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3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9/891

  但很快李傕的派出兵马出城追杀赵温等人,他们根本没得挑,只好往西一头扎进张飞的细柳营。李傕也没把这些官员的逃亡当回事儿,派来追杀的只是他刚从蓝田召回的侄儿李别,所带领的数千骑兵——
  说句题外话,李别原本四月十七日之前,都是在蓝田、峣关防线盯防袁术的,跟纪灵、桥蕤交战。但李傕听说皇帝都跑了、刘备也逼近了,再防守蓝田和武关道没有意义,就把李别紧急召回来了,峣关也几乎弃守,李傕心中甚至还打着“我得不到的东西你也别想完好得到”的心态,故意想放袁术进来跟刘备争权夺利火并。
  不过可惜的是,李别刚刚调回来不久,就赶上了追杀逃跑公卿、宫人的任务,结果在渭水河畔、眼看就要追上那些逃难者,展开屠杀的时候,突然被从细柳营杀出的马超骑兵截住。
  马超的骑兵如今也升级了装备,都装上了刘备军给骑兵用的整片锻造胸甲,仅仅一个铁骑冲锋,就把数量还略少于他的李别冲得七零八落。
  李别本人跟张飞、法正纠缠防守了那么久,没想到最后还是被马超一枪捅于马下。
  “多谢将军救命之恩!敢问将军是汉中王帐下哪位名将?我乃京兆尹赵温/大宗正刘艾……”
  赵温和其他九卿、校尉们,瑟瑟发抖地看着马超一枪挑了李别,这才松了口气,死里逃生连滚带爬上前表明身份。
  马超飘飘然地意气风发了一会儿,才压抑谦虚地说:“不敢,我只是汉中王帐下一名校尉,不敢当将军之称。征虏将军正在前面细柳营内驻扎,列位可去那里安顿。”
注释:
(1)春正月辛丑日,关中还发生过一场小地震,赵温因此被降为京兆尹。所以在李素伪造武都地震的同月,关中其实已经有小地震了,大家都觉得很正常,就是地震频发。
第四百四十章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赵司徒辛苦了,赵司徒率队突围,保全公卿,于国有大功,且满饮此觞压压惊。”
  “不敢不敢,赵某年初地震就已经降为京兆尹了,张将军岂可再以司徒相称!淳于司徒前天还在城内殉国了。赵某匡扶社稷无能,乃是无功有罪之人,能得苟全性命托庇于汉中王门下,已是幸甚。”
  细柳营里,赵温带着一群公卿,原本心情忐忑地被马超带来见张飞。刚看到张飞那张路子拉碴的脸时,还有点心惊肉跳,唯恐张飞是跟李傕郭汜那样的粗鄙之人,苛责于他们。
  毕竟乱世嘛,拳头大于笔头,军阀强于门阀。名士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没想到,张飞还拿出营中仅有珍藏的好酒,请前司徒和光禄勋、大宗正和几位北军校尉喝酒压惊,甚至还亲自给斟酒。这与张飞满脸胡渣子的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让赵温松了口气,连连逊谢。
  看样子这张飞待人也不错嘛,虽然相比于赵云,有杀伐凶名在外,但似乎其凶暴只是战场上的,私下里待客还挺客气。
  熟不知,赵温如此想的时候,张飞这个名士控内心也是颇为窃喜,心情愉悦多喝了几杯:咱也有让三公九卿卑躬屈膝称赞夸奖的一天。
  赵温刘艾邓泉一番好话吹捧,引经据典,说什么“征虏将军如今屯兵细柳,即日将光复长安,并非巧合。观将军治军,法度严谨,令行禁止,军容俨然,我等遍观史册,皆以为过于周亚夫矣”。
  “将军治下,真乃熊虎之师也。”
  周亚夫那是上了《史记》的名将,当年也是屯兵细柳营。这些读书多的公卿别的本事没有,但引经据典以历史名人典故夸赞的口才还是不少的。
  现在要讨好张飞保护他们,这些不要钱的好话还不是一车车地说。喝一杯酒就要说一个吹捧的段子,三五轮喝完都不带重样的。
  张飞本来还怕这些文官酒量不行,想礼节性劝到酒过三巡就算了。但听他们吹捧谀辞不断,张飞听得暗爽,原本就刻意压制的酒量也就放开了,最后喝得酩酊大醉。
  喝到后来赵温刘艾等人都是只说段子不喝酒、劝张飞喝,而张飞也非常乐意对方以段子代酒,就这么一时被腐蚀了。
  直到多年之后,张飞还感慨,这顿酒是他年轻的时候喝得最爽的。不过张飞毕竟跟其他经不起夸的人还是有点差别,直到最后喝醉之前,他内心还保持了一丝对前车之鉴的警惕:
  “难怪董卓那老贼到长安之后,经不起王允的夸呢,军阀暴发得了大权,天天被这样变着法儿吹捧,这谁顶得住啊。
  不过幸亏大哥不是个喜欢被名士吹捧的,向来喜怒不形于色,我这种人被吹吹,也不碍大事……”
  ……
  张飞所料不错,他毕竟太了解刘备了。
  刘备这人喜怒不形于色,被人夸了也不飘,那完全是从小吃苦练出来的。
  这种从小吃苦的经历,曹操袁绍袁术都没有。孙坚虽然年少时也穷些,董卓虽然年轻时也吃过苦,但跟刘备还都不太一样。
  孙坚董卓都是出生于民风彪悍的边蛮之地,当时会稽有海贼,西凉有羌乱,孙坚董卓从小习惯的是一个“拳头硬就能自己拼杀出一场富贵”的丛林法则社会,所以配合上他们的武力,他们只要让自己变得更强,就不用受气。
  刘备出生的幽州虽然也有过鲜卑乌桓边乱,但偏偏刘备十四岁之前那几年,幽州是刘虞在镇守,刘虞任内鲜卑乌桓全部不敢入寇,恭恭敬敬来朝。
  这让刘备实打实只能织席贩履过完童年,人格成型期并没有盲目信仰武力。后来刘虞调走了,幽州也渐渐乱起来,刘备十五岁之后才转型信奉武力混社会,逐年跟公孙瓒关羽张飞结交。
  两天之后,随着刘备亲自带着主力部队抵达长安周边,赵温邓泉刘艾,恭恭敬敬到刘备营中表示托庇,学着在张飞这儿一样说了几车好话,刘备却始终云淡风轻,跟张飞形成鲜明的对比。
  完全没有因为“我年轻的时候,没资格被三公九卿吹捧”,导致现在被吹了就得飘。
  刘备只是镇静地出言安抚,说了些非常得体的话,表示对朝廷蒙难的不幸痛惜:
  “朝纲陵替,社稷倾颓,一至于此。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如今国贼近在目下,还请诸公勠力同心,克竟全功。”
  赵温领衔表态:“敢不略尽绵力。我等新离长安,不过三四日,城中情况尚且了解,能相助大王的地方,一定畅所欲言。
  只是李傕逆贼在城中大肆屠戮不与他同心之人,显然是吸取了当年王允被他所杀时的教训,可惜大王晚来几日,城中有心当内应的人,怕是被李傕杀得差不多了……”
  刘备倒是不觉得自己有错,也丝毫不觉得身边谋士的计划有问题,他直截了当大包大揽地说:
  “孤从临泾开始急行军,步军日行八十里,已经疲惫,不可能再快。事已至此,诸公要向前看,一起想想怎么破城才是。对了,满朝公卿,只有你们跑出来么?莫非没出来的,李傕还会尽数屠戮不成?世上竟有如此令人发指的兽行?”
  赵温哀叹了一会儿,跟刘艾邓泉七嘴八舌把他们知道的遇害的公卿名单说了一下。
  刘备面沉如水地听着,一开始倒还好,听着听着只是咬紧牙关,偶尔把握着双股剑剑柄的手指指节捏得咯咯作响。
  直到他听到皇甫嵩受李傕绑缚羞辱,年事已高,急怒攻心、骂贼气死,他这才声泪俱下,喟然长叹。
  最后,一直没机会开口的大长秋苗祀,才提到后妃和宫女宦官的被害情况。
  刘备恨恨吩咐:“为皇甫公发丧!明日攻城!破城后斩杀李傕全家祭奠皇甫公,并其他遇害臣僚、后妃宫人。”
  刘备用词很准确,是发丧,而不是戴孝。因为皇甫嵩只是跟他亦师亦友的、有提携之恩的前辈,但不是他老师,两年前老死的卢植才算。
  所以,戴孝是不能戴孝的,发丧哭丧却可以——穿白麻布衣服不等于都叫戴孝,儒家的丧礼等级很严格,要分五服。只有前两服的斩衰(cui)、齐衰(zi-cui)可以算“戴孝”,后面三级只能算“发丧”。
  就像刘邦杀出关中时,假装给义帝发丧收买人心。
  在汉末,除非皇帝本人被弑君了,刘备誓师报仇,那是可以亲自戴孝的。比如历史上汉献帝禅位后,益州军官方认定献帝被杀了,那是戴孝。其他关羽张飞被杀誓师报仇,都只是穿白发丧。
  吩咐完之后,刘备直奔主题问道:“如今多难之秋,虚礼就少说一些了,列位刚刚从长安逃出,可知如何攻城为便?当如何部署?”
  听刘备问道军事,原北军五校的两名校尉魏桀、沮俊连忙奏报:“禀权摄汉中王,我等突围之前,曾破坏未央宫北宫门与北城横门,距今不过两三日。大王若引兵急攻,或许李傕还未来得及彻底修复。前日我等在横门外远眺,似是只用杂物拥堵填塞。”
  魏桀、沮俊与刚才的公卿们一样,称呼刘备时还是谨慎地说全了“权摄汉中王”这个称谓。可见长安朝廷的人,还是知道刘备这个汉中王,名义上至今没走完“辞让”的程序,这次杀回长安勤王,本来就是要顺带完成“辞让”的。要皇帝亲口允准之后,才能迫不得已拿掉权摄二字。
  刘备一听城防有被提前搞破坏,心中暗喜,又连忙询问自己身边的谋士:“伯雅,公达,你们以为如何?从北门攻打长安,是否可行?”
  李素和荀攸今天还没捞到机会发言呢,荀攸想了想,避嫌地抢先把做恶人、提醒主公冷静的话说了:
  “大王,兵无常势,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先问清城内守军规模、构成,才好定夺。就算城门被破坏,李傕军肯定连夜把守修缮,或在内夯土为垒。贸然强攻若是惊动了敌人,让敌军更加防备,反而不美。
  就算要强攻北门,也该在另外三门也布置疑兵,同时举动,以分摊敌军守城兵力,不至全力防守北门。”
  刘备觉得有道理,也不等李素说完,先扭头继续追问魏桀、沮俊:“如今城中李傕兵力多寡如何?”
  两名校尉齐声答道:“城内原有守军两万,有一部分是新拉的壮丁。李傕新近败退回城兵马两万,包括池阳弃守之后退来的兵力。所以总共有四万余人。
  不过,之前在派人往华阴追击陛下时,有数千士卒在城外迁延未归,被赵伏波将军在新丰野战歼灭。另有我们率领的北军五校忠君旧部两三千人突围、还有其余部分北军将士被害、死前在城内与李傕嫡系部队厮杀内讧,估计两军死伤累计也有数千。
  故而,城内李傕守军,应该不过三万五千人。其中少部分士兵从军未久,未必与李傕同心。死忠余李傕的应该是两万多人。
  包括八千羌胡兵和近万人的西凉汉兵,都是从西凉一路带来的董贼遗留嫡系。还近万人的北地胡人部队,多半是北地郡与河套五郡的鲜卑胡与伪南匈奴须卜骨都侯部士兵——
  李傕本人是北地郡人,所以北地与河套五郡的胡兵,是李傕当权后这两年新募集的,但因为跟李傕同乡,而且李傕对他们多有赏赐,故而两年内就引为心腹。大长秋苗祀昨日还曾言,说李傕把抓获的许多宫女,都临时分给了这些鲜卑与须卜骨都侯胡兵,所以胡兵士气大盛……”
  刘备气得直接摔了杯子:“子曰率兽食人,此之谓也!李傕不但叛君,更兼背祖,竟以鲜卑羌胡屠戮汉人!他五服之内,合当尽诛!来人传令,三更飨士卒,四更天就试探偷袭攻城!就走北门!”
  李素在旁边动了动嘴唇,没有当众劝说,现在的氛围,确实不试一试也不合适。
第四百四十一章
行百里者半九十
  李素最终也没有劝说刘备“别在攻城武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就贸然为了抢时间而攻城”。
  魏桀、沮俊提供的未央宫北宫门和北城横门被破坏的情报,毕竟诱惑力太大了,不试一试就直接求稳的话,说不定还会在公卿之间落下一个“保存实力,希望坐视李傕为害更重”的恶名。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有些时候,为了政治牌,在军事上哪怕多付出一些牺牲,也是没办法的。妇人之仁不可能得天下。
  李素最后也只是在刘备歇息之前,求见陈述了两点意见:
  首先,是明日的进攻,要以试探为主,注意伤亡,随时看到情况不对可以变更计划及时止损。
  第二点,就是要注意在进攻的过程中,如果事有不谐,那就要以侦查战场情报为主,杀伤敌人有生力量为辅。反正攻不下城的情况下,一时多杀几个敌兵,多对耗一下人命,是没有意义的。
  但要是有士兵登城成功,最后又被杀回来了,那么就要趁机居高临下观察一下内城的情况,把“李傕究竟是用了什么抢修手段把魏桀、沮俊的士兵们破坏掉的城门宫门给修复的,具体工事部署到了什么程度”这个情报打探清楚,便于为后续作战铺垫。
  这两点都是持重之论,刘备当然从谏如流,还直接找来关羽,跟李素一起当面商洽,看看如何融合到具体战术中去,一层层下达给基层将领。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9/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