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2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1/891

  另外,我军细作经过探查,听说自从上半年孙坚北上、路过南阳时妄杀了荆州刺史王睿之后,最近董卓又新封了荆州刺史刘表。若是董卓另封他人,我们倒是好跟袁术、孙坚一起,拒不承认新刺史。
  但景升兄也算与我同朝为官数月,又在我被外任为征西将军时,接替宗正一职,算是如今天下名望声誉最盛的几个汉室宗亲,景升兄似乎已经脱离的袁术的控制,偷越了南阳郡地界,目前不知所踪。
  我军又才刚攻下江州,面临与刘焉决战。如此形势,愚兄不知该如何处置与景升兄的关系,又如何婉拒袁术新的出兵请求,还请贤弟教我。”
  李素一口气听刘备说了那么多外面的天下大势进展,内心也在琢磨与原本历史的偏差。
  孙坚的两场战役,应该是受了蝴蝶效应影响的。因为原本在梁东之战把孙坚打得惨败、跟祖茂换头盔的董卓军将领里,应该是有徐荣的。现在徐荣已经因为籍贯辽东、被提前两年调去当辽东都尉了,所以孙坚面对的敌将会弱一些。
  但换上去的胡轸、华雄要说差也不差太多,关键是西凉军部队素质好、兵力庞大,不犯低级错误换个将领也有可能拖平。而且历史上孙坚是进攻梁县的时候惨败,现在成了“没能攻下梁县,败退”,说明没打得那么惨,只是攻不破董卓军的城池,也算正常。
  而刘表,却是已经扎扎实实被董卓派来牵制孙坚了,人家是正儿八经的天下名士、汉室宗亲楷模、名称八俊,你也没法用“因为他是董卓任命的”就直接明着不认。
  李素为难地自言自语:“我们当初已经跟袁术做过一次局了,把不能顺着汉水出兵的过错,推到了袁术不肯出粮上。现在人家肯先给粮,再不去确实有点说不过去。咱跟皇甫嵩的君子协定,也不好跟袁术这些南方诸侯较真。
  这样吧,就跟袁术说,我军主力都在江州,再千里翻山逆流北上,行军不易,没两个月到不了,拖住他一会儿。然后让云长领兵数千,顺江东下,先把目前还在刘焉手中的白帝、巫县等处攻下。
  就告诉袁术,我军沿着长江顺流行军,转运更快,也好少吃袁术军一些粮食,让他们等等。明年开春再一起合兵攻打梁县。另外,我军要沿着长江出兵,至少要从白帝再往下游、通过长江三峡,占据荆州一侧的一个落脚点,作为转运的港口。
  兄可设法作书交给云长,到时候转交刘表,请刘表看在讨董大业的份上,允许云长占据南郡位于长江三峡区段的那几个县,另设宜都郡,划归我军,另外将长江南岸、有可能影响我军航道的武陵郡也划归我们管辖。”
  李素刚说到这儿,刘备就忍不住打断他:“景升兄是董卓所命荆州刺史,他怎可能分出南郡数县设宜都,更不可能将武陵整个郡拱手相让吧?”
  李素智珠在握地打包票:“我觉得可以一试,刘表单骑入州,他能有多少势力?想要坐镇荆襄九郡,没有数年甚至十年之功,是不可能彻底整合的。荆州的豪强世族,不比益州的弱。
  他北有袁术,内有宗贼,我们如果允诺借兵帮他平定宗贼,只收他一个半郡的土地作为利息怎么了?而且咱也不是要他的地,只是为了确保我军粮道讨董,把长江航运几个关键节点的县拿了就好,又没多大土地多少人口。”
  李素说着,还非常自来熟地拿出地图,直接买菜一样指指点点地图开疆,沿着长江比划:“咱就问刘表拿沿着长江的秭归、信陵、西陵、宜都四个县,加上这一段两岸延伸支流上那几个不值钱的小县。两军在长江边以夷陵为界。反正我们不帮刘表,刘表三五年内也拿不到手,我们这是为了讨董大业雪中送炭。”
  刘备想了想:“那云长分兵之后,西线子龙与翼德溯江而上、略取犍为、广汉各县,是否要收敛一些?到时候,我军还要分兵把守各处,最多只剩两万主力机动作战。
  听说刘焉麾下的东州兵,原有四万多之数。钓鱼城、江州等数战之后,东州兵折损、被俘累计万人,应该还剩三万。而刘焉入蜀已经两年多,内部整顿了不少,成都平原三郡人口不下三百万,可以抽兵的人家不下五十万户。他这一年又加紧扩军,五户一丁能有十万战兵。
  去掉刘焉要固守各处的兵马之外,他如果知道我军空虚、云长被调走,还是可以临时集结起十一二万乌合之众跟我们决战的。我怕子龙翼德野战决战能不能挡住刘焉的殊死一搏。”
  刘备这番话,也看得出他是非常知兵的。他知道刘焉之前之所以要依托坚城、险关固守,那是因为剑门关和钓鱼城两处关键节点没有突破,固守可以消耗刘备的军粮和士气。
  但是,一旦江州这边被全面突破,刘备军进入成都平原腹地,刘焉军再一个个城池死守那就是找死了。刘备有圣旨在手,可以劝降很多没有死忠心腹镇守的刘焉军城市,加上成都平原富庶,稍微劝降几座城刘备就能“因粮于敌”,吃着产粮区本地的粮食跟刘焉围城。
  所以,除了最后的成都、绵竹两个地方,刘焉会笼城死守,其他地方肯定是要集中兵力孤注一掷跟刘备野战一场的,否则就是白白慢性死亡。
  李素也只有给刘备信心:“宜都、武陵等地,错过了今年的机会,就不知何时才能拿到了,让云长分兵是划算的。否则万一将来跟刘表交恶,长江三峡之险,就是敌我共有了,哪比得上“千里江陵一日还”两端都在我军手中。
  刘焉已经是瓮中之鳖,吃得慢一点不要紧。野战兵在精不再多。新募益州兵战意决心尚未可知,翼德子龙带两万人马,哪怕甄尧面对刘焉军十一万、其中三万东州兵,也可以疲敌耗敌。刘焉又不可能轻易重新攻陷被我军劝降的坚城,子龙有幽州骑兵万人,迂回避战还做不到么?”
  刘备思之再三,一咬牙:决定了!两线作战贪一波!跟刘焉决战前,把关羽派去东线攻下白帝城,再去荆州偷圈点地盘!
  白帝城和巫县虽然是益州的城池,属于刘焉,但估计不会跟其他巴郡各县那么好劝降。
  因为那是刘焉防止荆州人入蜀的防御要塞,也是有重兵心腹防守的。就好比后世蜀汉时期,永安都督手上都是有重兵的,关羽到了白帝城,还得打一场硬仗。
注释:
(1)蔡邕的任命旨意是去年八月初何进死之前发的。
第二百一十九章
敌进我退,敌疲我打
  跟李素商量后的次日,刘备就火速召回了正在临江县跑马圈地、招降安民的关羽,向他面授机宜、委以重任。
  部队倒是不用召回,因为很快还要继续顺江东下略取白帝、秭归、夷陵等地,本来就顺路。
  关羽风尘仆仆地单骑回江州,见到刘备自然有很多话要叙谈。说完了家常之后,刘备当着李素的面,拍着关羽的手背,谆谆嘱咐:
  “云长,愚兄本欲稳扎稳打、徐图刘焉。然中原之地,风起云涌瞬息万变,不给我这个机会。孙坚、袁术讨董激战方酣,袁术肯预支粮草请我军一并讨董,直接拒绝有违大义。
  而董卓也派了新的荆州刺史刘景升上任,愚兄怕不趁着这个时机跟刘景升搞好关系、划清疆界,将来会有纠纷。景升兄战力固不足惧,然此人名称八俊,占据清流名士道义之利。
  如若他不顾同宗之谊向董卓诬告我们,到时候以朝廷名义再派人插手益州事务,纵然不怕他们,却也有些麻烦,会损及名声。刘焉万一听说外界有人声援他,也会重新鼓起士气。
  总而言之,愚兄需要二弟把守住益州东界、全据三峡之险,直至夷陵。一来不让外敌从长江水路窥伺蜀地、干涉蜀地事务,二来也封锁对我们不利的消息乱命,筛选隔离,免得鼓舞到刘焉。
  此任重大,绝不在率军与刘焉决战之下。愚兄也是思之再三,唯有二弟可独当此方面重任,二弟切勿推辞!”
  刘备解释那么多,也是因为素知关羽的傲气:眼下刘焉随时有可能集结兵力反扑决战,这当口要是不让关羽跟张飞赵云一起带兵厮杀,反而是去东线战场,不把重要性说清楚,关羽肯定会不乐意。
  而且要不是自家兄弟,刘备也不会说得这么摊牌、把内幕都倒出来。
  一边说,刘备的内心一边也是有点纠结的。
  他开始理解,当初刘焉为什么要放出张鲁这个反贼来“隔绝汉使”了——外面有个随时会发神经的“朝廷”,简直就像定时炸弹,随时会对割据军阀的正当性造成潜在威胁。
  而且,千万别小看刘表的野心。
  历史上刘焉隔绝汉使,只是成功隔绝了北边的汉中,前两年因为荆州是绝对讨董立场的袁术和孙坚坐镇,董卓把持的朝廷使者过不来,也就没事。但刘表当了荆州牧之后,第二年就派使者去董卓那儿告状说刘焉有僭越大逆的嫌疑,后来还借口拿朝廷的授权跟刘焉在长江三峡稍微打了一仗,撬走了甘宁等人。
  刘备这一世也算是久历四方,所以他知道,自己既然取代了刘焉的位置,那么也就会拉到原本刘焉拉的那些仇恨,他从来没指望刘表会真的跟他关系有多好。
  最好的情况,只是表面兄弟,互相利用罢了。
  被大哥这么推心置腹的交代,关羽终于慷慨仗义地拍胸脯答应:“原来此事如此重要,大哥放心,东方之事,弟一力当之。”
  李素等刘备说完,也在旁边关照:“云长,千万不可冒进,我军只要制其险要、固守即可,切不可多贪荆州膏腴腹地的城池土地,以免树敌过多,也坏了大哥名声,我们只是讨董去的,要跟刘表搞好关系,过了夷陵地界,就算我军助战帮刘表拿下,也得先交还刘表。”
  外交形势有时候比多占一城一地更为重要,连元首都知道39年的时候哪怕打过了布格河,也得先吐出来还给史泰林同志,否则野心暴露过快被人提防双线作战,就不好了。整个世界要转入彻底弱肉强食的争霸思维,还得等一两年后讨董联盟彻底破裂,就让刘岱、桥瑁先去做那个破坏规则的恶人、打响背盟第一枪好了,历史上刘岱这么干了也没落下什么好下场。
  而李素擅长种田整顿航运,只要把长江三峡沿线拿在手中,按照整顿上庸地区的汉水航运,或者和之前整顿嘉陵江航运一样,在三峡沿岸多设集镇屯田、分段陆运中转、多造专门航行在三峡之间的船只。
  不用几年,就可以让益州军在三峡地区物流畅通。绝对不会再出现历史上夷陵之战前、黄权劝阻刘备出兵时说的“我军在上游,顺流而下运兵运粮皆便利,然船只逆流返回甚难”。
  对于李素的这个关照,关羽显然稍微有些不甘心。回头看了看刘备,见刘备郑重地点头,他才允诺:“大哥放心,我不会多占夷陵以东一座城池。”
  刘备:“翼德、子龙还要分兵略取广汉、犍为,至少要留两万人马,江州也要分兵固守,云长就带……八千人?够么?”
  关羽傲然道:“不过是拿下白帝、巫县、秭归等地,五千人足够了!将来真要打着巴郡太守蔡公的名义、跟孙坚一起北上讨董,我也从这五千人里分兵!”
  刘备劝了几句,关羽坚持认为够了,也就启程出兵。他除了带走五千名以丹阳兵为主、板楯蛮为辅的军队之外,还带走了两名副将周泰、甘宁。
  至于一直跟着关羽的徐晃倒是被留了下来,因为后续长江三峡一线的战斗,会需要大量的水军作战,攻坚反而不多,徐晃去了也不是很对口,不如留在更缺兵少将的西线战场。
  ……
  话分两头,关羽要拿下巴郡最东端的要塞白帝城,估计还是要耗费至少十天半个月的。
  毕竟一路上过去还有羊渠、朐忍、汉丰等好几个县要招降,光赶路赶到白帝城就有五百多里。等他打到宜都、武陵,估计都是十一月份了。
  眼下刘备和李素最关心的主战场,还是西线这边,随时可能爆发的跟刘焉的决战,以及凭借朝廷圣旨的快速圈地。
  关羽走后第二天,张飞、赵云也都结束了第一阶段的圈地,赶回江州听取刘备对后一阶段的长远规划。
  毕竟关羽分走了那么多兵力,剩下的两万机动部队就不能全面开花了,得挑选几个方向重点进攻,还不能孤军深入太远,以免被刘焉下定决心派出全部主力堵住。
  “大哥!刘焉老儿气数已尽,就算二哥不在,我与子龙还不是手到擒来,大哥就等着兵围成都,收获全功吧!”
  大伙儿一见面,张飞就被最近的顺利所鼓舞,叽叽喳喳聒噪开了。倒不是他无谋,张飞也算稍微知兵、粗中有细,但白给的胜利捡多了,难免会轻敌发飘。
  倒是赵云始终谨慎,白捡了三四个县,依然摆出一副“下一个县说不定要打硬仗”的小心姿态。
  刘备也不想扫兴,只是稍微说了张飞两句,而后吩咐道:“你们也不要小看刘焉,这两日我跟伯雅算了一下,刘焉真想跟我们决战,估计能集结出三万东州兵、八万益州兵。
  所以,到时候还是子龙先率领一万兵力,全部配马,沿着长江继续溯流而上,从符节继续前进,拿下犍为郡郡治江阳、岷江重镇僰道(1)。从僰道转入岷江,取南安、武阳,逼近蜀郡。”
  赵云听到这儿,率先答应:“末将遵命!”
  刘备这才转向张飞交代:“翼德以步军为主,走涪江逆流而上,稳扎稳打,取广汉郡德阳、广汉、涪城、江油、梓潼,从背后瓦解阴平道、剑阁道防御。以求前后合围张任、让驻扎在剑门关外诱敌相持的吴匡、高顺部得以入关,也打通我军后路。
  如此一来,就算刘焉以大军逼近,翼德也可从容退却到江油、背靠剑阁道固守,想战则能战,不能战也能避战。唯有要小心涪城、江油等地有刘焉的心腹至交庞羲领东州兵固守。若不能力敌,只求把住剑阁道南口,与高顺前后夹击擒住张任打通道路即可,江油、涪城等县城是否拿下,也不急于一时。”
  成都平原三郡,蜀郡是在最西面的,蜀郡的东南是犍为,东北是广汉。所以赵云、张飞这是分别构成了左勾拳和右勾拳,沿着长江和涪江勾到成都、绵竹。
  赵云骑兵为主,行动迅速,绕后也更远,能吸引敌军更多注意力。张飞路程短,但行军慢,等赵云拉扯出空档之后,直插剑阁道背后。
  张飞大致理解了这里面的思路,也嗡声嗡气地领命。
  李素一直静静坐在旁边,没有越俎代庖,等刘备吩咐完了,他才补充赵云两句:“子龙,谁让你是骑兵呢,调动敌军、拉扯开敌军主力的任务,只能交给你了。
  一路上你要大展旌旗以壮军威,一万人打出两万人的声势,而且要适度敢于分兵略取诸县,摆出很贪的样子,让刘焉觉得“不跟你一战,整个犍为甚至南中都会被你跑马圈地用朝廷圣旨快速劝降”,这样他才会忍不住,派主力围剿你,给翼德对付庞羲创造战机。
  你拉扯得越远、勾引走的刘焉主力越多,我们打通剑阁道作为备选后路,就越有把握。如今虽然可以走长江水路迂回成都,毕竟也不保险,多条路上退路,进退自如,总是好的。
  刘焉一旦真的追你,你也不要托大跟他的主力决战,发挥你的速度优势直接跑就是了。跑回南安也好,僰道也好,把一万人马拉近城里守城,刘焉也不可能攻城打你。他要是全军撤围,你就追上去骚扰恶心他。他要是分兵回去对付翼德,分得少了翼德不怕;分得多了,那你就从僰道杀出来,把监视你的围城余部干掉。”
  赵云听得满头黑线,却还是一口答应。虽然这仗还没打呢,但他听了军师的描述,代入思考了一下刘焉,自己都觉得被恶心到了。
注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1/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