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8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1/851


孙傅几次派人来询问缘由,郭京皆以“六甲正兵威力无穷,非朝廷危急之时,轻易不得示人”为由相搪塞。
现在就是大宋最危急的时刻,以至于孙傅亲自赶往天清寺请其出兵。
其实,临安军民之前在左掖门外请愿,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郭京早就听到了。
其人神经归神经,却一点也不傻,很清楚哪些人能忽悠,哪些人没法忽悠,城外的同军就是其不能忽悠的存在。
因而,孙相公说明来意后,郭神仙当即便答应出兵。
其人拿出四面花里胡哨的旗帜交给孙傅,告知后者自己已经在旗帜上施了法。
只要在四面城墙上各树了一面大旗,就能困住敌人,让同军不能越城墙一步。
城中军民差不多已经造反,皇帝一门心思要出城投降,孙相公心急火燎,要的是能够稳住人心的实际行动,而不是这种玄而又玄的鬼东西。
现在,外城墙上的士兵都快跑完了,挂几面旗帜有什么用?
郭京倒是有胆色,见孙相公对法旗兴致缺缺,立即表示愿带麾下神兵出城迎战同军,以证实自己的绝非浪得虚名。
这正是孙傅需要的,只有打败了同军,展示了神迹,稳定了已经崩散的人心,大宋才有起死回生的机会。
不多时,郭京点齐麾下七千七百七十七名神兵。
在此期间,孙枢密也找人打开了南城门,放下了吊桥。
然后,在其人的目光注视之下,神兵出城,直奔南面而去——跑了。
还没等孙傅回过神来,城中早就慌张不已的官员和富户们也借机争相出逃。
逃跑的人越来越多,场面迅速失控。
但这些人的逃亡并没有持续多久,一阵隆隆之声传来,早就等待这一刻的同军骑兵直奔南城门而来。
……
大同正乾六年十二月十七日,岳飞用计轻取赵宋国都临安城,阵斩宋将蒋宣、卢万等人,俘获仓惶出逃的宋主赵桓和其父赵佶,以及皇室成员和文武官员数百人。
至此,立国一百六十六年的大宋王朝宣告灭亡。
第九十一章
有无天命朕说了算
岳飞攻破临安城覆灭赵宋王朝时,正乾皇帝的车驾已经到达河南府治所洛阳县。
洛阳不仅是大宋西京,还是华夏文明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时最长的都城,前后有十三个王朝建都于此,时间长达一千五百年。
其地立河洛之间,居天下之中,且北据邙山,南望伊阙,洛水贯其中,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有“八关都邑”“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称。
可以说,谁掌控了如此形胜之地,谁就拥有进一步掌控天下的资格。
所以,凡天下大乱,兵家必争此地。
后晋石敬瑭向辽国献出燕云十六州后,一马平川的河北就成了契丹铁骑肆意驰骋的跑马场,仅靠黄河阻隔的开封府汴梁城也极其不安全。
宋太祖皇帝赵匡胤立国时,沿袭五代旧制,以开封府汴梁为“东”京,本就有以地形险要的河南府洛阳为“西”京之意,其后因种种原因未果。
但终宋一代,都是把洛阳作为王朝的退路来建。
不仅赵氏历代皇帝驾崩之后皆葬在河南府巩县,洛阳城中的前朝宫室也一直有专门的机构在维护,至今保存完好。
就连河南府下辖的三“赤”十三“畿”县级行政机构配置,也要比同样辖十六县的东京开封府多一个“赤”级,居天下之最。
同宋停战之后,宋廷曾从河南府抽调了部分兵马以补充南阳府防御体系。
大同再次讨宋后,为了加强西京的防御力量,赵桓下诏组建四道都总管府,就以知河南府事王襄为北道都总管。
命其统揽京西北路和军政事务,抵挡河北、河东同军南下,并从北面护卫南阳府。
因而,秦明由怀州南下攻破孟州后,考虑到本部只有一个师,便放弃了守军众多难以消化的河南府,转而攻取防守相对薄弱的郑州。
结果,大宋知郑州事朱伯友畏惧同军兵锋,收到荥阳县陷落的急报就立即弃城而走,郑州被同军轻易拿下。
待秦明稳住了郑州,岳飞已经由开封府出兵,并击穿了颍昌府和汝州两地。
南下的颍昌府被友军拿下,秦明部几千人由此闲了下来。
其人转而回师向西,再渡汜水,攻入河南府。
秦明最初的想法是先攻打大宋皇陵所在地的巩县,逼迫河南府宋军来援,待野战中解决了宋军主力后,再图谋河南府。
不曾想大宋北路都总管知河南府事王襄胆小至极,辜负了皇帝对他的厚望。
其人得知同军击破孟州南下后,就慌忙收缩兵力于治所洛阳附近,基本放弃了外围城池和关卡。
导致秦明只是一次佯攻,便攻下了预料中需要苦战的巩县。
待其部继续西进抵达偃师城下后,又是同样的情况。
而不到百里外洛阳,得到前方急报的王知府直接收拾金银细软——跑路了。
“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的大宋西京河南府就这样被同军拿下,其易手的时间,还要比岳飞攻下临安要早八天。
彼时,正乾皇帝的车驾刚刚离开开封,正准备南下南阳。
收到秦明的捷报,徐泽当即转向,带着御营大军前往洛阳。
其人之所以在大宋王朝即将的最后关头改变行军计划,
除了南阳府的防御体系在上次讨宋战争中已经被毁坏殆尽,有岳飞坐镇,临安之战基本没有悬念外,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河南府的情况远比南阳府更加复杂。
秦明虽然没有费什么劲就拿下了河南府,但仅靠其部几千人,却没法有效掌控整个河南府十六县。
要想快速稳定其地,必然要大量任用赵宋旧官吏。
天道酬勤,打天下和治天下都没有捷径可走,得到的越容易,后面要付出的隐性治理成本就越高。
河南府的历史问题若是不能及时处理好,会为后面的治理埋下很大的隐患。
在有些情况下,历史即包袱。
洛阳十三朝古都的辉煌过去,既给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也使得其地相比才建都几年的临安更加难以在大同新政权下转型。
当初,一世豪杰赵匡胤最终放弃了都城洛阳的计划,自是有多方面原因,仓促间难以搞定汴梁和洛阳各自的守旧势力便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
而从宋神宗开始变法开始,文彦博、司马光等旧党“赤旗”和理学的重要奠基人程颐等人政治斗争失败后,皆被发配到了西京洛阳任职。
这些人在洛阳长期著书立说,并相互勾连,势力盘根错节,影响力极大。
如:二程理学最先便是以“洛学”之名传于天下。
由此,洛阳就逐步形成了大宋顽固势力的大本营,这一事实几十年来都未曾改变。
徐泽在战前特意安排秦明一个师渡河南下,攻取孟、郑等地,就是怕兵多了吓坏了这帮宋臣使河南府“和平解放”。
没想到千算万算,最终还是这个结果。
大宋王朝即将灭亡,可大同帝国一统天下并建立新秩序的路还有很长。
正乾皇帝意志坚定,当然不会为了所谓的“天下人心”而放弃大同的立国根本。
御驾赶往洛阳,既是安抚底层百姓尽快稳定河南府社会秩序的需要,也是为了加强行政力量推行社会改革的需要。
必须趁着改朝换代的良机,尽可能捣毁这个顽固势力的大本营,少留尾巴给后世。
当然,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和人才积累,大同朝廷对于摧毁和改造旧势力已经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了。
只要军政力量配置到位,该分化的分化,该改造的改造,该打击的打击,该镇压的镇压,大部分的事都有前例可以借鉴,也有人才具体落实。
如同处置两个月才发生的鲁县(全取京东两路后,徐泽合并调整了部分州县,更仙缘县为鲁县)孔氏勾结宋廷一案,就由法部和监部督办。
徐泽做作为日理万机的一国皇帝,自不可能什么事都亲力亲为,犯不着为洛阳的社会改革浪费太多精力脏自己的手。
其人坐镇洛阳,只是配置行营力量督办,他的主要精力还是在统筹灭宋之战上。
洛阳行宫,讲武殿。
正乾皇帝批阅完各类奏章之后,难得有闲,便在行宫中四处走走。
洛阳行宫城共有宫室合九千九百九十余区,周回九里三百步,比周回五里的汴梁宫城大了近一倍,气势极为恢宏。
如此雄伟的宫殿群作为皇宫,自然能够彰显大国气度。
但作为前朝的遗留古迹,每年都要花费极多人力物力对其进行维护,则有些浪费。
徐泽边活动身体,就边在思考如此庞大的宫殿群如何处置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1/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