为枳俊京被先主所弃,如同死狗一般浑浑噩噩过了好几年,是自己重新启用其人,有大恩与后者,双方主从关系已明,坚决不肯对其放低姿态。
更关键的问题是枳俊京在军中威望较高,让李资谦颇为忌惮而对其百般防范。
二人之间的矛盾不断扩大并逐渐公开化,以至于软禁中王楷都能知悉这一情况。
王楷意识到这可能是自己唯一的翻盘机会,乃通过内医崔思全带出密旨,以守司空中书侍郎之职成功策反枳俊京。
武松率军登陆开京城南的三天前,枳俊京就已经倒戈,并奉国主之命将叛贼李资谦及其党羽一网打尽,高丽大政终于回到了王楷手中。
也就是说李资谦之乱已经结束,高丽国主不再需要宗主国的军队进驻开京,为自己主持公道了。
不过,只看王楷对乱贼的处置,就知道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贼首李资谦发配高丽国最南段的全州,其党羽也尽皆被流配远地。
国主的两个姨母王妃只是被罢黜并遣送回庆源李家,两人还因“救急有功”得到了王楷的丰厚赏赐。
高丽这次动乱因双方的力量不成正比,导致忠于王室的大臣死了一大堆,国主更是几度面临被烧死、被毒死的极大危险。
平定动乱之后,王楷却没有处死自己的叛乱的外祖父及其党羽中的任何一人,自然不是因为其人顾念旧情,宽仁至圣,而是另有隐情。
说到底,王楷终究只是被李资谦一手扶持起来的傀儡,本就缺少自己的核心班底,所剩无几的忠臣又大半死在了之前的动乱中。
由此,导致其人虽然扳倒了李资谦,却又受制于兵权在握的枳俊京。
开京局势诡异,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王楷才不得不对参与谋反的乱贼从轻发落。
一方面是其人担心杀了这些代表豪族的反臣,会导致更加混乱的局面。
另一方面,则是留住被枳俊京出卖的李资谦等人,以制衡这个二五仔,让其有所忌惮而不敢肆意妄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4/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