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5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4/891

  外交渠道和社会商业信用的存在,本来就是为了让人类多一套沟通互信的机制,那样才可以建立起信用社会、提高全社会沟通合作效率。
  就好比无商不奸,不代表不用“重合同守信用”,用奸是在外交、法律和社会沟通机制的框架内用的,否则国际和社会合作的基础就没有了——
  这些东西,不光是受害者需要用,连施诈者本身也是要用到的。就好比商业用计的人,你也得在有《合同法》的世界才能保障自己的经营利益,不能为了用计直接连《合同法》一起砸。
  为了一锤子买卖,破坏一套自己将来也要用的社会互信合作机制,这是李素最唾弃的。李素前世学谈判,但他最看不起的历史人物就是张仪,因为张仪没有技术含量,是一锤子买卖。
  说话不算谁不会啊,无非是张仪看准了一个觉得“只要这个谎骗好了,以后秦就不需要再有任何外交信用了,因为天下的剩余部分加起来也斗不过秦了”的机会,来把他那次公然说话不算话的利益最大化。然后他就对于“未来的世界再也没有外交”无所谓了。
  当然这些暂时扯得有点远了,现在夏口城内众将,也没人能理解李素,理解了也用不上,没必要拿出来说。
  将来班师回朝,跟刘备交差的时候,倒是可以深入聊聊,顺便拉上诸葛亮一起听听,这涉及到如何在战后重建国际和社会秩序,减少社会内部互信损耗。
  ……
  李素认可了黄忠的功劳,表次此次战役彻底结束后,一定向天子表奏进一步为黄忠升官。
  黄忠如今已经有跟太史慈联手击溃孙策水军主力、射杀孙策、现在还有全歼夏口突围敌军,三项功劳等着升官封赏了。
  但谁让后续还有几个郡的地盘等着快速突进圈地呢,那都是放在地上白捡的功劳,所以也不差这一两个月了,黄忠自己也不急,还想趁机多捞一点,到时候数功并赏一次性升高一点。
  全军气势如虹,在李素的分配下,在这个正月下旬,展开了追亡逐北的圈地战。
  太史慈是动作最快的,提前一天已经走了。黄忠和周泰,还有远道而来的赵云,都需要略微修整恢复。
  所以正月二十二日开始,先轮到赵云带着两千骑兵和若干水兵,沿着长江南岸先去柴桑、然后逆赣江而上收取最远的庐陵,顺便迫降黄祖,跟黄祖谈谈条件,如果他识时务迷途知返那就最好。
  赣江水流不算很大,山区落差比较高,所以水军逆流而上航行还不如骑兵沿着河岸跑快。沿途估计抵抗会比较微弱,赵云能就地筹粮,让他圈地就快一些。
  正月二十三、二十四,黄忠和周泰也各自领兵数千,顺流而下分略各县。主要是因为周泰在阻截吕蒙的战斗中厮杀最惨烈、部队需要的休整最久。
  李素自己没有继续前进,而是坐镇夏口,他得提防长江北岸的曹操万一忽然脑抽帮孙权出头。夏口这地方是江汉通衢,是淮南和江东去荆州绝对绕不开的一个要害。李素亲自坐镇夏口,就能镇住曹操不乱打主意。
  赵云抵达柴桑的时候,柴桑城已经被太史慈包围了两天了,两人一合计,觉得眼下破柴桑城不是关键,尽量多圈地多突进跟周瑜的主力对峙才是关键。
  所以太史慈把围柴桑的工作暂时交给赵云,他自己带着一万五千人继续东进。
  正月二十七,黄忠、周泰也先后抵达柴桑,接过包围任务,赵云前往庐陵。
  柴桑城内其实并没有留多少精兵猛将,周瑜把要保存的嫡系主力都撤走了,他知道这地方迟早腹背受敌内外夹攻,根本守不住。
  柴桑守军倒也有个别死硬之辈,总觉得还能打打看,见汉军一波波视他们如无物、如入无人之境地绕城而过,分兵略定后方各城,一点都不怕柴桑守军断他们粮道。
  于是,正月二十九这天,柴桑军倒也有些不信邪的,看到汉军一队给太史慈运粮的、没多少战兵护航的船队通过鄱阳湖口,就出去试探性劫一下,显示一下自己的价值。
  结果当然是这些不开眼的家伙,被周泰全歼了。
  又过了两天,二月初二,南方传来黄祖彻底服软、愿意归降赵云、只要求保留太守待遇,可以放弃对庐陵郡地盘的实际控制。
  赵云答应了黄祖的条件,于是庐陵全境都投降了。受降之后,赵云才发现,黄祖也是面临内忧外患才被逼那么快归顺——
  庐陵郡官场中层,似乎还有一些当初诸葛玄活着时候的门生故吏。这些中层文武听说赵云打来之后,完全有可能做内应,黄祖想象得到自己死硬到底是什么下场。
  既然黄祖和庐陵郡全部归顺了,豫章剩下几个县,包括核心之地柴桑,当然也撑不住了。二月初三,柴桑城内文武也达成一致,清除了几个死硬,然后开门迎接王师。
  二月初六,江夏、豫章、庐陵、鄱阳全境归汉。太史慈带兵一万五千人在皖口跟周瑜朱治对峙,同时江北岸也有曹军出现,帮助朱治协防,暂时应该是无法继续推进了。
  李素也意识到自己兵力不足,本来就是趁着孙策主力被歼过来狠狠捞一把,差不多该收手了。
第六百八十七章
袁术驾崩,曹操南下
  就在李素自以为这一波疯狂推进再次遇到瓶颈期、部队在皖口(安庆)附近被重新组织起有效抵抗的周瑜和曹操联军堵住的时候。
  他也是万万没想到,之前被他派出去到敌后搅乱、假装围魏救赵的甘宁,完成任务也完成得比他预期地好,在收关环节给了他一点小惊喜。
  李素是二月初六肃清江西三郡的,结果四天之后,二月初十,已经失联了一个半月的甘宁,忽然派人翻越了后世浙赣边界的黄山,穿过山越部族肆虐的山区,把他在会稽郡南部取得的最新进展,向朝廷汇报。
  因为李素本人还在夏口,而皖口前线的统帅是赵云和太史慈,所以甘宁的使者被护送着沿长江逆流而上,二月十五才见到李素,汇报战果。
  李素闻讯也是颇为欣慰,让人取来地图查看,并且详细询问了甘宁招降会稽郡南部和黄山山区的丹阳郡歙县等地的情况。
  其中过程,说来倒也没什么出彩,原来,甘宁自从被周瑜吓走、从长江口南下、再经过浙江口,沿海当了半个多月海盗。
  李素原本给他的命令是注意物资消耗速度、如果物资不够了又抢不到补给,那就算好日子,从浙南沿海南下,通过闽地沿海。只要抵达南海郡最东北面沿海的揭阳县(今潮汕地区),就能从交州布政使的地盘得到补给了。
  不过甘宁这人一贯比较心大,他发现自己留在会稽郡南部沿海,每隔几天抢一些粮食蔬菜,难度不大。
  打破临海县的那些沿海渔村小镇,还能搜刮到山越山民打猎到城里卖的山珍野兽,打打牙祭。实在遇不到山越商队来卖山珍,也能自己在临海县外海占个岛,打打海鱼补充一下肉食(相当于后世台州沿海诸岛、宁波象山)。
  结果就在这样敌后骚扰的过程中,还真被甘宁等到个好消息。某天他在临海登陆抢东西,发现连县城都乱作一团,守军多有异动逃散,山越也蠢蠢欲动。他索性打破小县抓了县令一问情况,才知道是孙策死了、消息连会稽都传遍了。
  这种情况下,甘宁尝试劝说当地几个县的县令,乃至山越部族的酋长都改尊刘备这个汉为正朔,没想到很快就搞定了,顺利得甘宁都难以想象。
  后来一问,一方面是孙策死了,当地山越人本来就不服,现在有机会,哪怕只是名义上换个主子,也聊胜于无。
  反正刘备离得更远,鞭长莫及,刘备也不需要经常抓山越人充实会稽郡纳税人口,那些山越酋长一合计承认刘备或许更划算,当然就承认了。
  而那些朝廷委派的文官,和非山越的汉人百姓,之所以也倾向于服从刘备,则要因为另一些因素:首先,会稽南部有好几个县,官员小吏还有一些是三年前会稽太守王朗留下的故吏。
  而王朗死前的最后一个官职是交州布政使,虽然王朗是刘协派去刘备的交州掺沙子用的,并没有彻底臣服刘备。但甘宁打听到情况后,自然会打王朗这张牌,表示“凡是王朗故吏弃暗投明朝廷优先升官”。
  所以,那些曾经跟着王朗干过的各县官吏,就纷纷投降了,情况跟赵云到庐陵郡时、那些去年以前曾经是诸葛玄门生故吏的小官也纷纷归顺,是一个道理。
  至于民间百姓士绅为什么也乐于归顺刘备,这一点倒不是说他们转了性子、居然“喜欢施行科举制的朝廷”,会稽郡南部那一小撮世家豪强还没那么傻。
  他们纯粹是因为当年孙策平定王朗时的最后一战,是“屠东治、逐王朗、会稽遂平”(这一点没有修改,按照原有历史进程,《三国志》上写的孙策屠城的唯一黑点就是这儿,别的地方孙策确实没有屠城过,应该是权宜之计)
  当初之所以屠东治,是因为对王朗的最后一战是渡海而来,孙策确实粮食没带够,怕如果不速战速决的话被王朗拖垮,所以要瞬间立威。
  但不管怎么说,屠东治的后遗症如今爆发了,官员们都怀念王朗投降的同时,民间世家豪强也跟着投刘备,会稽郡南边广大山区彻底丢了。
  李素最终拿过地图看了一下,等于是从他目前拿到的鄱阳郡鄱水(后世江西赣江的支流乐安河,发源于黄山山区的婺源县),往西延伸、穿过鄱谷,连接到渐水源头(浙江上游的新安江)的丹阳歙县、会稽始新县。
  然后再穿过后世浙南山区的建德县(今建德)、乌伤县(金华义乌)、临海县(台州),一直到大海边。
  至于相当于后世浙南两大山区地级市的衢州、丽水乃至后世整个福建省,这一大片半开发的山越地区,当然也都被甘宁裹挟了,虽然深山里还有一些部族还没正式收编,基本上都易帜了。
  孙权在长江南岸的土地,其实只是后世安徽安庆、芜湖再往下游那一点,加上江苏省的江南部分,以及浙江的绍兴(会稽、山阴)、宁波(句章、鄞县)一线以北,别的全部丢了。
  ……
  孙权的局势如此岌岌可危,但他却可以拉拢到曹操为他火中取栗、在长江北岸庐江郡投入重兵协防皖口,这显然不是毫无代价的。
  孙权的局面越弱势,他求曹操帮忙所要付出的尊严也就越多。
  二月十六,甘宁的信使到夏口向李素汇报战果的次日。长江以北的淮南郡,最后一座正在被围攻中的坚固孤城,寿春。
  没有看错,正是寿春。
  寿春这地方,是淮河往南与长江沟通的部分支流的交汇点,本就地势低洼,易守难攻,所以撑了小半年的时间,也不足为奇——
  历史上凡是南北对峙的政权割据局面,北军打到寿春/寿州附近后,拖上好几年的战例都屡见不鲜。比如五代十国后周和南唐就在寿州打了好多年,后来宋、金划淮而治时也是如此。
  玩过《三国志11》的玩家,更是多半对游戏里寿春的地形设计非常难忘——
  游戏里寿春城外就是个洼地,旁边芍陂等水利人工湖的堤岸还设定为可以被部队攻击、耐久归零后决堤放水,到时候无论寿春城外有多少攻城方的部队都直接判定为秒杀全灭。
  (游戏里的历史战役“合肥之战”,还暗示玩家操作张辽用这个设定把堤打了淹孙权,因为游戏里没有“合肥”这个城,用寿春代替合肥)
  如今的曹操,自从去年中秋过后,九月份开始围寿春。在袁术最后“活一天是一天”的死守之下,还真撑过了攻城困难的寒冬。如今二月开春,加上曹操得到了南部的变故消息,想傀儡孙权,自然更加不愿意在袁术身上多拖。
  曹操先派出曹仁、夏侯惇、李典、于禁带兵六万,先到庐江郡皖县以南驻扎,帮孙权协防,慢慢谈条件。另一边,就让青州兵不计伤亡,干苦差事,把袁术最后这口气拔了。
  二月十六这天,袁术终于迎来了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天。
  对于死亡,袁术其实早有预料,毕竟这个冬天他就是在孤城里等死,哪怕他还挂着一个伪帝的头衔,但城里的奢靡物资也早就用完了,让他再活下去,生活条件也只会越来越差,说不定死的时候连个帝王的体面都维持不了。
  袁术最后一次喝到他近年来最爱的“蜂蜜奶茶”还是正月过年和上元节的时候。再往后因为从益州进口的奶茶喝完了,他只能喝蜜水,但好歹也是比原本历史上要体面些。
  此时此刻,他似乎听到城北门外的攻城喊杀声,已经传得他的伪皇宫里都听得见了,他非常诧异——为什么曹操要在这种时候,突然不计伤亡狂杀猛攻?稍微打慢一点,再过个把月,肯定也能拿下来,还能少死好几千个人。
  好在,他的丞相杨弘,为他解答了这个疑惑。
  午饭时分,杨弘神色复杂地进宫,跟正在用最后的午餐的袁术汇报:
  “陛下!曹操这几天突然不惜代价猛攻的原因打听到了。也是守城的部队昨天击退了一波登城敌兵后,俘虏了几个来不及跳墙的活口,其中军职最高的,有一个军司马。
  那人招供说,是江东出现了重大变故,孙策与李素相持交战数月,上个月刚刚被李素歼灭了主力。如今其弟孙权接任,只有蜷缩在江北和吴会之地,别的都丢了,孙权在请求附庸于曹操呢。”
  袁术自从上元节之后就没有神采和表情的双眼,忽然闪光了几下,那是一种自嘲的释然:“孙策?孙策居然死了?还死在我这等待死之人之前?哈哈,哈哈哈,天意真是难测。
  半年前,孙策还在猛攻我的合肥、芍陂、巢湖,夺我淮南郡半数土地。现在居然死了,他抢下来那些,他弟弟要送还给曹操?!孙策啊孙策,还有孙坚,你们当初背叛朕,最后得到了什么呢?
  哈哈哈,朕居然还能死在孙策之后,也是一件快事了。不过,也没什么可高兴的,遥想当年,朕还每每叹息,朕的儿子若有孙策这般出息的就好了,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4/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