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1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0/733

  在曹军大举进入淮南的时候,王北跟着王延折返灊山报信,所以没有参加对曹军大队的那次冲击。但他在天柱山抵抗张辽的战斗中颇立战功,后来跟着贺松纵马截断擂鼓尖退路,身中数箭而厮杀不懈,所以在战后得到了提拔,如今已经是一名曲长了。
  他带领的这个曲,主要由刀盾手和弓手组成,位置相对靠后。他们每行进一段路程,就会停下脚步。举盾掩护的刀盾手散开,弓手按照传来的号令朝天放箭。
  王北和几名部下军官们站在弓手们身前,仰头看着箭矢划出抛物线,落入敌阵,但是好像没有什么战果,也未能使得敌人动摇。接着就看到敌阵中的箭矢回射,王北盯着几缕银光,眼看着其中一缕从空中直落下来,扎在脚前的泥土里。
  另外一些箭矢往后面去了,使他后方传来几声闷哼。这个距离上,箭矢的命中率很低,中箭的通常都是些皮肉伤,他也懒得回头去看。
  有两名都伯和王北并肩而立,一个叫罗霄,一个叫钱跃。
  罗霄高大雄壮,钱跃矮小精干。前者是精通搏杀之术,多立功勋的勇士;而后者幼年时以乞讨盗窃为生,出了名的满肚子鬼主意。
  这时候,钱跃不知从哪里找了块布,仔细擦拭着被雨水浸湿的甲叶;而罗霄一直抬着头,紧张地关注着前边的战况。因为挥洒的雨水恰好压下烟尘,又因为己方乃是仰攻,战场的地势由低到高,所以罗霄一眼望去,视野竟然极其清晰,就像是一场大戏。
  他看到了一名身披重甲的东吴勇士,双手并持一厚重大刀左右挥击。在这东吴勇士的身后,又有数人手持强弓,在近距离内疯狂射击掩护。想要抵挡的雷氏部曲或者被弓箭射中,或者被大刀砍中,连续折损了多人,连带着整段阵线都变得有些动摇。
  “麻烦了!”他紧张地道。
  王北摇了摇头:“不用担心,丁奉上去了。”
  果然,丁奉穿过了密集的队列,直接杀进战团。东吴的弓箭手向他射出的箭矢,都被被他左挥右挡地击落。随即有几柄长枪左右攒刺而来,丁奉侧身避开一柄,又挥刀连续磕开几柄,再一个箭步向前,干脆利落地连杀两人。
  那身披重甲的东吴勇士咆哮来战,丁奉也不闪避,揉身直上。两人各自挥刀,猛地格在一处。虽然离得太远,听不清双刀碰撞的声音,王北和罗霄却都觉得心头一颤。下个瞬间,那东吴勇士的大刀便弹飞出手,而丁奉顺势横刀,如芟草一般斩下了他的首级。
  足有数十人一齐高喊起来:“丁司马阵斩了东吴勇将于贵!丁司马阵斩了东吴勇将于贵!”
  原来那吴人名叫于贵,看来是颇具勇名、甚得吴人仰赖的一员干将。
  听得雷氏部曲们如此高喊,吴人的气势瞬间大沮,而原本凸进雷氏部曲队列的接触线,立刻就被推回了原处,甚至还步步后退。
  罗霄不禁赞叹:“丁司马实在勇猛。我看,就是与玄德公帐下的那些大将,也能比一比。再这么突几次,吴人决然顶不住!”
  王北点了点头,随即想到了在天柱山中见到过的张辽,又摇了摇头。
  鼓声和号令声再度传来,王北挥了挥手,示意全队跟着他,再向前五十步。看来吴人确实吃不住了……王北隐约有几分得意:毕竟我们可是江淮间的劲兵!怕过谁来!
  钱跃忽然问道:“那些蛮夷,就这么袖手旁观?”
  他扬起下巴,用下巴尖指了指战场外沿。被雷远调来一起行动的数百名荆蛮战士,现在就停留在那里。他们只是观战,什么也不做。
  王北往那处看一眼,冷笑了几声:“只靠我们就足够能赢了!带他们来,就是为了让他们长长见识!”
  这时候,中军的位置忽然响起了许许多多人一齐发出的、高亢的欢呼声:“宗主!宗主!”
  三人急扭头过去,就看到大纛之下骑着一匹高头骏马的庐江雷氏宗主。
  他们看到雷远穿着和普通骑士并无不同的盔甲,外罩浅灰色的戎服,他右手自如操纵着缰绳,而左手擎着一柄铁脊短枪。
  雷远和他的扈从们不断向前,而跟随在雷远身后的中军大纛也不断向前,距离两军之间那条血肉飞溅的接触线,越来越近了!
第一百八十二章
狂澜(四)
  双方僵持不下的战局,延续时间比雷远预料的要短些。
  虽然两军都经历了长途跋涉,在体力上并没有什么差异……甚至吴军可能更好些。但庐江雷氏部曲的突然出现,给周泰本人和他的下属们带来了沉重的心理打击。
  这就譬若敌对的两人,原本一人以为对方绝无还手之力,所以时而辱骂、时而殴击,上蹿下跳,十分得意;全没想到原本闷声不吭的对方居然还击……还击得还凶猛至极,没两下,砂锅大的拳头就砸到了自己鼻尖。虽不知会否被当场打死,但自家气势已然低靡到了无法言喻。
  更不要说庐江雷氏部曲俱都骁勇敢战、还具备三倍的兵力优势了。
  于是雷远带着扈从和本部人马,在全军的欢呼声中开始向前。
  雷远已经是个颇具经验的武人,在这笼罩着狂乱和血腥气息的战场上,他始终保持着冷静的观察和判断。他凝视着周泰本人所在的中军位置,可以看到那处的兵力越来越薄弱。这因为周泰不断地从中军抽调将士填充入前线,以维持前线的态势。而前线的兵力,却像是骄阳下冰雪融化那般不断地折损。
  吴人快要顶不住了,现在自己要做的,就是把对准周泰鼻尖的拳头,狠狠地捣下去。
  雷远并不仇恨周泰,他明白,双方的敌对缘于玄德公和吴侯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并非私人恩怨。可雷远偏偏就要将之作为私人恩怨来处置。
  周泰一定要死!
  此时周泰本队剩下的可战之兵还不足三百,兵力已经濒临枯竭。
  喊杀声却不断迫近。
  他抹了抹脸上的雨水,继续向缓坡下方眺望。在视线所及之处,无数身披皮甲或铁甲、手持长短武器的敌军士卒,打着“郭”、“邓”和“丁”字旗号,宛如猛虎出柙般地冲杀着,每一刻都距离缓坡的顶端更近些。
  周泰知道,那几个旗号便代表了雷氏部曲中的几名营司马。他一直以为,那些人不过是地方土豪或贼寇中厮混出的人物,必不能与东吴的虎贲相比,现在他知道自己错了。那些人都是出色的军官,无论战场指挥还是自身的勇猛,都是第一流的。
  在这些军官们的指挥下,庐江雷氏的部曲们踏着鲜血,踏着吴军的尸体前进。从周泰所在的位置往下看去,仿佛整座缓坡都在颤抖、将要坍塌!
  “将军,那雷远领着本部上来了!”一名部下颤声道:“前面的弟兄们顶不住!”
  周泰点了点头。这名部下跟随周泰多年,经历过许多次战斗,周泰很久没有听到他这么紧张慌乱了。
  事实上,身边的每个人都在慌乱,所以他们都没有注意到,不仅是雷远的本部开始向前,原本沿着缓坡边缘包抄的骑队,也开始渐渐加速。
  这就是雷氏部曲的最后一击。
  己方的兵力不足,如果抽调人手去正面,那两侧骑队的冲击就无人可挡。如果抽调人手去两侧……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那些骑队一旦冲击起来,势若排山倒海,根本不是少量步卒所能承受。
  败局已定。
  周泰感觉得到,身边的将士都在看自己。在他们的视线里充满了沮丧,又期盼着自己像往日里很多次那样,带领他们取得胜利。可这次没有办法了。
  他有些后悔。自从赤壁战后,吴侯的势力大举扩张,自己跟着周郎和黄公覆等人不断开疆拓土,眨眼间就夺取数郡之地。在这一轮扩张过程中,几乎没有遇到过真正的阻碍,荆南的所谓地方豪族,在吴侯的威力之下只能跪地求饶;而玄德公……玄德公绝大多数时候谦恭而客气,并没有对抗的意思。
  甚至可以说,每一次与玄德公下属的冲突中,我方一旦强硬,对方必然退缩。或许正因为如此,自己这一年来愈来愈习惯于展示强硬的手段。虽然数月前庐江雷氏迅速控制乐乡,自己却没有真正重视他们,更没有吸取那次失败的教训。
  庐江雷氏是淮南一带桀骜不驯的豪武家族,他们的行事风格,与玄德公素日里温和柔韧的路数大是不同……显然玄德公将他们摆在乐乡,就是要发挥这些人的凶狠手段。自己却还沉浸在固有的习惯做法之中,这就是导致今天恶果的根本原因。
  这个结果有点惨烈,出乎自己的意料。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战绩就此结束了,而十多年的戎马生涯也将走到尽头。
  周泰忽然觉得愧疚,自己出身于寒家,只是个一勇之夫罢了。多年来,吴侯信任自己,提拔自己,不断地授予重任、重权。可是现在,自己将虚掷性命于此,连带着部下们也都……我辜负了吴侯啊!
  周泰咬了咬牙,踏前几步。
  他看到前方的阵列里,将士们仍在坚持,这些都是真正的精锐之士,他们从不知道什么叫后退,也不知道什么叫失败。但事实上他们就是在后退,而阵线也已经越来越单薄了。
  “杀了雷远,杀了他。”周泰说。
  “什么?”部下们问道。
  “这样消耗下去,没有任何机会。”他沉声道:“只有杀死雷远才能赢!我们得冲一次!”
  这时候,他已不知道该说什么才能鼓舞士气,但他举目四顾,看到自己的亲卫围拢过来。每个人都握紧了兵器,像以往那样齐声回应:“遵命!”
  周泰转回身,看了看大纛之下面容冷峻的雷远,开始奔跑。
  “飕飕”的响声,从他的脸边身旁飞掠而过,这是雷氏部曲们发现了这支试图反击的小队,开始集中箭矢射击。周泰把大刀横举在身前,半弯着腰,快步急冲;而他的身后,闷哼和惨叫之声连绵不断。
  “继续射!”郭竟说道。
  作为最得雷远信任的部下,郭竟一向都承担重任。在战场厮杀的时候也是如此。此刻他负责正面的攻势,一方面如同铁锤般不断粉碎吴军的反抗,另一方面,也能灵敏地调动兵力,协调左右两翼的进攻。
  这名昔日以骁勇著称的陈王麾下骑督,如今指挥若定,渐有大将之风。即便周泰和他的近卫们以死伤二十余人的代价,突破了箭雨的拦阻;即便最前方的枪矛手和刀盾手抵敌不住周泰的狂猛突击,开始退后,郭竟也不慌乱。他立即调动兵力从两侧挟击而上,而本人前进的步伐并不稍停。
  在郭竟身后,隆隆鼓声依旧,雷远的大纛也依旧指向前方。
第一百八十三章
狂澜(完)
  不知从何时起,整条绵长战线上的战斗渐渐停止了。
  越来越多的吴军战士开始放下武器。他们开始不断地后退,后退,一直退到坡地的高处。同时看着他们的主将奋勇向前,为他自己,或许也为所有人争取一个壮烈的结束。
  周泰和他的亲卫们,已经置身于雷氏部曲的队列深处,犹自左冲右突。他们所经之地,刀枪争鸣、鲜血四溅,人头滚滚,断肢打着旋飞起。而随着雷远本部全面投入战场,合计超过五百人的兵力重重叠叠地将周泰包围在内,不紧不慢地施加压力。
  周泰浑身浴血,已经不知道受了几处伤,兜鍪也已经碎裂了,发髻披散下来。他大吼着,合身撞上正前方的一面盾牌。那盾牌手抵不住周泰的力气,顿时踉跄后退,身前空门大露。周泰跨步跟随,挥刀从右上砍至左下。盾牌手的胸肋被完全斩开,皮肉骨骼俱都暴绽,五脏哗啦啦坠地,鲜血喷了周泰满脸。
  盾牌手与左右两边的同伴是一伙老兄弟。几人战时是袍泽战友,平时是乡里邻居,彼此多年守望相护,关系亲密。眼看他死得惨不忍睹,莫不暴跳如雷。趁着这时候周泰下意识地抬手擦拭双眼,几人立即围攻上去,挥刀乱砍。
  周泰根本来不及防备,也有可能不怎么想防备。他一把抹去脸上血水,继续向前突击,竟然仗着甲胄精良硬吃了两刀……然后闷哼一声,有一截锋刃透过腰侧甲片的缝隙刺进了体内。
  刀刺得很深,还在体内搅了搅。刀身和伤处居然是热的,滚烫,他以前受伤的时候,从没有这样的感觉。
  刺中周泰的士卒待要抽刀再刺,周泰的亲卫们已然赶了上来,一把长枪和一把短刀同时扎进那士卒的后背,从前胸交错着刺出来。当他们的武器被限制在胸腔之内的时候,又有更多的雷氏部曲蜂拥而上,将这两名亲卫砍成了肉泥。
  周泰用眼睛的余光看到了这一幕,他记得那已经是最后的两名亲卫。他也发现了,战场上除了自己的高声咆哮,不再听得到其他人的呐喊。
  仿佛当年在宣城时的模样,那一次可谓九死一生,这一次……他笑了笑,继续向前。其实早些时候,他的视线就有点模糊,已经找不到那两面大纛,但是没关系,向前就行了。
  前方不远处,有一名相貌精悍的敌将拔刀出鞘。此人应该是雷远手下的几名大将之一……陈国阳夏人郭竟?听说此人经历过中原历场大战,颇有几分勇力,可堪与我一斗。能轰轰烈烈的死在疆场,本是武人的宿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0/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