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6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7/891

  曹操看中他是本地人,有点威望,还打败过试图渗透进大别山区的汝南黄巾余孽刘辟、龚都,觉得用这人可以控制好地方,就让他当了这个山区郡的太守,也算是成功洗白。
  李通投曹还不满一年,急于立功证明自己,所以曹仁来安丰调兵支援李典的时候,李通非常配合,还把他相当一部分的嫡系部队、豪强武装都派去支援了——
  当然了,李通这种豪强出身的军阀,绝对不会傻到把枪杆子交出去。
  他就算支援李典,也是派个自己的弟弟带着家族的豪强武装、成建制地去支援,他自家人要保留部队指挥权的。
  李通配合到这种程度,可是一点都不夸张,因为他就是这么一个官迷心窍的人——历史上,他刚投曹操的第一年,他岳父的兄长(也就是他老婆的伯父)因为犯了法,被曹操任命的朗陵县令赵俨判了死刑。(现在赵俨已经在襄阳参加了宾贡科举,不会来投曹了)
  李通的老婆求李通利用自己官位高于赵俨的优势,施压救自己的伯父一命。但李通都说:我才刚投曹,要显示我对曹公绝对忠心,这次就当是曹公对我的考验了。然后眼睁睁看着赵俨把他老婆的伯父处斩了。
  这样一个急于显示自己忠曹的家伙,曹仁要他派兵支援李典,他怎会不从?
  结果,这天清晨,就在李通还迷迷糊糊,准备起身收拾办公的时候,门外的郡吏忽然慌慌张张跑了进来,哭丧着脸惊惶报急:“府君!不好了!有刘备的部队从东南面杀来了?”
  李通恍惚了一下,揉了揉眼睛,从床上一蹦而起,差点儿因为起床太急的低血压又摇晃站不稳,他狠狠抓紧床头的木靠栏扶稳,急切盘问:
  “从东南面?那不是大别山深处么?怎么可能!安丰自古都只有从北面汝南、淮河来的兵马!”
  郡吏跌足叹息:“是打着王平的旗号,似是刘备有名的无当飞军,出身巴西板楯蛮,翻山越岭如履平地!足足七八千人还是上万人,已经涌到城门口了,正在扛着飞梯就要四面攻城!”
  李通眼前一黑:“王平?我怎么记得朝廷发过邸报,历数河北与朝廷相持的关羽诸军,那王平不是在太行山与张辽将军对战么?”
  郡吏:“我们也不知道啊!事到如今是怎么应对,府君,我们……要,要如何组织士卒死守?”
  郡吏还是胆小,不敢直接请示李通能不能投降。作为李通的心腹,他们很清楚李通现在一门心思每天在琢磨怎么证明自己忠于曹操,如果随便提投降,说不定会被府君砍了。
  所以,只好问得委婉一点。
  李通倒是恢复了大义的状态,疾言厉色地说:“就算敌兵人多势众又如何!我等自当尽忠为国血战!我们本来只是豪强割据,比刘辟、龚都也好不了多少,曹公用人不问出身,对割据坞堡自守的豪强也待如国士,快点披挂执械随我上城杀敌!”
  郡吏心中如堕冰窟,暗忖:要送死你自己送!我们才不陪你死呢!反正跟曹操也才跟了四个月,改跟刘备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一会儿你自己冲在最前面就好了!
  连李通身边的郡吏,都有了出工不出力之心,只有他本家那些豪强亲兵家丁还算悍勇,愿意跟着李通死战到底。
  不过半刻钟,沙摩柯就带着六千多战兵把安丰团团围住、四门一起攻打。
  李通自己守的那个城门确实防得不错,但可惜另外三处城门,很快就有一门的守城军官选择了谈条件开门放人进来,争取了阵前起义的待遇。
  李通亲手杀了七八个攻城的武陵蛮兵,他身边的亲随家丁族人也是死战不休,可惜武陵蛮已经源源不断涌入城内了。
  李通被击晕击伤俘虏后,五花大绑带到沙摩柯面前,泼凉水泼醒盘问。
  沙摩柯刚开口劝降说了几句,李通双目圆睁,怒道:“别以为你们骗得过我!我也是荆州人!祖籍江夏郡!你们这是武陵蛮的口音,形貌也不对!你们不是益州人!是冒充王平的!休想骗过我主!”
  沙摩柯微微一阵错愕:你知道暗暗知道不就好了?居然这种我为刀俎你为鱼肉的时候,还敢说出来?这李通一直这么勇敢的么?
  既然你那么勇敢,而且毫无悔改之意,就没话好说了。
  沙摩柯一努嘴:“他知道的太多了。”
  旁边的蛮兵直接一刀剁了李通的脑袋,武陵蛮打仗就是这么直来直去,反正李素也没特别关照他们有谁不能杀。
  为了保密,这是第一优先级的。凡是看出他们不是王平的部队还不肯配合的,为了大局为了防止泄密都得死!
  沙摩柯的办事风格就是这么直接。
第七百二十八章
李素:都说我心脏,程昱的心也一样脏
  沙摩柯斩杀李通之后两天,也是五月份的最后一天,汇报大别山区安丰郡数县遭遇的紧急军情,总算是快船快马并用,送到了驻扎在居巢的夏侯惇手中。
  其实,要说安丰郡到庐江郡的直线距离,还真不远,从地图上看这两个郡就是接壤的,安丰到居巢直线距离才三百五十里,快马通报紧急军情,怎么也不用走两天才对。
  只不过两郡边界的地形同样是难行的山区,所以得先坐小船往北兜个大圈子离开大别山区、进入淮河,然后才能快马沿着淮河往东、再折往南越芍陂、淝水,经合肥、巢湖,抵达居巢。
  三百多里路走整整两天,都能跑死马。
  而同一天,南线的于禁和李典处在什么状态呢?于禁刚好在一天前放弃了铜山继续往长江下游撤,并且把他继续收缩的军情也通报到了夏侯惇那儿。
  所以很显然,包括于禁自己都觉得可信的“李素得到的援军都是刘备精锐,绝不是新兵和不习水战的袁绍军战俘”等情报、乃至全部相关证据,他也都提交到了夏侯惇这儿。
  另外,就在前一天傍晚,曹操给夏侯惇派来担任参军的谋士程昱,也是刚刚才到居巢。昨晚夏侯惇还安排了盛大的酒宴款待程昱,很客气地让程昱好好指点他布防,帮他多多出谋划策。
  最后因为宾主尽欢喝得有点多,夏侯惇和程昱都有些宿醉,睡得很晚才起。
  于是乎,夏侯惇就是在这种迷迷糊糊的状态下,被身边亲随从床上推醒,告诉他这一连串的噩耗的。
  “吵死了!不知道本将军款待程长史很辛苦嘛!”
  被人喊醒的时候,夏侯惇的起床气还不小,接过麻布巾狠狠揉了揉眼睛,擦掉眼屎,才觉得头疼稍稍好些了。
  这一世的他并未和吕布军单独正面死磕过,所以他还是“真·完体将军”,双目都保存得很完好,一颗都没瞎。满脸大胡子,身材魁梧长相很是威严。
  他称程昱为程长史,自然也是因为这一世程昱的官职也被蝴蝶效应影响了——曹操没有挟到天子,所以部下的官都只能在车骑将军体系内给。
  程昱地位毕竟不如荀彧,无法委任为一州牧守,至今还只是“车骑将军长史”。同理,如今的郭嘉也只是“车骑将军司马”,看品秩才一千石。
  不过懂行的人都知道,品秩不是关键。有没有权柄和影响力,关键还是看是否是曹操的近臣心腹幕僚。曹操是车骑将军,他身边的长史司马主簿,实权都不比外放的刺史小。
  亲随小吏等夏侯惇稍稍发泄过了,总算有机会开口,把详细噩耗一一说清:
  “将军,安丰郡的安丰县和鄠娄县,因为之前曹仁将军把那边的守军都抽调几乎一空、去支援李典校尉的江北岸防。结果被翻越大别山而来偷袭的汉军王平部攻破。
  安丰太守李通疑似殉国,主公新封的豫州刺史徐璆驻淮南的阳渊、下蔡,手头还有数千新募屯田农兵,昨日闻讯后也试图立刻反扑夺回。
  但是在进入决水谷后不远,中了王平的无当飞军埋伏,士卒死伤溃散,徐璆徐使君也是冒死突围才回到下蔡,一并加急派人求援。
  另外,上述只是豫州安丰郡地界遭到的攻击和损失,根据徐使君所报,刘备的人应该是在整个大别山南北并进的,所以主岭南麓的扬州蕲春一带,估计也被一并袭扰了。
  从敌军宣扬的战果来看,他们宣称攻破了蕲春的邾县,还要包围蕲春县,若是真如敌军所言,怕是整个大别山区各县,都要遭刘备军的肆虐。蕲春那边的情况,最多一两日内,就会有回报了。”
  夏侯惇越听越是心惊,懵逼了好几秒,然后让人立刻取来地图查看。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就惊愕于刘备军居然在西北-东南绵延三百多里的大别山区,都发动了全线挺近。
  大别山的主岭近似呈一个“Y”字形,只不过“Y”的那两斜比较长,而一竖比较短,正是豫州和扬州、荆州的交界(所以近代那里的游击根据地叫“鄂豫皖边区”,在汉朝就是“荆豫扬边区”)
  在沙摩柯和孟信动手之前,只有“Y”字的西南边三分之一、也就是荆州部分是李素的辖区。
  现在既然让他们翻山往东北推进,自然会同时对“Y”右上角那一撇的南北两侧动手。那一撇的北边就是豫州的几个县,那一撇的南边则是扬州的几个县,两边遭的罪程度不分轻重。
  夏侯惇听得头皮发麻,缓过味儿来之后,连忙让人请程昱来一并商议对策。
  结果还没商议几句,果然坏消息接踵而来。
  刚刚这天正午时分,南边大别山扬州一侧的蕲春也来急报了,一切如豫州徐璆听“王平”吹嘘的那样:
  邾县被夺取了,蕲春都被包围了,只剩下贴着长江北岸、与庐江郡接壤的浔阳县,因为是江防重镇,有曹仁分兵把守,才没受到威胁。
  浔阳这地方,就在柴桑对岸的江北,曹仁要防止柴桑的汉军从鄱阳湖里杀出来、在北岸登陆。所以那个点兵力还是很充足的,有五千精锐战兵守城,还有大批农兵、屯田兵。浔阳以西的地区,基本上都丢了。
  “程先生,眼下如何是好?李素怎会忽然声势如此浩大?王平的无当飞军有多少规模?主公之前还在调集兵马,听袁绍说宛城高顺增兵威胁很大,要帮袁绍协防颍川。
  现在汝南、淮南都被王平翻了大别山袭扰,岂不是汝南、淮南这些原本依托山险不必留重兵的地方,也要处处留兵防守了?敌人是不是虚张声势?”
  程昱毕竟也是智力90几的顶级谋士了,如今在曹营内,论兵法战策,也就略逊于郭嘉,甚至高于荀彧。
  贾诩已经死了,司马懿还未被曹操提拔到高位,其他人论洞察之深远,都不是程昱对手。这样的人,当然不是那么好骗的。
  哪怕对面是李素做局,还提前让因为预设立场而倾向于相信的周瑜,也盲信了,到了程昱耳中,他依然凭本能就嗅到一丝阴谋的味道。
  程昱谨慎地沉吟道:“从目前看到的消息来说,水路的于禁、还有陆路的曹将军李典校尉,都有充分证据证明李素确实得到了刘备大量精锐部队的补充增援。
  可是,王平真要是从太行调到江夏,他为何要如此高调呢?换言之,站在刘备的利益立场上,纵然他笃定袁绍是优柔寡断之人,被他之前的造势吓住、有机会也不敢进攻。
  可刘备从北线抽调精兵到南线助战,终究是应该越隐秘越好,没道理故意让袁绍知道他把精兵南调了。”
  程昱这个想法,跟原本官渡之战前,曹操对“先对付袁绍还是先对付刚刚杀了车胄偷了徐州的刘备”的决策,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事儿演义里为了给刘备贴金,写的是曹操先让刘岱王忠诈称他本人出马、送了一波人头。
  但正史上并没有这些花里胡哨的骚操作。曹操是直接以徐州为重亲自征刘、反而在黎阳面对袁绍那一侧虚立旗号。
  在程昱看来,刘备此刻派援军给李素,道理是一样一样的:有实利者无虚名,有虚名者无实利。
  李素那么阴的人,那么喜欢诈骗,怎么可能让战略布局名实相符呢?总特么得有一点货不对板吧!
  夏侯惇很重视程昱的意见,他有些担忧地补充询问:“如此说来,先生觉得大别山里的有可能不是王平?”
  程昱不敢把话说满:“这也不好说,至少周瑜、于禁那边的情报,是看不出丝毫破绽和可疑,李素确实是得到了刘备很大的增援。或许他就是为了掩饰,实则虚之,也未可知。
  目前只能说消息还不足,我无法排除另外几种可能性。如果再稍作侦查,疑点都能排除,真相必然浮出。”
  夏侯惇:“先生以为还有哪些可能?”
  程昱捻须想了想,慎重地请夏侯惇把通报军情的信使又喊上来,详细盘问了几个细节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7/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