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10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33/1227

  内外夹击,清兵已经是挡不住。
  孟乔芳大喊大叫,仍然是想要阻止顽抗,但大势已去,已经没有军士听他的了,只有他身边亲兵依然还忠于他,夹着他退到了街边的一处小院里,很快的,明军就往小院杀来,小院之外,处处喊杀。
  孟乔芳知道不可能幸免了,他脸色惨白的跪在地上,取出儿子的首级,呜呜地哭了两声,然后取出腰带,挂在梁上,说一声:“先帝爷。奴才为你尽忠了……”
  蹬了木凳,悬梁而死。
  ……
  大战结束。
  明军入城,迅速占领城中各处。
  “公爷,你们见到公爷没有?”
  贝子府附近的战场废墟处,许天庞吴朝佐正在焦急的寻找沈志祥。
  ——赵良栋突击城门,他们率众抵挡镶蓝旗白甲兵,因此战斗太激烈,原本一直守在沈志祥身边的许天庞被建虏白甲兵冲散,等他杀回原地,却不见了沈志祥,于是一路杀一路找,但却始终没有找到沈志祥。
  两人急的快要疯了。
  终于,有人在街边的小巷里,发现了沈志祥。
  ——沈志祥满身是血,和一个建虏将领掐在一起,从现场情形就可以知道,两人一路搏杀,从斧头长刀一直用到拳头牙齿,甚至搂抱摔跤,最终,沈志祥击杀了对方。
  但他本身也是身负重伤,肋下被短刃刺中,鲜血咕咕,已经是不可救了。
  “公爷,公爷~~”
  许天庞和吴朝佐冲到时,沈志祥正靠左在墙根下休息,脸色煞白,眼神无力,已然是最后的弥留了。
  许天庞和吴朝佐跪在他面前,大哭。
  “哈哈哈哈~~”
  沈志祥却是忽然笑了,他喃喃说道:“知道吗?这是我这么多年来,杀的最痛快的一次,哈哈,死而无憾啊……”
  许天庞吴朝佐哭。
  沈志祥忽然抬头,看向许天庞吴朝佐身后,艰难说道:“阎参戎,永忠永明……”
  一个坚毅沉稳的声音在许天庞吴朝佐身后响起:“副镇放心,今日之经过,我必如实禀报朝廷,为你请功,有你的功绩,你的两个子侄必然无恙。”
  却是阎应元。
  原来他闻讯也急急赶来了。
  他身边还跟着血战疲惫的赵良栋。
  沈志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那我就放心了……今日之战,不止是为了永忠永明,也是为了家严,以及当年战死在皮岛的兄弟们……现在,现在我终于可以堂堂正正的去见他们了……”
  说完,沈志祥头一歪,再没有了气息。
  许天庞吴朝佐大哭。
  阎应元摘去头盔,右拳放胸口,非常肃穆的行了一个京营特有的军礼,其他将官和军士也都摘去头盔,向沈志祥行礼——不管沈志祥过去如何,但今日之表现,却足以令人尊敬。
  ……
  城中火情还没有熄灭,依然浓烟滚滚,但在城头处,大明的日月军旗和精武营的飞虎旗却是已经升起了。初升阳光照耀下、滚滚浓烟的映衬中,两面军旗扬的那么高,那么艳。
  ……
  京师。
  乾清殿。
  脚步声急促。
  踩的地砖腾腾作响。
  “陛下,捷报啊,我军收复了旅顺口~~”
  内监于海捧着刚刚送到的飞鸽急报,兴奋的奔入殿中。
  御案后,正在分析军报,查看地图的隆武帝朱慈烺猛的抬起头来,眼中的喜悦藏不住。
  ——这些天来,他一直在担心,担心高斗枢会上当,当知道高斗枢不但没有上当,反而将计就计,调动济尔哈郎的主力,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轻取金州之后,他才算是松了一口气,而后沈志祥愿意投诚,并献计要为大明取下旅顺口,一应的计划送到他面前后,他却是又担心了起来,
  作为一个穿越者,朱慈烺知道孟乔芳的名字,也知道这个人不好对付,在清初的地方督抚中,孟乔芳是相当有作为的一个,正是因为有他在西北的坐镇,满清才能评定西北,继而在三藩之乱中,为满清提供源源不断的兵员,最终打败吴三桂。
  这个计划,本身就相当冒险,加上孟乔芳有相当能力,一个不慎,沈志祥连同七百精武营的勇士,就会一去不复返。
  因此朱慈烺很担心。
  不过他并没有干涉,他是君主,不是前线的督抚经略,将在外君有命不授,高斗枢既然已经决定,他就不能轻易干涉。
  这几天他一直在担心,现在大捷的消息出来,沈志祥的计划虽然没有完全成功,但却也是帮助大明成功的收复了旅顺口,看到确定的消息,朱慈烺心里的石头终于是可以落了地。
  而对于沈志祥的死,朱慈烺不禁有一些感叹。
  沈志祥是叛将,其可恶程度虽然不比孔有德耿仲明和尚可喜,但其当年造成的影响,也是相当恶劣的,三王一公,是汉人投靠建虏的榜样,黄太吉以给他们四人高官厚禄,打消了很多汉人的疑虑,原本在朱慈烺心目里,也是恨不得将沈志祥一起族灭的,但现在,通过力战而死的表现,朱慈烺对他的印象,改观了不扫。
  ——虽然错了,但沈志祥终是回头了。
  那么,朝廷该如何褒扬他呢?
  “召内阁、军机处。”
  沈志祥的褒扬,不止是他个人,也牵连到大明对辽东降将的处置,继而影响辽东降将反正的意念,因此非是慎重不可。
  ……
  很快,众臣来到。
  看完登莱发来的飞鸽军报,知道高斗枢在金州之后,又成功的收复了旅顺口,众臣都是欢喜——金州旅顺几乎是一体,金州又为辽南的咽喉之地,两地都拿下之后,大明只要凭借金州的山势,在建立防线,就可以保证旅顺无忧,而旅顺无忧,又可以保证大明的船舰可以在辽南随意出击,不但是攻击复州,截击建虏的后路,又或者是杀向鸭绿江,攻取镇江堡,以强大的水师为根本,大明就完全掌握了辽南的主动。
  众臣向隆武帝贺喜。
  然后在议前线将士的抚恤和奖赏时,众臣都是大方。每一个死战旅顺的勇士都得到了最高规格的抚恤和奖赏。
  但关于沈志祥,众臣却是有争论。
  三辅范景文以为,沈志祥当日不听朝廷命令,自立为皮岛总兵,求之不成的情况下,就投降建虏,高斗枢带兵渡海之时,他还想要诈降坑害,幸亏为高斗枢识破。
  兵败被俘,不得已的情况下,沈志祥才提出为大明攻取旅顺,其反正之心并不纯正,不过是为时势所逼,想要为他沈家留后而已。
  这样的人,虽然死了,但不宜重赏,照过往的惯例,赐予金银,荫他两个侄子为世袭锦衣卫即可。
  袁继咸、倪元璐、陈奇瑜等人都是赞同。
  次辅李邦华却有些不同意见。
  ——李邦华今年已经七十四岁了,身体大不如前,去年年底就向隆武帝请求致仕,隆武帝怜惜他身子骨,但又想要用他的才能,因此请他再为大明干一年,明年准他致仕。
  李邦华答应了,今年将是他在朝为官的最后一年。
  也因为是最后一年,李邦华更加尽责和谨慎,又或者历经风霜的他,已经是放开了许多。
  “老臣有不同意见,沈志祥虽非自愿,但其在旅顺口的死战,却是千真万确的,现在王师进军辽南,正应该多笼络这些辽东降将,以为大军的臂助,即便不成,也可令他们动摇。”
  “因此老臣以为,朝廷对沈志祥抚恤和封赏,不但不应该减,反而应该从重从厚。”
  李邦华道。
  有人点头,但更多的则是反对。
  朝廷封赏乃是国之利器,岂能随意给予?
  “那本兵以为,应当如何赏?”
  不理会反对,朱慈烺看着李邦华。
  李邦华拱手:“老臣以为,可追赠为太子太保、左都督,赐予祭葬的恤典,其两个侄子世袭指挥佥事,并令有司为他在旅顺口立庙,每年春秋两季予以祭奠。”
  嗡。
  前几个还没有什么,但听到要为沈志祥立庙,众人的反对就更多了。
  朱慈烺看向首辅蒋德璟:“阁老以为呢?”
  蒋德璟皱着眉头,拱手:“太子太保、左都督,赐予祭葬的恤典,臣以为可。但立庙之事恐还得斟酌……”
  蒋德璟说的含蓄,但意思明显——沈志祥不配,另外,如果沈志祥都立庙,但在辽东战死的将官,是不是都要立庙?在这之前,只有曹文昭曹变蛟王廷臣李辅明等总兵级的勇将、以及邱民仰等遇难的巡抚有这样的待遇。
  沈志祥何德何能,怎么能和他们相比呢?
  朱慈烺微微点头,思索了一阵,目光看向殿中群臣,提高声音道:“卿等所说的都有道理,追赠乃是国之大礼,确实不宜轻与。不过朕思来想去,还是更认同老本兵所说,认为不可以轻待沈志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33/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