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2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8/1227

  “抓紧了,走!”
  高文采奋力拍马。
  这一下再无拦阻,两人顺利的冲了出去。秦师爷身轻,而胯下的这匹蒙古马也足够健壮,一马驮二人,居然也能奔驰起来。而蒙古兵并没有追击他们,显然马车上的货物和银两,才是他们最在意的。
  秦师爷不停的在哭,泪水打湿高文采的后背:“少东家,少东家……”
  少东家梁怀远被蒙古兵重重包围肯定是活不了。
  不止他,那些护卫和马夫也都必死无疑
  虽然晋商贩卖战略物资给蒙古人,于国有罪,但眼见他们都被蒙古人屠杀,高文采还是感伤。
  此时天色渐渐黑了下来,高文采辨别了一下方向,纵马向东疾驰,一口气奔出十里余,直到将蒙古敖包远远甩在身后,胯下的马匹气喘吁吁,确定安全之后,他才放慢速度。此时天色已经漆黑,前后左右望,天地漆黑苍茫,十步之外难见人物,只有夜风呼呼而过。
  半个时辰前还是喧嚣热闹,憧憬着美妙生活,此时却都已经变成冰冷的尸体,想到那些车夫,高文采深深为他们感到不值。
  秦师爷从马上跌了下来,扑倒在地,放声痛哭道:“老天爷啊!我们哪里得罪了他们,他们顶多将我们的货物全都没收了便是,何必要杀人呐!少东家,你死的好惨啊……呜呜……”
  高文采下了马,默默不语。
  秦师爷哭了一阵,终于想到了现今的凶险,以及高文采的救命之恩,他爬起来,拖着小腿,对高文采躬身行礼:“大恩不言谢,谭川,你随我回山西吧,我保你一生衣食无忧!”
  刚才的变故让秦师爷意识到高文采不是一个普通的马夫,回山西路途遥遥,艰难险阻,有高文采的护卫才能提高回程的安全性。至于高文采深藏不露的诡异,他不敢想,更不管问,只要高文采能把他护送回山西就好。
  高文采当然不会随他回山西,正想着如何婉拒,忽然听见马蹄声响,又有一骑向这边奔驰过来。
  秦师爷吓了一跳,难道是蒙古兵追上来了?
  循着声音看过去,不见火光,只隐约看见马的形状。
  不是追兵。
  高文采立刻有了判断。
  不过敌我不明,却也不能轻易出声。
  “啊,是少东家!”秦师爷忽然惊叫起来。
  倒不是认出了人,而是认出了马。
  梁怀远所骑的是一匹上好的蒙古马,两眼之间有一道白,脖上系着特殊的铃铛,响声跟其他马匹完全不同。
  秦师爷冲了上去,摸索着勒住了马缰。
  果然是梁怀远。
  他居然冲出了重围。
  不过受伤极重,趴在马背上一动不动。
  秦师爷摸了一把,只觉满手滑腻与温热的鲜血,就更是惊慌悲戚了:“少东家?少东家!”伸手一摇,砰的一声,梁怀远直接从马上摔了下来。
第三百三十一章
秘密使命
  秦师爷凄厉的一声叫,连滚带爬的扑过去,夜色漆黑,他小腿又受了伤,双手虽抓住了梁怀远的衣襟,但却无法将梁怀远抱起来。
  “嗤!”
  火光亮起,高文采点燃了一根火折子。
  火光照着他的脸,他眼神微微叹息。
  梁怀远这样的晋商卖国该死,但眼见他被蒙古人所杀,心中却不免有些同胞的悲戚。
  秦师爷顾不上想高文采身上怎么会有火折子?他悲泣着将梁怀远抱在怀中。
  微弱的火光下,梁怀远紧闭双眼,脸色苍白如纸,喘息间,嘴角吐出的都是鲜血,同时他前胸和后背的伤口鲜血也汩汩而出,眼见是不能活了。
  “少东家!”
  秦师爷痛不欲生。
  高文采默然,心说梁怀远也是罪有应得了,不过他能从蒙古兵的重围之中杀出来,倒也还算是一条好汉。
  梁怀远幽幽醒来,眼见是秦师爷,他灰暗的眼神忽然恢复了一点光彩,嘴唇瓮动了几下,悲戚道:“梁家几十年的经营,全毁在了我手里了。我对不起列祖列宗啊……必勒格,脱脱不花……两个背信弃义的小人,我死也不会放过你们!”声音里充满了恶毒的诅咒,眼角却流下了泪珠。
  秦师爷大哭:“少东家勿忧,我们还能从头再来!”
  “不行了……”梁怀远眼神涣散,已然进入到最后的弥留阶段,他摇摇头,忽然一把抓住秦师爷的手,艰难的道:“过来,有件机密的事情我要告诉你……”
  秦师爷连忙把耳朵贴到他嘴边。
  不知道梁怀远说了什么,但秦师爷的脸色一下就变了,呆愣了片刻后,再看向少东家时,梁怀远已经闭上眼睛,气绝身亡了。
  “少东家!”秦师爷伏尸大哭。
  夜风吹过,高文采手里的火折子也燃尽熄灭了。
  天地再次陷入黑暗。
  秦师爷呜呜痛哭。
  不管晋商的总体行为如何,但秦师爷对少东家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高文采微微为之感动,上前轻言安慰。秦师爷停住悲泣,将梁怀远的尸体小心翼翼地放到地上,擦了一把脸上的泪,对高文采道:“谭川,你想发财吗?”
  ……
  京师。
  清晨,朱慈烺准时起床,立在东直门城楼上查看各营跑步出城的情况,经过将近一月的操练,各营出城的队列已经秩序许多,跑步声也变的齐整,各营将官都亲自带队督军,每当有将官从城下经过,朱慈烺都会点头,将官在马上抱拳施礼,向太子致意。
  各营出城完毕,朱慈烺随着将士们前往城外大校场。
  一路他思索着自己的建军计划,想着是不是有遗漏的地方?
  虽然屡战屡败,并有大量汉奸投敌,但这个时代的汉家男儿并不缺少战斗的勇气,萨尔胡,大凌河,浑河,松山,无数将士浴血奋战,匐尸关外,但只有勇气是不够的,因为建虏是有史以来,华夏王朝面对的最凶狠最狡诈的一个敌人。
  蒙古人也曾统治华夏,并横扫欧亚,但他们不干涉宗教和文化,也不强制剃发易服,所为的只是征服土地,劫掠财产,就如一伙兵强马壮的强盗,虽然会造成巨大的破坏,但假以时日还是可以恢复的。对华夏文明来说,蒙古人只是一个过客。
  但建虏不同,他们阉割华夏文化,强制植入他们的基因,华夏文明遭受到有史以来最大的浩劫,以至于到了朱慈烺前世的那个时代,建虏所留下的遗毒都还深深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建虏只所以这么做,乃是因为他们吸取了蒙古人兵锋强劲,但统治华夏却没有超过百年的经验教训。
  他们寄身在华夏文明之上,孜孜学习,但却又改变了华夏文明最重要的象征符号,那就是华夏衣冠。
  建虏虽改变了华夏衣冠,但却改变不了强大的华夏文化,不到百年,满洲人就渐渐被华夏所同化,再百年之后,满洲人泯然汉人矣——这肯定是“剃发易服”的始作俑者多尔衮所没有想到的,
  论兵马的强壮,建虏不超过蒙古人,但蒙古人征服华夏的过程却远没有建虏那么顺利。
  除了明王朝内耗,没有南宋王朝的统一团结之外,明军兵马的糜烂、落后的军事指挥制度、文官统军、太监监军、武将无所适从、统帅昏招频出也是造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
  要想逆转历史,明军指挥系统的混乱必须改变。
  朱慈烺是太子,他抚军京营,没有文官能节制他,也没有太监敢监督他,未来如果出征,文官和太监肯定也不敢多言——照京营的规制,除了名义上的监军太监司礼监掌印大太监之外,还会有一到两个太监常驻军中,不过自从皇太子抚军之后,他们就很少在军中出现。
  没有文官和太监的掣肘,朱慈烺可以在京营进行一些有限度的改革,但他心里非常清楚,京师内外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盯着他呢,所以他不能过度,尤其是京营的军制,更是不能轻易更改,否则就极有可能被耳根子发软,喜怒无常的崇祯帝召回。
  京营军制任何的改变,都要经过内阁和朝臣的会商,并报明皇同意才可以执行。
  朱慈烺现在思索的是,如何在不改变军制的情况下,进行更加隐蔽的军事改革,以将京营建成一支近现代的军队?
  朱慈烺很清楚,他自己没有多尔衮的用兵才能,更没有皇太极政治手腕和狡诈多变,如果是单纯比试军事谋略,他绝不是这两人的对手,他唯二拥有的就是大明皇太子的身份,以及后世的人们所开启的先进知识和明清易代的经验教训。以及逆转历史的坚定信念和不惜以身为祭的勇气。
  要想战胜皇太极和多尔衮,他唯一的办法就是利用比这个时代的人多出三百年的知识和科技,建立一支和这个时代的其他军队截然不同的新式军队。
  鸟铳,火枪,鸳鸯阵,古斯塔夫方阵,完全不同的上下级的指挥系统。
  以先进战胜落后。
  但这只是战术。
第三百三十二章
四米长枪
  战略上,必须要让京营每一名将士都明白,他们不止是在为自己和家人奋战,也是在为整个民族而奋战,只有挫败建虏,收复辽东,才能挽救大明危局,挽救华夏衣冠而不至于变成建虏鼠尾辫——这是朱慈烺交给思想教导官的任务,每天晚上一个小时的洗脑,长期坚持,必然会有所成就。
  什么样的军队最强大?
  宗教狂热或者是拥有坚定信仰的军队是最强大的军队,哪怕装备比敌人稍微差一点,但却依然能摧枯拉朽般的战胜对方,因为他们不惧死亡,能够进行更加艰苦的行军和战斗,也能够承受更大的伤亡比例,而一支远比对手更敢于牺牲的军队是没有理由会失败的。
  宗教信仰朱慈烺做不到,但坚定信仰却是可以做到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8/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