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3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9/1227

  左良玉动容了。
  刚才他只是眼中有泪,身躯却不动,现在他身躯微微地在颤抖。当年得知消息,他当场就晕死了过去,谁能想到,他在前方杀敌,后方的家人竟然被乱兵灭门?怒发冲冠之后,他带兵返回许州,将作乱的乱兵大卸八块。但无论怎么泄恨,他死去的家人都不可能再回来了,除了一个独子左梦庚,放眼望去,这天地之间竟然再没有他的亲人。
  人至中年,举家尽灭,这种伤痛无须经受,想想便知其痛。虽然左良玉后来又讨了小妾,但他却始终无法忘记惨死的发妻。这些年驻守襄阳,账下将士阖家欢乐,歌舞升平之际,左良玉孑然独坐,心中的悲凉不问可知。
  当年事发之后,朝廷有慰藉,河南巡抚常道立也向他表示过歉意。
  但谁的道歉也比不上皇太子。
  左良玉颤抖的一时说不出话。
  “陛下已经下诏,追封尊妇人为一品诰命夫人,圣旨不日可到。”朱慈烺道。
  听到此言,左良玉终于可以说出话了:“……谢陛下。”一时泪流满面,为的不是一个诰命夫人的名义,而是朝廷终于不再是那个冷冰冰、高高在上、令人无法靠近,心生恐惧的所在,而是有了一丝温情。
  一切的改变当然都是因为太子,不然以崇祯陛下和内阁诸臣的脾性,才想不起来册封他死去的夫人为诰命呢。
  左良玉定神拭泪,抱拳再向太子深躬:“陛下天恩,殿下的厚爱,臣铭感五内,永记于心,非粉身碎骨不足以报答!”
  朱慈烺温言安慰。
  左良玉对开封之战极其重要,现阶段,他必须用尽一切办法和手段将其拉拢住。
  这时,有一行人从营门里急匆匆地走了出来,都是官袍的文臣,为首一人穿着青色袍服,却是兵部职方司郎中马绍愉。此次出京,太子带来了左良玉等军积欠的半年军饷,马绍愉作为兵部的发饷负责人,也随大军一起前来。
  见马绍愉出现,朱慈烺知道,给左良玉的饷银应该是拉到了,而和左良玉“交心”的谈话也进行得差不多了,于是就向马绍愉招手。
  马绍愉上前参见。
  七十万两军饷,只左良玉部就有将近五十万两。此时五十万两银子已经拉到了左营中心的大校场上,只等太子殿下和左良玉到场,就可以发饷了。在马绍愉报告的过程中,朱慈烺清楚的看见,旁边的左营将士都面露喜色。
  朱慈烺点头:“好,那就开始吧。”
  迈步返回左营。
  发饷这样的事情,本不用他亲临,照规制,由兵部官员监理就可以,但朱慈烺却不愿意放弃这个笼络军心的机会,他要让所有将士都知道,饷银是朝廷,而不是左良玉发下来的。虽然这个事实大家都知道,但饷银从左良玉手里领,底下的士兵潜意识就有一种我是左良玉的兵、需听左帅命令的错误觉悟。
  “发饷了~~~”
  欢呼之声从左良玉大营一直蔓延到虎大威的大营,所有将士都是兴奋。
  不是一个个发饷,而是兵部官员念号,千总把总整体领取。
  每个千总领完饷银都会向北喊一声:“谢陛下隆恩。”
  和京营吃空饷不同,左良玉营中的兵马超过了朝廷准予的员额,两万五千人的军饷,却养了将近十万兵马,左良玉军纪不章也就不奇怪了。但十万人马,精锐不过一万人,其他的九万人完全就是左良玉拉来造声势的,照朱慈烺的标准,大部分都应该裁撤,左良玉保留三万人马正合适,不过现在是战时,还要借助左良玉的力量,私自扩军的问题朱慈烺只当没看见。
  “昆山将军以为,开封之战我军应该如何谋划?”离开左营前,朱慈烺问。
  左良玉抱拳:“但听殿下命令!”
  朱慈烺笑:“说了,本宫不是固执的文官,我希望能听到将军的真知灼见。”
  左良玉犹豫了一下:“臣以为,虽然我军收复了陈州和归德,但流贼有五十万,气势正盛,短时间之内还是不宜正面迎其锋芒,因此向开封进军不宜着急,应徐徐缓进。有我大军在后,流贼必也不敢全力攻城。”
  朱慈烺微微点头,左良玉对军情看的还是很准的,于是再问:“如果进军,将军以为,我军应该如何展开?”
  “抢夺朱仙镇,和开封守军形成犄角之势,夹击城下的流贼。”没有犹豫,左良玉直接回答,显然他仔细思考过这个问题。
  朱慈烺微笑点头,上马离开。
  左良玉躬身送别,直到太子走远了,他方才直起身来,望着太子远去的身影,表情复杂而怪异。
  比之刚才的激动,左良玉现在已经冷静了许多。
  回到帐中,还没有来得及脱下甲胄,就见一年轻将领兴冲冲地跑了进来:“父亲,兵部多给了咱两万饷银,听马绍愉说,是太子殿下从他军营军饷中挪出来的。”
  原来他的独子左梦庚。
  左良玉示意其他人都出去,然后将头盔挂了,面色冷冷地扫了儿子一眼:“你以为这是好事?”
  左梦庚愣住了,一时不敢说了。
  左良玉暗暗摇头,他这个儿子,要胆没胆,要谋没谋,说是草包也不为过,若不是只此一子,他断不会让左梦庚从军。
  “愚儿啊,那是给咱左营的买命银啊。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这次在开封,咱们不拼命也不行了。”左良玉轻声叹。毕竟是自己儿子,虽然不成器,但还是要教导解释。
  “为何?”左梦庚倒也不傻:“因为他是太子吗?”
  左良玉点头:“只是其一,以往咱们出战不出力,可以用粮饷做借口,督抚也拿咱们没办法,但今日粮饷充足,太子又亲自领军,还多给了两万,咱们还有什么借口呢?今天这么一转悠,咱营中的虚实都被他瞧了一个七七八八,刚才对为父一番话,更是恩威并济、软硬兼施,我左营如果还想立足,为父我还想要保留忠义的名声,开封之战就非是拼命不可!”
  左梦庚明白了,抱拳:“父亲勿忧,我左营十万人,击破流贼不是问题。”
  左良玉摇头:“李自成可不是张献忠,他手下的也不是十一年以前的乌合之众了,郾城你也看到了,如果不是汪乔年从陕西杀出,替咱们吸引了火力,我左营能否从郾城全身而退,还是一个未知呢。”
  “父亲的意思是……”左梦庚又有点不解了。
  “仗要打,命要拼,但心眼也要留。”左良玉道:“胜了咱们要抢功,败了咱们也要第一个撤退,绝不能有任何犹豫!哪怕他是太子,也不能拉着咱左营十万大军一起陪葬!”
第四百八十九章
颜灵素
  从左营出来,朱慈烺又去了虎大威杨文岳丁启睿等人的兵营,因为发饷,每个营都是士气高昂,见到太子,都高呼殿下。官兵士气高涨,虎大威更是再一次的请为先锋,朱慈烺却不答应,只令各军严加操练。虎大威又向吴甡请战,吴甡摇头不语。
  一番巡视归来,回到中军大帐时,已经是中午时分。朱慈烺饿的前胸贴后背,正要大口朵颐,一名三缕长须,相貌甚是潇洒的中年文士迈步走进来,躬身行礼,却是军情司照磨萧汉俊。
  刘泽清事件之后,萧汉俊在临清多留了三天,想要找到东厂参与的证据,但一无所获,开封战事告急,只能先放下临清之事,急急来到河南。在太子大军收复归德之前,萧汉俊就已经潜到了归德附近,而在朝廷大军进入归德之后,他立刻开始在城中搜捕闯营留下的线人。
  官军和流贼交战多年,情报战始终处于下风。流贼细作常常扮成灾民,混到城中,以为流贼的内应,甚至不等流贼大军杀到,就可以为流贼打开城门。官军从各处经过,行迹也往往会被流贼掌握,相反,官军却不知道流贼主力究竟在何方?究其原因,乃是因为流贼作战灵活,对细作极为重视,官军的重视却不够。
  朱慈烺是穿越者,深知情报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知道闯营的情报负责人是李岩之后,他对中原情报就更是重视了——开封之战要想取得胜利,情报之战必须先取得胜利。
  “殿下,流贼潜伏在城中的三名细作都已经被抓到,城外四十里王家村的联络点也被捣毁,一共抓获九名流贼细作。不过经过拷问,都是一些底层人物,并不知晓什么机密。”萧汉俊道。
  朱慈烺点头,对萧汉俊的工作表示赞许,令田守信取来笔墨,他刷刷地在案上写了一封信,盖上自己的章,令田守信用蜡丸封好了,交给萧汉俊:“从中选出一个机灵可靠之人,令他将这封信交给他们的头领李岩。其他人,全部斩首。”
  “是。”
  萧汉俊不动声色,心知太子殿下还是存了想要收服李岩之心,算上这一次,太子殿下已经给李岩写了三封亲笔书信了,但李岩始终没有回信,即便知道自己老婆红娘子在朝廷手中,却依然不改为闯贼尽忠尽责之心。流贼从商丘撤退前一天,萧汉俊派往城中的一个细作被李岩发现,枭首,悬于城楼之上。李岩对官军一点都没有客气,在萧汉俊看来,李岩是闯贼的死党,太子想要收服他有点不切实际,再者,他也并不觉得李岩有什么大才。
  萧汉俊走后,朱慈烺饱餐了一顿,放下碗筷想要休息时,忽然想起另一件重要的事情,急忙吩咐田守信。
  “民女颜灵素拜见殿下。”
  归德同知颜则孔确有一子一女,女儿叫颜灵素,儿子叫颜庭壁。经过一夜的休息,此时颜灵素已经梳洗干净,静静地跪在朱慈烺面前,头上带着孝,白色的衣裙一尘不染,身影柔和而沉静。
  朱慈烺怜惜的点头:“起来吧。”
  “谢殿下。”
  颜灵素起身,但却不敢看太子,只静静地站立。午后的阳光撒在大帐里,映着她肌肤雪白,相貌清秀,嘴角还带着浅浅的酒窝。
  朱慈烺问她一些事情,她低声细语的回答。
  原来颜庭壁并不是她的亲弟弟,她母亲是颜则孔的正房,但因为生不出男孩,所以就为颜则孔张罗着娶了一房侧室,生出了颜庭壁。在城破之时,侧室扔下了儿子,两位颜夫人一起上吊。
  朱慈烺暗暗感叹,以往只是听说,他今日算是第一次见识到一个中国传统士大夫家庭的忠烈传承,生不出儿子的正房,为丈夫娶了侧室,城破之时,两位夫人陪同丈夫殉国,正房的女儿护着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逃亡,以为家族保留最后的血脉。
  “谁教你女扮男装的?”朱慈烺问。
  “是民女自己。”
  朱慈烺点头,十四岁的年纪,遭逢大乱,却也能处变不惊的想到女扮男装,商丘三月初被流贼攻陷,现在已经是六月下旬,这三个月的时间,颜家姐弟两人一定是担惊受怕,受尽了辛苦。颜灵素身形虽瘦弱,但却保护着弟弟,成功躲过了此难。
  这宁静柔和的小女生,令朱慈烺肃然起敬。
  “你家籍贯是哪里的?家中可还有什么人吗?”朱慈烺问。
  “我家是长沙府的,家中三代单传,爷爷奶奶都已去世。”颜灵素声音有点悲,但强忍着。
  “那你家有什么亲属吗?”
  颜灵素想了一下,柔声答:“我弟弟的舅舅在开封……”
  朱慈烺点头:“好,等开封战事结束之后,我派人送你到开封,你看可好?”
  颜灵素噗通跪倒,在地上一个劲地磕头:“谢殿下,灵素就是做牛做马,也报答殿下的恩情。”
  ……
  朝廷大军收复归德,所有人都认为,大军很快就会向开封开拔,以解开封之围。没想到代天出征的太子却一点都不着急,发完众军的欠饷之后,连续几次的军议,都是督促众将整顿军纪,操练兵马,又派了一些教官到杨文岳的车营,纠正他们鸟铳使用中的一些错误,对解围开封之事却提也不提。
  每日清晨,太子准时带着田守信佟定方,在几十个武襄左卫的护卫下,到各营之中巡视,一直到黄昏,才会返回中军大帐。
  以往督抚带兵出征,如丁启睿杨文岳,虽然也会要求各军勤加操练,但却很少像太子这样,亲力亲为的到各营巡视,而且一刻也不停,二十万官军,几乎人人每天都能看到太子的马队,有时在左营,有时在虎大威营,有时又跑到了方国安营。太子亲临,各营无法偷懒,为了讨太子欢心,各营都使出浑身的解数,拿出十二分的精力,在操练场上奋力操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9/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