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4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0/891

  “喀啦——”一声硬木撞击的声音,两辆大篷车在水中相撞,车头厢板直接被撞碎,两辆车都开始进水。
  阎行大喝一声,挺着丈八点钢矛飞跃过车,凌空状态下就力贯双臂、中平猛扎。
  关羽眼神一眯,青龙刀逆时针往上反撩猛挥,“铛”地一声大响,荡开了矛刃。
  关羽的武艺,其实虽然比阎行强不少,但正常情况下,没个三五十合也是胜不了的。
  但阎行一出手,关羽就轻松知道如何破解,关键在于关羽平时对于如何与丈八点钢矛拆招、对手的武器有什么优劣势、如何扬长避短,都太了解了。
  相比之下,阎行也打了十几年仗,但他就没遇到过什么用青龙刀的高手。在克制经验方面,阎行完全落了下风。
  再加上他上午攻营的时候,肩膀上就被斩马剑透铁甲划伤过,而且当年被张飞一矛捅穿肩窝的重伤,即使经过六七年,依然无法让左臂的力量恢复到巅峰状态。
  此刻,关羽格挡了阎行的数下奋力贯刺后,反攻了仅仅三刀,阎行就招架不住了。新旧伤叠加,左臂力亏,格挡到一半手臂一软,关羽青龙刀顺着矛杆猛削,把阎行左手三根指头剁了。阎行惨嗥弃矛后退,关羽第五刀已经横抡而至,把阎行斩首。
  “有点东西,看样子是受伤在先了。不过你是顽固反贼,咱今日不是来跟你比武的。让你死得堂堂正正,已经够对得起你了。”关羽心中默然复盘了一下刚才的交战,已经猜到阎行之前已经受伤了。
  阎行一死,又是一股两三千人的韩遂军残兵弃甲抛戈投降,关羽气势大振,继续追击韩遂。
  而韩遂军在城外七零八落的部队,已经只剩下一万出头,而且只有程银一员还算勇猛的部将保护,一时人心惶惶,只想拼命涉水逃回城。
  而且程银那种货色要是放到三国志游戏里,最多也就是个武力值七十几的家伙,跟阎行这种能勉强够到九十的完全不是一个段位。阎行都被关羽干掉了,真要是被关羽追上,程银连三刀都扛不住。
  为了防止被关羽认出,韩遂把自己的紫铜头盔都让给了程银,为了行动快捷连铁甲都脱了,以免涉水的时候摔倒了被铁甲拖累爬不起来。就这样低调地紧赶慢赶,加上天色渐渐昏暗,韩遂才一时没被关羽揪出来。
  关羽漫无目标地追杀着满塘满野的溃兵,杀到哪儿灭到哪儿,所过之处各个击破、余者投降,只恨没找到韩遂在哪一团里面。
  但就在关羽焦急之时,东边的金城城下终于也传来了越来越激烈的呼啸喊杀之声,关羽隔着五六里地都能隐约听见。
  关羽虽然看不分明,但凝神一听,排查了一下友军的声势、旗号,就意识到那是王平带着皋兰山上驻扎的部队在趁乱抢城了。
  远处,王平带着三千青羌兵,正在疯狂夺取城墙。
  这些青羌兵原本在益州都是没有田地的,现在李素把他们的家人移民到临洮和沓中,每一户都足额分了一百汉亩荒地或者牧转耕的草地,让他们自己开垦,还发了耕牛和农具,所以这些青羌兵士气极为高涨,打起仗来个个悍不畏死。
  金城城墙原先就在关羽早期的火力准备中破损不少,现在又被水泡了一下,城头士兵也是没头苍蝇一样乱窜,不知道城外韩遂生死,士气大乱,被王平很快攻上了城头,在城墙上展开了殊死搏杀。
  另一边,典韦也带了一千人左右的一支小部队,依李素的军令,从金城的西南角往西门方向机动,堵截想要回城的部队,把城门堵死。
  韩遂靠着轻装简从一时骗过了关羽,好不容易逃到金城西门外,虽然看到西门外也有小股汉军在往复砍杀阻挡,但他见典韦人少,还不如自己身边的随身部队人多,就大呼表明身份、让城楼上开门。
  “速速打开城门让孤回城!成公英何在?快快开门!”
  城上的守兵不敢不听命,毕竟主公要是完蛋了,还守什么城?哪怕明知道城门口有小股汉军穿插部队存在,也顾不得了。
  典韦听到韩遂的呼喊后,瞬间喜出望外,挥舞着双铁戟就涉着没膝的积水冲杀过来——金城西门的城墙根附近,地势已经比较高了,加上距离洪峰过去已经有一个半时辰,所以水深只有两尺多。
  韩遂眼见那支骚扰的汉军部队居然敢以寡凌众,也是怒不可遏,但他知道自己性命值钱,犯不着争这口气,让程银立刻挡住那个大汉和身后的汉兵,他自己直接就往城门里冲。
  “韩遂哪里走!护军校尉典韦在此!”典韦手戟纷飞,把身上带的十把手戟全部飞掷出去。
  韩遂的亲兵刚才怕淹死,把盔甲都丢水里了,所以处于毫无防御的状态,哪怕手戟穿透力原本不强,也是一戟一个秒杀。
  城头守军见状,疯了一样对着典韦放箭牵制。但典韦好歹是有备而来,今天特地穿的既不会太重沉水又防御力还不错的兕皮甲,虽然还是被射中好几箭,都入肉不深。看起来身上扎了七八根箭模样瘆人,凶悍蛮勇却丝毫不减。
  韩遂看得目瞪口呆,一时竟腿软动弹不得,程银挺枪来战,被典韦数招击毙。随后一戟扎中韩遂咽喉,一方枭雄韩遂毙命城下。
  “韩遂已被斩杀!余者投降免死!”典韦兴奋得狂吼大叫,剁了韩遂的首级拎在手上,甚至连自己的其中一把铁戟都不要了,就单手持铁戟单手拿首级,疯狂地冲进金城西门。
  南边的南门和城楼,也已经被王平攻破了,西门守军眼看韩遂都死了,似乎连关门都忘了。
  关羽的部队也很快赶到城下,蜂拥杀了进去。
第五百二十章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典韦那一嗓子“韩遂已死,降者不杀”的口号,也就是随便喊喊的,为了临时动摇敌人的军心让防守出现破绽。城上守军肯因为它这一吼、就乖乖投降的,实在少之又少。
  而且典韦也不是主帅,他承诺了也不算数啊。韩遂军中的小兵们或许不怕清算,但高层都知道韩遂是什么段位的反贼。韩遂手下从贼做到高位的,受到的严惩不会比当年张角手下的核心骨干宽松多少。
  那可是从中平元年之前就已经开始造反、危害关西好多年的巨匪。甚至韩遂、边章这些人当初都是被北宫伯玉和其他更元老的反贼挟持从贼的,换句话说叛军中论资历年限,比韩遂更老的老贼都一抓一大把。
  这些人的恶性是极强的,朝廷不会轻易宽恕,他们自己的战斗意志也非常凶顽。只要不是那种已经弩箭顶着脑门、不投降下一秒就死的绝境,他们是不会轻易投的。
  大汉朝自东和帝、安帝以来,至今九十多年,西凉超大规模叛乱四次,基本上就是“打仗十年,把人口杀下去,然后和平十五到二十年,人口繁衍到河湟、河西诸谷牧场田地不够分。被祁连山阻隔又不方便迁徙游牧,再次陷入马尔萨斯人口陷阱。然后再血战十年,屠掉一半多人口,恢复和平”的循环中。
  九十年时间,四次十年的屠杀血战,中间三次繁殖间歇期第一次二十年、第二第三次每次十五年,四屠三生加起来刚好九十年(第四次平叛现在还没结束,所以第四次生育期还没到来)
  于是乎,金城城内的血腥厮杀,依然持续了将近一夜,直接被汉军士兵斩杀就超过数千人,到第二天黎明才算是结束战斗。
  结束战斗后,关羽等将领还心有余悸:他们剩下的士兵不过七千多人,要看守这个贼巢那么多人那么多俘虏,实在是难度很大。
  李素没敢当夜进城,他难得只带了几百名护卫,身边一个猛将保镖都没有,驻扎在皋兰山高处险要营地内,俯瞰战场,直到第二天天亮后下面彻底安静了,他才下山进城。
  李素此举,也为金城战役的最后决战阶段,做出了实打实的巨大贡献——他肯把身边的猛将都派出去,让典韦、王平先登厮杀,没有在关键时刻浪费保镖资源,这本来就很了不起了。
  ……
  进城之后,关羽第一时间接应了他,把李素让到金城郡郡守府内议事,讨论如何论功行赏上报朝廷、如何安民收编周边各县,以及下一步的追击。
  论功是最振奋人心也最容易商定的环节,大家血战两日也累了,确实需要一点好消息提提神,就在一片和谐的氛围中把功劳瓜分了,由李素上表给朝廷。
  武将方面,关羽肯定是平韩遂的首功。他具体统筹了整场战役的落地实施,各个环节都参与了,也击溃了三支敌人主力,斩将方面亲自斩了杨千万、阎行,指挥部下射杀了宋建亲卫、逼得宋建的下属斩杀宋建来献。
  典韦主要是有斩杀韩遂之功,还有阻挡了韩遂军溃兵退回城内的企图,客观上防止了后续城内的夺城巷战难度提升。
  王平没有斩将,但在攻打金城的夺城战中有先登之功,他的部队在后续搜剿城内残敌时也出力最多。张任只能排第四,他只是在昨天上午的守营战中亲临一线,督战统筹,帮关羽分摊了很多具体执行层面的指挥工作。
  文职参谋人员方面,李素有大战略上的定策之功。徐庶具体设想了水攻计策的细节,也确保了计策的落地执行。
  尤其是在最后阶段因为西面有敌人援军路过,徐庶用了不少掩饰疑兵的手法防止蓄水企图被杨千万识破,这些计策微操都是李素本人都不具备的一线战术素养。
  把请功奏表写了之后,李素大致估计了一下各人可以怎么升迁受赏,又私下里给刘备写了一封信,作为“评估建议”。刘备可以听也可以不听,反正最后刘备还会自己修饰后表给皇帝的。
  李素估计,王平可能要升到级别更高的校尉,张任最多做都尉。徐庶右将军参军的兼职不会变,但本职能升一升。
  典韦运气好,斩了韩遂,在护军这条路上能再走远一点,不过要做到“中护军”还有难度——“中护军”的话,只有大司马或者大将军下面可以设此属官(护军都不是朝廷的官职,而是幕府的官职,中护军隶属于大司马或大将军幕府。)
  而关羽和李素已经非常高位了,不可能因为杀个韩遂就直接升官,加一点封侯的户数倒是可以的,肯定要凉州战役彻底结束后,一次性讨论升官。
  另外,因为朝廷上大骠车卫四个位置都被各方诸侯占满了。只要皇帝还是刘协,除非转文职,否则上面没有位置。
  至于李素,除非给三公,否则他已经是秩在九卿之上,根本挪不过去。
  所以李素想来想去,为了避免刘备难做,在私人书信里帮刘备想了一个新的赏赐升官制度,叫做“开府仪同三司”。
  这不是李素瞎想的,也不是李素故意要把后面朝代的赏赐拿到现在来用,而是有基础根据的:
  历史上,“开府仪同三司”要到魏晋的时候才正式确立为一项常设制度,意思是说受此封赏的人虽然不是三公、但是可以享受跟三公一样开府治事的办事机构、享受三公的仪仗礼制。
  可以近似理解为“享受三公待遇、像三公一样处理事务、但不是三公”。
  不过,最早的此类待遇实际特例,其实是郭汜和樊稠——历史上的194年,郭汜樊稠击败韩遂马腾后回朝,实现了跟李傕“并开府视事”,导致长安城里有李傕郭汜樊稠三个将军府,和三公三府,合起来一共“六府”治理朝政。
  如今樊稠因为几年前的蝴蝶效应,就在阳平关战役种被射杀了,郭汜因为前年立功比李傕快,最后也是以骠骑将军的位置得到开府。所以“右将军开府”和“后将军开府”并没有实际发生。
  李素觉得给他自己和关羽抄历史上郭汜樊稠的待遇有点不吉利,而且搞特殊化显得很跋扈、目无朝廷,所以就劝刘备先设立制度、形成常法,然后用常法封赏,不要搞特殊化。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凉州平定之后,关羽就是“前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李素就是“右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在“部级”的九卿和“国级”的三公之间再弄个“副三公级”。
  ……
  讨论完心情愉快的升官发财问题后,剩下的就是棘手的硬骨头:如何处理俘虏和周边各县残敌。
  李素和关羽讨论之后,先派出张任带兵三千,分取金城郡剩余诸县。让王平带兵两千,顺着黄河源头来路方向挺近,跟还在刘家峡的徐庶回合后,把徐庶的三千人也带上。
  逆黄河翻积石山,去枹罕、兴国等地,把宋建的地盘能收编多少就收编多少。如果遇到敌人继续拥立新主抗拒,或者是逃离枹罕继续深入青藏高原,那就守住枹罕的积石山隘口后,暂时别管了。
  积石山就是祁连山的南侧支脉,一般认为青海-甘肃边境西北-东南走向的那条大山脉才叫祁连山。而从青海湖以南转为正南正北走向、分隔青藏高原和甘南地区的那条山,就是积石山。
  李素现在也没有深入青藏高原追杀残敌的兵力和后勤,所以把黄河从积石山流出青藏高原的那个隘口堵住就行了。
  王平张任走后,关羽坐镇金城的剩余兵力就更少了。他非常担心俘虏察觉到空虚后再次叛乱。
  但这些凉州贼虽然可恶,杀俘还是不祥的,所以李素关羽商量之后,提出了只惩办有叛乱罪行的人。
  完全不杀也不行,因为这些人造反习惯了,已经到了比李自成张献忠还反复无常的程度,动不动就降而复反。
  李素建议道:“哪怕是普通贼兵,如果直接赦免,难免给他们留下可以轻易反复无常的印象,不利于朝廷整肃树立新气象。而且这些人都危害国家多年了,禀性难移。
  这样吧,先把年龄三十岁以下的年轻贼兵、没有官职的基层贼兵挑出来,而且要确保不是父子兄弟都在贼军中当兵的。如果是那种父亲那一代就已经从贼、儿子跟着从贼的贼兵世家,不能挑。”
  关羽眼神一眯,知道李素是要甄别性地杀鸡儆猴了,问道:“挑出来之后呢?这些年轻贼兵应该反而罪恶不大才对。”
  李素笑道:“云长误会了,我挑出来当然不是要杀这些人,我是觉得,可以让他们互相拷问、诉苦,说说他们当初是如何从贼的、被谁逼迫劝诱从贼的,谁拉的壮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0/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