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1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5/982


“殿下,本府自从前年被贼将李自成攻破后,百姓生存一直困难,今逢大旱后,这米价更是一路上涨,特别商人富户闭市,官府连粮食都买不到啊,还如何赈灾啊,百姓们从吃树皮,吃草根,又到吃土石、吃人,眼看着乡邻相互而食,伦理道德不复,臣也是痛心不已啊!”
说完,知府嚎啕大哭,满脸尽是悲伤之色。
朱慈烺微微一惊,他本以为这知府会推卸责任,掩饰治下恶行什么的,没想到却自己直接说出了治下的种种真实情况。
朱慈烺叹了一口,并没有杀他,对他道:“你的脑袋先寄存在这,回去之后立即开仓赈灾,组织士绅富商捐粮,如有必要,本宫准许你动用官兵查抄屯粮的商人富户!本宫也会将归德府的情况上奏父皇,让户部给你拨粮赈灾!”
“臣谢过殿下不杀之恩!”知府抹了抹额头的汗水,连忙谢恩。
河南不在他此行的管辖范围内,况且就算杀了这知府,目前也没有合适的人接手归德府,还是让他戴罪立功吧。
第二日,大军继续行进,行至安徽境内时,发生的一件事情让他勃然大怒。
龙骧夜不收报告称,从水路出发的孙应元一路,自从徐州行军至萧县时,因为粮草耗尽,而沿途官府没有粮草提供,军中出现断粮危机,军中不少士兵开始抢夺周围百姓家中的粮食。
孙应元曾将萧县知县刘士景抓来,责问为什么不给勇卫营粮草供应,知县刘士景悲号道:“孙将军,你就杀了我吧,我县实在无粮啊!”
孙应元派人去查探了粮仓,发现粮仓空荡荡的一片,连条老鼠都没有,无奈之下还是把知县放了。
军中士卒被饿了几天,还要每天行军,一些人从军之前做过流民,实在被饿怕了,于是想起了在老家闹饥荒时,官兵的所作所为,他们在萧县南部村镇开始抢夺百姓家中的粮食。
在事发后,孙应元下令将他们全部抓捕,绑缚起来,却不忍心将他们正法,他觉得,勇卫营的士兵没有死在战场上真是太可惜了。
一个名叫顾威的千总不顾众人反对,强行斩杀了自己手下所有犯事的士兵,其中包括自己的亲弟弟,他言道:军纪不可废,殿下颁下《七杀令》,我等就必须遵从。
两军会合后,孙应元立即跪下请罪道:“末将治军不严,请殿下治罪!”
朱慈烺看向他道:“军纪,重在坚持,否则只是一纸空谈,自己去领三十军棍!”
朱慈烺心中痛苦,这还没打仗,军队就变成了这番模样,一向军纪严格的勇卫营尚且如此,大明其他官兵什么样可想而知,苦的最终还是百姓啊!
朱慈烺在萧县被抢村镇举行了军纪大会,下令将所有犯事士兵就地全部枪决,对所有被抢百姓人家进行十倍赔偿。
在军纪会上,朱慈烺成立军纪部,千总顾威任部长,有监察、逮捕、审判、执行等权力,军纪部不受任何官员管辖,直接向皇太子汇报,审判结果交由皇太子最终定夺。
会后,朱慈烺真正的意识到了后勤的重要性,这是血的教训,他开始计划着改革勇卫营。
随着大军继续南下,军中的粮草越发的不足了,见皇太子犯愁,李廷表道:“殿下,官府无粮,百姓们无粮,但士绅等富商和官员们有的是,臣听说许多官员和富商勾结囤积粮食,就算烂了也不愿拿出来.......”
朱慈烺脸上泛出冷意,道:“不愿拿出来?留着填坟吗?”
随驾在侧的杨廷麟等人心惊,他道:“殿下,这士绅的利益动不得啊,若是逼急了他们,后果不敢设想啊!”
“一些国家的蛀虫而已!”朱慈烺冷哼一声,冷然道:“孤在此立誓,有生之年要让大明重回盛世,无论前方有何人阻扰,孤定会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他紧握着尚方宝剑看向李廷表道:“锦衣卫先行去宿州城,彻查!”
第166章
打探
去往宿州的官道,一行数十人骑着快马飞奔而过,身后扬起一路尘土,转眼已经不见了人影。
这一行人是杨其礼带队的龙骧夜不收,他们去宿州调查当地官员贪污和勾结富商屯粮的罪证,朱慈烺对情报一向是以双份为准,一份出自李廷表的锦衣卫,一份出自龙骧夜不收。
目前来说,龙骧夜不收主要负责军情查探,偶尔也执行其他一些任务,比如:渗透、暗杀、绑架等。
锦衣卫主要负责情报侦查,范围极大,不仅负责军情,还负责全国各地民情,主要针对官员、世家等,锦衣卫与龙骧夜不收互不统属干涉。
在城外休息了一晚后,随着第二日宿州城门打开,进出宿州城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杨其礼等人随着人流进入了宿州城,并以三人一组开始对全城进行分散侦查。
宿州历史悠久,相传在新时器时代就有人类栖息在此,有小山口遗址、古台寺遗址,周朝时期始建蕲邑,隋唐年间,因京杭大运河通济渠段开通,置宿州,名字延用到现在,是楚汉文化、淮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在中午时,杨其礼与另外两个夜不收找了一家小酒馆,要了几道简单的小菜,又要了一壶酒,三人边吃边听四周人闲聊。
不知道为何,酒馆里忽然来了两个青皮,酒馆掌柜吓了一跳,让他惊讶的是,这几个平日里人模狗样的青皮,今天出奇的没有闹事,只是坐在一边要了壶酒水。
一个青皮问另一个青皮道:“六哥,你说这宿州城中还真是什么人都有啊,居然有人肯花钱,就是为了买点新鲜事,你说这人是不是钱多了,没地方放了。”
另一个青皮说道:“这肯定是哪个官老爷家的公子整天没事做找乐子呢,说不定想跟人在一起喝酒臭显摆,咱们管他呢,有人出钱,咱就干,反正活也不累,就动动嘴而已,说不定还能得到大奖金呢!”
他们也好奇,大清早的被自己的老大集合起来训话,说是有人出钱,就是想要知道宿州城中的一些新鲜事,让他们出去打听一下,谁打听的越劲爆,奖金越多,最大奖金三千两白银!
不仅他们管的那片这样,整个宿州城的所有青皮、混混、乞丐们都忙碌了起来,都收到了各自头头的安排。
那个被称为六个的胖青皮站了起来,对着酒馆众人道:“在座的各位,今天的酒钱兄弟请了,大家尽管喝起来,聊起来,特别是最近遇到什么新鲜事给大家伙讲讲哈!”
有人请酒喝,众人心中都是乐呵呵的,俗话说吃人嘴短,总不能光吃不说话吧。
其中一个罗圈腿男子率先说话,道:“我家隔壁有个姓王的,他家牛丢了,自己不想找,非要让我去找,还说找到给我一钱银子,你说这家伙傻不傻?”
有人问道:“那你找着了吗?银子赚到了吗?”
罗圈腿回答道:“我只花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在三里外他家的地里找到了,银子当然也赚到了,不然怎么说那老王傻呢!”
杨其礼忍不住插嘴道:“我猜兄台肯定有老婆吧?而你家那隔壁老王是个光棍,并且隔三差五的犯傻给银子让你帮他找东西。”
罗圈腿惊呼一声道:“兄弟会算命?在哪拜的师?”
杨其礼无语,随口应道:“随便猜的,随便猜的.......”
罗圈腿又道:“大师,您能否给我再算算?”
杨其礼干笑道:“谈不上大师,不过我观你面相喜庆,近几个月家中会有喜事,你.......可能要当爹了!”
“真的!”罗圈腿欢喜不已,连忙对着杨其礼拜了数拜,还郑重的点了一份荤菜送给杨其礼一桌。
杨其礼架不住他的热情,又怕他胡搅蛮缠,在客气几句后便转头跟另外两个夜不收说话,不再理他。
那名话题发起人的胖青皮看向杨其礼道:“这位兄弟眼生的紧啊,听口音不像本地人啊!”
杨其礼转过头回道:“我是北方人,北面鞑子闹的厉害,所以带着两个兄弟来南方混口饭吃,初来贵宝地,请大家多多关照,今天大家的酒钱我请了!”
“兄弟仗义!那就多谢了!”这胖青皮抱拳笑道,心中一喜,这外来的假算命还真上路子,省了他几钱银子。
在老王邻居的带动下,酒馆中诸人开始纷纷聊了起来,从孙家丢了一只鸡,又聊到李家婆婆管教儿媳妇,再到秦家的媳妇与哪位小哥儿眉来眼去了,全是一堆的八卦新闻。
杨其礼三人互想看了一眼,相视一笑,就又低头吃起了饭。
突然旁边一桌有三人低声的说道,“三哥,听说了吗,前天咱们这位知州大人新纳了第十三房小妾,据说今年刚满十六岁,小姑娘长的可水灵了!”
那名三哥说道:“我怎么听说那是东街冯老汉的女儿,已经有了婆家准备今年就完婚的,没想到被知州大人捷足先登抢了过来。”
那人又道:“可不是嘛,冯老汉闺女的未婚夫婿还去州衙找知州理论,不想连人都没见到就让官差把腿给打折了,连撒尿都不方便了,真是惨哪!”
三哥又道:“这还算惨?冯老汉的婆娘因为这事都上吊死了,冯老汉就这么一个闺女,这家子算完了,也不知道这当官的什么时候遭报应。”
有人闻言叹了口气道:“人家在上面凤阳府有人,姐夫是凤阳卫指挥使,妹夫是怀远卫指挥同知,家里关系铁着呢,上哪遭报应?”
杨其礼听到这里,心里暗暗记下了这个知州,胖青皮也是眉头一挑,默默记下了知州纳小妾的事情。
在又听了一阵子后,杨其礼招手将店小二叫了过来,拿出了五两银子结了账。
酒馆里一些人见状,眼睛都是发亮,暗道这算命的真有钱!这世道有门手艺傍身还真有必要啊!
胖青皮呵呵一笑道:“谢了,兄弟!”
“客气了,告辞!”杨其礼微微一笑,便离开了小酒馆,准备偷偷去知州府上逛一逛,采访一下那位新纳的十三房小妾。
第167章
一锅端
在宿州城的德庄火锅中,几名锦衣卫忙的不可开交,自从“表叔”想出此方法之后,每天的情报太多了。
各种各样的情报都有,什么哪家少爷与人在妓院争风吃醋大打出手了,什么王家有个小寡妇偷人被捉奸在床了等等。
他们每天从中挑出有用的,按类归档存放,没用的就直接烧掉了。
吴诚已经将德庄火锅发展到了大明两京十三省,每个地理位置重要的城池中都有德庄火锅分店,这也是各地锦衣卫的情报站。
现在锦衣卫的情报网共分为四大支,分别是:天地玄黄,对应侦查满清、流寇、官员、士绅,每一支又分十二干支,对应全国十二个重要区域,区的下面再分队,队的下面再分组........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暗号,作为这个巨大情报网的一把手李廷表,他的代号就叫“表叔”。
二月二十三日,勇卫营大军进入了宿州地界,李廷表从城中匆匆赶来,将一份整理出的文书递给了龙辇中的朱慈烺。
原本躺着休息的朱慈烺看完之后猛的坐起,大声说道:“好一帮国之蛀虫!”
只闻王朝末期官员腐败尤为恶劣,却不知道现实比传言更为残酷,这些地方上的牧民之官,从老百姓身上巧取豪夺,攫取钱财,其手段之下作,心肠之毒辣,名目之荒谬,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此时的宿州城外,宿州的知州、守备等大小文武官员以及一些乡绅宿老,已在城门外等候多时。
听着远处传来一阵阵大地轰鸣之声,各个官员都是大吃一惊,只见钦差仪仗周围有一望无边的上万大军迈步而来,他们没有刻意的使劲踏步,那轰鸣声居然是上万大军齐步落地时产生的声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5/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