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1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3/891

  诸葛瑾蹙眉忧虑:“渡海仓促而来,若是船只不够,恐怕初期兵力不足。其实刘府君可以不用急的,我们再撑二十日,甚至一个月,也还撑得下去,如若仓促进攻、偶遇挫折,反而不美……只是如今军侯千辛万苦杀进重围告知我等,也不好教军侯再杀出去通知刘府君宽心了。”
  太史慈笑道:“我家长史早知诸葛郡丞是谨慎之人,定然会担心援军兵力不足、仓促不得解围,没想到公子也有乃父之风,如此谨慎。
  所以李长史特意让我实言相告:援军虽不足两万人,但他早有良策,十日内破围城之敌绝无困难,请诸位宽心!只是,他还特地说了,他所用的计策,涉及朝廷积弊,所以不能细说。”
  诸葛瑾这才很谨慎地选择了相信,不再多嘴:“既如此,我们便相信刘府君李长史之谋,谨守城池,以待时清。”
  然后他就让人礼送太史慈去用饭歇息。
  太史慈一走,诸葛瑾就拉着弟弟,原本还想拉着孔县尉一起商议讨论李素可能采取的计策,但想了想,还是把孔县尉借故支开。
  诸葛瑾左右顾盼两眼,压低声音跟弟弟商议:“刚才我想请孔县尉一并参详、李长史所定的“利用朝廷积弊”破贼的计策,究竟会是如何。但想了想,既然涉及朝廷积弊,让孔县尉知道了,人多嘴杂也不好。
  你不是平素最喜欢猜人心思了么,这次可好,总算给你个机会,跟为兄一起想想看,李长史如何破敌?”
  正常情况下,诸葛瑾是绝对不会拉着小屁孩弟弟聊这些的,今天是逼得没办法了——父亲昏迷,孔县尉又不方便,只能找个关起门聊私房话的自己人探讨。
  诸葛亮难得受到兄长信任,也有一定点小兴奋:“跟剿贼相关的朝廷积弊,无非是往权责不明、越权行事等等方面去想。只是,我等本就不知道刘府君身为辽东官员,为什么会来青州平乱。
  幽州刘使君指派的么?还是陛下指派的?莫非是准备跟黄巾军打了一半时,假装被上司勒令退兵、诈败诱敌追击?除此之外我实想不出来了。不过这也不至于能击破五倍之敌。”
  诸葛亮终究只有九岁的智商,再逆天也只想到这点粗浅的道理。
  “那也没什么出彩,跟我想的差不多。”诸葛瑾点点头,觉得弟弟的见识层数跟他一样。
  罢了,既然想不明白,那就不想了,相信刘备和李素,好好守城吧。
  ……
  实际上李素要采取的分化瓦解敌人的计策,当然不是连全局信息都还没掌握的九岁诸葛亮,所能猜透的了。
  诸葛兄弟在那儿瞎几把想的时候,李素本人已经让典韦周泰保护、外加带领精锐突骑一千作为随身护卫,往南迂回绕道奉高县西南面、位于敌后的巨平、平阳一带。
  赵云要督阵刘备军的后军,如今还在海上没登陆呢,所以这次不能跟李素来当保镖。太史慈又被派去杀入重围报信了,以至于李素这次执行外交诈骗任务时,身边的警卫力量空前薄弱。
  只剩下典韦周泰了。
  幸好,他要去见的敌人臧霸实力也不是非常强,至少比丘力居还弱好几成。所以,少一个赵云保镖,倒也勉强够安全了。
  万一谈不成,一千名一人双马的幽州突骑兵,想跑是怎么都跑得掉的。
  以巨平为据点的臧霸,以及以隔壁平阳为据点的孙观、孙康兄弟,很快就紧张起来,因为他们一早就得到消息,有上千人的朝廷精锐骑兵进入了他们的势力范围。
  臧霸和孙观不得不立刻派出斥候拦截警戒。
  “来者何人!是敌是友!可是要与我们臧将军一战!”作为“泰山贼”的斥候,也是不怎么讲礼貌的,所谓先礼后兵只能是生硬到这种程度了。
  李素立刻一个眼神,让周泰打马上前答话:“我们乃是辽东都尉帐下兵马!请你们臧将军前来答话!若是害怕我军突击,你们自选会晤地点也可!”
  双方一番往来磨合,半天之后,臧霸、孙观总算是答应在巨平县东北一处汶水边的郊亭会晤。
  那地方是河边的平原农田地带,谁都设不了埋伏,在那儿谈判双方都安心。
  臧霸也表示绝对不多带兵马,随身只带三千人护卫。
  傍晚时分,两阵对圆,身穿玄铁甲、头戴内层锁甲披肩缓冲软盔、外套锻铁头盔的李素,终于在典韦持戟、周泰架盾的姿态下,出阵喊话:“汉护乌桓校尉李素,请臧将军答话!”
  臧霸孙观也带着几个精锐护卫,稍微突出阵前百步,双方都绕马一圈展示没有带弓箭偷袭,这才接近到可以听到互相说话的距离。
  至于后面跟着的大军,肯定是听不到这些大逆不道的交易细节的。
  姿态一如“曹操阵前聊天间韩遂”的架势。
  李素倒也开门见山:“臧霸!我知你和孙观,至今为止并未扯旗背反朝廷,也未明确依附反贼乌苏,只是割据地方以自守。既如此,朝廷大军到日,乌苏不日授首,尔等何不早日弃暗投明?
  若肯与王师并力击杀乌苏,想要官至郡丞、都尉,假以时日恐怕也不难吧!至于眼下,凭尔等势力,立授县令也是轻而易举!”
  “哈哈哈!仅凭阵前数语,就要我们数万青壮兄弟为朝廷卖命?姓李的你就是这样说服丘力居的?那丘力居还真是傻得可以!”臧霸忍不住哈哈大笑,还对大汉至今以来的外交胜利产生了怀疑。
  这特么这种水平话术的骗子都能骗来胡酋投降?那胡酋智商还真是低啊!
  臧霸甚至有了一种“我去游说我也行”的错觉。
  但是很显然,李素的杀招还没说出来呢。
  “臧霸!有个问题你恐怕没想过吧,刘府君为何要来青州助阵?他可是朝廷明令授予的辽东太守!他来青州跟你们拼命,还不是朝廷法度逼的!
  乌苏与他的嫡系人马,是右北平乌桓诸部的精锐。如今上谷乌桓与辽东乌桓部族尽已被灭,辽西乌桓丘力居归降了朝廷,只剩右北平乌桓一些不归王化的残部在死硬到底。我们才不得不来此!
  你以为刘府君乐意拿幽州军嫡系精锐跟你们对耗人命?只要乌苏授首之后,以朝廷法度,纵然有州牧刘虞的调令许他越境击贼,刘府君也再无借口滞留青州,他也不想为青州人而流自家子弟兵的血!这其中轻重,臧将军不会想不明白吧?!”
  这番话,才让臧霸心中一震。
  他对朝廷的法度、吏制不是很懂。
  原来只要乌苏死了,刘备这个丧门星就没有理由再呆在青州了吗?朝廷会逼着他必须回到自己的防区、不许他再多管闲事了吗?
  要真是这样……似乎跟朝廷合作一下,把乌苏干掉,也不会被江湖同道耻笑了。
  他臧霸又不是为了自己想抢老大的位置,而是为了整个青州的江湖同道不再被刘备祸害,他是为了大家呀!
  “日……李素这厮的舌头,真乃鬼神,刚才老子还在嘲讽他‘我去我也行’,现在就轮到咱自己……可恶,但偏偏没法拒绝啊!”臧霸内心挣扎,觉得很没面子。
  真香!
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杀的臧霸!你居然背叛我?
  其实吧,说句心里话。就青州黄巾军和泰山贼这种程度的松散组织,每个小山头派系之间,是真没多少江湖义气可言。
  所以他们才号称裹挟百姓三十余万、青壮十万,也掀不起太大风浪。
  遇到朝廷精锐来镇压,以邻为壑、死道友不死贫道的事儿,简直不要尼玛太多哦!
  但是,如果不把刚才那番道理挑明,臧霸是绝对不敢拿乌苏去以邻为壑的。
  毕竟青州黄巾如今能崛起,最初的星星之火就是乌苏那一两千乌桓骑兵搅合起来的。
  饮水不忘掘井人,随随便便出卖武林盟主并取而代之,那肯定是要被全体江湖同道讨伐的呀!
  但李素给他瞌睡送枕头、教他借口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臧霸是为了救大家!送灾星!
  乌苏一死,灾星刘备就得乖乖按照朝廷调令的套路滚回家!不能再管闲事了!
  人家是汉臣,不是土匪山大王,做事要按照朝廷那套逻辑来的。你们这帮黄巾渠帅之所以没想到,是因为你们没做过大官没这方面见识,不知道汉臣的顾忌!
  只要及时把这个信息透底给其他青州军渠帅/山大王,他们就能理解臧盟主的苦心了。
  臧霸半推半就跟李素密谈了一刻多钟,终于一脸勉为其难地觉得可行。
  “既如此,自古胡汉不两立!我等虽然也不尊朝廷,可好歹是汉人,怎能与乌苏那个乌桓蛮夷同流合污?咱先一致对外,帮朝廷一把。
  咱青州兄弟之间那点私事儿,到时候再关起门来自己料理嘛!这可是华夷之辩、胡汉大义,兄弟们可不能错走一步啊!”
  这就是臧霸回头再帮忙劝说孙观、孙康兄弟时的说辞。
  孙观孙康听得一愣一愣的:这臧大帅怎得跟李素悄咪咪说了些话,回来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说起话来措辞都不一样了,整个人充满了正气。
  这么大义凛然的话,像是你一个山大王自己想得出来的嘛?
  我信你个鬼哦!肯定是从李素那奸贼处学来现学现卖的吧!
  孙家两兄弟一边被忽悠得一愣一愣,觉得此言确实不无道理;但一边还是忍不住在内心那般吐槽。
  “就算……跟着刘备打乌苏,真把乌苏杀了刘备就会退兵,可我们自己的嫡系,也要损失不少人马吧?自相残杀终归是不祥之事啊。”孙家兄弟中相对淳朴一些的孙康,忍不住这般犹豫。
  臧霸用从李素那儿学来的台词,谆谆教诲地开导:“老弟,你想想,现在咱青州兵号称十几万,那又如何?还不是被乌苏带沟里了?人不在多,在于齐心。就现在这山头林立,号称十几万可真听你我的也就三万,成不了事儿。
  打仗肯定要死点兵的,但这又不值钱,兵是能补充的呀。只要杀了乌苏,而且有江湖大义可以兼并那些最死硬跟着乌苏干的山头,把他们的人马兼并过来,你我弟兄还是稳赚的啊!
  比如那个昌豨,我看他就是最不顾华夷胡汉大义的!心甘情愿给乌桓人做狗,这种人都能当渠帅,简直是丢咱全体汉人的脸,要我说杀了乌苏之后,咱第一个就把乌苏和昌豨的本部人马分了……”
  话说到这份上,孙家兄弟终于也被胡汉华夷大义所感动,决定齐心攘外一把。
  “走!暂时跟刘府君和李长史干了!”
  暂时肯定是暂时的。
  他们还没傻到真去长期投奔刘备,充其量只是相互利用、临时客串演一场表面兄弟的戏码。
  ……
  三天之后,奉高县以东,汶水河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3/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