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世界征服手册(校对)第3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8/601

  仪器外部则外接着一台巨大的离子储存设备,内中装载着无数的的铍离子。
  这套便是兔子们最新研制出的设备,名叫离子信道仪。
  除此之外。
  舱前的另一端还放着一台粒子仪,或者说高密Ωccc++重子仪。
  众所周知。
  基本粒子共61——不包含引力子。
  简单的说。
  根据目前粒子物理中的标准模型,已知的所有粒子,都是这些基本粒子或者由这些基本粒子复合而成。
  我们所能观测到的宇宙种绝大部分的物质都是强子,即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
  这些粒子可以分成两类:
  重子和介子。
  重子由三个夸克构成,介子由一对正反夸克构成。
  比如中子和质子都属于重子,属于复合粒子的一种。
  质子是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构成,中子由一个上夸克和两个下夸克构成。
  而介子的性质就比较复杂了。
  在原子核外。
  介子在自然界中只作为夸克粒子之间,某种非常高能碰撞的短暂产物出现。
  并且所有的介子都是不稳定的,寿命最长的只能维持几百分之一微秒。
  所以这次的通信粒子使用的是高密Ωccc++重子,而非介子。(其实π介子是最合适的,但是我不喜欢汤川秀树这个人的国家立场,所以干脆无视)
  一切准备就绪后。
  潘建伟院士亲自按下了启动键。
  一道肉眼不可见的离子束从离子信道仪中发出。
  大量便编码过的铍离子迅速聚集,在空中形成了一道稳定的离子信道。
  如同在执行主人的任务一般,乖巧听话的不要不要的。
  随后这条信道径直向外延伸,最后直入气旋!
  31pm的离子半径,使得信道很轻松便突破了气旋的阻隔。
  “报告,信道已经铺入气旋内部!”
  眼下信道已经铺好。
  剩下的便是把粒子传进去接受回执了。
  潘建伟院士表情不变,沉着下令:
  “开高密重子仪,信号铺入!”
  “明白!”
  片刻后。
  高密重子仪开启。
  比起离子信道仪,高密重子仪的声音和震动要大的多,嗡嗡嗡的响个不停,毕竟是高压设备。
  很快。
  一束Ωccc++重子束沿着信道射出,如同第二根棒子似的再次捅进了气旋里。
  潘建伟院士紧紧盯着屏幕,双拳紧握。
  过了大概半分多钟。
  屏幕上忽然响起了一阵沙点声。
  几秒钟,一道画面忽然出现在了屏幕上。
  那是一块灰暗的空间,看不出具体的面积。
  空间内满是残垣断壁,满目疮痍。
  所有建筑被夷为平地,没有任何植物与生物的迹象,凄凄然矣。
  唯独空间的最中心处,一座看似残破主殿的面前,存留有一个类似阵法的东西。
  由于离子信道无法改变视角,所以潘建伟院士这次能见到的就这些景象。
  但总的来说,这次的实验无疑是极其成功的。
  随后他忽然意识到了什么,讶异的说道:
  “等等,这处空间里头......有光?”
  ........
第三百零三章
三个画面
  没错。
  天宫内虽然隐约有些灰暗,但景象依旧是肉眼可以分辨看清的。
  Ωccc++重子编码后可以传递光,这项技术早在11年便被兔子们掌握到了手里。
  目前国内很多民间机构都有相关技术储备,属于一项很成熟的微粒编码技术。
  奈何此前一直做不到信道载体的突破,传输图像大多用的是波或者渲染光子,导致了这项技术始终没有用武之地。
  如今有了铍离子组成的微观信道做载体,Ωccc++重子便能很完美的将图像传输回来。
  不过Ωccc++重子虽然可以传递光,但它并没有——或者说做不到编码红外功能。
  也就是说如果天宫内部没有光线,那么屏幕上显示的肯定是一片漆黑。
  而眼下的情形却可以很明显的说明....
  天宫内有光源!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关键的信息。
  如果说是现代背景下,做到储备足够某些小型区域使用上千年的能源并不算离谱。
  很多高纯度能源只要条件合适,别说两千年了,持续到柯南大结局也不算啥。
  但张道陵他是什么时代的人?
  东汉时期!
  那时候可没有什么核反应堆给你储备,民间点火手段要么是蜡烛要么是篝火,野外的话加个篝火或者火炬。
  顶多就是遇到一些暴君当政,偶尔点个人灯啥的。
  天宫内有没有氧气还得另行探查,但低温到零下几十度这肯定是没跑了,基本上不存在燃烧发光的可能性。
  这种情况下想让天宫内具备可见光,有且只有一种可能:
  灵气!
  也就是说。
  天宫内一定有某种以灵气为能源的设备,在这两千多年里不停的提供着光源!
  并且不出意外的话,天宫里灵气的储备量大概率不会低到哪儿去。
  随后潘建伟院士将这一情况汇报给了地面。
  很快,林子明传来回复:
  下次一定......啊不是,加大力度!
  目前铍离子信道的铺设极限是八百米,直升机与气旋的距离大概是三十米出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8/6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