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冕唐皇(校对)第3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2/760


李潼也端正态度回答道:“政事堂传请,皇嗣希望能够入拜祖母。”
“那么,你觉得该以何礼召见皇嗣?”
武则天又问了一句。
李潼稍作沉吟后,才又说道:“皇嗣久处忧恐之内,眼下不宜循情恫吓,不如西上阁降书召之。”
“你对这个叔父,还真是不失情谊。”
武则天闻言后又叹息一声,突然又疾声问道:“庐陵王处,可有私遣?”
“并无!臣绝不敢私刑暗用,加害王叔!”
李潼也连忙回答道,同时心里也不免暗叹一声,他奶奶对这个三子还真是感情不浅,刚刚确定了自己处境如何便作追问。
“宗家血脉日稀,庐陵王或有旧过,不该由你少辈承担追问。你能守住这一点,很不错。昭德等俱久经世俗,不要因为一时的势力长短就看轻了他们。”
武则天闻言后点点头,然后又说道:“你能看清楚这一点,可你那姑姑,呵,心计用杂了些,轻重把握不定。豆卢钦望虽一身罪血,是谁都能沾染的?遇事则张,她难道还指望能登堂入相?是了,杨再思有没有入见?”
李潼听到这问话,也不得不感慨他奶奶终究是他奶奶,南省这几个货什么样的心思,全都如观掌纹。他也并不隐瞒,回答道:“杨相公方才来见,我授意他暂领铨选事宜。”
“大事当前,还能兼顾余事,这不错。但杨再思不是能司铨选的良臣,用的有些勉强了,为什么不用欧阳通?”
武则天闻言后又皱眉道。
李潼回答道:“欧公当然要补入政事堂,但我私意权衡欧公在职礼部更妥。满朝资望之士,唯欧公道德礼仪高标,方今逢乱,唯克己谨礼之选,能担此任。”
武则天听到这话,眸光又是一闪,片刻后才叹息道:“可惜了,祖孙不能相知啊!”
李潼闻言后眉眼不免暗跳,他奶奶到现在仍然不忘给他挖坑。你可惜个啥,觉得应该把皇位直接传给我?可也没见你要封我为皇太孙啊!
“余年悠长,不患不知。臣夫妻谨事殿中,奉食娱亲,颐养天年。”
咱情分是情分,搞事是搞事,我觉得现在挺好的,你也别老给我下眼药了。
武则天闻言后淡淡一笑,摆手道:“家人都在内殿,先去见上一面吧,传令西上阁布设文物,午时召见皇嗣。”
李潼闻言后便恭声告退,行出殿堂时,自有女官入前导引,很快李潼就来到内殿中,见到一脸憔悴并颇有余悸之色的家人们。
他疾行入内,先对两位娘子并韦团儿点点头,然后才入前拜在太妃房氏席前,顿首道:“儿不孝,行事不够缜密,连累娘娘身受惊扰。”
“无事、无事就好!二郎呢?他……”
太妃房氏见到儿子入前,长长的松了一口气,一把将李潼抓到面前来,疾声问道。
“娘娘请放心,二兄同样无恙,目下还在南省,稍后我便让人引入宫中。”
李潼回答道,接着又一脸笑意的说道:“昨夜二兄甚是勇猛,坊间围门助事,得以困杀承嗣。入宫之后又与则天门前劈杀重规,凡所见者,都赞二兄实在宗家少勇,可托大事!”
房氏闻言后又是一脸的欣慰,不乏伤感道:“先王若知其子已经能力挽天倾,不知会怎样欣慰!来年无论声势如何,你兄弟都不能忘今日齐心之锐!三郎你虽然在祭别庭,但你母你兄,是一生的至亲!光顺软弱,守礼简疏,虽然各有各的不足,但都肯听教你,家门有你支撑,娘娘没有什么担忧,哪怕此际便见先王,也是含笑奔赴黄泉,向先王细告喜讯……”
“娘娘怎可轻作弃世之言!如今兄弟俱勇壮,世事再无困阻,正是厚报养育之恩的良时!”
李潼安慰着有些喜极失态的房氏,又对两位娘子歉然一笑:“眼下外事仍有余乱未定,家人还要暂居禁中短时。等到坊中人事收拾一番,二兄也可入居坊里闲宅,兄弟望门为邻,昼夜都可不失照顾!”
眼下他也实在没有时间跟家人闲聊太多,确定安全已有保障后,又留下杨思勖等壮宦将家人送回仁智院安顿下来,自己则又匆匆赶往西上阁,布置召见皇嗣。
政事堂也已经得讯,在皇嗣到来之前,另有几名重臣提前一步赶来,打算稍作交涉沟通,当然也包括李昭德与狄仁杰这两个主谋。
不过眼下相见,已经不像此前谋事时那样亲密无间,气氛不免有些尴尬。
彼此见面之后,李昭德率先开口道:“昨夜惊变已经不是隐私,皇嗣出宫乃朝野大事。如今正逢冬集,选人云集畿内,皇嗣若不尽快迎见诸外朝群众,人情喧扰之下,恐生余祸!殿下同在事中,自然也深知利害,见过圣皇殿下之后,诸事都应早决啊!”
李潼闻言后则笑着摆手道:“我薄力用大,防备北衙,已经是君恩授用、不得不当。南省老臣国士云集之地,事中定论,岂是小子能够轻易置喙。李相公此番递言,是问道于盲了。”
李昭德闻言后又是语竭,他现在唯一所困,就是没有一个正当的身份。大家如果给面子,凡事预留他一份,但如果不给面子的话,直接将他闪在一边,他也没什么好说的。
杨再思入北门叩见代王,回到政事堂后便堂而皇之的收捡此前本该由张锡负责的事务,言内言外都不掩饰代王对他的嘉许。
李昭德当然也明白,向代王低头是他重获权威的方便法门,比如此前在千骑保护下去杀豆卢钦望。但无论是个人的自尊、还是现实的处境都不允许他这么做。
因为此前的事迹,加上皇嗣出宫之后对他所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看重,都决定了他在眼下就是皇嗣的代言人,但是手中却无事权,不免让他被挤兑得难受不已,看谁都有些不顺眼。
李潼对李昭德爱搭不理,但对狄仁杰却客气有加,耐心跟他商量接下来皇嗣并群臣来拜的各种礼节问题。
政事堂发生的争执,杨再思跟王方庆都先后跟他讲述过,他现在截然不同的态度,当然是给两人上眼药。手段无论巧劣,只要有效,那就是好的。
代王如此鲜明的不同态度,狄仁杰当然也感受到,看一眼坐在一边生闷气的李昭德,心中自存一份苦笑。立朝多年,他已经可以想象到李昭德失意只是短时,眼前越失落,接下来的权力可能就会越高。
他选择跟朝臣们站在一起,抛弃老战友李昭德,虽然自有其考量,接下来双方可能就会渐行渐远。
果然,西上阁这里还没有布置完毕,接下来一道制书又从禁中发出,李昭德复位拜相,取代豆卢钦望担任凤阁内史,并与代王一同负责皇嗣入拜事宜。
在场众人听到这制书内容后,不免都有些傻眼,李昭德同样是一脸难以置信,片刻后两手颤颤巍巍的接过制书,并向内宫方向遥作再拜,眼眶霎时间红了起来,语调更有几分哽咽:“臣、臣实在、实在愧受此命!”
“李相公旧年功全皇嗣,如今又不以身计,除贼卫道,皇恩嘉许,不必愧受!方今局势仍存板荡,相公若不勇而任此,更仰何人啊!”
李潼入前扶起了李昭德,心里则乐起来,他奶奶这个老娘们儿真是有口气还在都不能轻视,这眼药真是上的直戳人心。若在见过皇嗣之后再给李昭德复相,效果都不免大打折扣。
当然,此际给李昭德拜相,也是敲打一下李潼,老娘执掌国事几十年,临危时能够依靠的可不止你这个孙子。
李潼对此感触倒不怎么深,无论李昭德感恩与否,大势都很难再发生反转,毕竟他奶奶年纪摆在这里,注定了你余生只有我这一件贴身小棉袄。他奶奶突然搞上这么一手,接下来他跟李昭德能有更大的合作空间。
可是反观狄仁杰等,脸色则就不免有些难看了。
李昭德性格本来就不是娄师德那种唾面自干的好涵养,此前被挤兑得挺狠,现在其人身上最大的短板已经被补足,他要不返回头来找事,那真是“狄”字都要倒过来写。
当然,凭着他们人数优势,倒是可以试试将制书封还不受。可问题是,如果连制书都给封还,又让皇嗣来见圣皇干什么?
第0474章
子孙如此,卿等羡否
将近正午时,一批南省大臣们拥护着皇嗣李旦抵达西上阁外。
西上阁地处大内贞观殿的西侧,并不属于正式的朝觐场合,因此殿堂周边的空间并不算太大,殿堂主体再加上两侧待制的厢殿庑舍,闲地已经不多。
但这一次的召见又注定敏感,双方各存警惕,因此早在皇嗣一行到来之前,李潼便召来一千名北衙御林军精锐于此设置布防,他与左羽林大将军麹崇裕分押内外。
至于皇嗣一行入宫来见,所承担的风险无疑更大,因此所携带的兵众也更多。单单护送皇嗣一行抵达内宫大业门处时,便有南衙甲士两千余众。
这应该是眼下南衙于禁中能够调动的所有机动力量了,毕竟南衙卫府虽多,但兵众驻营也分内外,需要防控的区域也要大得多,远不如北衙这样集中灵活。
昨夜事变虽然主要发生在皇宫与有限的几坊之间,但神都诸城门都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再加上作为城防主力的金吾卫,眼下还有乱迹未定。
左金吾卫大将军武懿宗倒是聪明,昨夜根本就没有出坊,至今仍被困在清化坊官署中,身边估摸着有将近两千人的金吾卫将士,仍在与坊外的肃岳军健儿们对峙着。这就需要禁中在达成共识、决议后,再降敕杀之。
驻守在大业门处的泉男产奉代王之命,准许南衙一千名将士入宫。这也只是彼此求个心安而已,如果接下来的交涉真要付诸战斗才能解决,眼下的南衙还真不是北衙的对手,只不过没有理由那么做。
当皇嗣一行抵达西上阁处时,环境不免显得更加局促。双方各自拥众千余之数,聚集在这稍显逼挤的空间中,很容易发生什么擦枪走火的变数。
因此在刚刚复相的李昭德主持之下,北衙军众占据了西上阁右侧与后方的区域,而南衙军众则在左侧与贞观殿宫道停留,两衙将主各居左右两厢,确保及时约束、控制兵众。如果过程中发生什么变数,也能保证各自都有退路。
李潼站在殿中御案内侧拱卫着他奶奶,并没有出殿迎接皇嗣。整个调换的过程持续了一刻多钟,期间李潼听到他奶奶不止一次的叹息。
这些叹息中,可能是有一部分是对于母子不能和气相见的伤感。但更多的,李潼觉得应该是对他四叔李旦的失望。
相见之前,如此小心翼翼的布置,这是下意识将自己摆在了母亲的对立面上,这无疑会对李旦接下来继承他母亲的政治资产与威望极为不利。
无论此前是个什么情况,但现在母子才是一体,她们共同代表着皇权。可是现在看来,李旦并不是一个有主见的人君,已经流露出一丝任人摆布的苗头,母子情的凉薄就通过这样一个细节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当然,李潼也明白,这并不能怪他四叔。
任是谁被如此长期的幽禁、玩弄,妻子被虐杀、亲故被迫害,自身性命都朝不保夕,而施加一系列迫害的还是自己母亲,没有幽愤至死,已经算是心性坚韧了,又怎么能不在心里埋下一个巨大的阴影?
就这么又过了一会儿,李旦才在几名大臣的拱从下登入殿堂。
李潼看到他四叔每往前迈动一步,身躯就无意识的佝偻一分,及至行入殿中,头颅更是已经深垂于胸前,由始至终都没有抬头看上一眼端坐在殿的女皇。至于他奶奶,嘴角的纹线则更加深刻,并随意瞥了李潼一眼。
“臣、参见圣皇陛下。”
行入殿中后,李旦弯腰作拜,其他几名大臣也都一同下拜道:“臣等参见陛下。”
武则天端坐殿堂中,等到众人参拜完毕,才举手指了指殿中空席并说道:“皇嗣入座吧。”
待到李旦步入席中坐定,武则天蓦地挥手一拍御案,并怒声道:“尔等诸卿,能不能告诉朕,魏王等弄权害政,伏诛当然。可是皇嗣安在苑中,为何要强行滋扰?”
听到武则天陡作厉呼,殿中群臣心弦都是一震,皇嗣也终于抬起头来望向母亲,张了张嘴似乎是有话要说,但终究还是没有说出什么。
片刻后,狄仁杰才向前迈了一步,并正色沉声道:“禀陛下,臣等并非趁乱滋扰。魏王等才不当中人、功不配国恩,不恭臣节,不服伦情,荒诞失礼,昧于大义。圣皇治世,何以恶贼作大?追本溯源,在于春宫久虚。
皇嗣乃二圣嫡传,春秋正盛,志力久养,恪礼笃孝,实乃储备不二之选。应当不当,悖离人望,难免邪情滋生,奸计外露!事表之贼,除之则易,祸患之根,亦不可不察!所以臣等入叩皇嗣,讨问国务,此亦社稷相关,绝非失礼滋扰!”
“狄少卿所言,俱臣等心迹,惟陛下明察!”
狄仁杰讲完之后,登殿的大臣们也都纷纷以此作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2/7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