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4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3/1227

  但就在这一刻,在正红旗重甲骑兵不住落马之时,宁完我忽然“觉悟”了。
  “主子,明军火枪厉害,硬冲是冲不过去的,令噶达浑回来,我们和伊拜会和,往南面杀!”
  宁完我把目光从战场上收回来,低声向满达海建议。
  作为一个通晓政事和军事的老汉奸,他清楚意识到了险境的临近,今日所见的明军,和他印象中的明军截然不同,不但火器犀利,而且甲胄齐全,不慌不忙,面对建虏铁骑的冲击,竟然有巍然不动的气势。
  满达海已经没主意了,点头:“好,那就令噶达浑回来……”
  就在此时,明军此起彼伏的鸟铳声忽然停住了。远望去,笼罩在明军盾阵上空的硝烟正随着北风飘荡。
  前方忽然响起一片惊呼。
  接着,三百多个正红旗骑兵从前方败退而回,大哭:“主子不好了,噶达浑阵亡了!”
  冲阵一千人,只回来三百多人。
  “什么?”满达海脸色惨白,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拨马上前,正看到被正红旗骑兵拼命抢回的,搭在一匹黑色战马上的噶达浑的尸体。看到那熟悉的盔甲和身形,特别是后背的那个大血洞,满达海身子一晃,差点从马上栽下来。
  噶达浑可是我正红旗的勇将啊,怎么可能……
  “主子莫要着急~~”宁完我急忙扶住满达海,咬牙道:“伊拜还在,我们和他合兵一处,一定能从这里杀出去!”
  满达海正要回答,就听见马蹄急促,一大队的蒙古从前方退了回来。四千多蒙古兵,现在退回来的连一千人都不到,一个个都是脸色惊恐,恍如刚从地狱之中逃出来的惊弓之鸟。
  “我们伊拜主子,在山上战死了……”有蒙古兵大哭。
  “啊?”
  这一次,连宁完我都无法掩饰脸上的惊慌和恐惧了,不过他仍然竭力控制情绪,大声进言道:“主子莫要慌,我们可以想办法渡河,最重要的是,我大清主力还在,奉命大将军得到消息,一定会派大军来救我们的!”
  满达海满头冷汗的不说话,只看向潮白河的对岸。
  和刚才不同,不知道什么时候,在潮白河的对岸,出现了一股明军,人数并不多,只五百六人,此时正沿河巡视,八旗骑兵九成九都不会游泳,一人深的河水,趟下去必死无疑,即便是能找到浮木之类的渡河工具,泗水过河,等到了河岸边,迎接他们的,也必然是明军的刀枪剑戟。
  所以,渡河没有生机。
  那么好像就只剩下固守待援的一个选择了。
  但明军大炮却一直在轰鸣,每一声炮响,都意味着八旗勇士的伤亡,身边没有一寸土地是安全的,没有城墙,也没有遮挡物,没有“固”,又怎么能待援呢?
  “往山上杀!”满达海抬起头,红着眼珠子,困兽犹斗的吼道:“我大清勇士天下无敌,山上的明军虽然多,但未必能拦住我们!”
  宁完我摇头:“明军诡计多端,做了这个局,绝对不会留给我们上山脱困的机会。我料山上必有陷阱。不然伊拜也不会轻易阵亡。再者,我大清勇士是重甲,仰攻徒耗体力,脱去甲胄,又难以抵抗明军的箭矢和鸟铳,所以主子,没有其他办法了,只能回河边固守!这里距离怀柔不过二十余里,相信奉命大将军此时已经得到了消息,他一定会来救我们的!”
  然后不管满达海同意不同意,冲他身边的白甲兵吼道:“愣住干什么?还不快保护主子撤到河边,下马固守!”
  满达海身边的牙巴喇白甲兵们相互一看,知道宁完我所说是唯一办法,不能上山,不能下河,那就只能固守待援了。于是轰然一声答应,护卫着满达海撤到河边,下马结阵,将满达海护卫在中间,用战马或者是战马的尸体当成是抵御明军炮火的屏障。残余的蒙古兵也加入其中,一起负隅顽抗。
  ……
  半山腰。
  朱慈烺放下千里镜,微微松口气:“看来建虏是想要固守待援了。”
  吴甡抚掌笑道:“垂死挣扎,于事无补。”
  他和太子都担心建虏骑兵会继续猛冲杨轩队的防线,虽然杨轩队火器犀利,但建虏骑兵的冲击力道却也是相当猛烈,如果满达海孤注一掷,带领所有的白甲兵拼力冲击,杨轩就算能守住,怕也是要伤亡过半。
  现在建虏放弃冲击,选择在河边固守,等于是坐以待毙,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此时,吴三桂和徐文朴追击溃败的蒙古骑兵,已经从西头追到了东头,东西两路的明军,很快就会合围,而往山上逃去的蒙古兵不是死于陷阱,就是倒在弓箭鸟铳之下,剩下的纷纷跪地投降。
  到此,大局已定。
  “报~~”
  脚步急促,一名武襄左卫满头大汗的奔上半山腰,报道:“殿下,前方探报,有一大队的建虏骑兵正向牛栏山奔来!”
  朱慈烺脸色一紧,建虏援兵,终于是来了。
  ……
  怀柔。
  建虏奉命大将军爱新觉罗·阿巴泰,带着两个儿子和祖润泽,一共两千余骑兵,一路疾驰,用最快的速度赶到了怀柔。怀柔县四门紧闭,明军防守严密,看到又来了一支新的建虏骑兵,怀柔县丞又出现在了城垛口,挽起袖子,准备骂战。
  不过阿巴泰并没有急于劝降,而是先详细的了解满达海追击的情况——满达海并没有带全部的兵马追击而去,现场留了一百红甲骑兵盯着怀柔县的动静,同时也是等阿巴泰的到来。
  听完汇报,阿巴泰微微皱眉,对满达海追击的决定,他没有意见,如果当时他在场,他也会下令追击的,不过正红旗两千精锐,其中还有五百是精锐牙巴喇白甲兵,连同蒙古正白旗骑兵,一共六千余人去追击区区一千多明军骑兵,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
  即便明军带队的是一个总兵官,满达海也有点过了,令伊拜的蒙古兵追击即可,心知是满达海年轻气盛,急于立功,所以才会亲自去追击。
  不过阿巴泰并没有太担心,明军孱弱,历次入塞,除了第一次入塞是火中取栗,担负了极大的风险,侥幸取胜之外,剩下的几次全部都是无惊无险,明军根本不敢应战,只敢躲在城中死守,都期盼着建虏不来打自己,即便不远处的城池危在旦夕,求救不断,他们也不敢派兵支援。
  不但是守城将官,就算是统领全局的督抚,除了一个卢象升,其他人也都是能躲则躲,能避则避,这一次应该也一样。而松锦之战后,明军精锐尽失,整个大明朝已经完全被大清铁骑吓破了胆,加上满达海又有宁完我当军师,所带领的两千骑都是正红旗的精锐,所以阿巴泰就更不担心了。
  “告诉你们主子,能追就追,不能追就速速回军。”
  阿巴泰令那一队正红旗红甲兵去通知满达海。
  “辄!”
  一百正红旗骑兵离开怀柔,向西南方向追去。
  阿巴泰这才把目光转向怀柔县。
  和刚才满达海一样,他也派人劝降,然后又遭到了怀柔县丞的一番痛骂,不过不同于满达海的暴怒,阿巴泰却很平和,他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这么多年的屈辱,被兄弟们瞧不起,脾气早就磨平了,听到怀柔县丞的怒骂,只是微微一笑,根本不当一回事,但他的两个儿子,博和托和岳乐却是受不了,要请战攻城,被他冷眼喝退。
  怀柔是小城,虽然位在明国京畿,但并非是战略要地,能则能攻,不能攻就绕行,完全没必要浪费兵力,阿巴泰只所以在怀柔城下停留,主要是为了等待后续的步兵主力。
  时间已经是午时末,建虏埋锅造饭,阿巴泰也下马休息,不想,一碗热水刚下肚,就听见马蹄急促,一匹快马风驰电池的从前方奔驰而回,马上骑士一身红甲,远远地就扯开嗓子喊:“报~~”
  声音惶恐又着急。一听就知道是有紧急军情。
第六百二十七章
援兵
  博和托、岳乐和祖润泽都站了起来。
  阿巴泰微微皱眉。但依然坐着,端着热水慢慢喝。
  “报~~”
  那正红旗骑兵在离着阿巴泰不远处滚鞍下马,连滚带爬到阿巴泰面前,噗通跪倒,一脸惊慌的报道:“贝勒爷,不好了,我家主子中了明军的埋伏,被围在牛栏山下了!”
  “啊?!”
  阿巴泰猛然跳了起来,手中的茶碗直接摔到地上。
  “到底怎么回事,快说!”阿巴泰吼道。
  原来,这名回报的骑兵正是刚离开的一百正红旗红甲兵之一,他们一路追到牛栏山,不想却看到数千人的明军步兵正在山前列阵,而在山后和潮白河交接的平原,杀声震天,还有火炮鸣放时的巨大声响,远远看,山头上隐约有明军旗帜在飘扬,带兵的小佐领非常机灵,立刻意识到满达海主子是中伏了,于是急忙派人回报给阿巴泰。
  听到回报,阿巴泰脸色发白。
  满达海可不是别人,那是爱新觉罗的子孙,礼亲王也是他二哥代善的七子,在几个儿子死的死,亡的亡的情况下,代善已经将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满达海身上了,如果满达海出了什么意外,代善和正红旗都不会放过他阿巴泰的。
  更重要的是,自大清在辽东起兵以来,屡战屡胜,还从来没有爱新觉罗的子孙在战场上被困阵亡的先例,一旦满达海有所差池,坠了大清的名声,黄太吉也不会放过他阿巴泰。
  最后一点,他阿巴泰是奉命大将军,是此次入塞的偏师主帅,如果满达海的两千正红旗精锐和四千蒙古正白旗出了意外,作为主帅的阿巴泰难辞其咎,恐将背负所有的罪责。
  所以没有什么考虑的,必须立刻驰援满达海!
  “堵路的明军是哪里的兵?”虽然震惊,但阿巴泰并不慌乱,两军对战,他首先要知道对方是谁的人马?
  “打的是昌平总兵何的大旗。”红甲兵报。
  “昌平总兵何应荐……”阿巴泰抓着下巴的胡子,表情镇定,声音却有点抖:“明国一个总兵,最多不过五千人,满达海和伊拜加起来六千多勇士,牛栏山一代又没有天堑险峻,明军如何能够伏击?难道还有其他的兵马?”
  无人能回答。
  祖泽润、博和托和岳乐三人都是震惊。若非报信的正红旗红甲兵是他们都认识的一个人,他们都要以为是明军在使诈呢。
  阿巴泰转对祖泽润:“何应荐这个人,祖都统可是了解?”
  都统,汉军八旗的最高长官。满语称固山额真。
  祖泽润抱拳:“回贝勒爷,末将从未听说过此人。”他崇祯四年在大凌河投降,到今日已经十一年了,对大明新一批的将官已经完全陌生。
  阿巴泰阴沉着脸:“此人能设伏,还敢在野外陈兵列阵,不应该是无名之辈啊。”
  祖泽润不能回答。
  阿巴泰咬咬牙,问身边的一名随军参政:“博洛走到哪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3/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