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4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0/1227

  高起潜是监军,地位最尊,但照朝廷规制,他只可以“监”。并没有权力干涉军政事务,真正的一把手还是辽东督师。
  辽东督师范志完清清嗓子,首先发言。
  不得不说,范志完的口才相当了得,从宁远的守卫到遏制建虏的进攻,将建虏封死在辽东,说得头头是道,也怪不得能忽悠了崇祯帝,坐稳这辽东督师的位置。
  但其观点却非常的陈旧,总结起来就三句话。
  筑城,筑城,再筑城。
  听范志完的意思,他恨不得将宁远修建成一座超过京师的超级大城池,以遏制建虏的攻击。
  就口才而言,范志完确有其先祖范仲淹的风采,只可惜啊,书生用兵,历来都是想当然,不说现在朝廷财力困窘,就是万历天启时,也不能任由范志完在辽东这么浪费。
  何况筑城的战术已经证明是错误的,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辽东的困境,大明修筑的锦州城,不可谓不坚固,但却依然落入了建虏之手,而且还搭上了九边的精锐。宁远城修建的再坚固又如何?如果建虏故技重施,派兵截断宁远和山海关的道路,挖掘壕沟,岂不又是一次松锦之败?
  当然了,宁远比锦州稍好一点的是靠海近,有觉华岛的港口,转运军粮比锦州更方便,但松锦之战后,松山杏山锦州全部落入敌手,宁远孤悬关外,已经变成了一座孤城,最重要的是,大明在辽东已经完全处于劣势,短时间之内,不可能在辽东发起攻势,也因此,宁远就失去了作为战争桥头堡,逐步向前推进的意义。
  比起宁远每年损耗的钱粮,宁远的存在除了能维护崇祯帝和大明朝的面子,朱慈烺实在是想不出其他的益处。
  战争绝非只是修建要塞、战阵厮杀这么简单,还涉及到天文,地理、粮草、士气、战机等一系列复杂、而且时时都会发生变化的条件和问题,单凭主观愿望,只想筑城,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
  范志完说话间,辽东巡抚黎玉田捻着胡须,微微点头,看来他对上司的想法还是相当赞同的。
  朱慈烺暗暗摇头,范志完和黎玉田都是循规蹈矩的寻常官吏,没有什么过人的见识,黎玉田也就罢了,范志完在辽东督师的任上已经快一年了,又亲眼目睹的松锦之战的败兵,但却依然没有痛定思痛,反而走火入魔,一心一意的想要扩建宁远城,试图用坚城和大炮维持辽东局势,却不想大明朝廷的财政困窘。身为督师,目光太过短浅,只看宁远一城一地,实在是令人失望。
  也因此,朱慈烺撤换范志完的心志,就更加坚定了。
  范志完终于说完了,向太子深深一鞠。
  官场惯例,此时上司应该勉励一番,但朱慈烺身为太子,却不鸟官场惯例,他脸色冷冷地什么也不说,目光看向黎玉田:“抚台有什么高见?”
  范志完脸色微微尴尬,他意识到自己的意见不受太子重视,不过他心中认为的原因并非是自己的“筑城之策”不对,而是有人在太子面前进了“谗言”。两个嫌疑人,一是兵部职方司郎中马绍愉,另一个是蓟州总兵佟瀚邦,松山杏山撤退时,他和这两人有点不愉快,而听说这两人都颇受太子重用,所以一定是这两人心有不满,在太子面前挟私报复,说了他的坏话。
  黎玉田倒也聪明,见范志完碰了软钉子,接下来他的发言就小心谨慎多了,虽然也把“筑城之策”当成守卫辽东的唯一良方,但声调却明显降低了许多。
  督师和巡抚之后,几个兵备道也陆续发言,但基本都还是延续范志完的调子,筑城再筑城——不能怪他们,松锦之战后,将弱兵疲,要坚守宁远,除了筑城,实在是没有其他的好办法。这也是保住他们性命和乌纱帽的唯一办法。
  朱慈烺不动声色的静听,眼角的余光扫了一眼高起潜,发现高起潜正襟危坐,毫无意见,于是又看向了吴三桂。
  在座的众人中,基本全是庸才,不知道吴三桂这个大汉奸,是否会有高明的想法?
  吴三桂全身甲胄,腰杆笔挺,标准的武人坐姿,无论范志完还是黎玉田发言,他都一句不吭,脸上表情肃重而庄然,一副忠臣良将的模样。大明以文制武,像太子亲临这样的大型军议,除非是太子询问,或者是上级文官允许,否则武将是不宜主动发言的,这一点,吴三桂遵守的很是严谨。
  终于,文官们讲完了,朱慈烺微微而笑,目光看向文官之后的吴三桂,淡淡问:“吴总镇久历边事,不知对眼下的局势有什么看法?”
  太子的点名,令吴三桂有点意外,他急忙起身,抱拳,恭恭敬敬地躬身:“回殿下,臣一介武夫,不通文墨,辽东大计,不敢妄言。但朝廷定下大计,臣必督帅兵马,拼死向前……”
  听到此,朱慈烺忽然又明白了一个吴三桂年纪轻轻,就能成为宁远总兵的原因了——以吴三桂的见识,应该已经认识到了困守宁远孤城的一些弊端,历史上,崇祯十六年时,吴三桂上疏请求内迁,认为宁远已经不可守,那应该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早有认识。
  但吴三桂此时却在“装憨”。
  原因很简单,两个上司的发言在前,如果他吴三桂提出不同的意见,岂不是打范志完和黎玉田的脸?所以他只能推脱。
  腹藏机心,一心一意的练兵、带兵,不给上级找麻烦,这样的下属,谁不喜欢?
  吴三桂不想说,朱慈烺也不强求,微微点头,算是结束了这个话题。而经过这番讨论,他对辽东文武百官的心思和才行,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接着进入第二个话题,也是今晚军议的主题,
  和第一个话题不同,第二个话题朱慈烺完全主导。
  坚壁清野,严守关隘,调吴三桂和马科两位总兵,统帅两地精锐骑兵入关,以抵御建虏即将到来的入塞。
  宁远的吴三桂抽两千名骑兵,山海关的马科出一千五百骑兵,一共抽调三千五百人。
  范志完和黎玉田听了微微变色。
  照过往的例子,只要建虏入塞,关宁铁骑都会入关救援的。朱慈烺这一次等于是提前动用,但范志完和黎玉田却是眼有忧虑,吴三桂和马科分别是宁远和山海关的主将,一旦调他们入关,两地军心,很有可能会出现动摇,如果建虏趁机来攻,岂不是大事不妙?
  不止他们,朝廷也会有此种忧虑,也因为如此,朱慈烺才只计划动用骑兵,步兵一个不动,宁远现在步兵连正兵带辅兵,一共有两万人左右,山海关有一万多人,吴三桂和马科虽然不在,但副将参将都在,又有范志完和黎玉田的坐镇,两地应该足以自保。
  只要能坚守宁远和山海关,令建虏无机可乘,范志完和黎玉田就算是立功,关内抵御建虏之事,不需要他们过多的参与。
第六百一十四章
出征日
  太子的命令让范志完和黎玉田微微吃惊,范志完急速的瞟了一眼监军太监高起潜。
  高起潜低着头,默不作声。
  如果是一般的督抚想要调用山海关和宁远的兵马,根本不用范志完说话,作为监军太监的高起潜第一个就会跳起来反对——他是监军,不经过他的同意就想要调他的兵,怎么可能?
  但面对太子,他却不敢站出来直接反对,不止是因为太子衔有圣命,更因为太子就是未来的皇帝啊,而太监的命运永远是和皇帝绑在一起的,得罪了皇帝,他焉能有活路?
  不能直接反对,但意见还是要提一下的。不然吴三桂和马科都走了,一旦两地出了事情,责任又算谁的呢?
  所以高起潜微微地挑动了一下眉毛,给了范志完一个暗示,又瞟了一眼吴三桂。
  他和范志完两人在辽东搭伙快一年了,彼此已有相当的了解,范志完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知道太子刚才所说并非是圣命,乃是太子自作主张。既然是太子自己的主张,那么,未必就不能争一下。
  于是,范志完向太子拱手:“殿下,建虏入塞,历来都是飘忽不定,有时是长城边关,有时是宁远,虏酋黄太吉又一向狡诈,声东击西极其擅长,对于宁远,也不可不防啊。”
  范志完和高起潜的眼色交流虽然很是隐蔽,但却没有瞒过朱慈烺的眼睛,心知这两人私心作祟,不想放人,完全没有为大局着想的观念,实在是可恶!
  心中怒,脸上却不动声色,微微笑道:“督师放心,本宫有确切的情报来源。建虏不会攻打宁远的。再者,本宫抽调的只是骑兵,步兵一个不动,对宁远防守影响极小。退一步讲,就算建虏真的攻打宁远,以宁远坚城,坚持三个月应该不成问题吧,到时春暖花开,气温升高,建虏入塞的兵马,自然就会撤退,督师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说到最后,声音渐渐冰冷。
  范志完感觉到了皇太子的不满,额头刷的一下就冒出了细密的冷汗,见代表圣命的监军高起潜没有再继续反对的意思,急忙就坡下驴,拱手道:“臣明白了。臣这就是去准备!”
  原本,范志完想要提出一个折中,骑兵可以跟太子入关,但两地的总兵,吴三桂和马科是不是可以留下,改以副将代之呢?最起码,是不是可以将吴三桂留在宁远呢?
  但刚说了前半句,太子严厉的目光就扫了回来,高起潜又没有反应,吓得他把冲到嘴里的后半句话,硬生生地又咽了回去。
  范志完缩了,黎玉田自也不敢多言。
  吴三桂和马科起身听令。
  刚才高起潜也给吴三桂使眼色了,但吴三桂却假装没看见,所以说吴三桂是一个聪明人啊:你们上头的事情,我当武将的绝不参合,何况还是反对太子?
  “黎抚台,建虏入塞之时,一定会派出少部分的兵马在宁远边界骚扰,不过不用担心,他们不会攻击,只是为了牵制我宁远守军。不管建虏如何表演,你只需坚守城池就可以。等到建虏退兵,就算你立了功。”军议结束前,朱慈烺最后道。
  黎玉田拱手称是。
  “都回去准备吧,明日一早,本宫就要离开山海关。”朱慈烺道。
  “是。”
  军议结束,众人起身行礼,鱼贯离开。
  “高公公留步。”朱慈烺淡淡。
  高起潜急忙停步,向朱慈烺行礼。
  “高公公坐吧。”朱慈烺面带微笑:“不知秦皇岛之地怎么样?”
  “天赐之地,天赐之地啊~~”因为知道秦皇岛修建军港是太子提出来的政见,所以高起潜对秦皇岛大加赞誉,弓着腰,白白胖胖的圆脸上满满地都是笑,眼睛眯成一条线,完全就是一个忠仆的样子。
  朱慈烺静静听着,原本他想要去一趟秦皇岛,实地了解,但建虏入塞迫在眉睫,时间紧迫,容不得他到秦皇岛绕道,这一次是没机会了,只能等下次了。从高起潜的口中,他知道了秦皇岛的大致情况。和前世里秦皇岛是一个著名的旅游城市不同,现在的秦皇岛还一片蛮荒,周边几乎没有什么居民,正适合拿来做军港。
  因为是皇帝和太子交办的事情,银两又充足,所以工部和兵部都不敢怠慢,现在两部一共七八个官员已经进驻秦皇岛,开始勘测、试水、丈量,进行码头修建的前期准备工作,但要真正开工建设,最早也在明年春天了。
  “高公公辛苦了。”听高起潜讲完,朱慈烺微微而笑。
  “奴婢不敢,为陛下做事,乃是奴婢的本分。”高起潜躬身。
  “秦皇岛的修建,不止关系我大明水师,更关系到辽东战事的成败,但工部和兵部那帮人,是否真的能恪尽职守的为朝廷办事,本宫心里却是有怀疑的,如果没有一个得力的人盯着他们,怕是会误事啊~~”朱慈烺轻轻叹。
  高起潜急忙拱手:“殿下放心,奴婢会派人盯着他们,但使他们有丝毫懈怠,奴婢绝不饶他们!”
  “工部和兵部的官员都是老油子,寻常人可盯不住他们……”朱慈烺淡淡。
  高起潜眉角一跳,心说怎么地,难道太子的意思,是要我亲自去盯吗?可码头还没有开工呢。
  他甚为狡猾,立刻低头不说话了。
  但朱慈烺却不放过他,盯着他,缓缓道:“除非高公公亲自去……”
  高起潜急忙跪倒:“奴婢本可以去盯,但奴婢担着山海关的担子呢,奴婢推荐……”
  太子却打断他的话:“既然高公公主动请缨,本宫没有不答应的道理,本宫会向陛下上疏,说明高公公的忠心,陛下知道了,一定会很欣慰的……”
  高起潜哑口无言,眼睛里却都是苦色。
  秦皇岛尚未开发,还是一片荒郊野岭,不要说吃的,就连基本的住宿都没有,而且风大浪急,十分的辛苦,他在秦皇岛转了一圈,连夜都没有过,就直接返回山海关,想不到现在竟然要常驻秦皇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0/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