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2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3/1227

  “整件事情都是臣一人所为,费鸿泰罗铮等人前期帮臣勒索要挟了城东的两个黑帮,近期又在查建虏流贼在京师的情报网,因此他们五人对整个事件也毫无所知。”萧汉俊又禀报。
  很多脏事坏事包括流言的传播都是城东的两个黑帮做的,这也是萧汉俊要五个锦衣卫帮手的原因。
  整件事情萧汉俊做来滴水不漏,即便是那个假老道恐怕也不能明白自己究竟做了什么事?至于城东的黑帮也只是知道计划中他们执行的那一部分,就算出了漏子,也不会影响到大局。
  “很好。”朱慈烺点头,目视萧汉俊:“萧汉俊,本宫意授你一个锦衣卫都指挥使,专职负责情报,你看如何?”
  萧汉俊面色不变,伏地一拜,淡淡道:“臣怕是不能从命。”
  “为什么?”朱慈烺一点都不意外,好像他早已经预料到萧汉俊会拒绝。
  锦衣卫是皇帝亲卫,很多人削尖了脑袋也想要往里钻,但萧汉俊却想也不想的就拒绝,且态度如此淡定。
  “第一,锦衣卫乌烟瘴气,邪弊横生,除非殿下能任臣为指挥使,并给臣生杀大权,由臣大力整顿,否则臣到锦衣卫,不过是清流投于浊水,明月照于沟渠,于事无补,徒自浪费时间。”
  “第二,据臣所知,锦衣卫都指挥使不是轻易能任命的,即便是太子殿下您也做不到。何况臣一介布衣,无功无绩,有何资格担任都指挥使?”
  萧汉俊从容回答。
  不错,朱慈烺的确没有权力任命萧汉俊,别说朱慈烺,就是他的父皇崇祯帝要任命一个五品以上的锦衣卫,也需要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并要内阁的同意。萧汉俊真是大胆,一点都不维护皇太子的面子。
  “如果不进锦衣卫,本宫又如何用你?”朱慈烺不再转弯子,直接切入主题。
  萧汉俊不回答,只跪伏在地上动也不动——该说的话他已经都说了,最后的决断,还要太子殿下自己做出。
  朱慈烺盯着他,再一次深深地审视,虽然心中已有决断,但在最后时刻,他还是要再斟酌一下,萧汉俊已经证明了他的能力,但忠心却无法判断,如果只是一个普通的官员,只要是大明百姓朱慈烺就会相信他们忠于朝廷,但情报系统不同,尤其是情报头子的忠诚度的要求要更高。
  半炷香后,朱慈烺缓缓道:“本宫决意任命你为京营军情司的照磨,为我京营侦缉情事。”
  照磨,大明官制,正八品,朱慈烺授萧汉俊八品而不是更高的官职,乃是为了掩人耳目。当然了,朱慈烺现阶段也没有权力任命更高级的官员,七品以上都需要通过吏部。
  另外,虽然有红娘子和魏藻德之功,但现在并不适合提高对萧汉俊的封赏。不但不能提高,还要稍微压制,以免萧汉俊志得意满,失去进取心。
  “谢殿下,臣必殚精竭虑赴汤蹈火,以为殿下的耳目!”
  萧汉俊表情和声音都平静,但眼睛里的激动却藏不住。
  他等这一刻,已经等了很久很久了。
  官职大小无所谓,关键是权力和施展能力的空间。
  虽然是一个秘密的谍报组织,但朱慈烺并不想把萧汉俊变成自己的私人组织,所以他才要把萧汉俊放在京营的编制之下,任京营军情司的首任照磨。
  明天一早朱慈烺会明天入宫,将设立军情司的想法告知父皇,如果崇祯帝不同意,他再想其他办法——军情司成立是大事,能瞒一天两天,但长期下去终究是瞒不过的,一旦事发,而他没有禀告崇祯帝而是私自成立军情司,就一定会遭到朝臣的非议,到时朝臣群体攻讦,一定会危及到他抚军京营的位置。
  为稳妥起见,他必须禀告崇祯帝。
  生死存亡之秋,他不能有任何的侥幸心理。
  丢了京营抚军的位置事小,失去了逆转历史的机会那就万死莫恕了。
  军情司组织结构、人员组成和培训、纪律章程、每月所需银两,都是两人讨论的话题。
  萧汉俊虽然是一介补丁,从没有在官方的谍报组织中担任过职务,但说起谍报的各项事务却是娓娓道来,不管朱慈烺问起什么问题,他都能毫无凝滞的回答,就好像他曾经有过几十年的谍报经验一样。
  或许这就是天才吧。
  军情司各项事务中最关键的就是人员组成。
  一个谍报组织有没有效率,能否忠实的执行国家的命令,以国家利益为第一,而不是被私人所掌控,以至于危害到国家,关键就在于人员的组成,这是朱慈烺在前世里就知道的道理。如果可能,他一定会一砖一瓦,一人一行的亲手将军情司建立,哪怕速度慢也没有关系,但五月开封之战在即,他没有精力和时间在自己并不熟悉的谍报行业里浪费,萧汉俊又确实是一个人才,所以他没有其他选择。
  除了已经派给萧汉俊的五个人,朱慈烺还会再派一个人给萧汉俊,那就是李若链。
  李若链原本是五品的都指挥使,这一次进到京营军情司,品级不变,但却是担任八品照磨的萧汉俊的副手。
  “李若链在锦衣卫十余年,不但武艺高强,而且有一定的谍报经验,本宫以为他做你的副手正是合适,军情司的一切事务皆由你主持和决断,李若链不干涉,他唯一的任务就是考核军情司人员的忠诚。”朱慈烺道。
第三百四十章
入职誓言
  “臣遵命。”
  有明一代,军中有监军太监,各地还有镇守太监,不管文武都处在皇帝亲信的监督之中。
  对太子派一个监督者在自己身边,萧汉俊一点都不意外,他脸色平静,没有任何的不满。朱慈烺也不怕他有不满,与其背地里悄悄监督萧汉俊,不若光明正大的在制度里监督——军情司这么重要的单位,如果他不派人监督,放任自流,萧汉俊反倒是要起疑心了。
  至于军情司的谍报人员都由萧汉俊在民间物色,朱慈烺不干涉,但每个新进人员都必须发入职誓言。
  “余志愿加入军情司,忠于大明,忠于民族,履行臣民职责,执行朝廷决定,严守军情司纪律,保守军情司的秘密,随时准备为朝廷和民族牺牲一切,永不背叛朝廷!如有违背,余亲身父母死于地下,尸骨不得安稳,生男为奴,生女为娼。”
  朱慈烺将写好的誓言交给萧汉俊。
  每一人进入军情司的人都得发誓。
  萧汉俊也不能例外。
  中高层由朱慈烺亲自监誓。
  下层由军情军纪检监督官李若链监誓。
  “是。”萧汉俊接过誓言,略略扫了一眼,眼角剧烈的跳动了一下,然后肃容拜伏:“臣明白了,臣今日就发誓。”
  于是,面对朱慈烺,萧汉俊郑重发誓。
  中国人不信科学,不畏律法,唯害怕鬼神和祸及后代,因此朱慈烺要加上后面的那一句。
  誓言完毕,朱慈烺和萧汉俊接着密谈。
  照萧汉俊的估算,军情司组建的首期经费需要四万两银子,以后每月还需要两万两,六个月之后大体可以掌握京畿内外的一举一动。如果要掌握全国,先期投入和后期供给都要成十倍的增加。
  朱慈烺听了咋舌,情报工作果然是贵啊,养一个军情司的投入差不多可以养一支十万大军了,不过军情司必须建立,花费再多也不惜。
  朱慈烺道:“不,军情司的重点不是京畿,京畿有锦衣卫,军情司只所以为军情司,关注的应该是军情,也就是河南,陕西和关外!”
  萧汉俊面色不变:“但京畿是天下之首,殿下你又身在京畿,如果连京畿都不能掌握,军情司又何以掌握天下?”
  “京畿当然要掌握,不过不是现在。眼下还有更急迫的事情在等着你们。”朱慈烺脸色严肃。
  萧汉俊拜伏:“请殿下吩咐。”
  “现在你有四件急迫的事情要做,第一,派人到河南,不惜一切代价掌握河南流贼的动向,最好能混入流贼军中,以为内应。”
  “第二,调查山西晋商,搜集他们叛国,同建虏人交易的具体证据。”
  “第三,在陕西秦王府安插一个能在秦王面前说上话的内应,不管是收买还是要挟,总之必须是一个被秦王信任,能左右秦王思想行动的人。”
  “第四,德胜门军营之事不能放松,要继续调查,如果建虏在京师有情报网,要不惜一切将之挖出来!”
  朱慈烺吩咐的四件事都是眼下急迫要做的。
  “遵命。”萧汉俊领命。
  如果换成其他人,一定会对朱慈烺调查山西晋商和在秦王府安插内应的事情感到奇怪,尤其是秦王府内应,大明亲王地位尊崇,一个远在陕西的秦王为什么会引起皇太子的注意?难道是秦王有什么不轨的事情被皇太子知道了吗?
  但萧汉俊问都不问,表情始终冷静。
  皇太子的命令他坚决执行就可以,原因他不必知道。
  这是一个合格情报官最基本的素质。
  “先拨你四万两银子,将这四件事情先做起来,但有短缺再向我请银。”朱慈烺道。
  萧汉俊领命而去。
  房间里静下来。
  朱慈烺静默不动。
  一个人影从屏风后面闪出来,跪在他面前。
  “你都听见了?”朱慈烺问。
  “是。”
  “你觉得,他会是一个合格的军情司照磨吗?”朱慈烺问。
  “臣不敢妄言,但臣会盯紧了,但使他有任何不轨的行为,臣必不会让他得逞。”
  朱慈烺点头:“去休息吧。”
  那人起身离开。
  子时了,得休息了。
  但朱慈烺却一点都不困,他盯着李若链离开的方向,脑子里闪过很多的事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3/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