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5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0/891

  只有那些靠岸比较近、在浅水区作战的艨艟沉船士兵,能游上岸。江心的楼船溺水者只能等待救援或者淹死。
  李素看了粗略的估算统计,决定宜将剩勇追穷寇,给黄忠下令,让他留下航速迟缓的斗舰队趁着夜色打捞俘虏,挑两艘状态最好的五牙战舰,带着艨艟队继续追击周瑜和吕蒙。
  李素是这么想的:敌人那边估计还有一万多人,如果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那黄忠就用快速的艨艟穿插包围迫降。
  要是周瑜还能组织起抵抗、试图反咬一口,学“曹操式撤军”,那就稳扎稳打,拿五牙战舰再次冲垮一波周瑜的核心船阵。
  如今已经下午五点多了,农历正月里天黑得晚,再过一刻多钟就彻底黑了,只能靠上弦月的月光观察江面情况,到时候那些小船就找不到了。
  黄忠领命,表示一定竭尽全力在天色彻底全黑之前,尽量扩大战果。
  还别说,今天这一战,因为双方始终都是在运动状态下厮杀,不可能抛下碇石把船固定在江中,所以打着打着双方都会不由自主被长江水往下游冲。
  大半天的厮杀下来,哪怕水兵们大部分时间没有划船,整个战场依然顺着长江往下游漂航了整整四十多里路。
  如今傍晚时分,主战场已经与赤壁峡口只剩十几里路了。两军等于是从沙羡峡和赤壁峡之间的中间位置,一直杀到了下一个峡口。
  黄忠追上去的时候,果然看到周瑜吕蒙已经带着吴军残部在疯狂冲突周泰的拦截船队。这一战双方打得还是比较惨烈的。
  主要是周泰并没有装备优势,他的部队早在秋天的时候,就因为孙策的突然背盟被围在了汉阳城里。汉阳城里储备的战船很有限,武器也不先进。
  周瑜吕蒙的联手组合虽然在当日的正面战场上被打得溃不成军,但论水战指挥能力,还是远胜于周泰的。双方武器装备很公平,厮杀便极为惨烈。
  好在周泰也只是独力支撑了不到一个时辰,黄忠就追上来了,周瑜吕蒙无心恋战,各种大开大阖狂打猛冲只求突围。
  周瑜连最后携带的那部分斗舰都顾不得了,只能是用斗舰猛撞开周泰的封堵船阵,让艨艟等快速小船趁着夜色狂奔向夏口。
  结果就是周瑜吕蒙的突围部队又折损了近半人数,损失了十几艘斗舰,吴军所有斗舰级别以上的主力船一条都没逃走。
  因为天色已经入夜,也不好再搜索,黄忠追了一晚,跟周泰一起进驻汉阳。吴军原本在汉阳城外监视周泰的少量包围部队,也早就见形势不对,提前撤围过江跑了。
  周瑜只带了七八千残兵回到夏口。此战,六万人最终损失了五万二,不可谓不惨烈。
  最后这点跑掉的,也是实在没办法。毕竟都是轻快小船,就是六万头猪轰然四散,黄忠太史慈也是顾此失彼不可能全追到的。
  把能乘坐五百人以上的大船全部歼灭一个不剩,已经是非常辉煌的胜利了。
  ……
  周瑜半夜时分逃进夏口城后,跟吕蒙也是惊弓之鸟,一夜难定。周瑜实在疲累已极,躺了不到一个时辰,丑时就惊醒了,强撑着招呼吕蒙和夏口城里其他文武,一起商量对策。
  好在周瑜昏睡那一个时辰里,下面的人已经把前方情况搞清楚了,所以也不用周瑜本人多费口舌,大伙儿都知道孙策应该是死了。再想那些没意义的事情只是浪费精力,现在要专注于向前看,如何稳住局面。
  吕蒙急切追问:“都督,如今之计,我们是继续死守夏口么?主公新遭意外,后方如何稳定?会不会接连有被主公压制的江东世家大族趁机给李素内应?虽然这几年主公把他们整顿得比较服帖,可主公不在了,唉……”
  周瑜脸色铁青:“夏口不可不守,但估计也久守不住,强行久守,只会让我们愈发被动,剩下那点战力被各个击破消耗。伯符不在的话,豫章、庐陵之地定然四处作乱。
  那地方被伯符收入麾下还不满一年,根本没来得及整顿当地世家大族。黄祖也是去年刚调防过去的,贺齐只敢对付山越,上任半年多根本没对付过江西大族。那些人好多还曾是前几年诸葛玄的故吏,而李素是诸葛玄侄儿的恩师,在当地号召力一定很强。
  如果夏口失守之后,我估计连柴桑都不可守,否则绝对会被李素的大军、以及江西响应李素的世家豪强、外加之前被贺齐压制的山越人,三方响应合击,我柴桑守军只会被淹没在汪洋大海之中。
  届时,江夏、豫章、庐陵、鄱阳等地,必然全部沦陷。我军就算按伯符遗言,依托曹操、借曹兵驻扎江北,估计最多也只能守皖口以东的江东之地了。”
  皖口就是后世的安徽安庆,安徽这个省名就是从安庆和徽州两个府各取一字来的,可见皖口这地方也是军事要地。汉末的时候,皖口顾名思义就是皖水汇入长江的河口,也是庐江郡郡治皖城的河口。
  周瑜之所以如此估计,显然是因为他不敢再妄想拿住柴桑这个鄱阳湖口的四战之地,他怕到时候南边江西鄱阳湖流域的本地人和山越人联合起来见风使舵、跟李素夹击他。
  既如此,还不如放弃湖口,同时还意味着彻底放弃湖口以南的赣江流域全境,整个江西都不可能要了。
  吕蒙算是个主战派,他听了周瑜说的“夏口不可不守”后,也是愿意坚持下去的。
  不过,此刻夏口城内另一个重要的文武官员朱然,却更注意到了周瑜那句“不可久守但得守”后,忍不住提出了一些请教:
  “都督,既然明知连柴桑都不可守,在夏口多拖延,不是更加危险么?”
  这朱然今年才十六岁,地位官职还是比较低的,按说没资格提问。但他因为是老臣朱治的养子,而朱治在孙策出兵前,被任命为江北庐江郡的镇守者,所以朱治派出朱然来协防夏口的长江北岸部分。
  周瑜无奈分析:“我当然知道夏口比柴桑更危险,但坚持十天半个月还是必须的。首先,柴桑如果不要了,我们要提前把物资撤到北岸庐江郡,撤到皖口以东,官员兵马都要撤,这就需要时间。
  其次,这次十万大军西征,南路长江一线累计折损六七万,可北路汉水那边,黄老将军的两万人还在呢。我们不固守长江-汉水河口,如何接应黄老将军撤退?
  我江东总共不过十五万兵马,伯符带来十万,后方总共只剩五万机动可战之兵,要守那么大地方。黄老将军的两万人现在对我们巩固吴会三郡已经是极为重要的臂助了。韩当守江陵城的一万人也是能救就要尽量救,但我估计希望不大,只能先当他没了。
  黄老将军走水路,估计也会被李素后续掉头去截击,但只要黄老将军弃船登岸,走汉水北岸、进入大别山边缘依山行军,多半还是能走脱的,无非是战船会全部损失,辎重也丢了,唉。”
  吕蒙、朱然听完,也是表情神色沉重,一言不发。
  周瑜缓了缓,下令道:“子明,你受点累,担点干系,你的负责守卫这夏口城,坚持到黄老将军撤退成功,柴桑的部队和物资、文武官员也撤到皖口,然后才能弃城。
  我给你多留航速最快的艨艟走舸,到时候要弃城之前,挑个无月之夜。今天是正月十三,我让你守半个月左右,到时候估计也快月底无月之夜了,趁敌不备偷偷走。
  朱然,你带着本部去汉水口北岸水寨驻扎,你的压力比子明小一些,李素的攻势主要是子明帮你扛着。你只要确保敌军不在汉水北岸登陆、绕陆路断黄老将军行军路线即可。
  水路上无论是长江还是汉水,都跟你没关系。黄老将军到了之后,你跟他合兵一处一起走,陆路经蕲春回庐江即可,或者时机不便,你们就在蕲春的大别山区暂时驻扎、堵口。李素沿水路而来,他的船也有优势,会主攻南侧的,不会放弃长江之利到大别山区搜你们。”
  吕蒙和朱然都点点头,吕蒙追问道:“那都督您……”
  周瑜无奈叹息:“不是我怯战,但我得立刻回建业,帮助仲谋稳定后方,伯符之丧,影响太大,后方无人,权力绝对无法交接,这是不得已的。
  而且,我还得负责封锁江面上的消息,不能让在长江上流窜的甘宁知道我军主力被李素歼灭了,否则甘宁恐怕就不是一路劫掠顺流而下逃跑了,他有可能会壮着胆子在我们后方散播伯符死讯、同时疯狂诱诈迫降后方诸县。
  我得亲自负责布局虚张声势、把甘宁逼出长江口,我估计李素给甘宁的原计划,就是一路攫夺造势、逼迫我们退军,而他如果被追上,就会沿着会稽海岸南下,回交州到刘备的地盘上休整。现在想来,甘宁怕是都没多少兵马,唉。”
第六百八十三章
跑马圈地,全面光复
  吩咐完吕蒙朱然各司其职后,周瑜仅仅在夏口歇了半夜,第二天天亮后不久,就点起五千水兵,准备坐着艨艟先回柴桑,然后设计震慑逼退甘宁、确保后方。
  就这半天的时间差里,周瑜也没想到,居然还能见到孙策临死前的最后一面——就在正月十三凌晨寅时末刻,同样受伤不轻的陈武,居然带着几个士兵、划着一条走舸,千难万险载着失血过多昏迷不醒的孙策回来了。
  只能说是轻快走舸目标比较小,黑夜中也搜索不到,同时陈武跳江寻主时提前抛掉了盔甲,所以看起来就跟普通小兵差不多,没有遭到额外瞩目拦截。
  但不管怎么说,孙策中了黄忠一箭一刀,死是必然的,陈武无非是帮他把全尸捞回来罢了。把孙策送到之后,陈武也是力竭昏迷过去,比抬下去好生养伤。
  周瑜听说孙策被拖回来了,也是立刻起床来见孙策最后一面,孙策竟也回光返照了一会儿,在五更天的时候稍稍苏醒,跟周瑜吕蒙朱然稍微交代了几句,才正式气绝身亡。
  周瑜心怀悲愤,最后吩咐了吕蒙几句,让他这几天一定要扎好江面防御,注意收编前方漂流而下的己方溃兵,绝对不能让溃兵快速扩散到后方、动摇了人心。
  周瑜心里很清楚,要长期封锁孙策死讯是不可能的,溃兵那么多,到时候各种消息都漫天飞。周瑜要的只是吕蒙给他多争取五六天时间差,让他做到吓退甘宁、稳住吴会。
  当天周瑜就依计划而行,十四日抵达柴桑,十五日抵达皖口。
  走之前,孙策的遗体当然也得处理一下,陈武冒着生命危险把主公背回来了,肯定要带回吴郡老家安葬。
  本来以孙策的地位,可以用朱砂红汞处理尸体,但兵荒马乱部队大败之下,哪来的精力找那么多朱砂?最后周瑜让人灌了一棺材盐,把孙策放在盐里,连棺材一起装船顺流而下。
  这方面一切倒还顺利,身处敌后的甘宁果然被战争迷雾笼罩,不辨情况,加上甘宁的诈术智商与周瑜相去甚远,最后在正月下旬以为自己会遭到重兵围剿、退出了长江口。
  当时,甘宁原本在建业下游附近的京口盘桓,占据了俩江心小岛瓜洲和金山洲,想偶尔乘虚而入、在东吴腹心软肋之地适时抢几把,遇到吴军抵抗就退回江心小岛。结果误以为周瑜成功分兵几万人来追杀他,就溜之乎也。
  后来,甘宁一直退到海上、往南退到钱塘湾,才得知孙策是真的死了,可惜悔之晚矣。
  他连连回头劝降吴军领地、散播东吴将亡的恐吓,也只是劝降了会稽郡南部几个山越聚居的县城,让那些山越人如赣南八闽之地的野人一起归顺刘备、改承认建都长安的那个汉,算是稍微捞回一票,这些都是后话了。
  ……
  周瑜在后方腹心之地的那些诈退甘宁、扶持孙权、安抚地方的工作,都是如此重要。
  以至于周瑜走后,吕蒙和朱然在前方额外承受的压力,就有多大。
  道理很简单,周瑜都能推演预判的道理,李素当然也能推演预判。只不过,李素明确孙策真的死了的消息,比周瑜稍微晚了两天——正月十二那天,黄忠虽然禀报了他把孙策砍成重伤坠江,但毕竟死不见尸,李素还是比较谨慎的,需要最终确认一下。
  加上吕蒙朱然在夏口固守的时候,依然按照周瑜的吩咐,在夏口城头打出了周瑜的旗帜,周瑜是“人走旗不走”,还真暂时唬住了一生唯谨慎的李素一两天。
  直到正月十四,李素彻底确认了孙策死讯、周瑜已走、从汉阳往西北派的斥候也回报说,发现黄盖已经放弃竟陵县开始顺着汉水东撤。
  这三条信息一到,李素才彻底调整了战略重心,要求周泰、黄忠带领两万主力从四面八方彻底围死夏口、堵截长江江面和汉水河口。
  与此同时,李素也想过派精锐骑兵小队组成信使、穿越原本黄盖防区内的夏泽、夏水,前往当阳和宜城一带,通知驻扎在当阳的赵云,派出骑兵衔尾追击黄盖,不让他轻易撤走。
  不过,李素估计这一手也不太容易实现,所以嘱咐信使小队注意安全、远离敌人,以保存自己为最优先。
  因为李素知道,自己的信使骑马走陆路过去,如果去早了,遇到黄盖的后军还没撤走,撞到大军,那肯定会被消灭。只有稍稍去晚一些,黄盖部队都走了,才能安然过夏水。
  李素倒不是吝惜这点小兵的生命,而是他知道,信使如果被截杀了,只会导致更多的延误。自己并不能第一时间确认信使的死讯,然后再派第二波去通知赵云……那还不如关照第一波稳健一点呢。
  当然了,李素估摸着,赵云本身也是当世名将了,他自己也会酌情抓取战机。
  虽然赵云那边能动用的机动兵力不到一万人,还得面对黄盖两万、韩当一万,但只要确认了黄盖真遇到重大变故跑了,赵云肯定还是有胆子追击的。
  只是赵云的骑兵过河流比较麻烦,黄盖全师上了汉水后,应该就能走脱,赵云最多咬住一个尾巴,缴获一些笨重的车杖物资。
  整个荆东战场,一时间敌中有我,我中有敌,大部分部队都处在运动战状态,乱成了一锅粥。
  正月十五傍晚,也就是黄盖的先头部队从竟陵入汉水、往下游疯狂撤退了两天之后,距离夏口已经不足百里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0/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