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做帝师(校对)第3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4/642

  如果自己能在楚宁‘非正常’手段的训练下,取得好成绩,也是说不准的。
  可是,自从书院建成之后,楚宁就没去过几次书院,就算是去,也就是教授一些数术,还有格物,啊,在书院那叫什么理学。
  而真正八股所用的程朱理学,被称作国文!
  这个国文学院,不仅不是最大的学院,甚至学生都少得可怜。
  反而是什么教授格物的理学院、教授工程的工学院、教授水工的水利学院,甚至是读书人实在没办法用来谋生的医学院,这让一众读书人一下就放心了不少。
  既然这个活的如此多资源的皇家书院,竟然如此‘不务正业’,那自己没去,简直就是英明无比。
  可谁也没有想到,这次会试,这个原本他们不放在眼里的‘旁门左道’,竟然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没错,他们虽然看不上这个杂学的皇家书院,但是这次会试竟然只录取百名进士,原因更是让人瞠目结舌,因为皇家书院的学生毕业了!
第524章
前因后果
  许多人一下就崩溃了,就算那些自认为是状元之才的人都一样,这是动了他们这些寒窗苦读的学子的蛋糕!
  他们都知道,这次有皇家书院的学生参加此次科举,毕竟有不少学子是在国文学院读书的,参加科举也是理所当然,可是剩下的呢!
  这次皇家书院毕业的学生虽然只有五百多人,国文学院更是只有百人,这就是说,朝廷给这些书院的学生提供了四百个官职!
  对,就是官职,因为这次朝廷已经明确,这四百名书院的毕业生,不用参加任何形式的考试,就直接被授予朝廷的官职!
  而且,据说这次皇家书院毕业的学生当中,除了极小一部分勋贵朝臣子侄之外,大部分人竟然是军人子弟和商人子侄!
  这让他们更加难以接受,军人也就算了,毕竟是为国征战沙场的勇士,那些商人子侄算怎么回事!
  虽然现在朝廷变法,已经赋予了商人不低的政治地位,允许他们参加科举,但是在读书人眼中,君子耻于言利,自己怎么能和那些满嘴铜臭的商人子侄同堂竞技。
  虽然,在他们当中也有不少人家中是经商的,但是都转过几道弯的,谁也不会说自己家是商贾出身。也有些人是收到商人资助的。
  比如,扬州的盐商,山西的商帮,每年都拿出大量的钱财用于对读书人的资助,但是没人愿意承认自己与商人有瓜葛,不然就算你是状元,在一众同年之中,也肯定是个异类!
  再说,读书这种事,不是一朝一夕能一蹴而就的,他需要成年累月的积累,朝廷给予那些商人参加科举的资格才多久,就算是推行此法最早的江南,也不过是五六年。
  这么短的时间,那些商人就算是用巨额钱财砸,也很难出什么好成绩,能有一两个秀才举人,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参加会试,呵呵。
  因此,在他们看来,那些善于投机钻营的商人,才会把大量的子弟送到皇家书院,以来可以卖给皇帝一个人情,毕竟从书院成立以来,除了朝中官员之外,就没有几个读书人愿意到皇家书院读书。
  可是朝廷这次在会试上,竟然进行所谓的变革!给那些军户、商人子弟们直接当官的资格,而他们这些寒窗苦读的举子们,确实万马军中过独木桥,数千人争夺一百个名额!
  这不是大明立国之初,这是文华鼎盛的大明!
  因此,此次参加会试的举子们,就如同爆炸的油锅一样,顿时沸腾了。
  他们罢考,他们长跪在太庙前,所有的这一切,都只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跟朝廷要个说法,或者说让朝廷收回成命。
  而这就是让这些朱祁镇等人感到最郁闷的地方。
  这次改革,可以说是大明朝堂第一次离开楚宁进行的一次变革,而且是前所未有地达成了一致,因为大家都已经明白,皇家书院的教学模式,才是大明最需要的。
  如果这次不能推行下去,那以后再想推行就更难了。
  可是怎么推行下去,如果强行镇压,肯定是不行的,这些人不是一百的百姓,就算是平民百姓,这成千上万的人,在大明京师这么闹,处理起来也要小心谨慎。
  更何况,这些人可以说是大明读书人之中的精锐。
  这些人闹起来,可是不得了的。
  这可把朱祁镇和一众大臣难住了,他们都没有想到,这些读书人的反抗竟然这么强烈。
  “不如,”
  “想都不要想了,先生这次是不会出手了,咱们做这件事之前没有和先生商量,现在惹出乱子来了,想要他给咱们收拾烂摊子,根本不可能。”朱祁镇没等曹鼐说完,就直接把这条路给封死了。
  曹鼐看看王文,两人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无奈。
  上次宗法变革的时候,就算是他们想要摆脱楚宁的一次尝试,可最后的结果摆在那,最后还是楚宁出面给他们收拾烂摊子。
  并且,宗法改革,也算是楚宁提出来的,他一早就在为这件事做准备,不然皇家书院也不可能拿到这么详细的数据。
  可科举改革这件事,确是他们想要摆脱楚宁影响的一次尝试,这件事他们从筹备开始,就没有打算和楚宁商量。
  在他们看来,内阁从曹鼐,到其他阁臣,对科举改革,早就有了章程,大家都看出了皇家书院教育出来的学生,才是朝廷真正需要的人才!
  所以,这次科举改革,上到朱祁镇,下到文武百官,几乎是全票通过。
  毕竟,他们需要的是能干事,会干事的人,相比于科举选拔出来的那些进士,书院的学生做事更加专业,也更懂得人情世故。
  而那些中第的进士,他们也都是这么一步一步走过来,自然了解他们的变化。
  每一届的进士,就算是最后一名同进士,也自视甚高,觉得自己是最优秀的一个,需要很长时间的教导,才能让他们认清现实。
  当然这里边肯定有那些家学渊源或者天生谦卑的,可就算是这些人,也需要长期的历练,才能真正驾驭政务,而书院的学生就不需要。
  比如书院的理学院的学生,出来之后,无论是在工部,还是在兵部,对于那些政务经过简短的适应之后,就能很快成为政务处理的老手。
  这里的老手,并不是胡搜这些人油滑,相反,这些人能很快适应所在官位的工作,当然,前提是他们要被分派到适合的官职上。
  比如水利学院的学生,对于水利的研究,让一众工部主管水工的老官员都自愧不如。
  这样一比较,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朝廷上下对科举改革竟然表现的出奇一致。当然还有一点,朝中不少大臣的子侄都在皇家书院读书。
  不管是于共还是于私,大家都对科举的改革打开绿灯。
  可现在出现这种局面,是他们没有预料到的,或者说他们没有想到举子们的反应竟然如此强烈。
  也许他们都没有发现,遇到这种难题的时候,就算是和楚宁最不对付的王文,下意识里,也是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楚宁。
  但是朱祁镇却知道,就算是楚宁事先知道这件事,也不会出手管了。
  可是看着御书房里面面相觑的众多官员,朱祁镇郁闷到了极点。
第525章
谁让你们进来的
  “陛下,这件事不同于其他,稍有不慎就会动摇国家根本,所以不论如何,也要发动朝中所有的力量,一定要把这件事妥善地处理下去!”王文咬着牙说道。
  朱祁镇斜着眼看了看王文,王文这家伙简直就是不要脸到了极点,这话什么意思,什么叫‘发动朝中一切力量’,就是又让他去找楚宁呗!
  “王爱卿所言极是,这件事朕就全权委托于爱卿处置,需要什么,爱卿只管明言,只要朕能做到的,就算是挖地三尺,朕也给你找来!”
  王文听了朱祁镇的话不仅没有半点高兴,反而向吞了一个苍蝇一样,满脸的便秘状。
  他就是一个内阁次辅,这种事是不是应该内阁首辅出面比较好呢!
  首先,首辅大人也算是朝野上下公认的宰相,他顶多就是个副宰相,何况现在内阁的十一人之中,有大明官方唯一承认的三元魁首商辂。
  不管是从哪个角度看,都轮不到他王文,加上上次宗法变革的事,王文着实有些没有缓过来。
  现在让他主持平复举子们罢考,他一点思路都没有,而且这种事肯定是越快越好,他如果有办法,还用得着在这跟大家磨牙,早动手了。
  这件事自然还是找楚宁比较合适,首先皇家书院就是楚宁撺掇搞出来的,现在大家用的都方便了,就想着简单一点,干脆就直接从书院里提拔。
  这也是对楚宁的肯定,也是给朱祁镇这个皇家书院院子面子,出事了,当然要他们俩个顶着。
  其次,就算对楚宁再有意见,王文也不得不承认,处理这种事,还是楚宁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人有办法。
  他原本的意思就是让朱祁镇去找楚宁,没想到,朱祁镇更干脆,直接把这个烧红的煤块甩给他了。
  “陛下如此信任微臣,微臣就算肝脑涂地也难报陛下万一,只是此事关系重大,微臣担心处理有了差池,影响朝廷!”开玩笑,处理这种事他王文虽然不在行,但是甩锅他还是有些心得的。
  让我去可以,但是处理不好动摇的可是你老朱家的江山。
  朱祁镇闻言恨得牙根都痒痒,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威胁,可这个威胁朱祁镇还不得不接下来。
  谁叫这江山是他老朱家的呢!
  问题是,现在大家都知道,只有找楚宁出面,才能解决这件事,可是其他人不知道,他朱祁镇知道啊,因为他刚从楚宁家出来。
  楚宁已经明确表示不会接招,这可怎么办?
  “陛下,不如微臣等去燕国公府上求求情?”曹鼐不愧是内阁首辅,自然是看出朱祁镇的为难来了,所以他赶紧出言也算是给朱祁镇和王文一个台阶。
  “算了,还是朕带着你们一同去吧。”朱祁镇无奈地说道。
  朱祁镇这话一出口,一众大臣是既放松,有难受。
  本来吗,这件事就是他们自己搞出来的,现在能让朱祁镇出面去找楚宁收拾烂摊子就行了,可是朱祁镇显然不想放过他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4/6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