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2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3/1227

  善柳营、左右柳营和新招募的两千京畿兵没有得到阅兵的命令,依然还在操练中。
  望远镜真是一个绝妙的好东西,朱慈烺可以清楚的看到远在两里外的景况。
  半个多月的长跑让京营全体将士的精神面貌发生了不小的改变,不说整队中的精武营,即便是孱弱的左柳右柳营也感觉跟半月前不同了。
第三百二十二章
京营改制
  一盏茶(约十分钟)后,精武营和纤夫兵整队完毕,以三百人为一小队方阵,齐步走过点将台。
  作为“教官”的小太监韩琛走在第一个方阵的最右侧。
  和普通士兵一样,他挺胸抬头,小脸绷的严肃,走起路颇有阳刚之气,如果不说,谁也不能知道他是一名小太监。哦,不对,他不是小太监了,他现在是有品级的太监了。
  没有首长好,也没有为人民服务,只有冬冬的战鼓伴随着将士们的脚步。
  朱慈烺微微点头。
  队列训练已经初见成效,隐隐已经能听到齐刷的脚步声了。
  韩琛干的不错。
  而李若链从天津招募而来的两千纤夫兵走起队列来,居然不比精武营的老兵差多少。
  一切都归功于李若链的严厉督促。
  虽然没有带过兵,但李若链是武进士出身,对带兵并非完全的门外汉,加之纤夫兵都是好苗子,韧性坚强能受苦,相比于京营老兵更容易被操练,前些天精武营出现逃兵,但纤夫兵却一个逃走的也没有——京营操练虽然苦,但丰衣足食,比起纤夫的悲惨生活幸福多了,今日又有十亩军田的消息传来,就更是坚定了他们留在京营的决心。
  纤夫兵不但队列走的好,而是士气也是最高的。
  够了,朱慈烺并不打算将京营士兵练成前世里的阅兵方队,他在京营推行队列训练,不过是想要潜移默化的培养京营将士服从命令的本能。真正杀敌,还是要从火器和长枪入手。
  而且五月开封之战迫在眉睫,他没有多余时间再等了。
  李若链没有随纤夫兵走队列,而是站在点将台下,挎长刀,一脸凝肃的盯着自己的部下。两千新兵,七个方阵,他仔仔细细的观察,其中有步伐不整,影响队列齐整的士兵的名字他都记在心里,想着阅兵结束之后要严厉惩罚。
  田守信曾悄悄告诉朱慈烺:徐文朴其实并不是第一个在营中夜宿的高级将官,李若链才是,过去的半个月中,李若链最少在营中夜宿了十天了,纤夫新兵出现任何问题,他立刻解决。
  朱慈烺暗暗赞许,李若链做事极其认真,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是上级长官交付的,就一定会一丝不苟的完成。历史上,正是李若链发现了证明袁崇焕“通虏”的最要人证,那一位倒霉的木匠是被屈打成招的真相,并上书要求重审袁崇焕案,可惜没有被朝廷采纳。
  李若链最擅长的领域还是在谍报,纤夫兵队列操练完成之后,还是要让他回归本职才对。
  “吴襄。”
  “臣在。”站在朱慈烺身后的吴襄立刻抱拳听令。
  虽然不太喜欢,但吴襄毕竟是父皇任命的精武营主将,朱慈烺还是得用他。
  “从明天起,取消精武营上午队列操练的时间,改为技能和力量训练。另,纤夫兵并入精武营。”朱慈烺道。
  “臣遵命!”吴襄抱拳听令。
  “召百总以上将官到台下,本宫要训话。”
  “是。”
  很快,精武营百总以上的将官,连同赞画、后勤军官将近一百人全部集合到点将台前,等朱慈烺训话。
  朱慈烺走到点将台边缘,环视台下的众将。
  吴襄领头,千总徐文朴、杨轩等人都站在台下。
  照规制,精武营一名主将,两名副将,参将三到四名,但现在除了在外征兵的参将董琦之外,两名副将和参将的位置都是空缺,即便刘肇基到京营成为副将,也依然还有两三个空位,最近这几天,朝中对朱慈烺不补齐将官的空位有所非议,不过朱慈烺不管,对于几个参将和副将,他自有打算。
  “今天是精武营第一次百总级军议。为什么让所有百总都来?因为一旦踏上疆场,你们每个人的决定都可能会影响到我大明的未来,在我心中,你们每个人都是统兵的大将,都是我皇明的栋梁!”
  听到皇太子的奖励之言,将官们尤其是各个百总们都忍不住拔了拔腰杆,登时铠甲摩擦声响成了一片。
  “诸君努力!”朱慈烺高声。
  “报效朝廷,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吴襄带头振臂高呼,颌下的胡须一颤一颤。
  朱慈烺含笑看着众人,等呼声过去,他肃容道:“今天有一件大事要跟诸位宣布,也要跟诸位探讨。本宫决意,从即日起,仿照戚家军,精武营的小队人数从十人改为十二人,其中队长一,伍长二,战兵八,伙夫一……”
  队列操练已见成效,朱慈烺决意在京营全面推行戚家军编制。
  十二人是戚家军鸳鸯阵的基本编制,无论南方抗倭时,还是北方对抗蒙古骑兵时,鸳鸯阵小队的人数始终是十二人,唯一变化的是组编方式和使用的武器,比如在南方时,戚家军是一哨四队,取用的是四四制,到北方则变成了更加灵活的三三制,又配火箭为远程武器。
  众将静听。
  朱慈烺不止一次的提到戚少保,提到戚家军,在京营实行戚家军的编制,一点都不意外。
  “小队又分两种,一种长枪队,一种火器队。火器队除队长、伙夫外,其余十人全部装备鸟铳。长枪队以鸳鸯阵为主体,除一名队长,两名盾牌手、一名伙夫之外,剩下八人全部装备长枪。”
  说道这里,朱慈烺环视台下的众将:“诸位可有异议?”
  众将面面相觑。
  虽然众将对戚少保的鸳鸯阵不是很了解,但对鸳鸯阵的基本配备还是知道的,鸳鸯阵最有特色的不是长盾长矛,而是狼筅和镗钯。
  镗钯是军中常用武器,狼筅则是戚少保的发明。
  所谓狼筅是一根一丈多长、碗口来粗的大竹竿子,顶端装上铁枪头,竹竿的身上还遍布尖锐的枝桠,长刀虽锋利,却砍不断软枝,甚至越砍越尖,而竹节层层深,能挡住长枪刺入,而长枪兵紧随左右,刀手接应于后,将对面的倭寇杀的落花流水。
  镗钯既像钉耙、又像粪叉,跟前世里特斯拉的车标差不多,镗钯“可击、可御,兼矛盾两用”,每两名锐把手配备三十文火箭,敌人离远时,两股可以充当火箭架,用来发射火箭敌人,敌迫近时,持之以杀敌。当与敌人兵刃交加时,可以架拿敌械。
第三百二十三章
狼筅镗钯
  狼筅和镗钯是鸳鸯阵中最有特色的两项武器。
  但现在朱慈烺却把这两项武器都取消,全部换成了长枪。
  没有狼筅和镗钯,还能叫鸳鸯阵吗?
  另外,太子面前,就算有意见他们也不敢提啊
  吴襄李国祯等高级将官却是另外的心思:连编制这样的小事情都要将百总召集起来一起讨论,如此治军,是不是有点太细了啊?日后如果出征,难道也要把所有百总都召集起来,进行军议吗?
  他们猜对了,朱慈烺心中还真就是这么想的。
  除非机密行动,否则大战之前朱慈烺一定会把所有的百总以上的将官召集到一起,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除了集思广益,想从他们中间征集到一些好点子外,也是要培养将官们的韬略。
  百总这种中下层军官看起来不起眼,但其实却是一支军队的支撑所在,百总勇,则全军勇,百总弱则全军弱。
  没有人说话。
  朱慈烺看出了众将眼中的疑惑和迟疑,但碍于他皇太子的身份,没有人敢轻易发表意见,于是鼓励道:“编制配备事关我京营生死存亡,诸位不可有顾忌,有什么话尽可以说。”
  有此一言,众将终是放下了一点忌惮,不过还是没人敢第一个提出意见。
  “殿下,臣虽然对鸳鸯阵不甚了解,但却也知道狼筅的主要作用就是格挡敌方的武器,使敌人不能近身,长枪和圆牌手配合杀敌,如果取消狼筅,全部换成长枪,怕就不叫鸳鸯阵了啊。”
  声音来自身后。
  说话的人是小伯公李国祯。
  德胜门事败之后,最初几天李国祯非常老实,甚至是有点惶恐,他担心事情会败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子好像并没有追查军营之事,他紧绷的心情才渐渐松弛下来,昨天到今天又有点故态重萌了,尤其是听到朱慈烺的编制有漏洞之后,他就更是按捺不住了。
  和众将不同,李国祯博览群书,又出身将门,对鸳鸯阵的了解比其他人多那么一点,虽然他也说不清楚鸳鸯阵具体操练和战斗的方式,但他却知道狼筅和镗钯是鸳鸯阵的灵魂。尤其是狼筅,没有狼筅在前格挡,长枪手就无法趁机攻击敌人。
  如果是其他人提出这样的编制,他一定会冷笑嘲讽,但面对皇太子,他不敢有不敬之言,只敢规规矩矩地提出不同。
  朱慈烺早有预料,转头对李国祯说道:“戚少保最初创立鸳鸯阵时面对的是倭寇,只所以使用狼筅,乃是因为倭寇长刀锋利,普通长枪的枪杆经不起倭刀一斩,狼筅却不惧倭刀的砍劈,竹节层层深,还能挡住长枪刺入,对付倭寇非常有效。因为有狼筅,鸳鸯阵才能发挥威力,也才能令倭寇闻风丧胆。”
  “不过狼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浙江调到蓟镇,面对的敌人从倭寇变成蒙古人后,戚少保改良鸳鸯阵,取消了狼筅手,增加了长枪手,镗钯也改成了刀棍手,时人称为北方鸳鸯阵。对手变了,战场环境变了,鸳鸯阵自然也要变。如果戚少保当年墨守成规,死抱着鸳鸯阵不放,怕也不会有杀的蒙古人落花流水,令其不敢南望的荣耀。”
  说到此,朱慈烺忍不住有点伤感,如果戚继光当年在蓟镇练兵时提出的全国各地卫所兵到蓟镇轮训的计划能够实施,将戚家军练兵和治军之法保留下来,明军又何至于像今天这么孱弱?
  可惜戚继光的计划胎死腹中,大明军队近代化的道路也被堵死,等到浑河之战,最后的戚家军全部战死之后,整个大明朝竟然没人知道戚家军的练兵之法了,真是可悲,可叹啊。
  整理了一下心情,朱慈烺目视众将,继续道:“但到了今日,时事又有所变化,我大明最大的敌人不再是蒙古人,而是建虏。和蒙古的轻骑兵不同,建虏多是重骑兵,且多大军出没,擅长对付散兵和游骑的北方鸳鸯阵必须再做调整,以适应敌人的改变。原本本宫并无良策,不过前些日子,有一位先生深夜见我,为我献上一本兵书,我翻开一看,居然是戚少保的遗作。和流传于世的《纪效新书》《练兵实记》不同,戚少保的这本遗作从未在市面上出现过……”
  听到此,众将都是惊喜。
  “戚少保在书中记载了一种对付重装骑兵的新型步兵阵型,本宫以为是对付建虏的利器!”朱慈烺道。
  这本书当然是没有的,朱慈烺搬出戚继光,不过是为了减少改制的压力,另外也为古斯塔夫方阵的设立找到一个出处,省的他人无端猜测。
  众将脸上的喜色更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3/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