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的山海(校对)第7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5/1065


讲故事虽然好听,但是等着大佬施舍答案才是这次讨论的重点,妘旭看到小伙伴们一个个从霜打的烂草变的龙精虎猛的样子,顿时叹了口气。
“你们不好好学习,讲来怎么治理邦国?”
“你照说,我们照做不就行了?”
“那不行,那就是家天下了,我们是反对家天下的。”
妘旭随便说了几句,然后开始总结:
“过去年代,以及当前时代,整个天下的大部分人们,都是具有乡土性、区域性、巫教性的效忠,他们没有国家的观念像是华夏人称所有非华夏人为外人,而以东夷举例,东夷人称华夏之人为中原之人,称南方之人为蛮人,称百越之民为野人,东夷自视甚高,认为自己的智慧只在中原之下,所谓夷者,乃是美称,是‘开弓擅射者’的称号。”
“但东夷在过去,一旦没有华夏部落的压力,那么他们的各部落,又经常为统治地位而相互争斗,于是东夷内部,才有了九夷的划分。”
“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东夷,中原也有四帝四岳,二十大部;南方又有十蛮之说,而百越从名字上就能明白,他们甚至连地域认同都不完全具备。”
“中原入东夷而东夷之,东夷入中原而中原之,华夷之分,犹如泾水与渭水一样分明,又像是渭水与洛水一样不曾相接。”
“而洪州与三苗,则不可如此,洪州要做的,是使三苗入洪州而洪州之,洪州入三苗,而三苗不存之,三苗的土地即洪州的土地,三苗之子民如洪州之子民,像是把三苗的子民当做洪州的子民一样教育与爱护,这样三苗的人们就会背弃无德的君主,而成为真正的洪州之民。”
“民众的认知与身份认同,在于一片地域,但当不相隔的地域相互关联之后,地域的认同就会开始转为一种文化的认同,最终上升到一种人族的共性,我不知道该如何称呼这种共性,大概是因为同属于一个文化的子民,而应该称呼为‘民族’?”
“或许这个文化下的子民们,因为自己的祖先与历史,而有客观上的分歧与不同,但他们都认可同一种治理的方式,以及愿意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之下,他们稳定而和谐,与华夏东夷有着根本的不同,华夷不应该互变,而是应该互相融合。”
“而这种说法,也可以套用到天下之中,天下有万邦万国,人们困锁在自己的一片土地上,因为不关联的地域性而产生不同又相似的文化,所以,接纳一些地域性的子民,就要首先接纳他们的文化,不以自己的文化而压迫他们的文化,而是该使双方的文化相融,取其好的而摒弃坏的,摒弃坏的文化时,还要告诉对方,为什么会摒弃它。”
“于是,这天下也都聚集在一起了,东方到达东海的蓬莱五岛,西方到达虞渊与昧谷的彼方,在大夏停止,北方到达广袤寒冷的北海,与龙鱼共同遨游,而南方则到达日照无影而出于北户的土地,这样天下五方的人们都联合起来了,大家的天空与大地,都变成同一片了。”
“于是,方能如大首领所说,
可‘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复兴灭亡了的国家,接续断绝了的世族,推举起用前代被遗落的德才之士,天下民心就此归服了。
当孩子们的讨论答案被送上去的时候,羲叔看到了妘旭他们的答卷,在通读之后,而感到极度震惊,他把这答卷送给妘载,妘载正与帝放勋商议出发的事情,如今眼下的时节已经到了孟夏,秋季的时候就要出发,时间已经不早了,该制定路线,准备食粮器械。
那答卷被送来,妘载看过之后,大为震动,而帝放勋看完之后,猛然犹如一记重锤砸在心头,口中喃喃念诵这让天下聚集的说法,而后用一种惊叹又嫉妒的语气对妘载说道:
“这孩子所讲的这些话,比你更像是一个圣贤该有的样子!”
帝放勋批评了狗阿载。
看看人家小孩说的多好!他才是三百年一出的人才,至于你!
狗狗狗狗狗谢谢你,狗阿载!
第九百七十七章
西戎之事
妘旭那一组的讨论,被学堂当做模范,挂在学墙的告示板上,用玻璃封好,帝放勋与各路诸侯过来视察,对于学堂的孩子们的思想与能力,以及老师们的德行、教育水平,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公开课,这算是中原的老年旅游天团又一次尝试的新鲜玩意,帝放勋看到羲叔,这位老人家比起当年来见自己的时候,白发更多了,但是却精神奕奕,和过去有些疲惫的样子截然不同了,甚至显得有些容光焕发起来,虽然白发增生,但是精神上更显年轻。
帝放勋的精神陡然有些恍惚起来。
这些曾经帮自己制定四方天地的历法,以及观测日月星辰运转的四位臣子,都已经太老太老了,羲仲的儿子在去年曾经找到过自己,告诉他的父亲已经耳朵听不清声音,眼睛也彻底昏花如同失明。
“环境可以让人的状态产生变化,南方是快好地方,看到羲叔变得有些年轻,甚至还在教育事业上发挥自己的余热余光,连我都有些想来这里生活了。”
帝放勋发出感叹,压低了声音,诸侯们也有相同的意见,其中苏伯甚至想着,等到他自己退休之后,就来这里找他老爹昆吾氏,直接白嫖一套房.....
羲叔看着学生们,用严肃的目光环视了一下整个学堂,然后在板子上写下课题,学生们翻开书籍,这种纸张制成的课本,帝放勋从没有见过。
这个年代,甚至连书简都很少,只有大部落,拥有丰富知识的巫师们才会书写竹简,竹简这种东西,本是古代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书籍形式,从五帝的时期一直到商周,再到先秦两汉,是造纸术发明之前,以及纸普及之前主要的书写工具。
它本来的意义十分重大,因为它的出现,第一次把文字从社会最上层的小圈子里解放出来,以浩大的声势,向更宽广的社会大步前进。
在巫师们转职之后,在巫师的体系分崩离析之后,竹简上的智慧便在整个天下开始四散传播。
但现在,纸张出现,竹简注定沦为了记录的陪衬,帝放勋知道,洪州的史书,依旧使用的是竹简来记录事实,甚至用石碑为辅助,妘载对此的回答是,尽量用坚固的东西来保存历史的真相。
纸张的使命在于传播文化,而竹简与石碑的使命在于传承文化。
帝与诸侯们也拿到了几份课本,对照着上面的页数与文章,帝放勋从其他听课老师的口中了解到,这一册书籍要用上一年,第二年换一册新的,而孩子们的基础学习时间就是两年,如果想要多学是可以的,如果不想学习,两年起码也能学会读书认字了。
“学堂是去年办的,那这么说,今年这些孩子就要从这里离开了?”
“还会有新的孩子进来的,如此教育下去,不出十年,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人人都会基础的算术,会读书认字,知道一些基础的天文地理与水利知识,以及草药和动物种类的辨认,对于社会问题的看法与探讨,律法和道德的教化,基础化学与基础物理.......其中有突出表现的,可以分配到各行各业去做他们愿意做的工作。”
“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老师们的回话让帝放勋心中悸动,有一种莫名的感触,孩子们长大成人,新的孩子继续学习着这些丰富的知识,然后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拥有了崇高的德行以及富裕的知识,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手段。
无数的人才涌现了,而即使这批人中,有一些属于庸才,但这个世上也一定能有用上他们的地方,譬如可以派去那些更加落后的地区,做基础的教育建设工作,把未开化的,变成开化的,把蒙昧的破除,把混沌的打开。
帝放勋正沉迷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之中,并且想要全盘照搬洪州的教育模式到中原去,而在学堂外面,妘载却和另外一位诸侯来到操场附近,在谈论关于西部地区的事情。
“华大人,您说西王母国和中原已经断了联系?”
华是那位居住在渭水之边,在太华山附近的老诸侯,他告诉妘载,在那个叫做薃侯的姑娘回到西王母国之后,西边和中原就断了联系,这两年没有收到任何一点的消息,整个西大荒仿佛都被沉默加禁言了。
妘载瞬间懂了。
一定是共工打字太快不断辱骂其他邻国,而且变成红名到处乱杀,导致整个西荒服务器都被运营给禁言两年。
华告诉妘载,这事情不好办啊,那个小姑娘据说是回去参加下一届西王母候选的,她提前回去,打算凭借着在中原地区学到的新技术,来在西荒站稳脚跟,不过现在却因为共工的事情,西王母统治的地区正是岌岌可危吧。
妘载思考了一下,华则是提点道:
“西王母国自伏羲之世以来,渐从传说成为现实,在华夏部看来,不过是大一点的邦国罢了,她们对于治下土地的统治力很弱,如今西北荒有共工与帝鸿之乱,西海之外三危山也爆发了战争,而大雪山中又有怪物复苏,这些事情的矛头,其针对性,无一不是指向西王母国。”
“四荒之中,如果西荒无王,那么乱象就会发生,你身为中原的百揆,总理天下的事情,应该对此作出一些动作和反应来,西荒一旦乱了,那么中原就会受到威胁,西荒之戎,戎者,战事也,本就是说西方大荒的人对于中原的威胁。”
“西戎的饮食衣服,皆不与华夏、东夷、洪州相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其生活习惯、礼俗、语言的差异更是巨大。”
妘载点头。
西王母国或许遇到了困境,正所谓唇亡齿寒,没有这么个大王控制着下面的小王,那些小王就会跳起来,侵袭中原的土地,自古以来西方和北方对于中央之土都在觊觎,西戎北狄,这些部落掌握了游牧的技术之后,对于农耕文明就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戎狄强犷,历古为患。
妘载:“我晓得了,控不住了是吧。”
华:“?”
“差不多,差不多.....”
华已经熟悉妘载这奇怪的说话方式,不过毕竟人老了,理解以及反映起来,都要耗费一点点时间。
“阴山以北,祁连以西...”
这是古代中国斗争目标的底线,基本上只要向西和向北打,最差也要打到这两个地方,扼守两片山脉,把游牧民族赶出去。
不过妘载表示,现在的话,问题不大。
即使共工搞出了一套马具,但是自己都有了火器,没有披甲的马,在火器面前就是一坨烂汤.....洪州可不单单只有黑火药,千万不要忘记了威力极大的黄火药。
第九百七十八章
万物盛大而衰
傍晚的时候,娥皇来找妘载,听说了西边的事情,妘载没有奇怪她从哪里听说的,毕竟老诸侯“华”能对自己讲那些事情,明摆着就是帝放勋让他来说的,至于老天帝自己,忙着听公开课呢。
“不必过于担心,我那么多天待在大炼铁厂,捣鼓的那些火器,就是专门为西戎人们准备的.....我真不是小看他们,打三苗这一次你也看到了,我稳得很。”
娥皇对妘载轻视西戎而感到不满,妘载却表示自己从不是小看对方,自己完全重视他们,不然就不会开发这些厉害的武器了。
四方荒王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上古版本的“分封制”,只是这种分封,是地方承认中央,而不是中央派遣诸侯下调到地方经营土地与势力,这种以大王来治小王的统治手段,是十分原始且低效能的,而且对于土地、文化、人口的融合,起不到太大的帮助。
虽然四荒承认中原为共主,但他们依旧关起门来玩自己的,除了东夷为了做生意,天天和华夏部床头打架床尾合,其他的几个大联盟,成天不是想着占山为王,要么就是想着如何干翻现任老大,自己当天下老大。
就像是三十年余前,有苗氏统治三苗的时候,大肆压迫封地中的小部落民众,于是中原派人问责,让他不要在封地上瞎搞,有苗氏则带领原始三苗联盟,悍然叫板中原,自封黎苗之王,表示我的地盘我做主!
然后就被帝尧一波打的跑到了洞庭湖,帝尧同志冒出狗头指着有苗氏,表示看来你的地盘也不能由你做主。
天下山海一条街,打听打听谁是爹。
娥皇听了妘载的一通分析,也觉得有点道理,她又道:“我不精通军事,这次前去北方,我就不回去了,给你在这边留个念想,也不在你眼前晃悠,省得你去见薃侯时让你心慌。”
妘载:“这说的是什么话,我和她的关系还没有发展到你这一步。”
娥皇呵呵一笑:
“如果真的发动了对共工和帝鸿的征伐战,打通了天穆之野,这可是救国之恩,你不是有句话说得好么,长得帅的就无以为报以身相许,要是你长得不好看,那就下辈子做牛做马来报答你。”
帅哥就叫君子,丑宝就叫壮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5/10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