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8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0/1227

  朱慈炯听的激动,双眼里已经闪过胜利的信心,他咬牙道:“这些都做了,等他兵临城下,我有几成胜机?”
  “起码有六成!”李守錡回答的坚定。
  “何有六成?”
  “如果殿下只是一个王爷,面对太子,毫无胜机,但如果殿下登基,成为我大明的皇帝,名正言顺,此已经占了三成,加上掌握京师内外的兵力,上下一心,胜算又多了一成,此外,殿下还有一个大杀招,最少可以加两成胜算。”李守錡道。
  “什么杀招?”朱慈炯急切的问。
  李守錡回:“京营虽然都支持太子,但不要忘记了,他们的家眷,可都在京师呢,到时只要拿了他们的家眷,以圣旨相逼,他们又有谁还会效忠太子呢?太子带出京师的京营,有四万人,在湖广损失了一些,能带回京的,也就三万多人,不需要多,只需要瓦解一半,令一些人倒戈,剩下的一万多人,就不足为虑了。”
  听到这里,朱慈炯终于是重重点头。
  不错啊,他怎么忘记了这个?
  如果没有了兵,太子的能力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他又何必担心?
  “但是殿下!”
  李守錡望着朱慈炯,声音决绝的说道:“老臣的谋划,都是建立在一点,那就是殿下您当断则断,当杀则杀,不能有一点的拖泥带水!夺位不是请客过家家,而是腥风血雨,因此,你绝不可心慈手软,因为,太子不会心软,他杀伐果决,在战场杀人无数,面对夺嫡之争,他一定会更凶残!而殿下您本就不如他,如果不心狠一点,则必败无疑!”
  朱慈炯年轻的脸,又燃烧了起来,他猛地站起,压着声音,咬牙切齿的说道:“叫王德化来!”
  “不,此事不能用王德化!”李守錡摇头。
  “为什么?”
  “王德化已经是司礼监秉笔,东厂提督,距离人生顶点,不过一步之遥,其人又卑鄙短视,毫无胆气,他断断不会为了定王殿下您,而犯下如此滔天大罪的。告诉他,不但成不了事,反而有可能泄露机密!”
  “殿下要找的,应该是一个日夜侍奉在陛下身边,靠近汤药,地位低下,但却拥有野心,一心想要往上爬的人,这样的人,才会为了荣华富贵,而不惜铤而走险。”李守錡道。
  朱慈炯恍然,向李守錡行礼:“幸亏伯公提醒,不然本王差点犯下大错。”
  李守錡回礼。
  朱慈炯皱眉想了一下,说道:“我父皇身边,倒是有这么一个人……”
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露出狰狞
  宫灯下。
  两张阴沉扭曲的脸。
  “谁?”李守錡问。
  “青衣小监谢立功。”朱慈炯道:“据何成说,谢立功此人极想出人头地,一心附上,有一次甚至不顾规矩,越过王德化和王承恩,直接到我父皇面前报喜,犯了司礼监的大忌,若不是王承恩保着他,说不定他就被王德化直接杖毙在阶下了。此事之后,他老实了很多。而现在,正是由他和另外三个小太监,负责为我父皇煎药……”
  “就用此人!”
  不等朱慈炯说完,李守錡就说道:“令何成去接触他,不管多大代价,他提出什么条件,都答应他!”
  朱慈炯点头,这一刻,他眼神里的狠毒之火依然在燃烧。
  显然,为了至尊之位,他已经完全豁出去。
  “除了内监,还需要有御医的配合,此事才能做的圆满。人选嘛,老臣心中倒是有一个……”李守錡的声音又飘来。
  “谁?”
  “李朝恩,此人表面清高,实则贪财怕死,几个御医之中,就属他最是不堪。只要施以重利,再以其一家老小为要挟,老臣以为,拿下他,不是问题。”李守錡道。
  “那就交给伯公了!”朱慈炯早已经将李守錡看成了自己的肱股之臣,对李守錡所说,无不答应。
  李守錡拱手领令,说道:“李朝恩交给老臣,谢立功由何成劝说,但还有一个关键人物,需要殿下亲自处置……”
  “你是说,王承恩?”朱慈炯想到了。
  “是。”李守錡老脸阴冷:“王承恩日夜守在陛下身边,寸步不离,不管是药还是水,都要先过王承恩的口和眼,若不把他调开,谢立功和李朝恩,怕是难以成功。”
  朱慈炯抬目看向殿门后的黑暗,冷冷说道:“王承恩确实是一个难题……不过他一个奴婢,翻不了天的。等谢立功和李朝恩准备好了,本王找个借口,将他逐出乾清宫就是了!”
  李守錡点头,然后深辑:“时间紧急,老臣这就去办。临走之前,老臣有一请求。”
  “说。”
  “请殿下赐老臣一个辅政的职位,如此,老臣也好光明正大的上殿,跟在殿下身边,辅佐殿下。”李守錡道。
  原本,李守錡一直都是躲在幕后,悄无声息的搅动风云,但是当太子平安归来,再过四十天就要回京,形势大变,胜利就在一瞬之时,他意识到,这场战斗,已经进行到了最后的图穷匕见的阶段了,他若是再躲在幕后,怕是力不能及了,为了胜利,他必须跳出来,跟在定王的身边,寸步不离,防止定王出现差错,以至于影响了他的大计。
  “明白了,本王这就让他们拟命。”朱慈炯道。
  “谢殿下。”
  李守錡深深一拜,转身走了。
  等李守錡身影消失,朱慈炯依然呆呆地站在原地,脸上的火焰,虽然渐渐熄灭了,但他眼中的毒辣和决绝,却是越来越多……
  我决不能失败!
  谁也不能阻挡我!
  ……
  京师黑云压城城欲摧。
  两千里外的武昌,却是风和日丽。
  太子朱慈烺率领京营大军赶到武昌时,左营兵马已经从武昌段过江,急急返回襄阳去了。据武昌留守和参将汪文熙说,左部过江之时,你抢我夺,极度混乱,宛如是逃难一般,后营散兵还劫掠百姓,但被及时赶到的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阻止,现在史可法也已经过江,去追左良玉去了。
  听完,朱慈烺心中惊疑,左营虽然不是京营,远没有达成上下一体、营中同袍的境地,但左良玉毕竟是名将,过河你抢我夺、不顾秩序的事情,不应该发生啊?
  难道左营有变?
  一旦有变,左营七八万的大军,必将成为湖广的巨大隐患……
  “殿下~~”
  在武昌,朱慈烺麾下又多了一支人马,就就是贺珍统领的三千营。
  汉阳之战时,贺珍率领三千营硬冲浮桥,损失不小,自身也受了箭伤,战后,又得太子的命令,前往岳州对面的监利、白螺矶一带,支援当地官军,防止流贼过江,也就在这其间,贺珍箭伤开裂,血流如注,几乎就性命不保,幸的军医相救,才捡回一命,随后命令送达,要三千营协防武昌,并于武昌修整——连续大战,三千营受创颇重,已经是到了必须修整的时候了,这是朱慈烺事先就安排好的。
  于是三千营前往武昌。
  刚到武昌不久,就得知太子失踪,贺珍心急如焚,但却也没有办法,因为他连床榻都下不了,更遑论骑马乘车?
  今日听闻太子殿下平安归来,且已经到达武昌,贺珍不顾箭伤,坐车亲来迎接。
  见太子殿下无恙,他激动不已。
  三千营大小将领也都是激动,他们最初在运河和建虏血战,后又跟随吴甡南下,经历汉阳之战,算时间,他们已经出京一年多,也和太子一年多未见了,今日见到太子,如何能不激动?
  朱慈烺心情也不平静,三千营一共一千骑,但经过去年运河、河间到今年汉阳之战,现在实际兵力只有六百人不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都不见了。而从三千营又想到整个京营,从去年到今年,京营送往英烈祠的烈士牌位,怕是有八九千人之多了吧?
  当晚,朱慈烺就在武昌城歇息。
  经历了献贼之乱以及献贼临走前的那一火焚城大火,原本湖广中心,繁华如斯的武昌,却如塞外边城一般的空寂,暗夜里,除了四面城墙和城中心的小范围,其他地方,基本都看不到光亮,只有一些时隐时现的哭声,伴随着夜风飘送而来……
  朱慈烺心中凄然。
  但愿此战之后,湖广能恢复平静,武汉三镇,也能尽快恢复过往的繁华。
  而武昌之外,朱慈烺更忧心崇祯帝的病情和京师的动态。
  照计划,他回京的路线将是武昌、德安、信阳、郾城、许昌,开封,继而通过一路向北的大官道,经河北,快速返回京师,两千里的距离,算时间,需要四十天。
  从九宫山拔营时,他就已经令人六百里加急,急报京师,而在大军返程之中,他会派人通知途径的所有府衙州县,令他们清理道路。
  这么大的动作,相信他平安归来,率领大军班师回朝的消息,会以一种极快的速度,向京师传递。
  军情司在各地的分支,也会飞鸽传书,急报京师。
  朱慈烺估摸着,如果京畿地区的军情司还在正常运转,最多再有两天,萧汉俊就能得知他平安归来的消息,而后再有五到六天,他就能得到萧汉俊从京师传来的消息……
  再然后,他就会得到崇祯帝的圣旨,内阁兵部咨文。
  这是朱慈烺心中最期待的,如果能达成,那就说明京师变化尚在控制中,如果没有,那就说明京师已经失控……
  “殿下,佟定方回来了,陈奇瑜和杨尔铭都平安,宣旨太子孙节也被追回,除此之外,他们还带回了一个人。”正沉思间,于海进屋禀报。
  “谁?”
  “锦衣卫都指挥使李若链。”
  朱慈烺腾的站起:“快,快让他进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0/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