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4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9/891

  对于西北地区的人而言,游泳这种技能是不可能与生俱来的,它是需要一段时间的摸索和练习才能够掌握的。无论你的身体是如何健壮,只要你不会游泳,面对洪水的时候你就会紧张,就会不知所措,就会被水淹没。
  ……
  不过,就算宋建、韩遂的士兵们暂时自相残杀抢夺到了高处避水的位置,关羽军也会很快收割他们的。
  因为同一时间,关羽军士兵已经好整以暇地在大篷车里扛过了第一波的大浪。关羽非常懂行,他早就预先做好了准备,在战前就在每辆棚车里堆了压舱的军需物资。
  除了最后要留出六千汉斤的载重、用于每车坐十五名士兵外,其余一万汉斤的载量都先用别的物资压住,防止被大浪冲远。(汉末士兵们营养不是太好,身高七尺的人已经算高了,平均算二百五十汉斤一个人,也就是后世六十几公斤。但武器盔甲全部随身装备加起来算三十公斤)
  除了压舱之外,关羽还在洪峰到来之前,就预先让士兵们掘土堆夯在篷车阵每辆车的车头车尾部位,这样泥土也能缓冲一部分洪峰的压力,又不至于像把车轮都埋住那样、涨水之后不容易甩脱夯土开走。
  关羽军士兵就这样几乎毫无损失地扛过了洪峰,然后把车头还没被冲完的夯土稍微用船桨扒拉开,直接划着篷车展开了反攻。
  每辆车坐十五个士兵,六到八人划桨,剩下的人使用弓弩,部分车上还有从寨墙防线撤下来的诸葛弩。
  因为水深比较浅,而且离黄河岸边比较近,每车还配了一个身着铁甲的撑篙手,以免不小心随波逐流开到黄河里,或者是太浅的地方不适合划桨。
  撑篙手一般由陷阵营士兵担任。陷阵兵有铁甲,力气又大,可以把几乎跟车一样长的两丈半粗竹篙伸到水底,然后跟锚一样扎进泥土固定住车身,想停车就能随时停车。
  准备得那么充分,部队在浅水中的机动性可谓是轻松自如、如(lu)鱼得水。
  “嗖嗖嗖——”
  “噗噗噗——”
  “笃笃笃——”
  弩箭,尤其是连弩箭矢,以几乎抵近到三十步的距离,才好整以暇地释放出箭矢风暴,排队点名一般的扫射。
  破空之声,入肉之声,箭矢钉在木桩上之声,交错入耳,前者最密集,后者次之,最后一种最稀疏。攒射的命中率之可怕,可见一斑。
  氐族兵和枹罕兵的惨叫声不绝于耳,一排排地倒毙落水。
  有些氐族士兵手上也没有弓箭,甚至逃生时为了方便攀援,连长枪都丢了,要反击只能拿着腰刀反击。但他们被这种单方面的屠杀刺激得神经崩溃,不管不顾激发了蛮勇,想要殊死一搏拉个垫背的。
  数以百计的氐族勇士趁着水头稍稍过去、水势趋于平稳后的空档,大呼酣战地抄家伙往篷车阵冲去,不过至少一小半显然是低估了水流的冲力——
  哪怕最高的洪峰过去了,水位不再上涨,但水流的速度其实是不慢的,这些人不懂物理,以为只要是水位不再上涨就等于冲力较弱,结果刚下水就没站稳被冲走白给了。
  更多的士兵看到了同伴的覆辙,小心翼翼一步一个脚印扎稳了往前靠近,但这种龟速的冲锋显然没机会爬上篷车了,表现最好的也不过是走到篷车前十步左右,然后被精准一箭带走。
  这样无畏付出了一两千人的白给后,枹罕兵和氐兵终于放弃了一切近战尝试,只由那些带着弓箭的士兵跟篷车阵对射反击,其他人都不挣扎了,最多等战友弓手战死后捡起死者的弓继续放箭。
  可惜李素造的篷车本来就是大戈壁上跟西凉骑兵对抗都没问题的作战型,两侧挡板很高,汉军弩手们可以戴着铸铁头盔,只露出肩颈头部跟敌人对射,身体的八成以上面积都挡在一寸半厚的木板后面。
  氐族兵和枹罕兵倒是也有工事遮蔽——他们可以依托木桩寨墙躲箭。但问题是他们的士兵几乎是挤满了墙的两侧,靠内侧一边的士兵就全成了活靶子。
  关羽军好整以暇的把靠着寨墙内侧的敌军全部弓弩点名一排排射杀,最后那些精神崩溃直接跳水躲避。然后关羽才带着车队开到寨外,如法炮制再点名一遍寨墙反面。
  被如此高效率地屠杀精神折磨了整整半刻钟,宋建彻底精神崩溃了,让士兵们高呼愿意投降,只是请关羽保证投降后可以不死。
  宋建之所以有此顾虑,也是因为他实在是个积年老贼,叛汉十多年了,而且黑材料比韩遂都不干净——韩遂虽然兵比宋建多,主动进攻关中朝廷控制区的劣迹也更多,但韩遂从来没敢建号改元。
  而这个宋建,虽然没有称帝,但他仗着枹罕地区乃至背后的积石山黄河河口地势险要太偏远了,居然敢手贱自建年号!
  他从七年前韩遂被皇甫嵩杀败时,觉得韩遂顶在前面、实力大削,不可能威胁得到他,而朝廷跟他之间还隔着个韩遂,也不可能越过韩遂攻击到他,就胆子肥了,自称“河首平汉王”。
  称王不能一概认定为谋反,称帝才是必然谋反。但称王加自设年号改元,那肯定是谋反了。这也是历史上后来曹操征西凉时,哪怕韩遂都能想办法投降,宋建却必须死扛到底、最后被夏侯渊在枹罕、兴国一带击败斩杀的原因。
  此刻他要不是被逼得走投无路,眼看就要被乱剪攒射杀成刺猬,他也不会拿率众投降跟关羽谈条件了。
  然而,关羽果然也是有原则的:建号改元的人怎么可能饶恕?这都能饶恕的话,岂不是当年张角、张举、张纯、张鲁都能饶恕了?
  这一点没得谈,关羽要是谈的话,回去也会被人狠狠弹劾,甚至会给刘备阵营抹黑,被其他诸侯抓住把柄口实。
  所以关羽义正词严地在篷车上让士卒大喊:“宋建建号谋反,罪在不赦!伪丞相、三公、大将军以下者,杀宋建来降方可免罪!”
  说完,就继续箭雨覆盖,把宋建死守的那段营区土堤上的士兵又射死了数百人。
  最后,堤坝上终于暴发出了内讧,一些枹罕士兵挥舞着腰刀内乱砍杀,朝着宋建的嫡系亲卫砍去,刀刀见肉杀作一团。
  关羽军丝毫没有停止放箭,继续射杀催逼,只不过箭雨的方向略微调整了一下,尽量往宋建的卫队射去。不过如果箭法不准误伤到阵前起义的士兵,也没有办法。
  半盏茶的工夫后,血腥的屠戮彻底结束,一群反正士兵各自挥舞着宋建那戴着头盔的首级,以及他的手臂、大腿、躯干,挥舞请赏恳求关羽停止放箭。
  随军的宋建之子、伪大将军宋信也被乱刀分尸献功。可惜他封的伪三公还在枹罕、兴国等地老巢,没随军前来。
  关羽这才下令:全部把兵器丢水里或者插在木墙上!放下兵器才算投降。
  剩下的氐族兵和枹罕兵全部放下武器,乖乖原地等待俘虏。关羽这才腾出手,仅仅分了几百人看守俘虏,剩下的部队回头往下游韩遂部的位置杀去。
第五百一十九章
元凶授首
  两万多人的宋建部曲和氐族蛮兵被关羽成建制地彻底歼灭,着实让关羽军全军上下士气大振,战意如虹。
  虽然追着敌人砍也很消耗体力,虽然关羽军的士兵因为人少,从上午开始就少有机会轮休恢复,但大胜的激励让人人肾上腺素飙升,体力的极限被充分压榨逼迫出来,丝毫不觉得累。
  而对于韩遂来说,宋建和杨千万的覆灭,也仅仅是给他争取到了小半个时辰的喘息之机。在大水肆虐之下,这点时间也根本不够士兵们淌水回到东边仅仅十二里外的金城城池内。
  韩遂军非常想要回城,但他们既要担心离开那些好不容易抢占的高地后、后续这十几里路上会被关羽军追上,然后在至少齐腰深的水中跟居高临下的敌人战斗,以至于还不如转入就地固守。
  又要担心万一走得太快被水流冲倒,一路滑进黄河直接白给。
  这样进退两难的困局之下,韩遂军在发大水前剩下的那超过两万五千人的还有战斗力的部队,被直接冲走淹死就超过了五千人。
  之前战斗中的伤亡士兵里,伤员人数原本至少是直接战死者的两倍。现在大水一来,伤员肯定无法逃生和站稳,几乎是有九成的伤兵都直接被结束了痛苦。
  再加上混乱中抢夺避水高地的内讧、各种杂七杂八的逃散,当关羽军杀到面前时,韩遂部其实也就剩下一万七八千人而已,只不过是关羽军兵力的五倍,并没有一开始想象中那么悬殊的力量差距了。
  而且韩遂这一万八士兵,还被分散在一块东西绵延六七里地的空旷区域内,分割离散,根本无法结成阵势有效抵抗。只能是以东边一两千西边一两千的团簇状态,被敌人各个击破,根本无法相互支援。
  关羽军在大半天的攻营战中也有相当损失,而且后来追歼宋建和氐族部队的时候也不是完全没有伤亡,加上还要分出人手看押俘虏收缴武器,追过来对付韩遂的也就三千人出头。
  唯一对韩遂军有利的因素是,上游蓄水形成的洪峰,毕竟较快就会过去,持续不到一天。关羽因为跟宋建和杨千万战斗,耽误了小半个时辰,水位此刻又比峰值时下降了一尺多。
  以至于关羽军的大篷车,很多吃水都不是足够深,轮子已经触底到地面了——李素造都的大篷车,满载状态下的厢板吃水深度,就能淹到接近四尺深,下面的轮子还有半径两尺,所以满载情况下水深小于六尺的地方,车轮就会着地。
  但好在车轮着地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本来就是水陆两用,着地后大不了滚动跟着转就是,也不是不能开,水的浮力能抵消掉七八成的载重,士兵们划起来也轻松些。
  而且关羽之所以要先打上游的宋建和氐族兵、再打下游的韩遂,也是奔着利用水流冲击力帮助部队机动的想法。因为打韩遂的时候可以从东向西顺流而下,半推半就非常省力。
  一波又一波教科书式的车阵抵近放箭攒射,把一排排的韩遂军乱兵射杀,一团又一团占据高地分割死守的敌军在惨重伤亡下纷纷顶不住压力选择投降,关羽军的攻势越来越气势如虹。
  轻松灭掉了两团每团一两千人的敌军后,关羽军把韩遂军的人数削弱到了大约一万五千人。杨秋、侯选二人都抱头请降,只求免死,还承诺帮助关羽收拢俘虏。
  关羽考虑到刚才果断将宋建斩尽杀绝了,若是现在再不立一些招降纳叛的正面典型,对于后续的收编俘虏工作恐怕会不利,甚至有可能逼得敌军狗急跳墙,所以就火线恩准了赦免二人的罪名。
  “只要立刻投降,并且一会儿帮助带领先登死士攻城,就赦免你们的罪行。但是官职部曲不能保留!”
  这个条件非常合理。历史上于禁投降刘备阵营的时候,同样是作为俘虏待遇而非官复原职的降将。这些人都是阵前走投无路才投降的,不能像开打之前就投降那样享受官职待遇。
  杨秋、侯选也不敢有更多奢望,直接全盘接受换了一条活命。
  随着关羽继续深入冲杀,他终于遇到了上午的时候还非常嚣张冲杀的阎行,仗着一杆丈八点钢矛,站在一条土堤上,他身边乱杂杂抱团聚集着三四千人的乱兵,算是韩遂军残部中扎堆人数最多的一团了,看起来军纪也还严明。
  关羽看到那柄丈八点钢矛,眼神一眯,就有些气不打一处来:这不是三弟丢失战损的那柄兵刃么!
  不过看在阎行还有点勇武的份上,关羽还想给他个机会,大声喝令:“阎行!不要给韩遂陪葬了!除了韩遂宋建非死不可,其他人只要投降,至少都能活命!我最后给你一个机会,别让你的士兵陪你送死。”
  阎行却不想理睬,只是吩咐手下士兵放箭回应。有个别士兵看有机会投降,怕现在放箭了将来被清算,就犹豫了,还有一名基层军官试图劝说阎行。
  结果阎行手起一矛,把那个犹豫的军官捅死,怒骂道:“我跟张飞有重伤之仇,若是降汉,将来岂不是要一辈子受张飞压制屈辱!今日唯有快战而已!”
  骂完,他就夺过死者的弓,朝关羽射去,不过不是很准,“咄”地一声射在关羽的车上。要不是车子足够大,这一箭起码偏了好几尺。
  关羽也是大怒,懒得再解释什么“我三弟不屑于跟你这种人争闲气”,直接让人继续对射放箭,直到把阎行那一堆人射得人仰马翻,倒毙数百。
  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个别篷车上的汉军士兵因为贪功,想抵近射得更准一些,逼到土堤附近只有十步远的地方。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车队是顺流而下,想刹车时未必不能第一时间刹住,这就容易往土堤上撞去——这种情况并不罕见,两万标箱的集装箱船都能刹不住撞到运河河岸呢。
  阎行被压制了许久,终于逮到一个机会,淌水猛冲几步,然后跳上一辆没控制住撞堤搁浅的大篷车,丈八点钢矛几个利落的捅刺,连杀五六人,剩下的车上汉兵恐惧中纷纷跳水逃跑。
  阎行夺了车,就逼着跟上来的己方士兵接过汉兵遗落的船桨,往关羽的座车划过去。其他汉军战车见状,当然是纷纷朝着被阎行夺走的车放箭。但大篷车的避箭效果太好了,阎行伏低在六尺高的船板遮蔽范围内,外面的弩箭根本射不到他。
  “将军,让其他车堵住他吧,犯不着以千金之躯犯险!”关羽船上的亲兵已经开始朝后划桨。
  关羽大怒:“放肆,给我划回去!”
  亲随军官劝道:“将军您武艺卓绝天下皆知,但今日不曾骑马,难道要在船上跟阎行步战?”
  关羽厉声斥责:“步战怎么了!阎行匹夫也是步战!我步战取他首级亦如探囊取物耳!”
  在关羽的催逼下,划桨手们才没有再退避,也没有让友军去当炮灰顶住阎行,让阎行失去了“连跳好几辆车追杀关羽”的机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9/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