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1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4/891

  皇甫嵩这人的秉性吧,有点像德国人的军人传统:军人不问内政曲直,不为政客火中取栗,只为民族主义而战,只为抵御外敌而战。
  他有一种以军人为荣,看不起政客蝇营狗苟的道德优越感。
  被这么义正辞严一震慑,李素忽然觉得,似乎不讨董也没有比讨董的人道德制高点就弱。
  关键看你是为什么而不讨董,理由是否敲得响。跟皇甫嵩那样纯粹军人价值观的不讨董,一样掷地有声。如果是因为怯懦、胆小怕事而不讨董,那才可耻。
  “既如此,想必车骑将军是绝对不愿借我军军粮东进了。”李素叹道。
  皇甫嵩:“我说过了,除非从我尸体上踏过去,否则没有任何一支不得朝廷调令的外兵能过陈仓城一步!”
  李素恭敬下马,张飞也连忙跟着下马,然后走到皇甫嵩面前,深深一揖,李素非常有风度地朗声宣布:“朝廷法度,大将军出缺之时,车骑将军节制诸将。且车骑将军与卢公并为大汉擎天巨擘,有救亡之功。
  征西将军近年虽功绩卓著、升迁斐然,但刻不敢忘车骑将军与卢公提点、教诲之恩。既然车骑将军有此一语,我等不敢冒犯,立刻领兵退回武都,但求尽早平定刘焉逆贼,再入朝报捷复命。只是,还请车骑将军为我军支十日行粮,以便我军退回秦岭以南。”
  李素当然不是缺这一口吃的,他来的时候其实带够了随身干粮,直接回去也饿不死。但他要把这个事情闹得更大一些,更正式一些,那就必须借粮。
  就好比谈生意的时候,发送商务通知的正本,明明可以谈判人员亲手带过去的,但有时还是得寄个顺丰快递——因为顺丰快递的面单签收,是有法律层面的证据效力的,可以证明你“有效送达”了,法律上后续算“要约答复期限、承诺期限”,都是从这个算的。
  李素要的,是在皇甫嵩的后勤财务系统里,留下一笔“刘备因为听了皇甫嵩之命而退兵”的转账记录。
  皇甫嵩倒是没那么多花花肠子,他一听只是要十天路上吃的粮食翻山,倒也答应了,立刻让负责陈仓的粮官按数发放打发李素,而且还记在账目里,到时候让坐镇长安的马日磾给他后续拨粮时,这次的粮食为何会吃得特别快、有超耗,都是要账目留档的。
  李素就既演了出兵的诚意、把刘备的理由和所处的层数宣告天下,又卖了皇甫嵩的人情。
  ……
  张飞回到武都之后,李素又马不停蹄赶回南郑。
  另一路,汉中太守关羽派去跟袁术交涉的使者,果然也是铩羽而归。
  袁术这厮倒也没有直接拒绝给粮,而是先说了些打太极的搪塞之词,说什么“目前存粮不足,暂时只能临时支应,按旬拨发。只要大军攻势顺利,秋收之后自当足额供应,也可因粮于敌。”
  但刘备得了李素关照,要他小心袁术“先把援军骗过去控制住,然后卡你粮草让你不得不完全听命于他当炮灰、失去独立自主指挥权”,所以刘备当然要让关羽不见兔子不撒鹰,坚持袁术先把粮食交付到位,才能出兵接收。如果暂时粮食少,也没问题,可以少出一点兵。
  反正关羽的开价,就是你给的粮食够多少部队至少吃半年,我就只出多少兵的部队。
  这么一挤兑,袁术指望控制粮草间接控制其他诸侯部队指挥权的图谋当然就没法实施了,袁术才懒得养关羽的兵呢,直接明确拒绝给粮,落下了不愿支持友军讨董的恶名。
  李素回到南郑,刘备当然第一时间把这个回信给他看了,李素想了想:“既如此,我们做两手准备。第一,袁术不是说秋收之后,才有余粮一次性付清么。我们可以秋收之后再去挤兑一次。
  其次,我们要做好准备,秋收之前想办法尽量攻克钓鱼城、进而拿下江州,如此则能打通长江航道。到时候见机行事决定是否借巴郡太守蔡公名义,以“后勤得以保障,这才起兵讨董”为名出师。
  最后,我们要把袁术这些粗暴拒绝的信函、还有其他往还证据想办法搜集、扩散,最好给袁术帐下其他将领,诸如孙坚等人,也传信提个醒,暗中瓦解袁术的威望,揭穿他的真面目。”
  刘备频频微微点头,对于李素的打算倒是没什么反对意见,他只是觉得李素提出的“秋收攻下钓鱼城”的设想,有些过于乐观了。
  “贤弟,我听说了,你在剑门关用了新的投石车攻城,可即使有此利器,钓鱼城也不是那么容易攻陷的。我们预估钓鱼城中军粮起码能吃一两年,围困也会非常旷日持久。”
  李素打开折扇,平静地说:“念想总是要有的,万一成了呢。而且围城让守军粮尽而亡,不一定真要围到彻底粮尽,关键是让他们看明白趋势,瓦解敌军心。
  而且外界诸侯开始讨董,我们因钓鱼城阻挠不能为国效力,那大义名分又多了一层,说不定可以进一步劝诱敌军内部离心离德。我想请命,去钓鱼城前线看看,说不定有什么好办法。”
  刘备想了想:“既如此,贤弟小心,我们拿下钓鱼城,再商议是否派出偏师应景讨董。贤弟千万不要靠近钓鱼城,远远督战就是了。”
第二百一十章
花样百出
  第二天,刘备亲自骑马送李素一百余里,从南郑出阳平关、至阳安关的西汉水畔码头。李素带着数百亲兵和几个心腹将校,跟刘备拱手作别,准备登船南下:
  “远送千里,终须一别,兄送到这里就可以了,我等坐船顺流而下,五六日便可抵达垫江。”
  刘备拍了拍李素的手:“贤弟一路小心。愚兄素知贤弟临阵谨慎,不会身陷险地,所以战事倒是不担心。但你文弱怯热,如今即将五月,江州比之南郑,又南去六七百里之远,千万小心瘴气热病。
  这里有几样东西,贤弟收好,可能有用——这都是前阵子,愚兄考虑到你可能要南下督战,巡防羌胡商人所得,听说这个油膏叫薄荷油,是西域大秦商人穿越沙漠酷暑时清凉用的。还有这种木胶,名叫樟脑,是香樟熏炙而得,避南方瘴气。到了垫江,每日有机会泡澡,也可把油加在汤中清凉。”
  说着,刘备拿出一盒香药,交给李素的仆人收好。
  李素被这番物质激励所感,智商临时提高,临走多提醒了刘备一句:“兄此番被皇甫嵩、袁术所阻,不得勤王,本是皇甫嵩在先、袁术在后。
  但将来外镇诸侯与兄联络、请兄申大义于天下时。兄依理婉拒,却要反其序而陈述,让人以为我军是与袁术交涉在先、与皇甫嵩交涉在后。”
  刘备微微一愣,对这个话题没有思想准备。虽然以他的智商,多想几分钟也能想清楚为什么,但既然李素就在面前,刘备有些惰性,也就直接问了,不屑于亲自动脑。
  “贤弟这是为何?”
  李素也不卖关子:“被车骑将军所感而不出兵,是知道身为一方牧守的汉室宗亲,不该出兵。被袁术拒不拨发粮草而不出兵,是条件不允许,不能出兵。义理情由,自当以不能在先,不该在后。对外交涉措辞,事关大义名分,不可不慎啊。”
  做不到,那就说明还是该做的,只是客观条件不允许。不该,那就是从动机层面就不要去做了。一件不该做的事儿,其前期尝试当然是法盲比知法犯法要好。
  刘备想了两秒钟,很快琢磨过这个弯弯绕。
  搞外交的心都脏啊,天天玩这里面的文字游戏花活儿。
  “愚兄明白了,保重。”
  ……
  六天之后,五月初五,李素带着援军和典韦等将领,抵达了巴西郡的临时郡治垫江县。
  太守蔡邕和巴西本地文官幕僚、钓鱼城前线围城将领,全部出来迎接。
  蔡邕比李素早几个月来,他三月暮春之时,就到垫江上任了,就近处理巴西民政事务、抚化百姓,倒也地方俨然,治绩不错。
  蔡琰跟李素尚无明媒正娶,所以其实她只是跟秘密夫君缠绵了一个冬天,开春后就跟着老爹上任,被迫与李素暂时分离,夫妻小别数月重逢,自然别有一番温存慰藉。
  而钓鱼城的前线将领,目前因为关羽被调去跟袁术扯皮演戏,暂时未归,所以前线督战的主要是关羽下属的周泰、徐晃,还有一位去年冬天才被正式劝降的甘宁。
  甘宁此人,去年夏末被俘之后,一直关在牢里。刘备知道只要将来给个台阶下、抓住刘焉背叛朝廷的把柄、证明刘焉只是在利用甘宁、张鲁,那么劝降肯定是水到渠成的。
  所以刘备当时也不急,把甘宁关了半年,也不让他苦役也不折磨他,就给他一些书,让他坐牢读书反省,顺便用对付江湖轻侠之士的惯常手段收拾收拾。
  等蔡邕上任之后,倒也礼贤下士亲自跟甘宁说了朝廷旨意、刘焉的倒行逆施,已经读书冷静下来的甘宁,顺势痛改前非投降了。
  但为了明确奖惩,甘宁初降也只能先从曲军侯开始做起,争取立功才能升迁,而且他这个曲军侯还是看在他当初那几百个水贼手下也被俘投降了、发还让他重新统领那些老部下,规模能凑出几个曲,才让他当曲军侯,算是“带资进组”。
  反正如今钓鱼城还是以围困为主,有他们三个在,倒也始终没出问题,敌军偶尔试图小规模试探性的援兵或者运粮,凡是走水路的,都被周泰、甘宁击退;走陆路的,也被徐晃击退。
  所以关羽暂时在不在差别也不大,过几个月真要总攻时,关羽早就赶回来了。
  李素到了前线,少不了把周泰徐晃甘宁全部巡视了一遍,新官上任提点了一些注意事项稍加整顿。
  同时,他也少不了让前线花几天时间,重新按照他在剑门关那边鼓捣出来的图纸,造一些配重式投石机——不指望这些投石机真能直接、彻底攻破钓鱼城,但打击敌军士气、进一步加强封锁,总归是用得上的。
  这活儿具体就交给周泰先负责,毕竟周泰跟他最久,资历最老。
  交代完事儿之后,李素才慢慢搜集前线将领的反馈意见,看看他们对于最近的围城有没有什么建议和动作:
  “关将军坐镇的时候,你们是怎么围城耗粮的?有没有想办法进一步加速敌军粮食消耗,还是就这么干等着?有没有主动设计引诱敌军出城骚扰,或者引诱江州敌军来增援、顺便打援?”
  周泰职位最高,他诚恳地汇报:“也有试过,不过城内军队根本引诱不出来,我们偶尔就是鼓噪攻城、弓弩对射,骚扰一番就退走。演得再像的话,伤亡太大。江州敌军也丝毫不担心这儿,暂时没有来援。”
  李素细细问了一番,他们的诱敌招数也比较生硬,没什么新意。
  李素便问:“那关将军离开前线的消息,敌军知道了么?关将军是去跟袁术商议讨董,这个理由透露出去了么?”
  周泰闻言一惊,还以为李素是在考验他们军中的保密工作,连忙否认:“这些都是不许谈论的机要之事,关将军走后已然在垫江军中虚立旗号,怎敢泄露?”
  李素一听就觉得他们太老实了:“怎么能怕泄露呢,这是引诱敌军轻敌的好机会啊。虽然不一定有用,能泄露就泄露出去——对了,我来了这一点不能泄露。”
  李素交代道最后,连忙补充一句关照。他的到来,可是比关羽的暂时调走更加吓人,说不定就把敌人吓住了。
  周泰想了想,还是有点不放心,确认道:“关将军走时,说过“不能让刘焉军诸将知道外面已经有诸侯讨董”,因为咱至今连当初给征西将军发讨刘焉旨意的少帝被废的消息,都没让敌人知道呢。
  关将军说过,此事会导致刘焉军士气高涨,让刘焉、刘瑁父子有借口抨击旨意是乱命——这一点也不得不虑啊。”
  李素立刻说道:“云长所言,当然不无道理,但你们可以把要泄露的信息修饰加工一下嘛,让敌军士卒误以为‘董卓废帝和少帝、何进发旨意讨刘焉’之间隔了很长时间,不是旨意刚发没多久少帝就被废了,那不就行了?算了,我教你们怎么散布流言……”
  李素也懒得让手下那些不擅长流言造谣的家伙想词儿,直接发挥谈判专家的老本行,把泄密场景、泄密台词、汉军为什么要加紧进攻、为什么“现在不运粮进城,将来就更运不进,现在是相对防备最松懈的时候”等等都编造得明明白白。
  “行了,按我说的,去细作散布流言,这几日从水门也组织几次攻城,让个别死间士卒不小心落水、受伤漂到钓鱼城北墙外的汲水滩,被敌军俘虏。
  要是不行的话,陆路也多发动几次进攻,比如故意用上我军新的投石车骚扰东北段城墙,但不要强攻。持续几天之后,假装因为敌军不敢出城,所以我军主力懈怠、只派少量士兵保护投石车、大军休息为主。到时候,敌军定然会沉不住气,看投石车阵地守兵过少、周边也无埋伏,出城反冲。到时候让他们抓住一两个砲手俘虏不就好了。”
  对于李素来说,散布假消息的渠道实在是太多了,随便一想到处都是。
  “是,属下这就去安排。”周泰领命而去。
  ……
  此后几日,汉军一改此前的温吞水疲软姿态,颇采取了几波急促而猛烈的攻势。
  钓鱼城东城墙北段,原本就是钓鱼城唯一可以被从陆上攻击的防区。汉军造出射程远超守军防御武器的投石车后,对这段城墙的攻击果然起了效果。
  徐晃带着数千河东兵和部分原本张鲁和板楯蛮的俘虏,在十几架投石车的掩护下,轮番冲锋,攻上了好几个夯土城墙的缺口,杀伤敌兵数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4/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