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2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6/891

  等敌军受不了了、要么主动攻城,我们在守城中狠狠杀伤他们。要么他们就后退立营,跟我们多拉开点距离——等他们退后立营的时候,翼德你带着骑兵冲上去,杀一些落单的殿后敌兵、抓些俘虏,确认敌军构成。
  我要知道景毅的主力究竟是在我们这一侧,还是云长那一侧。到时候,面对景毅嫡系部队的那一侧以守为主。面对远来的越嶲蛮秦臧蛮的那一面,就以攻打为主,而且要一边攻打一边攻心,散布我军神兵天降、有神助辟毒。
  蛮兵比汉兵迷信,只要添油加醋见识了我们的壮举,肯定会军心动摇后悔来帮景毅。咱也不多分化招降,就给第一个投降的许以好处,然后立刻动手把那一侧打崩,后续就好说了。
  景毅现在还能固守,是因为山谷中那两座县城味县、同劳还有点存粮,我们再任意夺取一县的存粮,他们四万兵马是吃不到明年春荒就会饿死的。”
  “用神鬼相助的谣言吓蛮人投降?成,咱这就去安排。”张飞脑子一时转不过弯来,但稍一琢磨就不得不承认李素太歹毒了,连鬼神攻心都用上了。
  ……
  此后几天,一切依照李素的计划进行着,张飞连续三夜让士兵在昆泽城头鼓噪呐喊骚扰敌军睡觉,跟历史上汉水之战诸葛亮疑兵疲敌逼退曹操时做的差不多。
  但谁知也就前两天疲敌效果比较好,每次鼓噪一响景毅军就手忙脚乱起床列阵,发现没人又回去睡觉,折腾得非常不堪。
  但连续两夜都没有真的遇到汉军劫营,第三天夜里景毅居然让士兵直接睡大觉了,听了鼓声都不起床。张飞白敲了一夜。
  于是第四天李素就判断出景毅习惯了这是虚张声势,不由暗暗摇头:“老子真是高看你了,拿你跟对待曹操一样谨慎对待。曹操还知道要提防九假之中夹带一真呢、虚虚实实不可怠慢,你居然直接睡大觉,行,成全你。”
  又一次因为自己的稳健而白折腾的李素,当然有些生气,后果也非常严重。
  要是不让你出点血,下次翼德每次看到咱谨慎、都嘲笑咱是跟空气斗智斗勇,那还怎么镇得住场子?
  必须让景毅祭奠李素的谨慎!这样汉军诸将才知道李素的谨慎都是有必要的!
  当天晚上,第二次半夜鼓噪、景毅照样睡大觉的时候,张飞就真的带着李素的一千多护卫骑兵冲了出去——如前所述,汉军这次的七千绕后部队,五千蛮族山地步兵,两千骑兵。所以至今为止还是可以凑出一千多骑兵打劫营夜袭的。
  麻痹了三夜半的景毅,直接被张飞冲得炸营了,甚至于有些士兵连战友已经开始被疯狂砍杀时,都没意识到是张飞真的骑兵踏营,还以为是空喊呢,许多惨叫声都被呐喊声掩盖了。
  好了,这一下子,也不用等景毅自己起意迁营了,一夜之间,被骑兵践踏杀害的,加上逃散、混乱中自相践踏伤亡的,总损失超过了五千人!其中还有一两千人是被俘虏了。
  景毅被一次千人规模的劫营,打掉了三成的兵力,带着剩下一万多人逃回同劳县城,关起城门驻扎,这才算稳住阵脚。
  都一退四十里直接退回城了,也就省了扎营的麻烦了。营地里的帐篷、好不容易运到前线的粮食,统统被张飞直接缴获。
  至于抓到的俘虏,要从他们口中撬出军情信息,也是再容易不过了,稍微一个隔离审查,立刻就问清了:
  这儿的部队全部是景毅的建宁郡兵、而且景毅是几乎把全部建宁郡兵都调过来了,留在味县的不足一两千人,味县防务八成以上都是靠援军蛮兵在担当。
  也不得不说挺凑巧的,关羽和张飞这两路,原本都是打算抓舌头拷问军情,但每次原本是打算打探军情的骚扰性进攻,都因为敌人的大意、不知兵,结果弄假成真打成了攻克战、击溃战。
  打探军情打探到直接踹了敌人的关卡、大营,也是没谁了。
  “行了,看样子一切果然如我们所料,想办法送命令给云长吧,让他那边担任主攻、分化瓦解蛮兵。”李素通盘了解之后,立刻如此决定。
  事实上,他估计关羽自己都能揣摩出“北线要担任最后阶段的主攻”了——虽然李素进入昆明盆地以来,跟北线关羽军之间消息隔绝,关羽从未直接得到“李素已经得手”的消息。但相信以关羽的知兵、对正面敌军调动蛛丝马迹的观察,肯定能猜到。
  但李素还是得想办法、耽误时间绕路跟关羽约好,毕竟他需要把自己的神勇和如何突破涂水天险的细节、如何随机应变用鬼神吓住蛮人,这些话术细节都跟关羽交代清楚。
  信使送出的当日,张飞就忍不住抱怨:“咱又不能沿着山道直接给二哥送信,信使还不是得先走涂水回去、半路才能弃船登岸、绕一个大圈子?
  就算顺流而下比逆流而上快得多,没有十来天二哥也收不到咱的信,还不如直接攻同劳县城算了。”
  李素好气又好笑:“你不会是踹营赢了一仗飘了吧?踹营赢了也才打掉景毅三成兵力,谁给你的信心用四千精兵攻打有一万五千杂兵死守的城池的?别急,我们本来就是打算一整个冬天加开春,才收复建宁郡、笼络永昌郡的,现在才十月上旬,还有的是时间。”
  李素就和张飞继续带兵堵路,他们蹲在昆泽县,景毅蹲在同劳县,中间隔了四十里河谷山路,谁也不主动出击,相安无事相持着。
  但十天之后,关羽终于拐弯抹角收到了李素这边的最新军情,绘声绘色,还在信里教他如何虚张声势吹牛攻心援兵蛮将。
  关羽反复细看,终于知道该怎么做了。
  反正敌人困守在山道里的两个县,早死晚死都是死,还是尽快结束他们的痛苦吧。
第二百八十九章
蛮将归降,景毅授首
  “关羽的攻势太猛了,已经靠那种奇怪威猛的投石器械砸破我们五道营墙了,景毅在南边也丝毫没有捷报传来,估计是没干掉偷渡绕后的汉军吧?这仗还怎么打?”
  李素把南线战报军情通知给关羽后的第三天,味县的建宁郡守府里,越俎代庖在此议事的鄂顺和孟信,就被北线的战局弄得焦头烂额。
  过了凹腰关后、一直到进入味县盆地之前那最后几十里山道,原本南中联军是层层设防、到处立营墙栅栏。想利用狭窄地形拖住消耗、拉长远来的关羽军粮道。
  但是在少量的投石车面前,加上高顺的陷阵营和其他配了铁甲的汉兵的猛攻下,那种“人多一方无法一拥而上”的狭窄地形,却一次次成了鄂顺与孟信需要吞落苦果的伤心地。
  他们空有一两万人,却无法围殴关羽的四五千人,最后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大踏步后退。可就算放进了味县盆地,在谷口处可以围殴关羽,在景毅的主力不在的情况下,就靠他们两家能野战打得过关羽么?
  人数是关羽的四倍,但武器孱弱,没有铁甲的劣势太明显了。关羽手下一两千人有铁甲,野战打一万多南中无甲蛮兵都不是没可能。
  就在又一天的失败后,鄂顺和孟信正在一筹莫展,一个结束他们痛苦的契机终于传来。
  “将军,关羽派人放回了一批俘虏,似乎……是有话要带给将军。”军中小校禀报了一条情况。
  原来是有一批大约百十人的蛮兵俘虏,出现在了味县北门外,他们是被关羽缴械释放后,穿越蛮兵防线回来的。
  鄂顺和孟信相视尴尬一笑,各自去城门口提审自己一方的放归俘虏。
  孟信刚一接见俘虏,就被一堆劈头盖脸打击己方士气的情报给洗得满头满脑。
  “大王,关羽让我们回来告诉大王,说是……偷渡背后袭占滇池的,乃是李素李伯雅,他有鬼神相助,可以辟毒,泸水二百里、涂水六百里,远涉而来皆无损害。
  他还命我等带回几颗身毒国的天珠,他说大王在永昌、建宁居住多年,应该多次见过、知道这些东西都是珍藏在滇池县最大的佛寺里的。如今滇池六县已经心悦诚服、敬畏天命归李素管辖。
  景毅不过是垂死挣扎,怕这个消息传到味县,他才亲自带兵南去同劳堵截,但日前也已被张飞和李素杀得大败、退回同劳县城,只因拼死封锁,大王才蒙在鼓里……”
  孟信听得手都有些微微发抖,他本来刚听到前两句就想拔出佩刀把这个动摇军心的家伙斩了,但听着听着似乎心中就有魔鬼在怂恿他听完。
  这也是个可怜人,应该不是故意动摇军心,而是在敌营中见多了神迹被吓住了,所以才这么卖力吧……
  “我们虽在南中,倒也听说过李素此人的诡诈,他能借鬼神之助、千里辟毒而来……莫非真是天意?”
  孟信正在怀疑人生、内心感慨,那俘虏又掏出一封书信,小心呈上:“大王,我等不识字,有些话也不懂,关羽让把这封信呈递给大王。”
  孟信自己也不是很识字,稍微看了几眼,都读不畅通,只好叫来身边一个汉人幕僚,让读一遍。
  汉人幕僚读的结果,自然是吹嘘一番李素的“历史记录”,说他曾经单枪匹马入敌营,让三郡乌桓之王丘力居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一句话就让丘力居斩送伪帝张举首级。
  还说他一封书信就让老羌渠单于出兵援汉,又亲自出面几句话就让接班的于夫罗单于放弃并州的根据地移屯到羌地——
  请孟尝孟信想想他们比丘力居于夫罗这些乌桓、匈奴单于如何。现在李俗已经绕后成功,如若归降再慢一些,就轮不到他们了,只配成为张举首级那样的存在。
  信的最后,关羽还强调:李素原本的计策,是只需要接受最早来投降的那一部就够了,来晚了的不用给机会。但关羽比李素仁慈,破格允许你们第一天就来投降的话,两方都有活路,错过了今天之后,那就严格执行李素的要求,只接受先来的投降、并且要攻杀来得晚的那方作为投名状。
  反正现在汉军已经拿下了滇池盆地周边诸县的官仓存粮,如果有需要随时可以往南中进一步增兵,不用受补给困难的制约把总兵力限制在区区一万多人的规模了。
  蛮王和蛮王还是比较容易有代入感的,孟信一听自己的大哥被关羽在信中跟那些雄踞北方的单于相提并论,还是觉得心中很有面子。加上劝降信里的每一条都非常有道理,孟信心中狐疑,吩咐全部亲兵准备好武器,去试探一下鄂顺的口风。
  半炷香的时间后,孟信在城楼上见到了同样心怀戒备的鄂顺,双方都不知道怎么开口,但看得出来都在戒备另一方突然内讧痛下杀手。
  最后,还是见识稍微多一点的孟信主动把话挑明了:“关羽说过,今日你我愿降,可以全都接受,错过今天可就没这个机会了。”
  鄂顺松了口气,连忙附议:“那你我一起出城,去关羽大营投降,谁也别想单独留在城里堵住城门!”
  孟信:“行,我把我的幕僚、副将都扣在你那儿,你也把幕僚副将都扣在我这儿,一直到关羽营里投降了,再交换回来,大家也好放心,如何?”
  鄂顺:“就……就这么办!”
  两人加起来至今还有一万六七千人的兵力,就这么决定对只有四千多人的关羽投降。
  双方互相牵制着小心翼翼地来到味县盆地北端的谷口,然后在野外停下来,先派斥候去跟关羽递交降书,然后撤去山谷沿途二十里的营寨守卫,放关羽过来,到了平原上再投降。
  关羽知道逼降得手后,倒也不敢大意,还怕有诈降诱敌之虞,一路上让士卒严密戒备,每过一处当道扎营的工事就分兵百人把住要害,确保后路,才缓缓通过山道,进入县城所在的盆地。
  孟信和鄂顺一直恭敬等候,见到关羽连忙拱手行礼:“关将军,我等皆受景毅蛊惑,被他的‘建宁灭后,汉军还将扫荡越嶲、永昌’的妖言蒙蔽,误触将军虎威。还望将军允许我们重归故土、散兵归农。我们愿意交出兵器。”
  这是多多少少玩了个小心眼,希望关羽释放俘虏,毕竟被围在这么一个山谷里,可是想跑都跑不了,才被迫直接投降的。否则,他们说不定就一哄而散自己回老家了,哪里还用关羽来恩准。
  关羽横刀立马,遥遥一指:“先让你们的士卒放下兵器,后退五里。待我收缴接管县城,自会答允你们。”
  孟信和鄂顺没有反抗,眼睁睁看着关羽占领了建宁郡郡治味县,算是充分表达了投降的诚意。
  关羽这才彻底松了一口气,摆酒宴请降将,跟他们说具体优待条件:“我兄征西将军并无奴役南中百姓之意,平定诸郡之后,可以承诺依照旧例,一不会异地征发百姓承担徭役,二不用征收农田粮赋,三不收取丁税钱。
  我不管景毅当初是如何妖言惑众的,这三点我可以重申一遍。但是,大汉疆土,百姓皆应为朝廷出力,否则内地诸郡百姓定然不服。所以徭役丁税田赋,皆以兵役、特产、承担贸易转运替代。
  但征西将军可以保证,未来的特产征收绝对严格比照三十税一,永不临时加派。若所需更多,我们自会派官营商队以贸易换取,而非无偿加征。希望你们好自为之,谁连这都不接受,朝廷自会灭其蛮王、由流官管辖。”
  关羽这番话,也是出兵之前就跟刘备、李素一起说好的对边蛮地区统治政策,跟东汉一贯的羁縻措施相差不大。只不过东汉传统对特产类奢侈品的征收比较随性,容易加征。
  关羽承诺形成定例、公布百姓,让大家都知道,不给搜刮操作的余地,对于安民是有极大好处的。
  而蛮人需要额外付出的,就是要多去异地当兵,把精壮抽选出来服兵役。
  说句题外话,李素当初跟刘备关羽这么定时,也是借鉴了历史上诸葛亮平南中后的统治方略——后世孟获被擒后,诸葛亮撤兵回蜀,对南中的要求就是每年要抽调精壮去当兵,后期蜀汉的“无当飞军”就是靠南中兵源维持流动运转的。
  鄂顺和孟信并不能做主,只是表示:“我等回去之后,自会向大王转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6/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