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2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7/982


.........
第325章
进军辽东
崇祯十二年二月二十五日,黄道吉日,诸事皆宜、不避凶忌、吉祥如意。
德胜门外的大教场周围人山人海,到处挤满了京师百姓。
如此规模的出征,在大明已经好多年没有发生了,而且还是由皇太子代天亲临边关,前来看热闹、送行的人比出征的将士还多。
教场之内,天武军、天雄军、秦兵、洪兵、宣大军、蓟州、密云........十几万大军个个甲胄齐全,整齐肃穆的站立,形成一大片看不到尽头的方阵。
天武军居中军,一个个高大威武的形象自是不说,旌旗林立,铁甲铮铮,让人看着惊叹。
张世泽、汪万年等众京营将领来都是无比羡慕的看着出征的大军,很遗憾,这次出征,没他们什么事情。
汪万年一脸悲愤,凑到孙应元面前道:“孙老弟,你真幸运,这样的大仗都让你赶上了,我们怎么没机会呢?”
“我怎么知道,你去问陛下吧。”孙应元隐隐指向崇祯皇帝的方向,汪万年哑然,顿时没了脾气。
辰时时分,出征仪式正式开始,崇祯皇帝在祭坛上亲自主持了盛大的出征仪式。
钟鼓司开始演奏《炎精开运之曲》:炎精开运,笃生圣皇,大明御极,远绍虞唐......
宏大的乐章响起,朱慈烺一身戎装,站在崇祯身后,孙应元、周遇吉、曹变蛟、杨国柱、虎大威等所有出征的将领,全都全副武装,一起祭祀。
另外有蓟辽总督洪承畴,兵部右侍郎兼宣大总督陈新甲,监军太监方正化,都要随军出征。
祭天、祭地、告庙后,钟鼓司二奏《皇风之曲》:皇风被八表,熙熙声教宣,时和景象明,紫宸开绣筵,龙衮曜朝日,金炉袅祥烟.........
朱慈烺率诸将进行誓师:“建奴野蛮之族,肆情拒命,抗我皇明,杀我百姓,掠我财物,如此兽行,天神共愤,华夷兆庶,同心愤怨,咸愿诛讨,当挥皇明正义之师,长驱克期,捣其巢穴,灭凶息暴,以告天下!”
“大明万胜!大明万胜!”
不仅十几万大军在呼喊,连周围的百姓也跟着撕心裂肺的呼喝,震耳欲聋的声音响彻整个大地.......
朱慈烺单膝跪下,从崇祯手中接过象征军权和皇命的天子剑,转身走下祭台,面对着整齐列队的将士们,大声吼道:“传我军令,全军开拔!”
随着大军开拔,钟鼓司三奏《清海宇》:拔剑起淮土,策马定寰区,王气开天统,宝历应乾符,武略文谟,龙虎风云创业初,将军星绕弁,勇士月弯弧,选骑平南楚,结阵下东吴,跨蜀驱胡,万里山河壮帝居。
大军浩浩荡荡,旌旗猎猎,骑兵在前,步军在后,在京师百姓的欢送下,大军有序出了京师,往辽东进军。
看着渐渐远去的旗帜,钟鼓司再奏《眷皇明之曲》:赫赫上帝,眷我皇明,大命既集,本固支荣.......千秋万岁,永观厥成。
德胜门外,无数的人久久不愿离去,祈盼皇明大军能够一战定乾坤,得胜归来。
........
大军一路向东,沿通州、三河,走玉田、丰润、永平、抚宁、山海关一线。
此一路平坦,几乎都是平原大道,又进入了立春,一天走五六十里路,行军还是很轻松的。
从京师到山海关大约七百里,从山海关再到锦州大概四百多里,二十天即可到达。
十几万兵马所需的粮草极大,好在天武军把清军的掠夺的粮草截断了,就囤在半道上的丰润,青山口也被天武军重新封住,清军想进来只能从山海关,或者绕道从蓟州的墙子岭再翻三天大山.......
即便如此,京师到山海关一线的运粮车仍然络绎不绝,朝廷调动了数万辆车马为前线大军源源不断的提供粮草。
清国,盛京崇德殿。
清国的王公大臣们议论纷纷,脸色有着深深的担忧之色。
大明举倾国之力出关,此举完全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连一向沉稳的皇太极都脸色难看,有些懵了。
干了十几年的满清当家人,比崇祯还早一年当家,又打过这么多年仗,按理说皇太极不会这么失态,但他是真的惊呆了。
在他的国策中,此次入关就是要拖垮大明,让他们数年之内翻不起身,争取修养几年再大举进关,没想到大明反其道而行,不但不息兵,还把能打的军队全拉来了!
崇祯小儿有这魄力?被打乱节奏的皇太极很不习惯这种感觉,他担忧的问道:“确定明国太子会来吗?”
对于朱慈烺和天武军,满清上下极为重视,两次入关都被他们所破,他们的战斗力很是不正常。
多罗贝勒多尔衮道:“据初步得到的消息,明国太子的确会来,奴才安插在明国京师的细作遭到了重大打击,想要确定,还需要等些时日。”
清军入关损兵数万,满洲八旗也损失过万,三旗被打没了,皇太极把出关的所有将领皆官降三级,多尔衮直接从和硕亲王降为了多罗贝勒。
以往皇太极不敢轻易处置多尔衮,是因为多尔衮不仅有战力卓著的两白旗,身后还有代善支持。
当年的四大贝勒死的死,幽禁的幽禁,只有代善还稳稳立于清廷,此人虽然看似低调,却在清廷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力量。
代善最擅长在幕后行四两拨千斤之事,几番下来,往往会搞得腥风血雨,而他自己却冷眼看热闹,成与败皆跟他无关系,连皇太极对他都要忌惮三分,最重要的是,代善一家掌握着两红旗。
如今两红旗被天武军打没了,镶白旗也被打没了,就只剩下多尔衮的正白旗,老代善连丧两子两孙,一病不起,估计也没几天活头了。
皇太极手里掌握着两黄旗,长子豪格掌握正蓝旗,狗腿子济尔哈朗掌握着镶蓝旗,自然不再担心,开始把多尔衮往死里整。
如果不是大敌当前,蒙古诸位人心不稳,皇太极已经考虑怎么彻底收拾掉他了。
第326章
山海关
皇太极看向郑亲王济尔哈朗,想听听他的意见。
济尔哈朗作为皇太极的狗腿子,犯下再大的错误也会被包容的,仅仅被降了一级,济尔哈朗感恩戴德,更加忠心皇太极。
济尔哈朗见主子看来,连忙道:“启禀皇上,此番明军倾国精锐而来,若是没那天武军,我八旗军也不惧他们,就怕.......”
“明军倚仗天武军,必然兵威极盛,后面的仗不好打啊,我大清一旦输了,就会有灭国灭族之祸........”
济尔哈朗提心吊胆道,他是真被天武军打怕了,如果不是多铎怕他分去功劳,说不定他早就和多铎一起被弄死在明国了。
殿中各臣也感觉到了莫大的压力,不少八旗将领都遭过天武军的罪,很难啃,是个硬茬子,主要是很难摸到......
见皇太极眉头紧皱,济尔哈朗继续道:“此战关乎我大清国运,请皇上御驾亲征,倾国一战!”
多尔衮却道:“那天武军善于火器,我大清也有火器军队,并不弱于他们,以往是长途跋涉入关千里,无法携带,如今就我大清的门前,定让南蛮也尝尝我们火器的威力!”
说着,他不动声色的看向孔有德等汉军八旗固山额真。
孔有德一愣,这多尔衮平时一向看不起自己,也瞧不起他的乌真超哈火器部队,怎么今天脑子抽风还赞扬起自己了?
不过他脑子一转,就想通了其中的因由,多尔衮在朝中的势力已经废了大半,是想拉拢他们这些汉将呢?
孔有德想买账,却不敢表现的太露,他道:“皇上,我大清有红衣大炮数百门,火铳手万名,若是能拉到前线,臣不惧他们!”
正黄旗固山额真耿仲明、镶蓝旗固山额真尚可喜也连连称是,声援孔有德,三个汉奸一直抱团取暖,共进退。
其他几个汉军的固山额真势单力薄,则是不开口,他们旗中的火铳兵和炮兵训练的很一般,根本不敢献丑说大话。
自萨尔浒后,八旗军一向以少胜多,人人心中都有傲气,虽然失败过几次,但依然没能成失败中走出,很多人都开始支持多尔衮的观点。
皇太极不动声色的瞥了一眼那些支持多尔衮的将领,这才道:“大家来具体说说应对之策吧。”
“效仿太祖,使用各个击破之策........”
“在其通过锦州的路上不断设伏........”
“夜袭骚扰,乱其疲惫.......”
“断其粮道.......”
“火烧连营.......”
殿中八旗贵族们众人七嘴八舌的献计,甚至有人当场翻出了精简袖珍版《三国演戏》........
听他们一个个有模有样的说着计谋,皇太极深有启发,他已有了对策,于是下令道:“满蒙汉八旗各牛录,十五岁以上男丁全部参战,十日后出征,朕将御驾亲征!”
........
三月初八日,大军到达山海关。
新任山海关总兵李辅明率部列队迎接,还组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朱慈烺斩了山海关总兵马科,李辅明是最大受益者,直接以山西副总兵之职升了上来。
看着眼前这座巍峨的雄关,朱慈烺心中感慨,山海关前就是关外,近二十多年来,不知有多少大明的将士埋骨在此。
山海关始建于大明洪武年间,由中山王徐达奉命筑城建关设卫,因为依山襟海,故名山海关,后历经洪武、成化、嘉靖、万历、天启、崇祯六朝修筑。
前后用二百六十三年时间,耗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才建成了七城连环、万里长城一线穿的军事城防系统,被称为天下第一关,女将军秦良玉曾镇守过山海关。
在一片欢呼声中,朱慈烺踏上了古老的城关,来到了山海关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7/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