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6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8/891

  而且,河内郡周边各县的百姓,也多有染上疫疾的,百姓没有医官处置,受害恐怕比士兵更严重。军中医官根据之前的环境,推测时疫是决水漫灌和尸体过多不得处置导致的,已经请袁绍安排了一些紧急措施。
  事实上,这种因为污水大面积浅淹和死尸没有焚烧遭到浸泡而成的瘟疫,而且病人也是吐泻不止的症状,有点现代医学知识的人都可以判断出是霍乱。
  但袁绍这边没有张机级别懂《伤寒杂病论》的高手,不知道霍乱是什么。
  好在这种病虽然让人吐泻不止,但只要坚持给患者喝足量的浓度合适的淡盐水,而且补充的盐水绝对不能再受到污染,那么八成以上患者还是能挺过去不至于死亡。
  相比于鼠疫或者伤寒等汉末同期的其他瘟疫,这种瘟疫处置得好才一成多的死亡率,已经算很不错了。只是患者哪怕挺过去了,也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虚弱期,肯定是没法劳动和上战场了。
  但百姓因为没有人管,也不普及喝煮熟清洁的淡盐水,能活多少就不知道了。
  袁绍被这种新情况,搞得是焦头烂额,一些谋士跟他委婉地说:河内虽然光复,但为了逼走关羽,己方挖河决水、把当地的基础设施破坏成这个烂样。
  要是再把近二十万大军堆叠在河内郡,处处沼泽处处腐尸,怕是更会给瘟疫制造温床,请袁绍考虑退兵、以少量精兵固守轵关陉、箕关陉和石门陉的出口,防止关羽反扑。
  等天气凉快一些,瘟疫势头没那么猛了,河内积水也彻底褪去,再发动全面猛攻不迟。
  袁绍还在犹豫,辛毗便瞅准了这个机会,跳出来为主公排忧解难。
  本来么,他才二十八岁,在袁营诸谋士中,还真没他多少资格轮到他进言大战略。
  这天,辛毗也特地去了解了一下瘟疫的情况,然后借口献策帮袁绍善后,找到进言机会。他先把现状说了一遍,还给了点对付瘟疫的小建议。
  袁绍听后,不耐烦地说:“佐治也是来劝我暂避暑热、缓解瘟疫的么?”
  辛毗拱手回话,恭恭敬敬地给袁绍一个台阶下:“主公龙骧虎步,初破关羽,军威正盛,岂敢劝主公因疫废兵?
  不过如今偶有小困,河内补给确实困难,士卒扎堆也容易滋生伤寒。主公原先的用兵之法,深得孙吴正道,集结重兵聚歼顽敌,只是遇到眼下的现状,或许要略作调整。”
  辛毗先拍了个马屁,强调“袁绍的方略原先是没错的,如果没有瘟疫,就该按袁绍的原计划继续执行下去,现在变也是因为遇到了新的突发情况”。
  袁绍这就很开心:看看,孤当初就是对的,现在要改,也是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实事求是随机应变,不是认错!
  被辛毗的谗谀之言说得有了面子,袁绍纳谏的态度瞬间又好了不少,也不顾辛毗平时身份相对低微、不配谈论军政大略,微笑着追问:
  “佐治但说无妨,孤向来虚心纳谏、闻过则喜。后续方略,该怎么调整就怎么调整。”
  辛毗陪着笑脸,小心翼翼把沮授教他哥、他自己又重新领会消化过的计策,用委婉的措辞转述出来:
  “主公之用兵,不下于汉高祖。韩信曾言,高祖将兵,不过十万,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是以兵过十万,堆砌于一处,反而发挥不出战力,徒增损耗而已。
  但单路将兵不过十万,并非坏事,主公善于用人,麾下谋士良将众多,正是高祖之资。将兵超过十万时的累赘,完全可以靠分进合击、委任贤能名将来解决。
  吕布、张辽领太原、上党之军,若能侧击迂回,自成一路。从它道断关羽后路,正是韩信斡齐、彭越挠楚之势。如此,则主公得高祖之利,而避高祖之弊。
  主公可还记得:当初许子远建议主公出战时,一条重要的理由,或者说情报,便是因为南线李素以关羽麾下擅领山地强军的王平,突越大别山,威胁淮南、汝南侧翼。牵制曹操大量兵马。
  故而许子远推算出关羽在河东、河内总兵力有所衰弱,此前相持乃是虚张声势,这才有了我们后续的主动进攻。
  可既是如此,“王平被调走、关羽兵力空虚”这个特点,许子远为何不深入发掘利用呢?关羽屯河内,原先的后勤粮道,主要依赖汾水水运,自临汾、侯马转入沁水水运。
  而沁水粮道保障之关键,便是上党空仓岭以西的端氏、蠖泽二县。此二地去年冬天张辽试图夺取,确实曾遭惨败,损兵折将。
  但此一时、彼一时也,当时惨败,正是因为王平、张任二人联手,王平擅把太行险道,张任擅守城池。张辽兵马虽众,翻越太行余脉空仓岭奔袭,受挫也是应有之意。
  可如今我军大军光复河内大部,轵关、箕关、石门三陉有重兵压境,怕是张任的防守重心,也得从端氏前移到石门,援护关羽合力死守、步步为营。
  我军若是将计就计,把目前的主力大军,只留十万人在河内,其余由丹水转而往北机动、走上党攻河东北路的路线,分进合击。
  具体路线的选取上,再故意走张辽去年冬天失败过一次的那条进攻路线,将计就计、利用敌军的麻痹大意疏于提防。
  只要没有王平阻挠,张辽等将军必然得手,把沁水航道在太行群山之中的几处险谷掐断,关羽纵然从野王和沁水撤到了石门,还是不免全军覆没。
  野王县突围的关羽嫡系精锐有两万人,沁水县之前也有一万,加上石门陉固有守军五千,端氏、蠖泽等地守军也各有数千。
  张辽这次要是能得手,我们还是可以把关羽最嫡系的主力至少四万人,围困至死。而且围困的位置,比在野王城里围困更为有利。
  因为野王还有大量存粮可以相持,我们要全灭关羽还得打攻坚战消耗人命。但太行山谷里可以屯粮的地方很少,关羽原先也不会在这些险要野外之地刻意多屯。
  张辽从上党进攻,张郃高览麹义等将军仍然从河内进攻,把关羽卡死在太行险谷内,都不用打,只要扼守首尾,等关羽自行饿死,或者逼着关羽试图突围。
  到时候太行陉谷的险要之利,就转而被采取守势的我军所掌握。纵然关羽兵士精锐,要杀光他四万人,我们要付出的代价也会小得多,他的士气也撑不到全军战死,说不定连败数场后就士卒逃散、军心崩溃瓦解了。
  最后,一旦张辽翻越空仓岭掐断沁水粮道、据险而守之后,还可以故意放出消息,引诱之前在临汾、绛邑死守不出的河东北路驻军,因为救主心切而离开坚城、主动出击试图打通粮道、夹击张辽、救回关羽。
  到时候,太原吕布再从汾水上游顺流而下、快速奔袭,直取临汾,掐断从临汾出击的刘备兵马退回临汾的后路,以铁骑逡巡不让敌军一兵一卒返渡汾河,如此,则大事可成矣。”
  辛毗这番话他是揣摩了好久的台词,还特地把沮授的意思重新组织了一下,显得有条有理循序渐进,一时竟听得袁绍一愣一愣的。
  不得不说,辛毗这人很有那种后世大公司里、平时不擅长做方案,但擅长拿着PPT去领导面前汇报的天赋。
  计策明明是沮授的,创意也是沮授的,但沮授不爱拍马屁,也不组织语言节奏考虑领导接受度。
  辛毗溜须拍马画大饼一修饰、掺杂上袁绍爱听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一包装,感觉马上就不一样了。
  袁绍拍大腿大喜:“佐治所言甚是!孤竟不知佐治也有如此王佐之才!孤统兵多年,竟无人教孤如何兴高祖之利、除高祖之弊。
  快,立刻召集众将,孤要分兵!给张辽增兵,把文丑也分到北路,随张辽翻越空仓岭断关羽归路!河内留兵十万,多出来的走上党!分进合击、同擒关羽!”
  袁绍一高兴,甚至连“张辽自己就算得手了,如果要长期在太行山沁水河谷里坚守,张辽的粮道该如何保障”这种问题,都暂时忘了去质疑。
  不过还好,既然辛评这主意是沮授那儿白给的,真到了执行阶段,沮授还是会帮他尽量补全。
  当晚,听说袁绍同意分兵以提高战役效率,沮授也是松了口气。
  他觉得他的智商也就为袁绍做到这一步了,要是袁绍再不听,或者对面再冒出什么新的毒计利空,他沮授都回天乏术,只能听天由命了。
  “主动出击,本来就没多大必胜的把握,只是败中求胜。辛佐治善于巧言令色,让主公肯接受劝谏,这是好事。
  就怕主动被阿谀之后,愈发自视甚高,轻敌冒进,不以关羽诸葛亮为意。唉,为人臣者,能做的就这么多了,若事依然不谐,亦无能为也,怕是天命不在关东一朝了。”
  沮授心中苦闷,如是暗忖。
第七百四十章
张任死不死你们投票决定
  袁绍采纳了辛毗包装转述的沮授“分进合击”包抄战略后,稍稍花了三五天时间调度部队,调整后勤准备。
  从七月中旬开始,袁绍军逐步转入“河内、上党两路出兵,时机合适时太原军也趁机南下”的新进攻节奏中去。
  事关近二十万人的调整,速度不可能很快,张辽和文丑七月初十才从野王的沁水、丹水交汇河口,沿着丹水往北转移到此战的水路出击阵地、随后转陆路前往空仓岭,七月十二经光狼城遗址成功抵达空仓岭。
  说句题外话,四百多年前的长平之战时,廉颇的三道防线从西到东、从前线到后方,正是空仓岭防线、丹水防线和百里石防线。
  光狼城就位于丹水防线和空仓岭防线之间,扼守了两地之间一条比较好走的行军山谷。当年最早是韩国上党太守冯亭筑造的纯军事要塞。为的就是帮韩国抗秦、确保太行山西南边缘防区的陆路粮道。
  后来汉朝四百年,光狼城因为没有了军事价值,而且春军事要塞周围也没有百姓生活、位于太行山深谷之中旁边也没田可种,所以始终没有设县,城墙也渐渐废弃。不过现在袁绍要用到这条路进攻关羽,自然要重新在光狼城驻军屯粮、临时修整一下。
  而当年秦国攻打空仓岭防线之前的出击根据地,就是如今张任防守的端氏县城。秦国攻破空仓岭防线、要攻第二道丹水防线时,才把出击阵地从端氏县前移到光狼城。
  所以,这次张辽、文丑从丹水经光狼城西进空仓岭、再进攻端氏县,等于是把当年长平之战的路反着走一遍,从由秦攻赵变成了由赵攻秦。
  当年秦将王龁的部队能走这条陆路确保补给,张辽文丑自然也能确保——除非他翻过空仓岭之后,背后的光狼城被敌军穿越太行山其他险峻不可通过的地形地区夺取,那么张辽文丑的后路和粮道倒是有可能被断绝。
  不过,沮授和袁绍得到的情报都是“王平和数万无当飞军在荆豫扬边界的大别山,距离司并雍边界的太行山相去千里,刘备军中不可能有部队能走光狼谷以外的附近其他路线翻越太行山”,所以这种可能性几乎不用担心。
  诸葛亮和关羽的保密工作也一直做得很好,从六月二十二开战,到七月十二,整整二十天了,袁绍和许攸觉得关羽只有十万总兵力,没有十五万,关羽就真的只拿十万人完成防御。
  王平和他的三万山地兵,此前无论其他战线防守战多紧张,都始终没有投入一兵一卒,连己方友军都以为王平真被调走了。
  ……
  张辽和文丑抵达之后,先略作休整,盘点了一下目前的情况。
  张辽观察到关羽的部队并没有沿着空仓岭山脊布防,最多只是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了一座烽火台,以为战时遇袭传讯。
  这样的防御设施张辽这边其实也有的,毕竟两军已经相持八个月,该有的基础防御设施和通讯设施肯定早就造好了。
  张辽的警戒线跟关羽的警戒线相隔了最多也就十几里地、某些位置甚至只相隔几里,基本上就是两条平行邻接的山头,这边望着那边那点距离。
  如果关羽想翻越空仓岭袭击上党腹地,张辽一样会提前得到警报并且布防到位。
  这天,张辽观察过敌情之后,就指着关羽军的烽火台,跟文丑商量:“文将军,关羽的警戒线虽然一贯如此,但眼下战事骤紧,关羽却没有加强防御,我总觉得还有一丝不安。
  主公虽命令我们掐断端氏、蠖泽二县,断关羽沁水粮道。可我们自己的粮道也要小心,这一点出击之前,沮参军曾反复提醒过我。
  不如我先带兵翻越空仓岭山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居高临下直扑端氏。如若关羽真的把那些登山越谷如履平地的“无当飞军”全部调到淮南战场去了,这儿一点守隘精兵都没有,端氏县城也能顺利攻破,那你再带着后军一半人马追击过来,由你再攻击蠖泽。
  到时候我们一南一北,一个负责堵住南面关羽的归路,一个负责堵住北面临汾那边吴懿徐晃等支援关羽的人马,逼得关羽饿死在太行山中。
  但是,如果我们拿不下端氏,你也不可妄动,后军的一半兵力再分作两部,主力留在光狼城,确保光狼谷粮道,少部分兵力留在空仓岭光狼谷口,守住山脊隘口,可保万无一失。”
  文丑出击之前,并没有被沮授警告提点,主要是沮授知道文丑是袁绍的绝对心腹,容易在主公面前告密。
  沮授如果说太多,文丑全部如实汇报,袁绍就会怀疑“辛毗献的计策其实也不是出自辛毗,而是沮授的想法,沮授知道自己被猜忌了,才换个人出面献策”,说不定还会多生事端影响计策的执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8/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