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8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8/891

  其中光是猎鹿为主的就占了一半。还有些骁勇的山民则是连野猪等猛兽也敢于猎。每人每年能打上十几头大型猎物,再靠山林采集的野果补贴,勉强能果腹。
  然后兽皮会运到西海岸中北部的平原河口农耕区,跟周瑜治下的汉人贸易。
  周瑜在归降之前的两三年,已经偷偷派遣了不少海船伪装成民船,到会稽郡沿海,跟当地的商人和豪强贸易,用兽皮换回中原的物产。
  去年是周瑜垦荒种田事业最后的高峰期,那一年从岛越蛮子手上贸易得到的各种鹿皮总数(包括麋和麂),居然有三十万张之多,野猪皮也有十几万,还有几万张其他大型兽皮。
  用这些东西,周瑜每年偷偷换回了几万斤铁器,还有其他很多重要的拓荒生产物资。
  看起来,虞翻这个会稽太守,前些年在这方面查得也不是很严,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怪虞翻。
  主要是李素也没觉得周瑜当时算个威胁,反正迟早有信心收归大汉,也就没必要跟后世满清似地搞“片板不得下海”的经济封锁。
  当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当是支持大汉的对外移民开拓事业加速而已。
  甘宁太史慈对于这些民生信息不是很在乎,听得都要睡着了,只等后续讲到航海和地理发现。
  不过诸葛亮倒是听得津津有味,他还从周瑜的介绍里注意到一个问题:“夷洲野鹿和野猪如此之多,莫非是因此地与中原隔绝,自古就没有猛兽么?”
  周瑜听了诸葛亮的提问,也是不由暗暗赞叹诸葛亮见微知著,居然可以推测出那么重要的信息。他略一回忆,结合这几年来属下的反馈,审慎地说:
  “似乎还真没有虎熊之属。另外夷洲多丛林山地,不宜狼群繁衍,狼群多在草原,所以猪鹿繁衍极多。山中唯有一种灵敏的豹子,中原比较罕见。既然丞相和诸葛校尉提起,恰好此次带了一些豹皮,可供品鉴。”
  周瑜还很诚恳地吩咐人回府,拿了一些他从夷洲带来的东西,算是送礼结好。
  诸葛亮不太认识,从皮革来看,那东西也就是一种介于猫的存在,还不到五汉尺长(一米二),估计都不到一百斤重,算不得什么猛兽,难怪对鹿的威胁也就那样了。
  不管怎么说,夷洲这特殊的自然环境,倒是物产丰富,挺值得深入开发的。
  诸葛亮起了好奇之心,难免向周瑜请教了更多夷洲地图上的问题,想了解风土人情。
  不过,就在一伙人言谈切磋之间,诸葛亮就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周瑜这幅地图,虽然海岸线画得不精准,岛屿形状歪七扭八。
  但是标注的海岛数量倒是不少,位置分布也绘制得很精细,夷洲周边至少七八群小岛都标了出来。
  诸葛亮还不知道这些岛屿是什么地方,而李素是看过后世地图的,他被诸葛亮提醒之后,内心的惊讶就比诸葛亮更甚。
  因为他发现从澎湖到绿屿兰屿、猫岛鸟岛,甚至是后世的赤/黄尾屿,乃至流虬西南端的一些岛,都被周瑜标注得清清楚楚。
  这说明,周瑜这五年来,虽然绘图测量的能力不强,但在茫茫大海中寻找岛屿的本事倒是不弱,至少该有的岛都被他发现了,哪怕位置和形状画得有点错,数量却没漏掉。
  “周瑜这本事从哪儿学来的?看来有必要好好深挖一下。不可能啊,他哪来的渠道拥有现代导航和地质科技呢?”
  连李素内心都很是不解。
  不过,他已经是身居高位了,想知道点内幕,也没必要藏着掖着,想到就直接问好了。
  只要周瑜还想为国建功,青史留名,就不能瞒他。
  李素就直截了当发问:“短短数年,尽数探得夷洲周边诸岛,而且很多小岛,看起来方圆不过数十里。在茫茫大海之中,连十里以内的小岛都不错过,莫不是用了什么奇异妙法?”
  而周瑜仅仅是听了这个提问,内心便微微惊诧:看来丞相确实懂行,无所不知,连航海领域各方面的技术难易,都大致懂得评估。
  他直接回答:“此事确实颇为不易,末将在海外这数年之中,也是渐渐学会的,期间在夷洲得到了一些文面的奇怪夷人,习学了他们在茫茫大海上找岛的法门。”
第7章
三人行必有我师
  听周瑜说他这几年的航海找岛技术,居然是从一些连文字都没有蛮夷野人那儿学来的,李素和诸葛亮当然是瞬间就被震惊了。
  甚至李素的震惊程度,比诸葛亮更甚。
  说到底,还是李素先入为主的印象坏了事。毕竟作为后世之人,他对历史的理解还是有所偏颇的,容易被后世各大文明的强弱所干扰,从而产生误判。
  所以,如果有人告诉李素,有比汉人更先进的航海技术,可以从阿拉伯人或者欧洲那些地中海商人民族处学来,那李素肯定不会那么惊讶。
  因为他前世接受的历史教育,也已经给了他一个“地中海和波斯湾红海文明是海洋贸易文明”的印象,而汉人是大路农耕文明,人家有更拿得出手的独门绝活,毫不奇怪。
  可夷洲土著野人是些什么存在?
  完全触及到了李素的知识盲区。
  好在,事实就摆在眼前。
  周瑜没有望远镜,只有目测瞭望的老式海船,性能也远远不如刘备阵营五年前开始建造的福船。
  就凭着这么简陋的硬件,人家实打实把夷洲周边那些小岛都毫无疏漏地找全了,这说明他们的“软件”绝对有过人之处。
  李素不得不服,随后就是决定放下傲慢,虚心学习,博采众长。
  周瑜也不敢藏私,把他这五年跟当地蛮夷的交流和学习到的实践经验,一一转述,李素和诸葛亮渐渐也理解了其中奥妙。
  尤其李素是知道历史的,稍一点拨,他很快想起了一种可能性:
  周瑜告诉他,掌握这种远洋航海找岛技术的民族,主要是夷洲东南部山区的生番,那估计就是相当于后世高山族的一些人了。而且听周瑜的具体特征描述,李素脑中也想起了一个名词:
  南岛民族。
  没错,南岛民族就是广大的南太平洋岛民的泛称,从后世占据整个广袤南太的波里尼西亚到密克罗尼西亚,基里巴斯纽西兰,再到东南亚的印尼、菲律宾诸岛,甚至西到印度洋上的马尔代夫、毛里求斯、塞舌尔、马达加斯加。南太和南印度洋上,那些动辄相隔一两千公里的群岛,全都是南岛民族的活动范围。
  他们的造船技术和生产力还是很落后原始的,大致相当于后世大洋洲的毛利人。
  但是因为南太平洋常年风平浪静,所以不需要抗浪性很强的船,只要航行技术掌握得好、擅长利用西风和洋流,只要航海技术好,光靠几艘独木船并成双体船,都能进行上千公里的漂流远航。
  这是典型的造船硬件科技巨差、但航海技术软件超强的组合。
  事实上,欧洲人一直到了16XX年末期,美洲都被发现和殖民了快两百年的时候,才算是彻底把南太平洋岛民土著的航行技术渐渐吃透,比如掌握了南十字星等南太平洋星象导航法,然后才掀起了欧洲人对澳洲、纽西兰等地区的地理大发现潮。好多大洋洲岛屿都是18世纪才被欧洲人找到的。
  在此之前,欧洲航海文明在陌生广袤海域找岛的技术,都是一直落后于南岛民族野人的。
  欧洲人只是擅长造大船远航,但不擅长找大洋中的细小陆地,所以哥伦布也只能找找美洲大陆那种非常巨大、绝对不可能错过的大洲。
  可见,任何航海民族,都有值得学习借鉴的独特的点。
  而夷洲地区的高山民族,有相当一部分确实不是东亚大陆的人种,而是从太平洋方向来的南岛岛民,具体来说是南太岛民先渐渐迁到菲律宾,然后再到夷洲的。
  周瑜对夷洲的深入开发,居然让汉人文明和南太岛民的交流融合提前了数个朝代出现,并机缘巧合开始学习其长处,裒多益寡,也算是大汉之幸了。
  否则,光靠李素自己想,以他那种忽视野蛮民族能力的刻板印象,说不定还真错过了。
  现在,汉人民族只是被李素揠苗助长提升了造船科技,以及经纬测绘技术,硬件和理论体系强大了之后,再配合上航海实践经验方面的软件升级,那才叫完全体!
  李素短期内虽然用不到,但未来说不定派探险队远航找岛有用。哪怕往西都是野人,没有商贸和殖民价值,确有寻找新物种的价值。
  几艘探险船,只要成功带回来新的农作物,怎么投入都是赚的,虽然有些遥远。
  ……
  李素和诸葛亮这些文官,乃至太史慈甘宁等武将,此后一段时间内,不由趁着政务军务闲暇,痴迷上了学习借鉴太平洋岛民文明的航海经验,想看看有多少具体经验可以被细化使用、形成航海操典。
  周瑜也不藏私,把他整理的一些岛民经验,详细剖析:
  “夷洲南岛蛮夷的航海技法,过于我们中原汉人的,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是南岛蛮夷在海上定航向极准,可以长期保持一个方向航行不会偏差。
  而且他们也会用星轨在夜间精确定向,用固定星宿在不同季节时位于天顶,来大致判断船所处的南北程度。
  其次,就是他们在茫茫大海上,擅长用种种观云观鸟观鱼之法,找出误差百里之内的海岛。甚至,那些蛮夷还能隔着百里之外,通过看云层的底色,看出海岛是林木草原还是荒礁……”
  周瑜娓娓道来地把南太平洋岛民种族的定向航行、定纬度航行和观察云鸟鱼找岛法,一一概括了一番。
  甘宁和太史慈这些实操派,听得大感酣畅,每每遇到一些点,都内心暗叹“我怎么没想到”。
  而诸葛亮这样的技术理论派,则有更深刻的反思,不局限于孰强孰弱,只想着见贤思齐,取长补短。
  诸葛亮沉吟对比良久,说道:“定向之法,不足为奇。蛮夷没有司南,也无法以磁针为罗盘,所以需要观星定角。我大汉自古有司南,丞相前些年还改良出了罗盘,所以没有观星定角也没关系。
  不过,这些蛮夷之法,还是给了我们一定的启发,或许可以打造一些比如今所用罗盘更为精准好用的器械,比如在罗盘外围再加一圈可以同轴转动的雕刻了星图的铜环板。
  这样在海上晴朗的夜空下,罗盘上正南指向某个角度时,可以对应校准罗盘外的星盘,双管齐下,互为补益。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训练海军的领航水手,也可以在万一罗盘失磁难用的时候,辅之以经纬星盘测角。”
  太史慈甘宁听了诸葛亮和周瑜的智慧碰撞,若有所思。其中甘宁缺乏南下远航经验(谁让他一到热带就拉肚子),这方面基础反而稍微差些,不由追问:
  “既然只是要在罗盘外面加一圈简易星图,为何不直接用铜板铸为一体?还要什么‘同轴旋转’,不是海上颠簸更容易坏么?”
  诸葛亮一翻白眼,用关爱文盲的语气解释:“兴霸海上寻敌从不观星吧?星图在南北相差千里以上时,角度高低会明显变化的,一年四季也起落各有不同,定死了怎么用?当然要配合四季十二月跟着转,才能使用。”
  甘宁立刻闭嘴了,他做江贼那么多年,后来又做海贼,但因为刘备阵营的水军将领都配了罗盘,他还真不会“仰观天文,总结星象”。
  诸葛亮是当过灵台令的,掌太史天象律历,这大汉朝谁能在这方面比得上诸葛亮呢。
  事实上,诸葛亮脑子里的办法,比他说出来的还要复杂,他已经想好了要怎么做,如何弄几套配合不同纬度的星罗盘外圈星图,然后航海的时候船每隔几个纬度就要换一个外圈星图。
  这些东西,以其他人的智商,诸葛亮也很难跟他们解释,才没细说。
  而诸葛亮被周瑜略一启发,就想到做这个东西,说白了也是一个易用性上的简化,是为了快速培养更多引航人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8/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