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3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6/891

  刘备也怕李素多想,起身拿着酒壶,另一只手拍拍李素肩膀:“伯雅,不要担心孤……不要担心为兄会贪图富贵,忘了本心。为兄是来匡扶汉室的,但尽人事,听天命。
  这几年来,权倾一时之人接踵而起,何进、董卓、李傕,当其强盛之时,何等不可一世,而今安在哉?你说要顺天而为,咱就顺天而为。
  自己的事情做到九成九,做好一切准备。最后一分天命,什么时候来咱就什么时候接住。若天命在孤,孤自当受命。就算天命一辈子不来,人事尽足还差那么一点,孤就一辈子做个周公又如何?”
  李素听了这番话,心中倒是咯噔一下。
  他忽然发现,似乎曹操那个“若天命在孤”,似乎也不像世人解读的那般,就是非要他儿子曹丕当皇帝了。
  说不定,曹操也是因为见惯了兴衰,见惯了盛极一时的人最后身后湮没无闻,所以存了畏惧之心,天命不到位,就不敢强求。
  那都是一种“99%的努力加1%的运气/灵感”的人生态度,1%不来,那就等着,真心不强求,不是说说的。
  只不过,曹操说的是“周文王”,那是准备让儿子当武王改朝换代的。
  而刘备即使如此有感而发,也只能说“周公”。周公辅成王嘛,都是宗室叔叔辅佐侄儿,而且周公辅成王好歹是善终的,不像其他位极一时的权臣,往后还被幼帝成年后猜忌清算。
  所以,刘备就算要功成身退,他的下场肯定也比历史上的曹操要好得多,他是有退路的,没有逼到骑虎难下的猜疑链里。
  一切,还要感谢周公和成王的互相成全。
  这世上,是有人真心豁达到听天命的,刘曹都算。
  “兴亡谁认定,盛衰岂无凭。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但求英雄气,浩然骋丹青。大王之豁达,臣竟没能提前领会,惭愧,惭愧。”李素也是沉默良久,才如此喟然长叹。
  刘备一愣,直接拿起温酒的酒壶灌了一点,痛快大叫:“快哉!孤素来不好文,不过伯雅这几句乐府,倒是通俗易懂,弥漫浩然英雄气,孤甚是喜欢。
  来,把剩下这半壶喝了,你我君臣约定——天命不在孤,孤好歹陪你把这个“首倡者必谴”的千秋伟论发扬光大,让后世千百代为君者,甚至是想要作乱者,都忌惮三分,行事前掂量掂量。
  若真能为后世百代为君者师法,让后世百代纵有改朝换代、也少些战乱,孤自己为不为君,又有什么关系呢?岂不比自己为君更加彪炳千秋,名垂史册!但留人间一股英雄气,何其快哉!”
  李素不擅饮酒,不过刘备都把醉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他只好吨吨吨喝了。这样也好,至少君臣猜忌算是彻底说开了,刘备也不会再怀疑李素是否忠于刘协更多,反正刘备自己都看开了,也是彻底真心相信李素所知的是天命,不会害他的。
  当神不比当皇帝爽。
  ……
  今夜本不是决定要总攻的日子,还想等待一下时机,确保一击而中。
  不过基本上也属于“只要侦查到敌军有漏洞,就能随时进攻”的备战状态了。
  但是,还真别说,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
  似乎是上天都欣赏了李素和刘备这种“我只做好我自己,做到最充分,但尽人事听天命”的豁达态度,天意就在今晚,给了他们一个特别优异的良机。
  后半夜四更天过半,李素因为跟刘备谈心,喝了整整半壶的酒,宿醉在军帐之中,睡得比较沉。
  结果,他忽然就被一阵剧烈的抖动给惊醒了。
  李素懵逼了足足好几分钟,刘备都已经用冷水泼了把脸、披挂好盔甲,这才来扶李素起身,惊喜参半地对着李素大吼:“伯雅!这莫不是又地震了!”
  194年,关中有三次地震,五月份这次最大,正月和十月有小震、余震,本来如此。刘备则因为正月二十七日那次,李素帮他伪造了一个“高皇帝托梦”的陈仓地震,现在遇到真地震反而不惊讶了,竟觉得有点理所当然。
  李素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连忙披好袍服抄起折扇,夺门出帐,两人自言自语地互相说道:“快看看长安城防是否受损!守军是否陷入混乱!”
  关羽张飞的反应比他们更快,已经在动员北门外的预备攻城部队了,几分钟后,就确认了情况。
  “原本就坏了的北横门被压塌了!城楼都有一部分陷到门洞里、直接倒塌在地上了!快攻城!”
  数万士兵这几天原本就是在昼伏夜出调整生物钟,每天要求刚天色变暗,下午就睡觉,半夜要醒来,所以精神状态不错,听说城门塌损,立刻爆发出猛烈的欢呼,然后组织起全面进攻。
  刚刚搭好的投石车也全部开始开火,但不是砸已经坏了的北横门和城楼,而是压制两侧城墙。
  身上绑了攻城锤的大象,则是全部被驱赶着冲向塌损的缺口。
  足足两三万先头步兵跟着大象蜂拥而上,或架设云梯往两翼散开,以确保第一时间有更多部队可以吸引敌人、进入城内展开。
  ……
  还千万别觉得这事儿是老天爷在给李素开挂,因为这就是史实——《后汉书·献帝纪》载兴平元年(194)冬十月,长安数处市门(坊市)、宫城门自坏。原因估计是地震的余震。可见这一年的大地震和多次余震,确实对长安城的很多建筑构成了破坏。
  《献帝纪》还明确写了,原本在这事儿当中,又有刚当上司徒的淳于嘉因此被灾异免职,然后因为年初的前一次地震被从司徒降到京兆尹的赵温,居然又回来当司徒了。所谓的“天人感应、大灾免三公”,简直如同儿戏,就是轮流上下,每次一地震当权的下来变成替补、替补的又上去变成当权,可见董仲舒那一套的可笑。
  而长安城的北城门,按照后汉书记载,倒是确实不在被地震破坏之列。但问题是,长安城的城防,跟历史同期已经不一样了,北横门和北宫门都是被魏桀、沮俊在突围之前严重破坏过的了。本来就是丝血大残的状态,再来个地震,直接彻底震坏也不奇怪。
  当然了,所谓的塌损,也不可能是全毁,毕竟就算全毁了,光城楼那几十万石的土方量塌陷下来,形成一个土坡,把门洞都埋了,部队要冲进去依然是不容易的。
  所以攻城战的激烈厮杀程度,倒是丝毫没有因为城防的破坏而衰减,双方依然是誓死往里填人命。
  没过多久,另外三门按说应该白天佯攻的部队,也陆续投入了攻势,尽量多拖住李傕军全部回防北城的速度。
  这次的攻城步兵部队指挥官,就不仅仅是高顺这么低的级别了,而是换了张飞作为前方总指挥,先头部队一进城,还没站稳脚跟,张飞就跟着进去了,身先士卒冲杀,只有大象冲在比张飞更前面的位置。
  毕竟这不是佯攻而是总攻,不止要投入陷阵营和蛮兵,需要全部兵种配合,至少要有关羽张飞级别的顶级心腹将领才镇得住那么大规模的部队。
  一头头大象倒毙在宫墙外、陷坑中,但它们死前踩平了几十处陷坑、撞塌了几十处夯土墙缺口、几十处木栅栏,甚至还撞毁了北宫门附近的两处墙壁,也蹚掉了数以千计的鹿角拒马蒺藜等尖锐障碍物。
  张飞带着几千步兵,从北宫门杀进未央宫,与李傕的亲卫部队战到一处,杀声震天。残肢断臂横飞,血如泉涌把未央宫里的鱼池都染红了。
  张飞倒也机灵,一边攻打一边让士兵们疯狂高喊:“高祖皇帝又震怒降下灾异啦!天诛李逆!天兵降下地震助勤王军攻城!”
  还别说,这个鼓舞士气的办法非常奏效,尤其是汉军士兵当中绝大多数人,三个半月前在陈仓战场上,都是听说过刘备操纵地震逆天改命的神迹的,现在居然又地震把守城方的工事震坏了,还不打了鸡血一样信心暴涨?
  饶是李傕的兵也是个个浑不怕死的亡命徒、只想死前及时行乐,但不代表他们不怕鬼神啊,这样疯狂的士气打击,自然是个个哆嗦颤栗。
  就算平时武艺不错,此刻也得大打一个折扣,有些叛军士兵举着环首刀都觉得肌肉酸麻,使不出劲儿来,或者跟汉军士兵拼刀时发虚,直接被一刀砍死。
  汉军士兵自然是越战越勇,一个个势如疯虎,有攻无守,狂斩猛杀。
  ……
  李傕身边足有一两千亲卫,他当时正守在皇帝的偏寝殿钩弋殿内——也就是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那个钩弋殿,是未央宫靠北侧的一个偏殿。因为宫内还有一进一进的宫门阻挡,所以北宫门被破时,李傕还能靠里面的门固守。
  交战后不久,他就发现更北面外围的武台殿,和两侧的猗兰阁、无缘阁先后失守了。
  李傕焦急万分,已经第三次训斥手下的传令官:“城东城南城西的守将为何还不来援?再不派大军堵口,怕是全城都要陷落了!那些贪生怕死之徒!个个该死!”
  外面的喊杀声居然渐渐有减弱的趋势,李傕就知道钩弋殿以北的两进内的卫军怕是多半战死了。
  这时候,李儒也匆匆忙忙连滚带爬来找——李儒之所以来得快,也是因为他如今也常住在皇宫里了,反正知道城破自己就是死,还有什么好放不开享乐的呢?
  李儒哭喊着说:“大将军速速南退,咱先退到前三进的宣室殿或者麒麟殿、金华殿吧!这里肯定撑不到援军来的!”
  李傕却呆滞麻木,忽然像是求生意志萎缩一般,长叹一声:“要我为了多活一年半载,穷奢极欲,偶尔委屈一下也就罢了。今日之事,还能有生路么?往南逃,不过多活几个时辰而已。
  文优,若是我死了,你不许对外宣布我的死讯便是。我们杀了那么多人,刘备怕是连我手下那些胡兵都不会放过的,让他们都轰轰烈类给我陪葬就是!大丈夫死也要轰轰烈烈,不枉富贵一场!”
  李傕最后还是不肯为了多活几个时辰再怂,他反而把宣室殿等南侧三进宫室内的站岗士兵,统统召集到钩弋殿附近——当然也不是全部进殿,因为根本站不下。
  一时间旁边几间宫殿内,居然密密麻麻集结了几千人的精兵,长枪林立,人口密度不是一般的高,好多都是他平时通过发宫女喂饱的羌族死士。
  “轰隆!”几声巨响,钩弋殿的宫门也被撞开了,几头已经插满弓箭背着攻城锤的大象冲了进来,直接在密集的人堆里趟出一条血路来。
  偏偏这些死士还非常悍勇,动辄数十杆甚至近百干长枪朝着大象密集攒刺,让大象如同撞在一堵枪枪上,被硬生生直接捅死,哪怕倒下去时惯性冲力压死七八个羌兵,羌贼们也毫不畏惧。
  显然这些羌兵也知道,他们是睡过刘协宫女的罪人,刘备不可能放他们活下来的,但他们这辈子也活够本了。
  张飞军中最后的几头战象,居然就这么硬生生全部战死在钩弋殿门口,里面的羌兵如同一个列了枪盾阵的刺猬,也不移动,也不打算活着离开,就这么对峙。
  “放箭!快放箭!”张飞的士兵们稍稍吃了个亏之后,张飞就止住了之前因为热血上头而狂冲的士兵们,然后让弓弩手密集攒射。
  对面因为结阵不能移动,也没打算移动,被射得惨嗥连连,纵然有盾墙,也免不了时时死伤。不过李傕军阵后也是有弓弩手的,只是没有视野,就抛射跟张飞军对射,张飞的部队站得相对松散,倒是不易被盲射所伤,但对战了一会儿之后,伤亡还是渐渐上升。
  张飞一时热血上涌,竟然颇有决断,吼道:“绕过去!别管李傕的枪盾阵!先占后面的承明殿,阻挡东南西城的援军来救他!把承明殿跟钩弋殿之间的甬道宫墙复道全部拆断!放火!”
  也亏得张飞是刘备的义弟,他觉得这个硬骨头要啃下来死伤必多,既然如此,反正未央宫里殿堂十几处,只要火势控制得住,稍微烧一座后宫小殿,大不了以后改成御花园就是了,那么残破的地方,直接修也费事儿。
  好歹少死一两千条精兵的人命也好,把李傕最心腹的亲兵一锅端了。
  部队立刻开始执行,不久之后张飞就迂回成功,控制住了皇宫的大部分地区。连他一开始没指望的宣室殿麒麟殿等前三进都拿下了——后来他才知道,是因为李傕要集中兵力孤注一掷跟他一把赌完,把前面几进都撤了,所以迂回才那么成功。
  张飞占据未央宫大部分区域之后,李进倒也带着几千士兵来增援了,但是张飞麾下的高顺和太史慈已经占住了未央宫的南宫门,反而抢了有利地形,居高临下把李进的士兵成批成批射杀在未央宫南门外的广场上。尤其是宫门口的那两个高大的魏阙被太史慈抢了之后,组织精锐弓弩手密集火力覆盖,冲上来的都死伤惨重。
  一场攻城战,反而在这个局部战场上,打成了李傕军的士兵们攻宫的局势,要承担不利地形的严重附加杀伤。
  钩弋殿外,张飞的部队拆断墙构筑放火隔离带的工作也差不多完成了,大伙儿都是拿着死去战象背上的攻城锤,一段段把连接墙撞塌的。
  然后,张飞就下令放火了,李傕的部队再也扎不住枪盾阵,疯狂冒火往外突围,全部被砍杀乱刺射杀。屠戮加烈火焚烧持续了整整小半个时辰,最后居然在钩弋殿里和周边,发现了四千多具以羌兵为首的叛军尸体。
  李傕最后也是浑身带火挥舞着佩剑往外冲杀,张飞一直瞪着大眼在找他,看到李傕出现就一声暴吼策马冲杀上去,李傕格挡了张飞仅仅两招,手中兵刃就被全部挑飞,而且震得手臂酸麻、晕头转向。
  张飞第三招就一气呵成,蛇矛狠狠捅进李傕胸口护心镜上,居然把护心镜都捅碎了,依然策马冲锋不止,直接把李傕的尸体钉在钩弋殿的一根石柱上,蛇矛刃口透背心而出,扎在石柱上入石数分,才止住去势。
  “喝啊!”张飞跳下马背,力贯矛杆,往上一抛,把李傕的尸身贴着石柱往上扯起数尺,从胸到肩剖作两半,然后尸体才重重落回地面。矛刃在石柱上都擦出火星了,估计此战之后又得再铸造一把。
  李傕的脑袋和脖子只挂在其中一侧肩上,浑如中了榴弹炮即将落入炼钢池的T1000液态金属终结者一般扭曲。
  “国贼李傕,已被斩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6/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