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1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3/891

  因为糜竺的海船还要兼顾运输用途,重心不能太高,所以上层建筑比同等吨位的大型战船要矮得多,看起来战斗力也不是很强,没有居高临下的放箭射程优势。
  但实际效果么,只有谁用谁知道——战船又不是用来让敌人接舷跳帮砍杀的?非要搞得跟攻城一样何必呢?只要有钱装上强弩,海拔落差带来的这一丁点射程优势,根本无所谓。
  “这个阵势,就是那天配合冀州麴义破鲜卑素利后,云长琢磨出来的?模仿了麴义的先登营破骑的战术?鲜卑人在麴义和云长手下吃了大亏,这乌桓难峭王难道不会吸取教训?”
  刘备对于这个李素跟关羽鼓捣出来的新阵型战斗力,还是有些期待的。毕竟有水军接应,弥补掉了背水结阵“被赶下河淹死”这个最大的弊端,又能让士卒死战。
  还有几百辆车、几千块盾牌,近战时戟、锤并用,内藏车载强弩百张、腰引弩近千。
  刘备只是觉得敌人不会如同喂招一般撞上来。
  李素倒是比刘备更有信心:“兄且宽心,我以为,难峭王忍不住的可能性很大——首先鲜卑人跟乌桓人素来不睦。难峭王又是一贯跟着张纯的,而鲜卑素利是跟着张举的。
  张纯的嫡系人马并未经历过灅水各战,他们没有互通败因也是很常见的。我等沿河背水破骑的战法,并非举世皆知。
  而且,当初跟麴义合力时,麴义并不是严格的背水结阵,所犯的“兵家大忌”也没有我们那么明显,对敌军的诱惑力也就不如我军。
  更何况我军今日兵力,与当初与麴义合兵时的总兵力相当。但根据子龙的情报,难峭王麾下有本部兵马一万五千人,比当初素利的六千骑足足有二点五倍。敌军表面愈众而我军表面上犯的兵家大忌更多,难峭王怎么忍得住?”
  “这么一说,我反而担心云长能不能顶住了。”刘备被李素这么一说,反而觉得敌我悬殊起来。
  他这一万兵马,今天最多只有六千人参战,除了正面战场的五千人以外,还有赵云带着一千游骑兵,远远地从上游迂回。
  但赵云显然是不会参与正面冲杀的,只能是正面分出胜负后追亡逐北、扩大战果。
  刘备默然不语,准备亲自督战。
  李素却心中颇有期待——他可是把关羽和麴义的战术,又进一步推敲精细到宋武帝刘裕的却月阵,可不能辱没了刘裕的军事天才啊。
  刘裕的却月阵,使用条件太苛刻了,没有绝对水军优势、没有大河可以背靠,就没法用,所以历史上昙花一现,一战成名后,从此北疆游牧强敌都回避了这样的作战态势。
  但既然今天地理条件都符合了,敌人还往上撞,凭什么打不赢?
  ……
  难峭王的谋士阎柔,显然并非什么军事天才。
  所以看到关羽主动在河东背水结阵阻止渡河,没两天难峭王就忍不住了。
  昌黎城内一万五千人,骑兵过万,这天全部被难峭王调度出来了。
  甚至还从已经被半包围状态的南侧徒河城内,迂回偷调了两千乌苏部骑兵。汉军似乎是防备不严,让乌苏部的骑兵得以从东门出城、与难峭王会合。
  一万难峭部骑兵,两千乌苏部骑兵,合计一万两千人,还吞不掉关羽的背水车阵三千人么!
  至于周泰的水师,倒是不用太担心——春季凌汛季节,小渝水的水位暴涨,所以河面比枯水季节宽阔了很多,因为中间主河床是长年累月被水冲的,所以冲刷得很深,但沿岸的浅滩则是只有春季凌汛才被淹没,水位很浅,海船根本靠近不到离岸三五十步以内的距离。
  船离岸那么远,再加上却月阵中段本身的厚度,也就意味着船上水兵用普通弓箭和轻型弩根本无法支援岸上,最多只能压制一下却月阵两翼贴河迂回的骑兵。
  “全军准备突击,南翼阵脚由乌仆大人率本部骑兵迂回冲杀,正面与北翼由我亲自突杀!杀关羽者封将军,如果刘备也在阵中,杀刘备者封侯!”
  难峭王亲自在骑兵阵前来回跑动,高喊赏格进行冲杀前最后的动员。
  片刻之后,万余骑兵终于在阵阵怪叫中展开了冲杀。
  一时蹄声震天,势如奔雷,似乎小渝水的河面都开始抖动起来。
  关羽横刀立马,站于中军,都尉牙旗插在身后一辆战车上,高大巍峨,成全军之胆。
  尽管关羽麾下名义上的左右牙门督,今天都不在他身边,但关羽丝毫不觉得忐忑,反而充满了信心。
  他与麴义,已经破过两次胡人骑兵冲阵了,他手下这些士兵也是,以往的历史战绩,就是对士气鼓舞的最好良药。
  因为我们赢过好多次,所以我们相信自己还会继续赢!
  军胆一旦打出来了,配合上背水结阵向死而生的勇气,无往不利!
  “强弩准备!锤兵全部上车架盾!保护弩手!先放束弩,后放铁杆矢!”
  百张车弩全部按照关羽的指示,做好了准备。
  汉末和魏晋的时候,“束弩”的应用正处在零星的萌芽期,一直到南北朝初年,这种武器才频繁见于史载。
  但这种武器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弄一种容易控制崩断时间的束带,把一把弩箭捆一块儿、用强弩射出去。
  这种武器用到的情况很少,主要是因为其牺牲了弩箭的穿透力和射程、换来了火力密度。原本可以有效杀伤三四百步的强弩,这么一搞每一箭只能有效杀伤到百步以内,甚至只有五十步,那还有什么用?不如多布置一些弓箭手,堆人数用软弓呢。
  但是,这种战术,对于做好了心理准备要打阵地攻坚血战的部队而言,却有极大的效果。
  就好比火枪排队枪毙时代、在最后冲锋接敌的时候,双方的步兵炮从大实心弹换成霰弹。这最后一发入魂,对五十步内的敌军杀伤堪称恐怖。
  同时,一开始在射程上示弱于敌,才会给敌人更大的信心来强冲车阵!否则要是一开始就用铁杆长箭那种超远程火力消耗,说不定敌人就知难而退,逡巡不前跟你互相对耗体力精力。
  果不其然,鲜卑人一开始并没有直接冲锋,而是冲到关羽阵前百余步,就开始逡巡试探,横向慢慢奔驰、随便以骑弓抛射覆盖,也不求杀伤汉军,只是骚扰削弱。
  “锤盾兵全部就位!不得后退,不得乱阵!乱阵者斩!锤盾兵未死而车弩被毁者斩!”关羽厉声大喝,鼓舞士气要求所有丹阳锤盾兵全部谨守阵位,绝对不允许乱。
  盾兵方阵跟骑兵对射,哪怕盾兵方阵的远程弓弩数量比轻骑兵少,也绝对是盾兵方阵占便宜的!
  这些丹阳兵的盾牌,都已经过改良,为了此战更是用上了如同西式塔盾一样巨大坚固的盾面。对面轻骑兵射几十箭也不一定有一箭能透过盾阵。
  纵然己方弓弩兵在回射时,被敌军从射口缝隙射进来杀伤了,也要稳住,不能示弱。
  “不许哭喊,不许乱阵!受伤后妄动者斩!”关羽平时体恤士卒、与士兵同甘苦的好处这时候就发挥了出来,虽然对射中却月阵一方也出现了几十人的伤亡,但表面上丝毫没有反应。
  尤其是不少原本慌乱的士兵,看到关羽本人盔甲上都扎着几根箭,但关羽却岿然不动丝毫没有喊疼,士兵们的士气就更加鼓舞了。
  关羽本人中箭而不喊疼,这就是最好的以身作则!
  也是关羽正想要的效果:我军有没有死伤、有多少死伤,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对外表现得非常稳健,让敌人以为你没有死伤!或者死伤很少!
  只有让敌人觉得继续跟你对射,他绝对是更吃亏的那一方,他才会沉不住气冲上来近战。
第一百一十三章
胡酋授首
  弓弩激射,箭似飞蝗。
  关羽的却月阵,与难峭王的乌桓突骑阵间,每一秒都有数百根箭矢腾空而起、飞越一两百步之远,在小渝水边的黑土地上,种出了一片片白色的尾羽。
  烈风吹拂过尾羽,让插在松软泥土中的箭杆也随之摇曳,如同开满了白芦花的芦苇荡。
  随着敌军越来越嚣张,关羽车阵中的部分环节,几乎出现了动摇。
  主要是士兵们觉得这样打仗太憋屈了!便纷纷向长官请命动用车弩反击!
  直到此刻,关羽军暴露出来的火力密度,还是比较低的——所有的车弩,因为敌军还没进入集束箭的射程,被关羽勒令不许暴露火力,一定要继续苟住!
  这一手,关羽是从麴义那里学来的,为的就是示弱,让敌人轻敌,冲上来。
  乌桓突骑的机动性远比汉军强,所以一旦他们发现打不过就可以跑。
  汉军克敌的关键从来都不是如何搏杀,而是如何让敌人肯跟你死战到底——
  两汉以来,只要胡人肯跟汉军打到底、死战不退,汉军肯定是占便宜的。
  关羽熟读春秋,钻研战史,那些战例他早就知道。
  汉武帝时李陵带五千步卒出塞,就把匈奴十几万骑打得无法靠近。最后还是一百多万支箭矢射完了才覆灭。李陵还说如果再有十万箭的补给,他绝对可以坚持到撤回关内。
  但示弱也是讲究基本法的,要有针对性的示。从李陵到麴义到关羽,都在研究这个课题。
  今天战场上汉军的一切表现,都是关羽研究结果的体现。
  如今之势,便好比两个小学生在斗殴。
  第一个实际上怀揣利刃、近战无敌,但因为身体笨拙奔跑缓慢,所以追不上敌人。
  第二个身体瘦弱灵敏、近战比较菜,但丢石子打人比较准,拉开距离时占优。
  交战之初、双方先互丢小石子骚扰对方,这个阶段近战壮汉肯定是吃亏的,那他要怎样引诱对方跟你近战呢?
  看过小学生打架的都知道,这时候关键就是“精神胜利法”,比如对方石子丢到你身上了,你却哈哈大笑嘲讽:辣鸡!这种毛毛雨一点都不疼!废物,崽种!有本事冲上来单挑啊!小石子根本不破防!
  当然嘲讽的同时,也不能真的只嘲讽,也是要丢小石子反击的。
  而只要你丢的小石子能让对方稍微有点疼,同时你的演技又够好,一丁点疼的表情都不流露,能够让对方相信他真的没破防、不冲上来近战你就根本不掉血,那么他就会沉不住气。
  这里面的关键,就是“演技”,对应到部队的阵战之技,那就是“军纪”!
  军纪严明,则士兵被射而不乱,有伤亡也表现得像是没伤亡。只要不乱,对方就会相信他们射而无功、打你不掉血。
  而你打他却多多少少会让他掉血、他就会心浮气躁换战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3/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