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2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0/1227

  李晃摇头:“李总镇可以安排多少人?”
  刘泽清试探着问:“一百人够吗?”
  李晃叹口气:“怕是不够,王公公亲属众多,怕是最少也需要两千人。”
  “两千人?”
  刘泽清吃了一惊,两千人,那可是一支庞大的军队了,不知道王公公有多少的亲属,竟然需要这么多人的卫护?随即明白,王公公需要卫护的恐怕不是亲属,而是财宝,所以才需要这么多人。作为东厂提督太监,崇祯帝的心腹,王德化每年接受各地督抚的好处,最少也在万两以上,有一份庞大的家业,并不奇怪。
  如果是往常,有这么一个巴结东厂提督太监的机会,刘泽清一定会毫不犹豫的答应,但太子带天出征,兵部发下严令,要他必须保证运河沿线的安全,现在鲁南有“王俊”造反,虽然人数不多,战斗力不强,但时不时会骚扰运河,给山东当地官员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为保运河安全,刘泽清手下的兵丁沿着运河布置,能灵活调遣的兵马很少,满打满算也就一千人,何况还是去濮阳?因为他很难答应李晃的要求。
  刘泽清一脸为难。
  “怎么?刘总镇有难处?”李晃脸色立刻就阴冷。
  刘泽清不知该怎么回答。
  这时,门外响起急促的脚步声,一个人急匆匆的来到门前,压低声音:“总镇?总镇?”
  是李化鲸,不知道他听到了什么消息,以至于声音里的惊慌根本藏不住。
  刘泽清却像是见到了救星,歉意的向李晃躬身:“公公稍等,卑职去去就来。”
  李晃大度点头:“去吧。”
  刘泽清急步到了门口,拉门走出来,阴沉着脸问:“什么事?”
  “小刘将军没了,他带去的人,除了一个活口,其他人全部被临清营的人杀了……申氏已经进了京营的临清营。”李化鲸满脸冷汗的回答。
  “什么?”
  刘泽清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猛地上前,一把揪住李化鲸的胸口:“之榦怎么可能没了?你胡说什么?”
  刘之榦是他的侄儿,也是他最亲信的人,领着他的亲兵队,他几乎是当成了儿子在看待,听到刘之榦没了,他全身的血都往脑袋上涌,目光像是要吃人。
  不就是去处理一下妇人吗?怎么可能没了命?
  李化鲸吓的脸色煞白,声音都哆嗦了:“总镇,是真的,消息确实无误啊!”
  刘泽清啊的一声大叫,将李化鲸狠狠摔在地上,因为用力过猛,加上心力交脆,他踉跄的几乎站不住。
  他听到风声,说申氏想要告他的“状”,于是便派侄子刘之榦去处理,原以为轻轻松松的一件事,不想后来听到消息,申氏由不明人士保护,竟然是向临清京营而去了。
  谁都知道临清营是太子的兵,申氏进了临清营,就等于是受了太子的保护,他冒功杀良的事,不就要暴露了吗?
  而太子代天出征,不日就会到达临清,到时他要如何自辩?
  刘泽清这才紧张起来,于是给刘之榦下达了死命令,无论如何都不能让申氏进临清营,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她杀掉!
  刘之榦领命去了,但却迟迟没有消息传回,刘泽清隐隐感觉事情不妙,正想加派人手,李晃却来了,现在才知道,原来刘之榦已经死了,而那个申氏竟然是已经进了京营临清营!
  刘泽清的脑子嗡嗡嗡。怎么办?这可怎么办?
  “总镇,怎么办?快拿一个主意啊……”李化鲸爬起来,惊慌的问。作为幕僚的他本应该出谋划策,这时反倒是催促起刘泽清了,显然是已经乱了分寸。刘之榦等人居然全被临清营的人杀了,由此可知临清营的坚决。而临清营的背后就是太子,一旦闹到太子面前,必然难以善了,李化鲸不由不心惊。
  “慌什么?”
  刘泽清反倒是冷静了。
  因为他想到了堂中的李晃。
  大明朝太监位置独特,朝里朝外的影响,甚至是超过了内阁,当今东厂提督王德化又是崇祯帝最信任的人,眼下王德化又有事相求,说不得会帮这个忙。刘泽清拿定主意,对李化鲸冷冷道:“本将自有主张,你先滚下去!”
  说完,转身返回后堂,小心翼翼的关上门,回到李晃面前,不等李晃问,他就噗通一声的跪在了李晃面前,双手撑地,悲戚道:“公公救我啊!”
  李晃“大吃一惊”的站了起来:“这是什么意思?”
  “有奸人陷害卑职,并且已经进了京营临清分营,求公公为卑职做主,不然卑职性命难保啊……”刘泽清连连叩首。
  李晃冷冷问:“到底怎么回事?”
  刘泽清倒也不敢隐瞒,如实说出,最后干嚎的哭道:“请公公救我,冒功之事当初实在是迫不得已,但卑职绝没有杀良,公公明鉴啊。”
  能在宫里混出来的都是人精,撒谎没有意义,何况还是东厂的掌刑太监?
  即便如此,刘泽清还是稍有隐藏。
  李晃心中冷笑,真是一个狡诈之徒,事到如今了,居然还在狡辩!不过这都是小枝小节,他要的是刘泽清的俯首听命。于是李晃重新坐回椅子里,冷冷道:“李总镇,事关太子,咱家怕是帮不了你啊。”
  “公公……”刘泽清膝行向前,一把保住李晃的小腿:“求公公大恩大德,给卑职想一个办法,就算是做牛做马,卑职也报答公公。”
  “临清营是太子的兵,那妇人既然已经进了临清营,怕是太子也已经知道了,这天上地下再也没有人能救你了。”李晃说的决绝。
  但刘泽清却从他的语气里听出了希望,用力叩首:“求公公救我,我一定报答公公恩德啊。”
  李晃皱着眉头:“不是咱家不帮你,只是咱们这位太子殿下实在不是一般人啊,原京营右掖营主将徐卫良你听过吧?神机营主将阳武侯薛濂,你听过吧?被杖毙的炮营千户薛真你听过吧?京师校场上的一百个人头你听过吧?但凡有罪者,只有落到他手中,就绝对不会有好下场。咱家如果帮了你,一旦被太子殿下知道,咱家也罪责难逃啊……”
  “请公公放心,只要公公帮我,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除此之外再不会有第三个人知道!”刘泽清发誓道。
  李晃不着急,手指轻轻叩动桌面,沉吟着,像是在思索:“如果咱家帮了你,王公公的事,你能完成吗?”
  “绝对完成!卑职立刻调两千,不,调三千兵马卫护王公公的家人。”刘泽清连连答应。
  见差不多了,李晃微微点头:“既如此,咱家就冒险帮你一次,就是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听咱家的?”
第四百六十九章
临清兵乱(1)
  崇祯十五年五月二十九,大明皇太子朱慈烺统帅两万余人的京营大军抵达山东临清。
  在现代历史上,临清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但在明清,在京杭大运河繁荣昌盛,供给北方粮米的时期,作为运河枢纽,临清可是一个足以影响天下的大地方,有名的临清钞关就位在会通河旁,是朝廷设于运河督理漕运税收的直属机构。此番到临清来,除了接收军粮,检阅临清分营的兵马,朱慈烺另一个目的就是想要实地查看“厘金税”在临清的征收情况。
  临清城不大,但是尽繁华,人口众多,太子代天出征,将要路过临清的消息,昨天就已经传了开来,今天所有百姓都涌到了城门口,只为了一睹大明皇太子的风采。
  “来了来了……”
  当官道上有马队出现时,百姓们都兴奋了起来。
  站在官道前方的临清文武官员一个个都紧张起来,伸长了脖子向前看。文官以山东巡抚王永吉为首,武将当然是以山东总兵刘泽清为第一。不过两人心情却完全不一样,因为有“京营分营”这条线,王永吉早早地就和太子搭上了关系,平常一有机会都带人带粮米到“京营分营”去慰问,几次三番下来,不但和参将董琦混熟了,隐隐地好像也摸到了太子的门路,此番太子代天出征,经过山东,他自认是“简在帝心”的好机会,如果能给太子殿下留一个好印象,一旦太子登基,他前途不可限量。因此他充满了憧憬。
  相比于王永吉的兴奋,总兵刘泽清心中却是无比惶恐。
  虽然李晃公公教了他一个办法,但直到现在他都还有点犹豫,不知道应不应该继续?不过事到临头,他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咬牙赌一把了。眼尾的余光看向站在自己身后不远处的临清营参将董琦,刘泽清恨的牙根直痒痒——这混蛋,不但杀了我侄子,见了我还跟没事人一样,真是可恶。若是有机会,一定要将他碎尸万段!
  “太子殿下来了……”
  就在刘泽清恍惚出神之时,身后城门口的百姓忽然掀起一阵欢呼。
  他一抬头,就看见了那一面代天出征的大纛。
  代天出征,如朕亲临啊。
  大纛之下,无数甲士护卫之中,一个身披银甲的小小人儿正骑着一匹浑黑的骏马,徐徐而来。
  “臣山东巡抚王永吉,布政使邱祖德,巡按御史……总兵刘泽清等叩见太子殿下……”
  待太子的马队到了面前,左右一分,太子甩缰缓马而出之时,山东的文武百官呼啦啦全都跪下了。
  文贵武贱,因此刘泽清等武将的名字在文官后面。
  而在所有名字中,朱慈烺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
  参将董琦。
  董琦站在刘泽清后方不远,和众人一起叩拜太子。
  铁甲在身,一把黑亮的大胡子,精神抖擞,见到太子时,方正脸庞上满是激动。一别三个月,虽然一直有书信往来,但今日他终于是见到太子本人了。
  远远地,朱慈烺也已经看到了董琦,于是微笑的点了一下头。
  董琦脸上的激动更多。
  等山东的文武百官报完名号,跪伏在地,朱慈烺不说话,只静静看着这些人。
  王永吉,刘泽清,邱祖德,在明末清初的这段历史中,都留下了一笔。
  崇祯十七年,甲申之变时,王永吉是蓟辽总督,掌着北部边疆,引清兵入关,并非是吴三桂一人的决策,王永吉也参与很深,只不过后来清军入关以后,王永吉见清军所作所为,和他们当初约定的完全不同,为了避免恶名,他就一股脑全推到吴三桂的身上了。
  王永吉也是乾隆钦定的贰臣之一。
  王永吉是一个墙头草,除了没有气节之外,其本人倒没有什么恶迹。不论做山东巡抚,还是后来的蓟辽总督,都是中规中矩。这样的人用对了地方,有贤臣的可能。
  邱祖德则是一名刚烈不屈的忠臣,兵败被建虏俘虏后,不屈,被磔死
  和邱祖德、王永吉相比,刘泽清就是臭名昭著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0/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