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世界征服手册(校对)第3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7/601

  “但二位可能不太了解的是.......
  大概在两个多星期前,我们团队便突破了经典信道的载体壁垒,使得某种离子可以充作经典信道载体。”
  李百安瞳孔重重一缩,声音都拔高了几分:
  “什么离子?”
  “铍离子!”
  看着有些失态的李百安,潘院士的语气不由放缓了几分:
  “您应该知道,铍的电负性为1.57,离子半径为31pm。
  不仅小于同族的其它元素,还小于碱金属元素。
  这种半径可以很轻松的从气旋的阻隔中传过,并且稳定性极高。
  如今我们已经能做到给玻离子编码,使它不间断的形成类物质通道,完全可以充作气旋内外的经典信道载体!”
  李百安深吸一口气,摸着下巴思考道:
  “铍吗?
  这确实是符合条件的一种微粒。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杨老在09年就提出过这种假设吧?
  但后来连他自己都认为不可能实现,所以项目只持续了几个月就废弃了。”
  潘院士点点头,肯定了李百安的话。
  李百安所说的杨老,便是那位赫赫有名的华夏物理——或者可以说现今物理界的第一人,杨ZN先生。
  那是09年官方组织的一场会谈上,杨老对于今后三十年的信道发展提出了四种元素。
  铍就是其中一种。
  但当时兔子们的离子编码技术还没突破,做不到预设态聚集,所以连杨老自己都放弃了。
  整个项目就试探性的进行了四个月,投入总共才300多万。
  按照他的话说。
  这项技术最少要五十到八十年可能才会有成果。
  随后李百安有些好奇的问道:
  “那么小潘,你们是怎么突破这道壁垒的?
  照理来说,这不应该是现阶段能突破的技术吧?”
  潘院士笑了笑,说道:
  “这是我们传送阵研究团队的一个全新成果,我们破解了其中一个关键的符文。
  当然了。
  其中有部分功劳要归功于消失的那位吴凡同志。
  因为他在消失前曾经提到过一件事:
  传送阵有部分符文和光门非常类似。
  这使得我们在一开始,便将目光投放到了这些符文上,而非传送阵本身。
  当时我们的高维贝尔态集成观测环确认过一个事实:
  传送阵的性质符合标准的量子隐性传态。
  也就是说,传送一定是有经典信道作为载体的。
  后来经过我们的研究,发现其中一种符文便具备了离子预设态聚集的效果。
  它能将离子加密编码成为信道,然后通过某种方式单向连通目的地,并且最后获得反馈。
  这种超远距离的方式我们目前依旧未知,可能是天空,也可能是地面。
  但总而言之,那是远距离嫁接信道手段的问题。
  符文本身编码离子成为信道的环节,目前已经被我们完全破解了。
  好比我们掌握了一把绝地武士的激光剑技术,只不过别人能把激光剑变长到40米,我们只能便长到四米。
  但剑身超长属于后续的研究,这个技术本身我们已经掌握在手了。
  虽然这种符文还达不到量产,但在气旋附近构建一条简约信道还是不难的。
  根据我们的实验,这种玻离子信道大概可以铺设800米的长度。
  只要信道能成功搭建,那么咱们的粒子就可以进入气旋了。”
  李百安看着侃侃而谈的潘建伟院士,面带感慨的看着天空:
  “大莫界啊....大莫界.....”
  他已经有些迫不及待的想去大莫界看看,还有多少能被本土解析并且运用的技术了。
  一旁的林子明则想到了什么,问道:
  “潘院士,我记得当初您说过一句话。
  咱们的量子传送是一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阶段。
  现在看来。
  咱们是不是已经突破了‘道生一’,来到了‘一生二’这个阶段了?”
  潘建伟闻言点点头,说道:
  “没错,量子通信的经典信道是个非常关键的研究环节。
  如今能构建一个离子信道,这代表着我们已经迈入了‘二’的门槛。
  再往后那就是推进度的事儿了,起码在‘三’之前是这样的。”
  说完了这番话,几人在林子明的引导下走进了临时帐篷中。
  潘建伟院士这次的出现和往常一样,给力十足。
  不但为气旋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还带来了一个长远可见的好消息。
  由于此时已经接近了晚上六点钟,天色早已渐黑,很多观测环节视野受限。
  因此众人合计了一番,决定明天上午再开始信道的假设。
  一夜无话,众人的睡眠都很浅。
  真要说有什么特殊的......
  那就是或许由于潘院士提到某人的原因,接着又想到了石板上的内容,林子明不知不觉便做了个梦。
  梦中吴凡衣衫褴褛的被妖兽追着跑,饥一顿饱一顿的啃着树皮,老惨了。
  .........
  次日凌晨。
  众人准时醒来。
  这次李百安等人并没有急着提前一个小时就升空,而是在地面上作起了相关准备。
  四千多米的高度对于直18来说一眨眼就能飞到,提前个十分钟左右上去就行了。
  凌晨五点四十分,气旋二次探索项目组正式出发。
  这次项目组由潘院士领头,林子明和李百安则在地面接收信息。
  嘟嘟嘟——
  直升机很快抵达了4000多米的高度,悬停在了气旋二十多米外。
  上午五点五十五分。
  Y粒子如约逸散而出。
  潘建伟院士此时坐镇舱内,身边放着一台类似投影仪的仪器。
  仪器的后方有一块灵石充作能量源,左右两侧各贴着一枚奇形怪状的符文,符文下方连接着两个黑色的超导切线,切线尾端关联着一块编码芯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7/6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