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1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0/1227

  齐整的脚步和口号惊醒了街道两边沉睡的百姓,有人推开窗户探头看,有人披衣站在门楣下——已经六七天了,但京师百姓对京营的操练还是很新奇。
  上到城楼,仔细观看将士们出城的队列,朱慈烺惊喜的发现,几天下来,京营将士的步伐已经比过往整齐了很多。
  脚步声响,一名锦衣卫急匆匆地上了城楼,在田守信耳边小声嘀咕了两句,田守信神情一变,立刻向朱慈烺报告:“殿下,顺天大牢出事了,有两个老兵昨晚在牢中暴死。”
  “嗯?怎么死的?”朱慈烺立刻警觉。
  “仵作验尸,说是发急病而死。”田守信道。
  朱慈烺面色凝重,不用说,这两个老兵一定是谣言的源头或者是知道其中的内情,所以才会被灭口,顺天大牢虽不如诏狱森严,但却也不是随意能出入的,凶手却能为所欲为,由此可知背后的能量不小啊。如果真是建虏或者是李自成的奸细在作怪,那事情可就大条了。
  “锦衣卫那边有消息吗?”朱慈烺问。
  老兵闹事一事,由锦衣卫负责调查。
  田守信摇头,刚刚一天,锦衣卫很难有线索,就算有也不会通报东宫。
  朱慈烺皱着眉头,他对锦衣卫的能力没有多少信心,且锦衣卫不在他的掌握中,要想查清此事,只能期望萧汉俊了。
  也不知萧汉俊能不能担起这个重任?
  “另外,昨天傍晚,新任吏部尚书郑三俊进京了。”田守信道。
  去年年底,前任吏部尚书李日宣和户部尚书李侍问,一个获罪,一个回乡,双双被罢职,两部尚书的位置悬缺,由两位大学士陈演和谢升暂时担着——明朝内阁大学士只有五品,权责和地位不符,所以大学士都会加六部尚书衔,因此来统领百官。
  虽然是“虚职”,但毕竟领了这个职位,在这个职位空虚之时,陈演和谢升自然得顶替一下。陈演的户部尚书也就罢了,谢升的吏部尚书掌管官员的升迁,职权极重,朝野上下都盯着呢,因此吏部尚书很快就定了人选,那就是郑三俊。
  这郑三俊这个名字,朱慈烺还是有点印象的。
  郑三俊是一名老官吏,崇祯元年就担任过南京户部尚书,后又到北京担任刑部尚书,任内平反冤案,论说告发株连的弊端,乞求下命终止,崇祯一一听从,崇祯九年,户部尚书侯恂“糜饷误国”获罪入狱,崇祯想重治他的罪,郑三俊多次上书为侯恂求情,刑部审判的结果也令崇祯很是不满,进谗言的人说候恂与郑三俊都是东林党人,郑三俊想要歪曲破坏法律释放罪人,崇祯帝一怒之下夺了郑三俊的官职交司法处置,幸亏时任宣大总督卢象升和大学士孔贞运等人求情,才被从轻刑罚,丢了刑部尚书的官帽,流放广西。
  去年朝政大变,排斥东林党的首辅温体仁倒台,新任的首辅周延儒是东林人的盟友,被罢黜的东林人纷纷重获起用,郑三俊为人端庄严谨,素有清名,用他做吏部尚书,倒也适才适所。
第二百四十九章
庐州兵乱
  历史上,郑三俊被起用后,首疏举荐李邦华、刘宗周、史可法、冯元飏、陈士奇出任将相。后又向崇祯推举天下廉洁奉公、才干超群的知县七人,夏允彝名列榜首。
  其他不说,李邦华和夏允彝绝对是人才。
  此后郑三俊再举荐高宏图、毕懋良、杨廷麟等数十人。毕懋良就是火器专家毕懋康的哥哥。
  总体看来,郑三俊的吏部尚书还算是称职。
  但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他举荐的全部都是东林人。
  “知道了。”朱慈烺点头。
  朱慈烺原本并没有太在意,吏部也好,户部也罢,朝政的变化不在他的忧心范围内,军政才是,但没想到这一次郑三俊的到任,竟然为他惹出了一点小麻烦。
  ……
  千里之外。
  安徽庐州。
  京师兵乱的同时,庐州也发生了一场兵乱。
  “好,有胆气!跟本官走!”
  一名穿着五品官服,面色极为凝肃的中年文士对眼前的这个青年发出赞叹和鼓励之声。
  中年文士叫郑履祥,刚刚调任庐州知府还不到十天。
  因为庐州卫指挥使的贪墨和前任知府大人的无所作为,庐州卫所的官兵已经有半年时间没有领到军饷了,就在今日,卫所官兵忽然封锁庐州四门,在城中闹起饷来,城中的大户人家都有安家护院的家丁,卫所官兵惹不起,街道两侧的商户就成了乱兵们抢劫搜刮的主要目标。
  作为庐州知府,郑履祥不能坐视乱局,他急急去见卫指挥所杨载福,要求杨载福约束士兵,制止乱局。但杨载福却躲了起来,没办法,郑履祥只能亲自去安抚乱军。不想那些乱兵却根本不把他这个知府大人放在眼里,不但对他的命令置若罔闻,还将和他同去的管家郑家富和几个护卫家丁全部打成了重伤。郑家富的伤势尤其严重,被人抬回来,此时还昏迷不醒呢。
  郑履祥倒没有受伤,乱军对他的身份和官袍还是有所顾忌的。
  如果是一般的文士,这么一闹,肯定就吓死了,但郑履祥性情刚烈,乱军们这么一闹,反倒是激发了他的性子。将郑家富送回州府衙门后,他亲自擂响大鼓,再次召集州府的衙役。
  但大鼓都快擂破了,也没有一个衙役出现。
  衙役都是本地人,见发生了祸事,都悄悄躲起来了。
  没办法,郑履祥只能发动自己的家丁。
  郑履祥将剩下的六名家丁召集了起来,并取出衙门里的几套甲胄和钢刀,扔在地上,昂首告诉他们,愿意跟随自己去平乱的,可穿上甲胄,拿上钢刀,平乱成功后,一人可获得十两银子的赏赐!
  但面对正在满城打家劫舍的乱兵,六名家丁都低着头,战栗着不敢应声。
  如此的兵荒马乱,区区六个人就想要去阻止乱兵的抢劫,不是鸡蛋碰石头,自寻死路吗?管家郑家富他们能捡一条命回来,已经是不容易了,其他人哪还敢去尝试?
  再说了,他们中间最凶悍最有战力的周寿前几天忽然失踪了,没人知道周寿去了哪?现在六名家丁都忍不住想,周寿该不会是提前得到消息,溜之大吉了吧?
  郑履祥眼睛里冒火,一跺脚:“没人去是吧?本宫自己去!”提了长剑,急火火的就要出门。
  “爹,不能去啊!”
  郑家小姐听到消息,跌跌撞撞的从后院冲了出来,扯住郑履祥的袖子,哭泣着想要拦阻,她母早亡,自幼由奶娘抚养长大,郑履祥一直没有续弦,平常对她视若珍宝,但今日却是翻了脸,袍袖一甩,将女儿甩在地上,咆哮的道:“一个女儿家,谁让你从后院出来的,小青,把她带回去!”
  一手提着袍角,一手提了长剑,义无反顾的向外走。
  “爹!”
  郑家小姐倒在地上,泪如雨下,泣不成声,清澈的眼神里充满了绝望。
  小青一边搀扶小姐,一边向那六个家丁哀求哭喊:“你们快去啊,难道你们要看着老爷一个人去送死吗?”
  家丁们动容了,但你看我,我看你,但终究没人有勇气去追随郑履祥。
  这时,一个冷静的声音忽然从后面传来:“大人,小人愿随你一起去!”
  众家丁转头循着声音看过去。
  个子中等,脸色苍白,眼珠子却漆黑,头上缠着纱带,薄薄的嘴唇紧紧抿成一条直线,脸色冰冷的像是谁都欠他一百两银子似的。穿着一件粗布衣衫,踩着布鞋,缓步走过来,伸手提起地上的一副甲胄,很淡定的,一丝不苟的往身上套。
  众人认出来了,原来是老爷在赴任路上救下的那个青年,名字叫刘志。
  正要冲出府门的郑履祥停住了脚步,微微松了一口气,不管怎样,总算是有一个人愿意追随他。
  “你们都愣着干什么?快帮他穿铁甲啊!”
  丫鬟小青猛一跺脚,对那些家丁很是不满。
  几个家丁也才惊醒,手忙脚乱帮刘志穿铁甲,看向刘志的目光都是怜惜,像是在说:兄弟,你多保重了,估计以后再也见不到你了。刘志始终面无表情,对即将到来的凶险,毫无畏惧。
  披甲完毕,戴上头盔,刘志却没有拿地上的钢刀,而是从怀中抽出了一把锋利的短刃。
  “大人,我们走!”
  刘志大步追上郑履祥。
  “好!”
  有人愿意陪自己去,郑履祥顾不上多问,只问了刘志的名字和年纪以后,赞了刘志一句后,就领着刘志出了门。临出门前,刘志转头看向那六个家丁,冷冷道:“保护好小姐!”
  刘志是新来的,地位还不如他们呢,但六个家丁却不由自主的点头,就仿佛刘志是他们的领导一样。
  庐州大街上,乱兵们手持武器砸开沿街商铺的门窗,抢夺里面的财物,淫辱商人们的妻女,甚至剥夺他们的生命,纵火焚烧他们的房屋……兵荒马乱之中,郑履祥提着长剑在前,刘志手握短刃在后。
  “给本官住手!”
  郑履祥冲到两个正在打砸店铺的乱兵面前,大声呵斥。
  两个乱军见他身穿官袍,对他有所顾忌,不过却也舍不得到手的财物,一人骂道:“狗官滚远点,惹老子不高兴了……”
  话未说完,一个身影忽然从郑履祥身后冲了出来,一刀刺进了他的咽喉。
第二百五十章
挡我者死
  这一下的变化太快了,郑履祥都惊呆了。
  尖刀刺进咽喉之后又迅速拔出,鲜血像喷泉一样在空中乱喷,那乱兵捂着脖子,用一种难以置信的眼神看向那个刺他的人,但却看不到,不是因为鲜血乱喷,而因为那个身影刺了他脖子之后,又一个转身,将另一个发呆的乱军也刺倒在地了。
  两个乱兵喷溅的鲜血,顷刻间就染红了刘志那张冰冷的面孔。
  郑履祥张大了嘴,用一种看魔鬼的眼神看着刘志。
  他没想到自己救下的这个“家丁”,身手竟然这么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0/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