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1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5/733

  “主公。”诸葛亮唤道。
  “嗯?”
  “主公,这天下大势,就如大江东流,浩浩汤汤,无论什么人、什么想法、什么动作,都阻碍不了大势所趋。我们不必动摇,只要顺着大势一步步去做,就一定能成功!”
  刘备重重点头,待要应答,坐在他身边的张飞打了个极宏亮的酒嗝。
第二百一十一章
君臣
  周瑜此前告诉甘宁,自己前往京口,一个月内返回。
  可真到了京口,他却发现,恐怕一个月的时间有点仓猝。
  自从周瑜前往荆州之后,吴侯身边,就缺乏能够运筹帷幄、执掌军略的人才。此前举兵北攻合肥的时候,居然不得不以张昭为辅佐,难怪久战不利了。现在周瑜回到中枢,哪怕他并没有职务上的变动,可是一切与荆州军务相关的事情就像流水改道那样,自然而然地回到他手里。
  但周郎毕竟已不是赤壁战时的左都督了,他只是南郡太守而已;毕竟这场即将展开的行动,规模太大,目标太模糊;牵扯到的方方面面,又太多了。
  哪怕所有的兵力调动和编成计划都已经过周瑜无数次地深思熟虑,可当它们真正即将化为现实的时候,各地将帅叫苦、抱怨、争执、疑问乃至讨价还价的文书,就像雪片似地投入偏将军府。当然,还有更多数量的文书被发往吴侯处,徒然使得吴侯为此焦躁不安。
  按照周瑜的计划,这次出兵第一拨调动的兵力,将包括周瑜本部、和吕蒙、甘宁二将所部、武陵太守黄盖所部、江夏太守程普所部、活动在陆口、巴丘一带的赞军校尉鲁肃所部,水陆两军合计四万;第二拨调动的兵力,以吴侯的堂兄、奋威将军孙瑜为首,包括董袭、凌统、步骘所部,合兵两万余人;第三拨调动的,则是吴侯本部,以及韩当、陈武、蒋钦、吕岱、贺齐诸将所部,合兵三万余人……这是总数达到十万人的倾国之力!
  十万人出兵,打的旗号是挥军入川,进图益州。周瑜进呈给吴侯的表文,早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到了一众江左高官们的手中:“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
  而地位达到一定程度的人都明白,周郎所述乃是远景,当前的目标并非蜀地,而是荆州。以此十万之众鼓行而西,当可依托荆州水道,将盘踞荆南的刘备势力分割切取,一口气压倒可能的反抗,由此将玄德公的地位从盟友贬为下属,继而实现对荆州的完整掌控。
  这将会是江东军事力量的总动员,是江东势力前所未有的大进取!无论那些领兵将帅们自家有什么样的盘算,这一次,必须齐心协力!
  为了推进这个计划,周瑜已经将近三天没有好好休息了,但他争分夺秒地处理这些文书,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甚至用各种威逼利诱的手段催促行动,根本没有办法休息。他的斗志旺盛得像是一团跳动的火,好像也根本不需要休息。
  这一日,他又是从清晨开始,连续书写各种军文教令,直到午时还不停歇。直到忽然有风卷起落叶,飘飘荡荡地在空中划出回旋的弧线,慢慢落在案几上。
  周瑜停下笔,看着几片落叶在案几上颤悚着,抖动着,像是努力要随风继续飞扬,却最终停下不动。他呆怔住了,甚至没有注意到手中笔尖的墨汁滴落,污了信牍。
  他忽然像落叶一样发起了抖。他觉得自己的额头很烫,却无法遏制地一个接一个打着寒颤;强烈的眩晕感笼罩着他,好像黑沉沉的屋顶一刻不停地下坠,堆积在他的头顶和肩膀,让他控制不住身体,一刻不停地沉下去,沉下去。
  此前与曹仁作战时的箭疮,从来就没有痊愈,过去的一年间,这伤势反复地折磨着周瑜,使他越来越虚弱。私下里也曾延请名医诊治,但并没有效果……他心里明白,恐怕自己时日无多。
  此番周瑜从从江陵一路疾行回京口,半路上就感觉体乏力弱,每日里冷汗涔涔,头晕眼花,额头烫得像是着了火,每个毛孔都在向外喷吐热毒。这使得周瑜更加急躁,仿佛有个声音在他耳边一刻不停地说:真的不能耽搁了,要抓紧,要抓紧!
  “夫君,你吃点什么吧。或者喝一点汤羹,就只喝几口也行。”
  周瑜搁下笔,看看身边那些凉了又热过,热了再凉的食物。他是真的没胃口,但又不愿拂逆爱妻的恳求,于是端起汤碗,勉强喝了几口。
  “将这些饮食都撤下吧。近来我总觉烦躁。请抚琴一曲,为我稍作纾解,可好?”
  “好。”小乔带着仆婢们收拾了杯盏托盘等物,很快,庭园深处就有曲声响起,那是周瑜素日喜爱的悠扬之乐,可现在听来,总觉得有似有呜咽声响,并不能纾解情怀。
  急促的脚步声从外而内,一名仆役匆匆入来:“启禀家主……吴侯来访。”
  这几天里,吴侯来的很勤快。周瑜能够理解,毕竟此番所图甚大,所动用的力量更大。他深深吸了口气,靠着这口气撑起腰杆,像没事人一般出外迎接。
  “公瑾!”孙权的精神好像还不如周瑜,眼睑下黑沉沉的两块眼袋耷拉着,脸色晦暗得就像是一口看不见底的井:“公瑾,方才接到急报说,扬州曹军异动,似乎有意越巢湖而下。”
  周瑜的动作微微一顿,随即邀请孙权落座,神情毫无异样。
  “无妨的,巢湖以南的十余万百姓,去年就尽数渡江安置。曹军如从合肥、巢湖一线南下,动用兵力多的话,沿途既无粮秣供给,又无民壮可供征发。动用兵力少呢,我们坚守临江要塞,无须作战,便可迫其自退。”
  “原来如此,那就好。”孙权松了口气。
  周瑜知道,自己说的这些道理,吴侯全都明白。但既然自己在京口,吴侯习惯了要来问问。
  吴侯从来都依赖周瑜的判断,从来都全心全意地将周瑜当做兄长。周瑜和孙伯符之间,有着剖肝沥胆的刎颈之交,那是永不会再有的男儿情谊;但对着孙仲谋,他感到的是毫无保留的信任,是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是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
  两人再谈说几句,确认了沿江各处驻守兵力,孙权又起身道:“公瑾,既然无事,那就最好。我这就回去……你放心,我会传令各部,要他们全力配合你的调度。”
  周瑜起身相送。
  两人走到院门外,周瑜想了想,小声叮嘱道:“此番动兵,我们要突然掩至,使刘备猝不及防。一应书信、号令,还请至尊莫要宣扬,须知,兵家之胜,不可先传。”
  “我明白……一定会注意。然则,公瑾这边也要尽快,时日一旦迁延,很难瞒得过人。”
  “谨遵命。”周瑜躬身施礼,送别孙权。
  目送车驾辚辚离去,周瑜勉力举步,折返回堂中落座。小乔在内院接着周瑜,扶着他的臂膀,而宅院深处,琴曲依旧。周瑜诧异地望向小乔。
  “是循儿。”小乔微笑着道。
  “是循儿啊……弹得不错!”周瑜点了点头:“可惜,我很快就要走了,没时间陪他练琴啦。”
第二百一十二章
十万
  踏青回来以后,雷远继续自己在公安城里的正常生活。
  随着演武的持续,他觉得不仅手臂的伤势几近恢复,身手也很有长进。有时候抖擞精神手持铁枪,能和赵云来去几个回合……当然,赵云未用全力。按照赵云的说法,雷远的身体禀赋和反应、判断都很不错;只要坚持下去,日后在战场上纵不能十荡十决,自保没有问题。
  偶尔伤处还会疼痛,那就用油膏涂抹,然后猛力摩擦,擦到整条手臂感觉发烫,果然疼痛就会消褪。可惜前些日子手臂疼痛的频率高了些,赵云看不下去了,直接把家传的油膏整罐给了雷远,让他自家使用,莫要以此为由做些其它勾当。
  这段时间辛彬返回了乐乡去,皆因秋收开始。秋收、秋种,都是大事,他和蒋琬两人都得全力紧盯着。雷远身边的书佐首领换成了丹阳人岑鹏,此君乃是淮南豪右联盟南下时挟裹入军中的书生,处置庶务不如辛彬、周虎等人,但颇擅落笔成文,也有应对周旋之才。
  虽说农忙,可乐乡大市重新开启,耽搁不得。近来相关各方都在其中取得了收益,唯独沙摩柯有些不快。据说乃是因为五溪深处的某些蛮夷部落绕过沙摩柯,直接前往乐乡的缘故。那些部落都是极少与外人交通的生蛮,部落中巫蛊之风极盛,据说有一大巫名唤“杞砂”者,精通种种不可思议的杀人办法。所以沙摩柯虽然不乐意,却不敢阻止,只能几次来到乐乡,试图让雷远提出个解决办法。
  那些部落直接来到乐乡,彼此之间就没有中间商赚差价。雷远根本就乐见其成,所以他哪会有什么办法?他只让周虎出面,暂且推说宗主在公安城商议大事,无暇考虑这等琐碎杂务,日后必定专门细商。没过几天,武陵各地的争夺再度开始,沙摩柯便出发作战,没空纠结这问题了。
  这一日正在家中翻阅文牍,李齐来报:“玄德公遣使者来,召见宗主。”
  雷远不敢怠慢,连忙换了身衣袍出外。
  来到前院,门口处一人正在等候。
  雷远认得,正是此前兼任城门尉的玄德公近卫首领傅肜。
  “劳烦伯祀兄亲至。”
  傅肜未披甲而着便服,应当不是当值的时候,因而神情也很轻松:“恐怕日后要常来拜访,正好过来认一认续之的家门。”
  玄德公的直属部曲主要由赵云在冀州招募的老兵组成,此后随着时间推移,又陆续增加了汝南和荆州新野等地的部众。其中特别精锐者被唤做“白毦兵”,由赵云和陈到两人分领。
  除了赵云和陈到两人外,玄德公在汝南招募的义阳流民之中也颇有人才,占据了好几个部曲将的位置。比如义阳人的首领郝普便是由部曲将起家,去年被派到零陵去协助太守刘度,安置南下的淮南人众,任事有功。近来听说玄德公有意召回刘度,而以郝普为零陵太守。
  留在直属部曲中的义阳人,现在以魏延和傅肜两人为首。通常以为傅肜的才武不如魏延,但性格忠直勤勉,所以很得信任,与玄德公的亲厚程度非同一般。
  雷远随着傅肜出门,路上问道:“不知主公何事召见?”
  “苍梧太守吴巨遣使来访,与主公谈论时,说起庐江雷氏的商队上个月经过苍梧去往南海,沿途颇有收获。是以主公相请续之,一齐谈说。”他略微压低嗓音:“听说使者此来,与东吴有关。”
  雷远微微点头。
  此前派遣黄晅、雷澄二人前往南方时,他颇下功夫探听过此地局势。
  交州虽与中原远隔千里,但中原丧乱的形势也波及此地,近年来动荡迭起,并不安稳。先是中平年间就任的交州刺史、名臣朱儁之子朱符死于部下叛乱;随后继任刺史张津被部将区景攻杀;荆州牧刘表遣零陵赖恭接任刺史、长沙吴巨为苍梧太守,南下争夺交州,随即赖恭又与吴巨闹翻,被迫逃离,如今依附于好友刘备,被任命为镇远将军。
  有趣的是,逼走赖恭的吴巨同样也与玄德公友善,昔日曹军南下荆州的时候,玄德公还一度想南下依附吴巨。
  吴巨迫走赖恭之后,与岭南豪族领袖士燮及其家族敌对。士家势力雄强,远超吴巨,士燮本人为交趾太守、绥南中郎将,其族人士壹为合浦太守、士(黄有)为九真太守、士武为南海太守。吴巨的领地遭到彼等三面包围,只能通过北面的零陵郡与荆州交通。
  近来一直有传闻说,士燮与东吴联系频密,似乎有援引东吴彻底压倒吴巨的打算。按照傅肜的说法,显然吴巨遣使北来,是存了结好玄德公以对峙东吴的意思。
  至于具体使者是谁,又有什么实际的诉求,雷远没有问。以傅肜的谨慎自持,本也不会多说。他能提示一句,想必已考虑到雷远即将与赵云结为翁婿,是真正的自家人。
  一行骑队向左将军府疾驰。入得府内,依旧是傅肜带路,两人沿途走过几处厢房,进进出出的官吏们看到傅肜和雷远并肩进来,有人认出了雷远,于是微微颔首示意。
  走了没多远,仍到二院的东侧偏厅,雷远认得这里。
  傅肜请雷远在厅堂中落座,抱歉地道:“此处乃是主公平日里议事的厅堂,这会儿恰巧空着,续之在此稍待,我先去禀报主公,再来引路。”
  “好。”
  吴巨名为太守,实为割据交州小半壁江山的强豪人物。刘备接待吴巨的使者,想必不会轻忽慢待,必有一套彰显尊重的流程。因此雷远也不着急,站在厅堂中央看了看,选了张坐席,正襟落座。
  傅肜自去寻玄德公通报。
  没过多久,忽听厅堂以外某处,急促的鼓声轰然大响。鼓点密集,鼓声肃杀,这是聚将鼓!
  发生了什么事?
  鼓声隆隆回荡。透过厅堂的门窗,可以看到整个左将军府都随之震动了。各处厢房中,都有官吏急促起身,随手携了几份卷宗夺门而出;又有更多的文官武将从其它几处院门奔来,他们所聚集的方向,正是自己所在的这处厅堂!
  毫无疑问,有什么急事、大事、要事发生了,玄德公紧急召集部属商议。
  眼看已经有文武官吏络绎进入此处厅堂,看衣袍形貌,俱都是权势惊人的大员,雷远不知自家是否适合参与,想了想,决定还是暂避以免尴尬。于是他匆忙起身,准备从侧门出去,找个犄角旮旯的地方坐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5/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