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11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64/1227

  一直到墙角根,死胡同挡住他的去路,他也没有发现谭川的踪迹,脸色一变,口中轻叫一声:“呀,不好!”
  转身就往回狂奔。
  但只是奔了两步,他就停住了,提高灯笼,脸上露出假笑:“啊,谭川,原来你在这啊。”
  一个人影从旁边的斜角里闪了出来,面无表情的看着他。
  正是谭川。
  不理会郝六的假笑,高文采上前一步,慢慢逼进郝六:“刚才你说不好,是什么意思啊?”
  “没什么意思,我就是看不见你着急。”郝六脸上还是假笑,但脚步却开始后退,并且迅疾的将右手灯笼换提到左手,原本提着灯笼的右手,则是慢慢的摸向了腰间的刀把。
  “是吗?”
  高文采也露出笑,然后忽然一个欺身,一个健步就跃到了郝六的面前,郝六大吃一惊,本能的扔了灯笼就要拔刀。
  但晚了。
  嗤!
  高文采手中的短匕已经抢先一步刺进了他的咽喉……
  一击致命,毫不拖泥带水。
  郝六翻着死鱼眼,眼神惊骇,口中咕噜咕噜,一个字也没有说,就被高文采伸手扶住,慢慢的放倒在了地上。
  鲜血从他咽喉出喷涌而出。
  灯笼熄灭,高文采悄然离开。
  ——此人是李率泰派来监视高文采的,虽然隐藏极深,但却也骗不过高文采的眼睛。
  除掉了盯梢,高文采接下来就可以自由行动了……
  ……
  两百里外。
  广宁。
  虽然老天帮助,降下大雪,多尔衮带着最后的主力侥幸从大凌河逃走,又一路冒着大雪,往广宁而去,但其付出的代价却也是相当惨重,不说几乎是丢弃了所有的辎重,也不说昨日的激战,只说凌晨的突围,在李定国、黄得功的猛烈阻击,其后又率兵追击,吴三桂虎大威佟翰邦陆续赶到,继续追杀的情况下,只在大凌河的东岸,就差不多又扔下了五千具的尸体。
  其后逃亡广宁的道路,又冻又饿,在雪地里跋涉,不过一百里的路程,却是足足走了一天一夜,冻死累死无数,很多走不动路的汉军旗都选择等在路边,向大明投降,将官们根本喝止不住。
  “多尔衮,害了大清啊!”
  望着道边倒毙的尸体,以及身边越来越少的护卫,和积雪严重,难以行进的逃亡道路,豪格一边哭,一边骂。
  第二日凌晨,多尔衮逃进广宁城,终于是可以喘息一口,等待了一天,简单清点,发现逃回广宁的,竟然只有两万人多一点,比起最初和代善分兵之时的六万青壮,竟然是足足少了一半多,而且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惊恐,再没有过去的骄傲和勇气,很多人一进广宁城,就跪趴在地上,放声大哭。
  临时行辕内,多尔衮一个人躲在房里,用力捶打胸口,无声哭泣……
  多铎和豪格却是又争吵了起来,两人甚至是拔刀相向,几乎就要动手,幸亏被勒克德浑抱住了。
  ……
  只在广宁休息了半日,痛定思痛,反复思考之后,多尔衮就离开广宁,急急退回盛京。
  ——十五万大军出征,到现在只剩下两万余人,上下信心已失,粮草辎重更几乎是荡然无存,这种情况下,已经是无法再战了,现在多尔衮能做的,就是返回盛京,加固防守,以备最后的决战。
  离开广宁前,多尔衮下了两道命令,
  第一,令达尔汉率兵三千,驻守广宁。一来继续收拢败兵,二来抵御明军的攻击,以为大清争取更多的时间。
  第二,广宁以东的所有地方,但是大军撤退经过,全部坚壁清野,能烧的烧,能毁的毁,道路桥梁也要破坏,不给明军利用的机会,沿途大大小小,一百多个驿站和堡垒,全部放弃,人员撤退,一直撤到海州,才是终止——海州距离辽阳不过一百余里,距离沈阳不到三百里,更是盖州复州去往辽阳沈阳的枢纽,因此非是死守不可。
  ……
  多尔衮率领战败残兵刚刚离开不久,大明追兵就到了,随即将广宁团团围住,令建虏投降,达尔汉不应,只是督促死守。
  天启二年,广宁之战时,因为叛徒孙得功的出卖和巡抚王化贞的昏聩和无能,广宁轻易落入建虏之手,六万大军一朝溃败,今日大明军旗重新出现在广宁,兵围广宁城,也算是事情回到了当初的起点。
  冥冥之中或许早有定数,叛贼孙得功死的早,但他的两个儿子,孙有光孙思克却都被多尔衮留下守卫广宁,尤其次子孙思克,后来建虏入关之后,还成为了河西四汉将之一,和张勇、赵良栋、王进宝齐名,但这一世却是不可能了。
  ……
  一场忽然的大雪,严重阻碍了明军追击的速度,原本应该在当日上午抵达大凌河的扎萨克图骑兵主力,足足到了黄昏,才能艰难赶到大凌河,想要追建虏也是来不及了,两日后,孙传庭率领的六万步兵主力,陆续来到了大凌河。再两日后,孙传庭的大纛出现在了广宁城下。
  “万胜,万胜!”
  众将列队迎接孙传庭的大纛,将士齐声欢呼。
  虽然围歼计划失败,多尔衮和建虏主力逃出了生天,但就大明来说,大凌河依然是一场漂亮的大胜仗,不但杀伤歼灭了将近一万多建虏,击杀俘虏了大批的建虏八旗宗室和将领,逼的守卫大凌河堡的硕塞投降,更有大批的汉军旗在李定国吴三桂等人的追击之中,成建制的投降。
  孙传庭奖励众将,并上报朝廷,为众将叙功,随后在劝降无效的情况下,决意对广宁展开总攻。
  “轰轰轰~”
  “杀虏~~”
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祖大寿为使
  ……
  广宁城中守军只有三千,城池也不甚坚固,明军连续取胜,士气高涨,各部不顾疲劳,奋勇攻城,扎萨克图骑兵助威,只一个上午,就攻破了广宁城,将大明的日月军旗插上了广宁城头,击杀达尔汉,并生擒了包括孙有光孙思克两兄弟在内的几个汉军旗将领。
  “王师饶命啊,我等愿降~~”
  多尔衮留下的有相当一部分是蒙古旗,精力连续的失败,这些蒙古人已经是心胆俱丧,大明将士刚刚登城,他们就成批的跪地投降。
  ——此战虽然不大,但意义却相当重要,因为这是大明在几十年之后,第一次在辽东收复战略性的城池,此前的一些驿站和堡子,只能算是点缀,广宁这样的大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收复。
  ……
  城破之后,副帅史可法先行进入,在胜利的狂喜中,望着这座曾经为大明带入屈辱,导致大明从辽东一路退到辽西,几十年不能翻转,影响、改变朝局,致使原辽东经略熊廷弼为朝廷斩首,传首九边的要塞之城,心中不禁又升起一些感慨……
  两年关上路,三度病中过。衰为沙场早,愁缘世网多。
  逐臣甘粪土,举国惊风波。涕泣三朝事,驰驱敢惜他。
  ……
  天启二年,耻辱至极的广宁之战,今日终于可以一雪。
  ……
  是日,札萨克图汗离开广宁,去往锦州,觐见大明隆武皇帝,梁以璋随行。
  ……
  攻下广宁,摘选俘虏,该押解的押解,该就地处置的处置,孙传庭传令全军修整,一来连续激战,各部受损颇多,亟需修整和补充,二来也是等待后续的粮草。
  广宁以后,等于是真正进入了辽东的腹地,道路运输将遭遇挑战,而从探骑和斥候回报的消息看,多尔衮不出所料的执行了坚壁清野的政策,广宁以东,几百里的范围里,到处浓烟滚滚,建虏正在焚烧破坏一切所能破坏的东西。
  整个广宁以东,已经是变成了一片广袤的无人区,通行的道路和桥梁被破坏很多,原本一日的路程,可能得走上两日,因此,除了加派前锋,多用工兵营修复道路和桥梁之外,大军要想通过,进到海州城下,继而攻取海州,也非是准备好足够的粮草不可。
  ……
  锦州。
  “拜见大明皇帝陛下~~”
  “起~~”
  大明隆武皇帝接见札萨克图汗,准许两边通商,对扎萨克图赐予金帛,并正式册封其为扎萨克图国公,世袭罔替,但使心向大明,为大明忠,大明永远承认其子孙后代为扎萨克图之主。
  最初,扎萨克图汗还是带着一些傲气的,毕竟他三万扎萨克图骑兵,是足以傲视漠南漠北的,但经过此战,他彻底的明白,他些许的兵力,在大明面前,是不足一提的,连建虏也挡不住,何况他一个扎萨克图部?虽然沙漠广大,通行不便,但如果真是惹恼了大明,大明千里出击,渡过沙漠,击溃他扎萨克图部,其实并不是太大的问题。
  其次,在见到大明皇帝之后,发现和传说一样,大明隆武双底不但年轻,而且极其睿智英武,一双清澈的眼神,似乎能看到人的心底,谈笑中,自有威严,令人不敢仰视,心里遂明白,怪不得叫天子,果然是天之骄子也。
  至于隆武皇帝问起的哥萨克骑兵和罗刹国的事情,他就自己的所知,毫无保留的全部都说了出来。
  “你既为我大明册封的国公,就有卫护我大明的义务,大明亦有支援你们的职责,罗刹国狼子野心,恃强凌弱,窃人土地,灭人百姓,乃天下第一恶,哥萨克骑兵骚扰不断,此二者,都是不可交也,未来怕终有一战,你回去之后,一定要早做准备,提前预防,不然事到临头,就会来不及。”大明隆武皇帝道。
  扎萨克图汗谨听令,随后说起土谢图汗和车臣汗不听大明号令,与大明为敌,请令出兵灭之。
  ——原来,扎萨克图汗想要借助大明的力量,或者说在大明不反对的情况下,统一外蒙古。
  大明隆武皇帝却微微笑:“土谢图汗和车臣汗,都是受建虏多尔衮的蒙蔽,当先招降,如果其不省,再兴兵讨之。”
  意思是不许。
  扎萨克图汗有些失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64/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