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2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0/891

  原来,汉军的投石车这次并没有都使用独头弹,而是用了竹笼筐包裹的碎石弹,一次能泼好几十个半斤到一斤重的小石头,覆盖杀伤效果比独头弹强了好多倍。
  当然了,因为技术也还不成熟,光靠十几架投石车还不至于压制住城头。但关键是汉军的弓弩质量也远超叛军——吴匡从雒阳离开的时候,公事公办足额从京师武库里领了两千张优质的蹶张弩和腰引弩,这可比如今外面地方部队常用的用手臂力量上弦的弩强得多。
  这两千张单兵强弩除了剑门关外的高顺陷阵营留下一些,其他都被带到正面战场了,一千多张这样的强弩,跟防守方本地生产的普通弓箭一比,差距瞬间就出来了。
  汉军的弩隔着两百步抛射,射到城头的箭矢依然可以洞穿皮甲,如果穿的是札甲,被射到铁片之间的缝隙也是瞬间能挤进去。
  这种对射状态仅仅持续了一刻钟,死硬派督战军官就死伤惨重,只能放任守城弓箭手们盲射抛射打酱油,毫无威胁可言。
  汉军好整以暇地攻打了两天,就把好几处城墙的高度轰塌了一半多,三丈半高的江州城墙,缺口最大的地方只剩了一丈半,也就是三米五,梯子稍微几步就能冲上去。而护城河上更是有好几处可以轻松来去通过的大段缺口。
  ……
  攻城开始后的第二天深夜,作为城中重要文官的张肃,忧心忡忡地在城楼上巡视。
  面对如此压力,他已经不得不考虑献门投降的问题。
  张肃此人也算出自蜀中名门,但又不是董、任、杨、陈等蜀儒四宗,只能算是第二梯队——所谓第二梯队,就是本族和手下旁支、门生隐匿的不纳税壮丁、田奴,应该不会超过一万人,算上老弱妇孺,最多也就两三万。
  前面说到的董、任、杨、陈四家,那可都是隐匿壮丁好几万人起步的,四姓控制的人口加起来能有五十万,占整个成都平原三百万人口的一两成。所以当初刘焉的前任郄俭被说贪鄙搜刮、激起民变。贪鄙肯定是有的,但激起变乱,估计也有蜀儒四宗不想被查清隐户让人反抗。
  因为是第二梯队,张肃一门在刘焉的杀大户行动中并没有直接损失,所以张肃对刘焉还是比较忠心的。历史上后来刘璋上位,更是早早就封了张肃一郡太守,以至于后来他弟弟张松卖主求荣,张肃还揭发了张松导致张松被杀。
  如今这一切当然都还没发生,张肃自己也只是个刚刚三十岁的中层官员,弟弟张松比他小十几岁,还没步入仕途呢。同时,张肃即使忠于刘焉,他也知道刘备是带着圣旨来接盘的,大义名分完全没得说,所以他也不至于反对刘备。
  “可是……子乔与其他族中亲眷,都在成都、绵竹等地,被刘焉控制,我若是在此献门,族人被祸及又该如何是好?恐怕城中其他一些出身望族的文武,也都是顾忌有族人被刘焉扣在成都,所以不敢轻言投降祸及家人吧……
  得想办法跟刘备联络,看看他们能给出什么条件,暂时不声张我等已经投降,假装将我们作为俘虏看押,等将来取了成都,再为我们的献城功劳正名、恢复官职……”
  张肃心中如此思忖再三,决定写一封密信射出城去。
  可是,射箭书出城,操作性上也有问题。
  因为那几个死忠刘焉的莽夫武将,杨怀、李异等人,都是亲自把守西侧和北侧那些城门,只把面朝长江防务不重要的东门交给张肃他们。如果对着城外放箭的话,江面上也没多少汉军战船,汉军也没指望封锁江州城的水路交通,怎么样才能让汉军捡到呢?
  “算了!冒个险,简单几句话刻在木板上,多刻几块,漂流出去,但愿有被汉军捞到的,提前约定暗号就好。”
  ……
  第二天上午,负责江州北侧的关羽军,就在清晨时分,由江边巡哨的士卒,捞到了一块冲到岸上的木板,随后又仔细搜索,看到江面上可能还有。但因为巡哨船只追不上,也只好作罢——
  千万别觉得漂流瓶这种东西能被发现是多么撞大运的事情,因为只要军队人数多,概率叠加还是很可观的。
  历史上,跟邓艾相似路线灭蜀的明初大将傅友德,在偷渡阴平拿下江油后,就往涪江里丢了很多写着“明军攻破剑阁道”的木板。这些木板漂流了一千五百里之后,还被堵在瞿塘峡外的明军东路军主将汤和捡到了。汤和这才知道北线已经破关、这才下决心强攻突破长江三峡拿下白帝城。
  汤和连一千五百里上游的漂流瓶都能捡到,关羽捡到十里路外的漂流瓶,也就太正常不过了——搁后世的重庆,就这么点距离,连龙头寺都没出呢。
  哨兵把木板给关羽看了之后,关羽立刻交给了作为监军的李素。
  “伯雅,你看看这封秘书,究竟真伪如何?莫非真是伪巴郡长史张肃愿意献门?”
  “哦?待我细细看来。”李素闻言就来了兴趣,立刻开始细看。
  张肃的木板上,写明了“如果城破之后,请假装是趁着守军不备,偷袭得手,与守将无关。但应当确保攻下成都、救出投降众将被扣在成都的家眷之后,昭雪纳降诸将,官复原职”。
  而且,张肃还强调“投降之后,他会提供其他心向汉室的同僚名单,希望这些人的待遇都能保留”。这显然是想手中捏个筹码,当“保住官位交易中间商”了。将来那些通过他的门路保住位置的同僚,还不得感谢他。
  这个官迷,也是有够明哲保身的!
  末尾还强调了回信困难,所以如果愿意答应,千万不要回信,只要在答应条件之后的当天晚上,派战船到东城门外,对着城头射三波火箭为号。守军会在收到火箭信号后的第二天,偷偷开门献门,接战船入城。
  “退路约定得这么详细,退路顾虑也想得那么周到,应该是真心归降了。而且东城门临着长江,没有瓮城,如果开水门让战船直接入内,确实耍不了什么花招。”
  李素如是暗忖,然后把结果告诉关羽。
  关羽很干脆地追问:“那就依内应而行?”
  李素:“让幼平、兴霸为先锋吧,到时候多带一些战船和人马。另外,今夜开始,对西门和北门也要开展夜间攻势,让杨怀、李异分散注意力,不怀疑水门方向。”
  一切都按计划布置了下去,此后三天,汉军连晚上都开始攻城,让守军疲于奔命。
  第一天晚上,靠着哨船和火箭,回复了东门的张肃。
  第二天晚上,关羽就带着好几千精锐人马,三更造饭出发,分乘上百艘大小战船,迂回到临江的东门。果然后半夜四更天时分,船队抵达后不久,城头就打开了水门,战船一拥而入。
  周泰按吩咐冲上城楼,控制住了局面,礼貌地俘虏“已经英勇抵抗过了”的张肃。
  而与此同时,西门北门的战事还没结束呢,喊杀声一时扰乱了杨怀、李异的注意。等他们过来回防时,东门已经进了两三千汉军,把整段城楼城墙都控制了。
  死硬叛军还想抵抗,已经打成了巷战的局面,很快被骁勇的丹阳兵和板楯蛮兵扑灭。
  天亮时分,巴郡郡治江州城彻底拿下,一夜只是在巷战中双方死了几百人,然后叛军就意志崩溃投降了。
注释:
(1)东南两面分别是嘉陵江和长江,直接沿江建城,所以没法攻打。
(2)掩护挖掘用的车,也可以掩护填护城河。
第二百一十八章
两线作战贪一波
  江州不但是巴郡郡治,也是整个益州东部战区的水运枢纽节点城市——这一点很好理解,哪怕不懂三国时代蜀地格局的朋友,想想看后世的成都-重庆一西一东双核心就知道了。
  所以这儿守军的抵抗意志,已经是益州东部最强的了,也是少数有大规模东州兵驻扎的地方。
  连江州的守军,都在李素的圣旨加“刘瑁遭天谴”言论士气打击下,仅仅武装抵抗了不到一周,就遭到内部献门瓦解。那么其他周边诸县的劝降效率,就更加势如破竹了。
  江州拿下后仅仅三天,江州周边的几个巴郡县城,就跑马圈地一般迅速地投降了。
  几乎是赵云的骑兵走到那儿,让吴班等人宣读一下圣旨,再蛊惑一下刘瑁的暴毙、江州的陷落,当地的县令和县尉就直接开城。
  第一天收复乐城、枳县;第二天收复汉平、涪陵;第三天收复汉葭、临江,甚至还分兵略取了长江上游方向的符节——
  符节离江州的距离,虽然还不如涪陵、临江那些远,但从行政区划上来说,已经属于犍为郡了。所以等于说是江州陷落的影响,已经不仅限于巴郡各县,连犍为郡与巴郡接壤的县都有跟着投降的了。
  从符节到临江,沿着长江边一共有七八百里的沿江地带,就这么传檄而定。
  九月初十,江州平定后的第四天,朝廷任命的正牌巴郡太守蔡邕,终于在被旨意下达后过了整整一年零一个月,得以正式赶赴郡治江州上任(1)。
  李素这几天倒是没出城乱转,反正这种跑马圈地的活儿也不用他亲自办,他也分身乏术。让赵云、张飞抄了他的劝降说辞答案复制粘贴就行了。他就安安静静在江州城里整顿治安、清查府库户籍、出榜安民、打扫战争痕迹。
  蔡邕来的时候,江州城里那些战火损毁的废墟基本上都清理掉了,不和谐的乱兵乱民也都安顿完毕,看上去非常稳定。蔡邕还把他从京师带来、一直陆续暂存在南郑和垫江县的兰台、东观典籍,全部运到江州,李素也派兵保护。
  而且趁着打扫战争中被损毁的废墟,清算杨怀、李异等死硬抵抗将领的逆产的工夫,李素也在江州城里找了一块相对地势较高环境干燥的地方,把废墟拆迁了,大兴土木重建一座兰台。
  未来只要北伐中原还于旧都没有成功之前,蔡邕的官职都会放在巴郡太守的位置上不挪窝。所以这儿作为他的治所是要用好几年的,配套设施必须好好建设,不能再跟垫江时候那样临时整点房子凑合。
  这也算是这个时代的国家图书馆了,施工成本当然不会节约,李素直接自作主张问刘备申请了好几千万钱的施工和后续维护经费,连盖房子的木料都要选尽量防虫蛀、能驱蚊的木材,书架都用香樟木,装修用木头也都要有杀虫效果,免得把书蛀坏了。
  反正刘备现在还是拿得出这点钱的,就当是玩《文明》游戏的时候抢“亚历山大图书馆”这种奇观好了,造得好一点、气派一点,对于吸引那些外地躲避战乱的人才都非常有好处。
  李素就这样和蔡邕交接着当地的民生工作、顺便督导大兴土木,准备等旁边的县都收复完了,再集中兵力向成都方向挺近,进行下一阶段的作战任务。
  不过,让李素没想到的是,他跟蔡邕刚在江州城里整顿了两三天,外面的世界似乎又有不少新的消息传来了。
  之前一直在南郑坐镇大本营的刘备,也有些坐不住,只留下鲁肃总督后方防务。刘备则亲自带着少量亲兵部队来江州,跟李素和二弟三弟商议大事。
  ……
  “兄莫非是不放心我和云长、翼德平定诸郡?还是北方有变故?”
  李素听说刘备来了,连忙跟蔡邕出城迎接,一见面就开门见山追问。
  他从五月份来围攻钓鱼城,到现在九月初,钓鱼城、江州、周边各县全部拿下,确实有点与世隔绝,不问外面世界的进展,故而有此疑虑。
  这也不能怪李素不关心天下大事,而是因为他知道,真实历史上的诸侯讨董,本来就没有演义写的那么轰轰烈烈,除了曹操孙坚等寥寥几个有志之士是真打。其他诸如袁绍袁术,完全是全程保存实力打酱油嘛,连演义上说的到前线露个脸都没做过。
  所以,别看三四月份就得到消息外界在讨董,实际上到了九月份都么听说进展也是很正常的,这种“静坐的战争”有什么好时时刻刻关心。
  而刘备带来的消息,果然也和外部世界有关。
  他拉着李素的手进城,骑在马背上一边走一边说,还没到太守府,就把情况交代清楚了:“贤弟走后,这几个月也收到一些战报,都是从陈仓道和上庸汉水道传进来的。
  七月时,就听说河内太守王匡,被主动出击的董卓军各个击破,连郡治野王都丢了,战事是五月份发生的,消息传到南郑是七月。”
  李素点点头,王匡也算是十二路诸侯里跟董卓真刀真枪打过的,这一点必须肯定,并非某些人说的只有孙坚曹操跟董卓力战。
  只不过正史上王匡不是跟演义里那样主动出击孤军先到酸枣、被吕布击破。而是因为他的根据地本来就离洛阳太近,所以董卓不放心他的存在、主动杀上门去。王匡不得不被动打一场防守战,败北丢了老巢后撤。
  王匡这种NPC的命运没什么好关心的,李素估计刘备也就随口提一句,果不其然,后面刘备说的新闻,才开始跟己方有所关联。
  只听刘备继续说道:“就在前几天,九月初,我军又得到了几条从上庸道传来的外界军情,先是说八月份的时候,在鲁阳、梁县先后发生两战。前一战是董卓主动出兵,驱逐袁术、孙坚屯驻在南阳郡前线鲁阳县的兵力,被孙坚击退。随后孙坚又追击董卓军至司隶的梁县,又被董卓军胡轸、李蒙、华雄固守击退。
  双方兵力损失应该都不少,但董卓兵马众多,可以恢复,孙坚则不得不在鲁阳重新募集人马,估计要到明年开春才能再战。此战之后,袁术和孙坚对我军的态度有所软化,前几天送来密信,说是如今已完成秋收,粮草丰足,愿意为我军提供军粮,请我们尽快沿汉水出兵、助战讨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0/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